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

無論是彭七還是鄒同都不知道他們所面臨的威脅是什麼,甚至是連包拯都不知道,他只是獲得了趙禎的密旨以及那塊可以調動整個神都城所有兵力的衛戍司虎符。

作爲衛戍司的掌印官,他居然沒有自己的官印,唯一能代表他身份的東西就是他手中的那塊造型如龍的虎符。

只要這塊虎符在手,他就是衛戍司的最高長官,失去這塊虎符,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衛戍司掌印官的身份。

包拯一襲長衫,大氅直綴,如同一個文雅的君子,只不過他的身後站着一羣身着鎧甲的兵事,鎧甲上的面罩已經全部翻了下來,至於一雙雙毫無感情的眼睛從黑洞洞的頭盔中露出。

宣德門,這是大宋皇城最重要的城門,早在東京城的時候便是如此,此時此刻這城門樓上已經是佈滿了黑甲士兵。

四周一支火把也沒有,唯有一方紅泥小爐偶爾閃爍着橘紅色的光芒,小爐上的水壺已經翻開,包拯自己動手從上取下,向茶壺中注入沸水,茶香瞬間便盪漾開。

寒風凜冽,但卻敵不過一杯熱茶,包拯捋了捋鬍鬚,突然覺得這纔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幸福的時候。

誰能想到官家居然把整個神都城託付給了自己?

別說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想不到,便是自己在接到密旨和虎符的時候都是大吃一驚,來自帝王的最高信任使得包拯的身體都在微微顫抖。

文臣能以區區孱弱之身報國,便是死而無憾的事情,向來都是文臣死諫,武將死戰,今天反倒是輪到自己了!

想想都覺得快意,倒是要看看那些宵小之徒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到底是個如何表情。

宣德門正對朱雀大街,這條御道直直的穿過內城朱雀門通往最外圍的天安門,這是神都城中的主幹道,只要控制了這條御道,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能從容推進。

神都城中的各處依舊是熱鬧非凡,包拯並沒有察覺到有何異樣,這是一場隱藏與平靜之下的滔天巨浪,越是如此越要小心應對。

包拯甚至有些懷疑,也許事情並非是如同自己揣測的那樣,沒人會在這個時候造反,即便是傻子都知道眼下的大宋強大的就如同山嶽一般,即便是驚濤駭浪也難以撼動。

官家不在神都的消息已經被人泄漏出去,皇城司的人在追查根源,據說是出自一個十歲的孩子之口,孩子的父母早已被大理寺詢問了無數遍,而皇城司的人更是無奈的承認他們和這件事毫無關係。

能有關係纔怪了了,顯然是有心人設計了這個圈套,想要從那孩子的口中得到消息無異於比登天還難。

消息肯定是從皇宮中傳出去的,這座龐大的宮城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即便是再嚴密也會有消息傳出去。

包拯甚至懷疑傳消息的人根本不可能被找到,即便是皇城司的人如同篩子一般在宮中查找也不會有消息。

現在最要緊的便是等待消息,官家遠在蘭州,一旦神都城發生什麼就只能靠自己和城中的數萬將士們了。

包拯有些懊悔,當年應該極力反對官家減少神都城中的軍隊,大宋一直是在中央囤積軍隊的,可現在大宋幾乎都在邊防之地。

官家一改常態,把神都城原本的八十萬禁軍進行大幅度的調防,眼下的神都城只有八萬禁軍精銳,便是算上負責皇城的親衛司也不過堪堪十萬戰兵。

而這座城池已經有了近二百萬的人口,一旦出現動盪,後果不堪設想!

咔嚓咔嚓,戰靴擊打在地面的聲音讓包拯皺眉,這時候就不該有禁軍靠近自己的所在,回頭看過去,包拯無奈的苦笑起身。

“彭帥這是親自帶人巡防宮牆?”

“包拯?!”

彭七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越過鐵塔般的士兵他看到了包拯那張老臉頓時覺得天旋地轉。

彭七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包拯這樣的文臣不該出現在宣德門,更清楚他出現在這裡意味着什麼。

“沒想到官家居然把您這個三司使作爲神都城的屏障!彭七歎服!末將親衛司都指揮使彭七參見包衛戍!”

包拯自嘲的笑了笑:“包衛戍,這話聽着彆扭,什麼時候官家需要我這老倌來臨危受命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還能被官家看上,實在是老朽的榮幸!”

彭七無語,這是典型的端着架子,他包拯現在的得意怕是都快衝出天靈蓋了!

雖然心中不爽但彭七隻能捏着鼻子認下,文武之間現在的間隙並沒有原先那麼大了,但互相之間的鬥嘴卻成爲一種常態。

能互相之間鬥嘴,說明情況還並不緊急,彭七最少知道了現在是誰在執掌整個神都城的防務。

其實包拯是文官中的最好人選,身爲宰執的范仲淹可定無法獲得這樣的權利,而其他的相公們雖有濟世之才,但處理起這種突發世間還是無法信任,唯一能擔任此重任的蘇洵也不在神都,眼下唯有包拯這位深的陛下信任又有雷厲風行手段的人了。

即便是如此,彭七也不能靠近包拯半步,鐵林衛組成的人牆已經把路堵死,他們不光要負責包拯的安全,更要保證衛戍虎符必須在包拯的身上。

“皇城司可有消息?”

彭七稍稍尷尬,看了看四周才小聲道:“那三位老傢伙已經出面接手內侍省,但你老倌一定想不到,官家的旨意未到,皇后便已經請他們出山了,眼下的皇宮怕是鐵板一塊,我等只要守衛宮牆就好!”

包拯的臉色稍稍緩和:“這麼說還是沒有找到?但皇后出面確實要好得多,我等朝臣自不會在朝堂之上提一個字,宿衛宮牆是你親衛司的事,除此之外爾等不得踏出皇宮半步,亦不可踏入皇宮半步!”

前面的話還是閒聊,後面的話便是命令,當包拯舉起虎符的一剎那,彭七整個人就從鐵林衛的邊上擠了過去,仔細的看了看虎符上的機關,確認無誤後才單膝跪地。

“親衛司接旨!末將定當率軍固守宮牆,絕不踏出皇城一步,亦不敢進入皇宮!”

彭七說完就走,而包拯繼續坐下看着天上高高的月亮飲茶,他要等到太陽升起的時候才能離開。

只不過在彭七走後,包拯才喃喃一句:“這時候應該是他蔡伯俙在宮牆上纔好啊!沒他這個三司副使在,老夫只能把三司的事情交給他王安石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
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