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康元年的七月初六,瞧皇曆上寫着今日是個嫁娶、採納、沐浴和會親友的好日子,不過對於駐守在白溝東線海河一段的大宋守軍而言,卻是個遭難的日子。
因爲就在前幾日,种師道發來軍令,要求原來駐守此處的楊可世部一營的宋軍收拾行囊準備換防,而前來換防的部隊,卻說是什麼新近來投大宋的遼國漢軍,乃是什麼常勝軍。
於是,這可就叫人有些爲難了,這楊可世部的宋軍可是經營此處營盤日久,不但將營寨扎得結實,更因爲久無戰事而在營寨中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和糧草,這突然就要換防,大批的物資一時間要是處理不好,豈不是便宜了外人?
要說這什麼常勝軍,來頭竟也不小,卻說最早這常勝軍的前身並非是遼國固有的漢軍,而是在遼天祚帝天慶六年(1116)時,渤海人高永昌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稱大元國皇帝,改元應順,佔領了遼東五十餘州。
後天祚帝派宰相張琳討伐,在瀋州爲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敗。於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爲都元帥,招募遼東饑民,取報怨於女真之意,謂之“怨軍”,分爲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共八營兩萬八千人,而如今這常勝軍的老大郭藥師,當初就是其中一個小將主。
然後再說後來,在金軍的強力進攻下,天祚帝在臨潢府被生擒,而耶律淳留守南京,於是耶律淳改怨軍爲常勝軍。並因“藥師年少壯,貌頗偉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衆,人多附之。初以武勇四軍薦授殿直,從徵女真,積前後功”,故升郭藥師爲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這之後童貫授命北伐,和种師道攜陝西、河東、河北路宋兵二十萬進攻北遼,但由於宋軍一貫的善守不善攻,以及戰略戰術上的不斷失誤,使得這次北伐變成了一場爛仗,宋楊可世部及辛興宗部先後爲耶律大石、蕭幹所敗,“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
不過這時候金軍卻是強勢崛起,直接從大定府揮師南下,以橫掃千軍的之態一口氣就把弄得宋軍舉步維艱,不得寸進的遼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放倒。也在這時,授命鎮守在武清附近的郭藥師便也瞧着大勢所趨,急召所部兵將,鼓動他們投宋。
於是呼,軍中“萬口喧呼,無不響應,遂囚監軍蕭餘慶等,乃遣團練使趙鶴壽帥精兵八千,鐵騎五百,提調一州二縣奉使來降”。
不過,所謂的“提調一州二縣”來獻,卻是一句典型的空口白話,郭藥師所領的常勝軍三部共一萬六千五百人,可是趕在金軍來攻武清的前夜猖狂出逃,然後等於是被金軍念着屁股連夜奔走了差不多百里,這才跨過了白溝界河來向宋軍投誠的。
當時別說什麼“一州二縣”沒瞧見在什麼地方,甚至常勝軍這一萬六千多人裡甲冑兵器齊備的也是極少數,不少人甚至因爲一夜狂奔,連鞋子都跑掉了,是光着赤腳趟過的白溝河。
但既然人家百里迢迢的趕來投宋,大宋有豈能計較太多,自然是由种師道出面熱情接待,又報知了躲在後方的童貫和太子趙恆,最後由趙恆、童貫、蔡攸和种師道四人聯名上書給趙官家,趙官家大喜之下,便也封郭藥師爲恩州觀察使,並知涿州諸軍事,並將名義上“一州二縣”中的遼國武清和永清兩縣也封與他做常勝軍的駐地。
但是,有關郭藥師和常勝軍這支部隊的很多信息大宋的君臣其實並不瞭解,比如說當初怨軍成立後,非但作戰不利,而且接連發生叛亂。在遼國保大元年初(1121年),東南路怨軍將領董小丑就因爲征討利州叛亂不利被處死,於是其手下羅青漢、董仲孫等率怨軍作亂。
後遼都統耶律餘睹、四軍大王蕭幹率兵平叛,叛軍見勢不妙,急忙殺了羅青漢數人,接受招安。後耶律餘睹從中選出兩萬人編爲四營,任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剩下六千餘人分送各路爲禁軍。
後來爲了徹底解決怨軍的問題,耶律餘睹向蕭幹建議:“前年兩營叛,劫掠乾州,已從招安;今歲全軍復叛,而攻錦州。苟我軍不來,城破,則數萬居民被害。所謂怨軍,未能報怨於金人,而屢怨叛於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殺淨盡,則永訣後患。”
但蕭幹不同意,認爲“亦有忠義爲一時脅從者,豈可盡誅殺之?”
這才讓郭藥師等得以保全性命,但常勝軍性善多變,反覆無常的特點已初露端倪,而後來這支部隊也確如耶律餘睹所說,成了遼國的後患。
再說這郭藥師降宋之後,也是非常知道輕重的上了一道極富感情的降表,在降表中他首先表達了自己對宋的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同時說自己本來對遼忠心耿耿,但遼國卻報之以怨,降宋實在迫不得已。然後又大勢吹捧趙官家的文治武功,同時還搬出了那什麼“簞食壺漿,香花樓子”的說辭,鼓吹此時伐遼乃是天命所歸,遼國漢兒南望王師已久,一旦天軍將臨,必定聞聲而景從云云,可把趙官家的屁股拍得老舒服了。
而後的而後,郭藥師也小心的提出,他的常勝軍如今寄在種師道的大營,空有一腔那啥熱血卻沒有地方去塗(肝腦塗地的塗),也就隱晦的表達了一下自己想要一塊地盤的想法,所以一來二去,种師道也就順水推舟,直接把他的部隊派到了白溝東線,接連大海的海河一線駐防了事。
只是,种師道將郭藥師支開是好,郭藥師能夠得到一塊地盤也算不錯,可對於楊可世部而言可就倒了血黴了。
花費數年修建的營寨說不要了也不太心疼,可是如今寨中好不容易囤下的數萬石糧食、上萬罐的罐肉、肉脯等副食、還有悄悄積累起來的數百套甲冑和若干兵器、箭矢和武備展具,卻在種師道的換防急令之下曝了光。
只有三日的換防時間,叫他們如何能把這些物資偷偷轉運藏匿,到頭來豈不是便宜了常勝軍這些遼國的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