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

bookmark

趙禎坐在大殿高高的御座上,包拯和王韻兩人已經沒了聲音,包拯剛剛的長篇大論已經把中心思想表達的很明確,但始終沒有說出那句話。

“包拯,你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一句話,皇權需要限制,而限制它的手段便是相權………”

趙禎說出了包拯沒敢說出的話來,並且站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讓人驚恐的事情。

包拯和王韻兩人都不自覺的嚥了一下口水,對於他們來說官家把話說的相當透徹,說出了他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來,但事實上他們都認爲官家不會鬆口。

趙禎望着包拯道:“你們兩人的意思也代表了大多數朝臣,朕知曉皇權在朕之手中已經膨脹很多,但你們也應該知道爲什麼。”

包拯和王韻兩人對視一眼,小聲回答:“陛下聖明!”

趙禎笑道:“聖明嗎?若是你們覺得朕真的聖明的話怕是早已離開,朕知道你們心中所想,朕同樣也知道皇權膨脹的可怕,這股力量若是沒人能控制,那將會害了整個華夏,害了朕對大宋做的一切。”

趙禎不怕直面問題,但這包拯和王韻的面,他要把問題說清楚,這清楚也是對朝臣們說的,這兩人看似是代表自己,其實卻是代表了所有朝臣。

“既然朕已經說破,不如便說個清楚,這唯一能限制皇權的便是相權嗎?”

趙禎提出了自己的反問,讓包拯和王韻兩人都陷入思考和驚訝,但趙禎的話沒有說完。

“朕覺得皇權必須要限制,天地之間的所有權利都要受到限制,這是必然,否則都會無限擴大下去,不受人的控制。而皇權和相權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互相幫助又互相制約,也有你強我弱。但相權的擴大同樣也是一種威脅,煌煌史書上的反例比比皆是,朕又稍有猶豫。”

包拯此時明白了,官家自己也發現了皇權擴張的不妥,也應允可以限制,但並不打算以增加相權的方式限制皇權,而是另有打算。

試探的開口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處置?”

趙禎笑了笑道:“自古以來皇權都是用相權制衡,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博弈也不在少數,但我大宋太祖開國之後便限制相權,財計歸三司,兵權歸樞密院,朕改制之後三司依舊負責財計之權,而樞密院改爲參知兵事院,三省依舊是文臣之中樞,朝堂之中樞。”

說到這裡趙禎頓了一下,看着王韻和包拯兩人皺眉思考的模樣,緩緩的喝了一口茶繼續道:“你們瞧,相權被分開了,兵權,財權,政權,相互獨立互不統屬,這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朝堂的穩定,而皇權在無形中得以加強。而朕限制皇權之法便在其中。”

兩人不說話,緊緊的盯着趙禎,顯然他們已經發現官家不打算加強相權來制衡皇權,而是打算從財權,軍權,政權上下手,加強這些權利就相當於在限制皇權。

同時加強這些權利並沒有讓相權擴大,反而是進一步削弱了相權。

趙禎算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徵求包拯和王韻的意見,雖然他們都是文臣,但所執掌的範圍不同。

包拯是三司使,是大宋的財計之相公,而王韻是參知兵事,是大宋軍事上的最高參謀,獨立於兵部,不同於狄青那位兵部尚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王韻的職能要高於狄青。

三省六部事實上是類同的機構,他們的職能雖然不同,但在朝中的地位和類型卻一樣。

各司其職的同時也是在維護整個大宋,從朝堂到地方,都需要六部的統轄,而六部的統轄機構事實上並不是三省,因爲三省六部的相公直接對趙禎負責。

趙禎是在加大六部的權利,同時也是在削弱三省的權利。

現在既然要限制相權,那就要加強三司,參謀兵事院,以及六部的權利,這樣一來當然能限制皇權又削弱相權。

六部尚書都是參知政事,三司使也是,參謀兵事院和三省宰執亦是如此,他們都具有參知政事的權利。

“陛下是打算用三司,六部,參謀兵事院?”

王韻的話算是了卻了包拯的心結,從始至終他都沒說什麼,直道自己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待官家鬆口了他纔開口。

當然王韻的話也讓包拯醍醐灌頂,顯然官家召見自己和王韻也是事出有因,並非是隨意召見,自己這個三司使出現在呼倫貝爾城也不是因爲別的事情。

果然很快他的猜想便得到印證,趙禎點了點頭道:“沒錯,朕便是如此打算的,財計之權乃一國之重,大事小情皆不得離開,因此當得意加強,左藏庫雖是朕之內庫,但三司當監管之,避君之濫用,免疏漏之責!

參謀兵事院乃我大宋用兵之要,別於兵部,以收集戰情爲上,以定計爲謀,兵馬未動,糧草亦未動之時計謀先行,後以雷霆之勢而出,方能百戰不殆。內之守在防,駐防之兵所處之處由參謀兵事院定,領兵之人有兵部報帝王選,可避免旁落。”

趙禎兩句話便把兵權和財權加強了,並且和皇權相互結合,互相牽制又互相監督。

這樣一來,六部之權同時也得到了加強,三省之權保持不變,就是在降低,此時此刻包拯和王韻兩人才發現,事實上官家所作的是在限制皇權不假,可同時也把相權拖入了深淵。

宋承唐制,設立三省,但卻沒有實權,皆是寄祿官。

官家改制以後,重開三省,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以三高官官爲宰執,但同時也提拔了六部尚書爲參知政事,共議國政之人便達九人,現在再加上三司使和參謀兵事,便是十一人。

身份上雖有高下之分,但卻只在於官價品級…………

兩人對視一眼,隨即明白,在這草原上的城池之中,在這空曠的大殿之中,在這三人之中便定下了另一次改制,雖然不是大改,卻是一次驚人的變化。

從此皇帝的財權,兵權,政權被進一步限制,而相權已經可有可無!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