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

bookmark

樹下頗爲陰涼,但此時的呂夷簡和賢覺兩人都覺得是陰風陣陣,兩人之間的交談聲很小,在嘈雜的人羣中除了他們之外不會有人聽到,何況四周還有僕從有意無意的遮擋,但他們談論的事情卻是頗爲驚人。

摘下斗笠輕輕搖動,臉上的鬍鬚隨微風變得雜亂,但也讓呂夷簡的臉變得更加隨意,完全看不出他曾經是朝中重臣。

“法師,不知這幾日因何隱蹤匿跡?老夫尋的你好苦啊!”

賢覺臉色稍稍尷尬:“近幾日突然心中悸動,於是便遁入淨室修心,若不是見了你的徽記,怕是還不知你尋我。”

呂夷簡笑道:“哦?未曾想反倒是老夫叨擾了法師的清修,只不知此次法師清修和官家會見有無關係?!”

賢覺臉色一變,沒曾想呂夷簡已經知道皇帝到訪大相國寺一事,但隨即面色如常道:“東城之人果然神通廣大,居然連官家行蹤都能探查?那呂公可知官家所爲何事?”

呂夷簡眼睛微眯道:“偶然瞧見罷了!便是不知官家又是如何壓迫佛門,前來詢問以便互助!”

賢覺苦笑道:“還能所爲何事?便是讓我佛門遠遁罷了!官家有言我佛門當爲大宋驅使。”

呂夷簡微微點頭:“果然如此,官家這是在利用佛門之便,教化百姓!以佛門爲導,引百姓向善?”

隨着呂夷簡的話,賢覺的臉色變得更加愁苦:“如何引人向善?大宋百姓還有多少信佛禮佛?我佛門何德何能引人向善?”

經過簡單的交談呂夷簡便知道,趙禎沒給佛門什麼像樣的安撫,這便是好事,因爲最少沒有挑起佛門和東城豪門之間的矛盾,也沒有離間雙方。

“只不過,官家勸道我佛門應爲朝廷所用,前往吐蕃施以教化,吐蕃佛教乃是密宗,所習佛法也非正統,當以我中原佛門之大乘佛法教化之,感悟之!”

呂夷簡微微吃驚,他怎麼也沒想到趙禎居然是用的這一手,隨即笑道:“若是佛門不從,怕是有大禍患相隨吧?”

都這時候了,賢覺自然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直言不諱道:“然也,官家雖爲明說,但睚眥之態令人膽寒,我佛門勢微,不敢觸及鋒芒!”

呂夷簡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官傢什麼都不說比說什麼都可怕,誰不知道官家手段凌厲權謀老辣,大宋的朝臣幾乎都知道曾經的舊事。

官家對待百姓仁愛如己出,但對待官員或是宗室卻嚴苛至極,當初趙元儼密謀篡位,官家幾乎把宗室所有的權利拿走,之後對待官員更是嚴苛,不光設立監察院,連監察御史的人數都在不斷擴充。

各地州府之中又有黑手協助御史收繳罪證,士大夫有時還要提心吊膽還不如尋常百姓活得痛快。

“如此便是啊!不光你佛門活的不爽利,便是我士人也是如此!”

呂夷簡是典型的士大夫階層,也是特權階層,受到古典儒學的影響,在他的認知中士大夫就是高於百姓的存在,就是應當享受權利帶來的種種優待。

這是封建王朝遺留下來的通病,歷朝歷代對士大夫階層的照顧都是極好的,皇帝再強大也需要依靠士大夫階層維護自己的統治,既然要用人便要優待,何況這天下之大,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爲士大夫的。

只不過在趙禎的眼中卻是不應該屬於他們的東西,在趙禎眼中,這些權利都是“公器”,豈能善假於人乎?

受到後世的影響,在趙禎的眼中官員不是權利的載體,而是人民權利的載體,是皇帝也是百姓賦予了他們的權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皇權都是來自於百姓的。

唐太宗時的諫臣魏徵曾經有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華夏先賢在某種意義上早已理解了皇權出自何處,“公器”出於誰手,只不過魏徵更多的是爲了限制皇權,公僕一詞在這個時代還未出現,但趙禎卻在努力的讓它出現。

只不過這些呂夷簡和賢覺都沒有發現,也極少有人會發覺其中的問題所在,趙禎正在讓華夏民族一步步的走向新的時代,一個類似於封建王朝的時代,一個又不完全是封建王朝的時代。

即便是趙禎自己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因爲這對於他來說也是陌生的。

賢覺彷彿坐在樹下入定,整個人眼觀鼻鼻觀心的靜坐不語,邊上的呂夷簡也是如此,兩人的歲數都不小了,豈能不知道現在他們面對的是什麼?

最終還是賢覺沒有忍住,緩緩開口道:“皇帝要讓我等佛門前往吐蕃傳教,不知東城豪門可有破解之法?或是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呂夷簡稍稍擡了一下眼皮道:“眼下誰敢妄動?彌勒教便是前車之鑑,稍有不慎粉身碎骨事小,禍及親眷事大,你可知東城人家一府一宅有多少人?出了事可擔待不起!”

賢覺冷笑道:“是嗎?!那彌勒教的信衆牽連了多少人?官家可曾對那些人心慈手軟過?莫不是我彌勒教的人便是活該!”

瞧見賢覺動怒,呂夷簡拍了拍他的肩頭,似笑未笑道:“萬萬不敢這麼說!彌勒教乃是魔教,怎能變成法師您的呢?那是妖僧婁守堅的,和法師沒有任何關係,和佛門也沒有任何關係,您可不希望牽連到佛門吧?!”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賢覺無奈的嘆息道:“說來也是,我佛門也只能聽從官家調遣,西去吐蕃“弘揚”國法。”

呂夷簡笑道:“法師莫要動怒,這對你佛門來說可不見得是壞事!佛門最講因果,今日因他日果!佛門就是要弘揚佛法的,若是不能在大宋弘揚佛法,那在吐蕃弘揚佛法豈不是一般?在吐蕃壯大之後,內饋中原,老夫瞧來便極好!”

呂夷簡的話讓賢覺眼睛一亮,還真是這個道理,自古佛法就是四處弘揚的,既然在大宋無法傳播,那去了別處還不一樣?

現在想想也並非壞事,只不過呂夷簡如此熱心其中必有隱情,賢覺喝了一口涼茶才道:“不知東城的諸位施主有何利害在其中?”

呂夷簡笑道:“這是自然,吐蕃人最近在向西面通商…………”

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
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