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

訟衛睜開眼的時候。生看到了蚊帳。這是甚麼地方酶四刁子想爬起來,卻感覺頭疼得厲害,跟人拿着鐵錘鋼鑽往裡敲似的。好不容易坐正身子,卻現在這牀上乾乾淨淨,被面枕頭都是新的,還帶着一絲幽香。女人的牀?這麼一想,心裡在驚了一下,依稀記得昨晚喝高了。好像跟張三他們說要去營裡睡?這明顯不是軍營嘛!

把蚊帳撩開一看,辨認許久。才現在自己家裡。撐着要炸開的頭下了牀,套上鞋走到桌邊,口渴的厲害想喝點水,剛提起壺就聽到娘子的聲音:“放着我來。”九月端着熱水進來,大熱的天臉上像是罩了一層霜,替丈夫倒上茶以後,又將那盆熱水往桌上一放,不說話。

徐衛喝完茶,一邊洗臉一邊問道:“我是怎麼回來的?張三楊大他們呢?”

張九月仍舊板着一張臉,不冷不熱道:“知軍大人徹夜不歸,有人急得沒奈何,打着燈籠滿城池找。店主東說你們往城外方向去了,又一路尋到營裡,說是沒見人。你的親兵們也慌了,上百號人就爲找你們四個,後來在路邊草叢裡尋見。當時知軍大人手裡還攥着根棍。”

她這麼一說,徐衛突然撲哧一聲笑出來,想起來了!九月見他還好意思笑,哼了一聲,轉過臉去。徐衛上前搭着她肩膀扭過來,賠笑道:“莫生氣,我給娘子講個故事當是賠禮。”說罷,便把“撈月亮捅月亮”的典故能記多少就講多少。

九月初時還強裝冷漠,當聽到楊彥一頭扎進河溝裡,丈夫拿着棍跳着腳捅月亮時,終於還是忍不住笑出來。你說這幾個,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而且都是一地軍政長官,怎麼還幹愕出這等荒唐事?這男人有時候怎麼跟孩童似的?

嘆了口氣,替丈夫從下到下整理衣服,柔聲勸道:“招待部下,多喝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官人不比從前,爲妻生氣不是因爲你喝酒。

官人想想,這地面上還不太平,你又是本地長官,到在那路邊上,萬一有個甚麼閃失,這怎麼得了?”說到這裡,頓一頓,像是又來氣了。“你那些部下也真不曉事,沒說給送回來。”

徐衛揉着太陽穴笑道:“他們都指着張三楊大馬二呢,可那三個都醉得撈月亮了想起昨天那滑稽的模樣,又忍不住笑了一陣。夫妻兩個就在臥室裡用了早飯,徐衛急着去營裡看看,匆匆走了。結果到營裡一看,差點沒把早飯吐出來。楊彥和馬泰兩個脫了精光,赤條條地躺在鋪上,吐得滿牀都是。徐衛趕緊把兩個弄起來,又喚來兵士收拾乾淨,結果楊彥像是酒還沒醒,問了句,你月亮捅下來沒有?

四月底,陝西宣撫衙門的晉升命令下來了。從前虎捷軍駐紮在東京。徐衛等武臣的述功升遷都是樞密院負責。當時因爲虎捷的情況特殊。不隸殿帥、騎帥、步帥任何一衙。現在駐防陝西,自然就歸李綱節制。

徐衛往河東招討,戰績斐然,收復失地有功,着即提升爲“宣正大夫成州觀察使”仍擔任權知定成軍、虎捷鄉軍都指揮使、河東義軍總管。“宣正大夫”雖然還是正五品,但階次已經提升到了第四級軍階。而且觀察使歷來都是武臣耍擢升之前的寄祿官,李綱這麼做。看來明年是真打算再把徐衛提一提。

除主將外,此次赴河東行戰的將領也都有升賞。比如楊彥馬泰都因爲力戰有功,雙雙被提升爲正七品的“武義大夫”尤其是楊彥,還得了個“靜州刺史”的虛銜。刺史雖是虛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從五品。那就有人問,楊彥到底是七品還是五品?

先,楊彥這個“刺史”喚作“遙郡刺史”遙,就是遙遠。也就是說他這刺史是“遙領”的,不用去上任,只作爲一種加官,以示表彰。根據宋代重階不重品,“遙領者資品並止本官敘”的規定,凡是某某大夫和遙郡刺史(承宣使、防禦使、團練使)之類同時出現,一律以某某大夫的軍階爲準,楊彥還是七品武官。只不過李綱聽說這廝作戰奮不顧身,連眼睛都弄沒一隻,便加刺史頭銜以示褒獎。

另外,由於“虎捷鄉軍”的名稱沒有變,他們領的還是極其低微的餉銀,只能靠作戰斬獲來掙賞錢。李綱顯然是體諒到了這一點,隨同宣示嘉獎晉升命令官員而來的,就有給虎捷將士的賞錢。一顆人頭三貫。這僅僅是給士卒的,還不算統兵官的封賞。

徐衛自帶兵以來,現一個問題。這時代官場上忒黑暗。可虎捷軍的賞錢,甭說剋扣,連拖延都從來沒有過,打完仗不久就結算,一貫都不會少你的。看來大宋朝廷還真是不差錢,趕跑斡離不粘罕時,天子在東京大行封賞,當時賞出去的錢財實物,恐怕要以千萬計,可也沒見官家皺下眉頭。

其實,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宋經濟確實達,稅收確實豐厚。但趙估在位時卻經常在財政上捉襟見肘,有錢也禁不住亂花。到了趙桓即皇帝位,奉行節儉,這纔給國庫攢下點錢。而且,如果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展,金軍第二次攻東京,兩國議和,大宋要賠給女真人光是白銀就要五千萬兩,那還哪來的錢作軍費?

封什麼官,賞多少錢,徐衛固然在意。可他更在意的,卻是軍械裝備的補充西山一戰,虎捷傷亡近半,肯定要重新招募壯士充實部隊,裝備問題當其衝。而且定成軍直屬於陝西宣撫使,武器裝備肯定向京兆討要。但這回上頭派人來,只看到任命狀和成堆的錢,一杆槍一套鎧甲沒見着。而且,他早就上報宣撫衙門,討要戰馬一千五百匹。連根馬毛也沒看見。

本來他以爲是不是有人從中作梗,故意卡着自己的裝備。就請京兆來的一羣官員吃酒,喝得峨,詩子粗的時候,人家跟他說了實話。令尊的名號在那幾在石。你又是官家親自提拔的武臣,誰願意找不痛快卡你的裝備?跟你說句不能外傳的話,你們這裡可能要單獨劃成一路,作爲日後抵抗或者說進擊李逆女真的前沿。想要裝備,等事情定下來,人選安置好,自己問新任大帥要吧。

這消息對徐衛來說非同小可。這裡如果單獨劃作一路,那新任的大帥以後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得先打聽打聽到底是誰?可無論他怎麼灌酒,怎麼刺探,這幫京兆來的文武官員就是不肯透口風。後來被逼急了。有位長官問,涇原的徐大帥是你堂兄吧?徐衛說,啊,對,怎麼地?對方就說,跟徐原有關,多的甭問。

跟大哥有關?如果是大哥平調過來,那人家肯定就直說了,既然說是有關,那保不齊是涇原路哪位長官。又聯想到大嫂託付一位侄兒過來。這事應該不是空穴來風。這倒是件好事。定成軍直屬於宣撫使,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上報到京兆。李綱管着這麼大片地方的民政軍政卓務繁忙,總有個拖延耽誤。如果單獨劃出一路,那以後辦事就方便多了。對掌控河東形勢,也大有稗益。

反正這事也輪不到徐衛操心,送走了京兆官員之後,他便着手從鄉兵中挑選勇壯之卒充實部隊。定成軍現在防區擴張大了幾倍,可虎捷只剩一萬多人,又處在前沿,顯然兵力不足。現在定戎境內大多是從河東逃難過來的流民,其中不乏身強體壯的漢子。入伍一來可以報效國家,抗擊金狗,二來又可以多少掙幾個養活一家老因此知軍衙門的徵兵令一出,被編爲鄉兵的河東漢子們羣起響應。只是虎捷徵兵極嚴。各方面限制又多,因此進展緩慢。都說亂世招兵,是人就要,可徐衛一直認爲人馬多不一定戰力就強,李植人馬夠多吧,一打起來還不是作鳥獸散?可現在什麼局面?陝西各路都在擴編,但人就那麼多。結果連他選剩下的,人家都當寶貝。徐四就專門從同州過來,徵走了數千人。

其實整個大宋,最好的兵源在涇原、環慶、嘟延這三路,尤其是秦隴一帶。這些地方別說朝廷正規軍,哪怕是番兵、鄉兵、甚至忠義巡社。都與黨項人和青唐諸羌糾纏了一百多年。

世世代代操傢伙廝殺,爲西軍效力,男子多活不過三十,一堆寡婦同處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隨便提一個鄉兵出來,其單兵戰鬥力可以說不遜於女真人。但西軍一直有一點爲人詬病,那就是軍紀不行。平方臘的時候,江南百姓跟痛恨亂軍一樣痛恨西軍,因爲這些傢伙姦殺擄掠沒少幹。

想想也難怪,能打仗,性子就野。這性子一野就不服管教。再加上陝西諸路因爲位置特殊,一百多年來都要面對強悍的党項人,因此愣是把朝廷的“將兵分離法更戍法”磨成廢紙了。尤其到了趙估在位的時候,西軍儼然已經成了世代相傳的嚴密軍戶制職業軍隊。西軍將領如果陣亡,有兒子的兒子頂上,沒兒子的,或是兒子太小的,弟弟頂上,父死子替,兄終弟及,樞密院掌全國兵務,夠牛吧?可它根本沒法插手西軍的人事。但凡東京派人到陝西節制兵馬,西漢這幫子潑皮都要好生琢磨着怎麼給他下馬威。等閒文官遇到這幫貨都是抱頭鼠竄,你根本指揮不動。

童貫當初爲什麼要分化西軍?那就是因爲他現,老子雖然平面沒了。可好歹是樞密使,堂堂的執政,你們敢陽奉陰違?還想不想造反啊?西軍造反的膽可能沒有,但整治你個宦官還是沒問題的。不過說來童貫也確實有手段,他出鎮西陲的時候。通過幾場大勝仗,確立一定的威信,還真就籠絡住了像馬擴、楊可世、高世宣這樣的年輕將領,和劉延慶這種草包馬屁精。但像種家,姚家這些西軍大佬根本不鳥他。童貫後來奉詔,應宋金“海上之盟”帶西軍討伐契丹,爲什麼失敗?不是西軍不能打,而是他用投靠他的劉延慶作主將,這廝壓根沒帥才。他帶着親信西軍在前面打,其他西軍將門冷眼旁觀,硬是讓他在白溝吃了大敗仗,北伐也就這麼完蛋了。

徐紹現在是樞密使,他就很狡猾。我插手不了西軍的事,我把我家的小子們都安插在西軍來總行吧?好歹咱也是西軍出身,你們這些叔伯輩總得替我照看着小的們不是?

李綱目前宣撫陝西,他的政敵耿南仲都說他治陝西,成效斐然,其實那是指民政。軍務上他也有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感覺。徐衛前些日子赴河東招討,他本來打算派嘟延大帥張深助戰,爲什麼不了了之。人家不願意動。這時他才明白,範致虛帶五路西軍勤王,潢關之所以吃了敗仗,還是西軍不爽他瞎參謀亂指揮,金軍騎兵沒衝到跟前,西軍自己就散了。只有劉光世,哦對了,就是劉延慶的兒子護着他。

也許有人有疑問,宋朝從趙匡胤開始就極力控制武臣,西軍這麼跋扈。趙估趙桓父子就不動他們?先,你不能動,宋軍三大派系,京營、河北軍、西軍,現在就剩下西軍能打,動了西軍那是自毀長城。其次,你也沒必要動。西軍雖然是刺頭,但陝西這麼大片地方,卻分成了好幾路,而且現在李綱又打算再戈出去一路,爲什麼?分散力量,便於管束,使其不對朝廷形成威脅。這也是爲什麼趙桓極力提拔年輕將領,操練新軍的原因。說得直白些,徐衛就是塊試驗田。趙桓讓他練新軍,一看,呀,還能打嘛,這不就起鬨架秧子一樣,一窩蜂地在練新軍麼?

總之,陝西這潭水很渾,當然你如果是來渾水摸魚的,那正是好地方。()

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34章 回家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16章 進攻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七百四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126章 闖宮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675章 徐郡王第七百八十七章第615章 養寇第86章 盾陣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60章 榮歸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258章 暗戰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97章 地下黨第147章 暴亂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34章 亂刀分屍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37章 想後路第57章 饅頭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八百六十八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42章 小螞蚱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七百八十七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105章 內憂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七百五十章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五章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6章 論邊事第740章 三年後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四十六章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48章 戰果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319章 震天雷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75章 徐郡王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24章 西部王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77章 攻破城門
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34章 回家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16章 進攻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七百四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八章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126章 闖宮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675章 徐郡王第七百八十七章第615章 養寇第86章 盾陣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60章 榮歸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258章 暗戰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97章 地下黨第147章 暴亂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34章 亂刀分屍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54章 兩軍對陣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37章 想後路第57章 饅頭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八百六十八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42章 小螞蚱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七百八十七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105章 內憂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七百五十章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五章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56章 論邊事第740章 三年後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四十六章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48章 戰果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319章 震天雷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75章 徐郡王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24章 西部王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77章 攻破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