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

趙禎出了章臺殿便立刻恢復了清醒,論酒量他還是可以的,這麼多年來真真醉酒的次數並不多,爲了應付嗜酒的大宋官員,也只能如此。

大宋的武將還好,爲了不在君前失儀,所以即便是飲宴也很注意,但文官就不同了,大宋的文官幾乎個個都能喝酒,開國以來醉死的都不在少數。

而且文官在君前失儀不是一件壞事,反倒是附庸風雅的事情,不光可以醉酒,還能順便把官家飲宴用的器具帶走…………

“官家,鴻臚寺的官員把仁欽桑波安排在了倌驛之中,還詢問不知何時再讓他進宮?”

趙禎擡腳往後宮而去,一邊走一邊道:“告訴鴻臚寺的官員,眼下不急,把仁欽桑波晾一段時間,朕不覺得他已經被逼到了極致。”

三才躬身告退,把消息傳遞給鴻臚寺,有的時候他根本就看不透趙禎的所作所爲,在他看來眼下當是最好的時機,官家卻要拖延,的確現在拖延確實能壓迫仁欽桑波,但同樣的也會壓迫大宋。

這不光是對吐蕃貴族的施壓,也是對大宋本身的消耗,時間拖得越久,對吐蕃不利的同時對大宋也不利。

不能坐看角廝羅坐大,這是大宋上下一致認定的事情,高原的環境太過惡劣,宋軍將士上不得高原,這樣的作戰本就是一種極大的負擔。

即便是每年訓練士兵也不能和土生土長的高原勇士相提媲美。

所以大宋的朝臣們把目標放在了高原的自身上,他們的邏輯思維便是高原如果一直動盪下去,一直割據下去,大宋便沒有威脅。

這種想法不能算是錯的,即便是趙禎也會同意這種思維方式,一條路走不通那自然就該走另一條路。

人的思維慣性便是如此,所以當趙禎看着給自己奉茶的趙旭有理有據的說出這一觀點的時候,趙禎很欣慰,這孩子的思維很不錯。

“父皇,兒臣以爲現在當以吐蕃貴族爲重籠絡之,再以物資馳援,出兵青塘,斷角廝羅之後路,如此可使角廝羅內外受阻。”

皇后望向兒子的眼神充滿欣喜,趙禎同樣如此,他們都知道這是趙旭自己的理解,而並非是朝臣們或是東宮的幕僚所出謀劃策。

“旭兒着實下了功夫的,朕甚是滿意,但你可曾想過吐蕃會永遠這般紛亂下去嗎?互相之間的攻伐已經持續百年,但這是不會長久的,你覺得仁欽桑波出現在神都城是爲了什麼?”

趙旭一時間愣住,皺着眉頭道:“莫不是來向我大宋求援遏制角廝羅的?”

趙禎擺了擺手:“也許是,也許不是,但你有沒有想過角廝羅在不斷畢竟,仁欽桑波前來神都求援,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但我大宋卻要慎思之,若是給了那些吐蕃貴族以抗擊角廝羅之本會怎樣?會不會成全了他們,或是可不可能成爲角廝羅的助力等等。”

“父皇的意思是?”

趙禎喝了一口茶水:“現在咱們掌握主動,倆個猴子拼殺正酣,鋤強扶弱不行,持強凌弱也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在動手,到時豈不是事半功倍?”

“父皇的意思是要殺上高原?”

趙禎點了點頭,卻頗爲無奈的說道:“是啊!眼下是拿下吐蕃的最佳時機,一旦吐蕃緩過氣來,到時再度攻伐怕是難上加難。吐蕃雖然不是中原要害,但他們地處高原,氣候便是一條巨大的屏障,所以自秦以降還從未有那個中原王朝能夠收復吐蕃,而吐蕃卻處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稱臣納貢的事情就別說,一點意義都沒有。”瞧見趙旭要開口,趙禎直接笑着打斷他的話,而趙旭訕訕的摸了摸鼻子,他想說的父皇都知道。

“外公!”

蘇蟬的聲音響起,趙禎頗爲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即還上一副大大的笑臉道:“嬋兒來了?快給朕看看,你又學了什麼東西來朕這裡顯擺?”

蘇蟬是趙靈和蘇軾的閨女,每當她的聲音響起,趙禎便覺得自己老了,外公是自己命她這麼叫的,顯得親切。

但同時又不得不提醒自己,歲數大了,該退位讓賢了,趙旭年紀已經不小,前段時間娶了民間女子,大婚以畢,基本上可以繼承皇位了,所以趙禎現在直接對趙旭進行講解,而不是讓他自己揣摩。

“外公,您瞧瞧這個!”

潔淨的玻璃瓶中是一汪清水,嬋兒沒有進入暖閣,而是在外面把玻璃瓶往欄杆上一磕,剛剛還是液態的水迅速變成冰塊,看的王語嫣和趙旭兩人吃驚不已。

趙禎笑了笑:“不錯,在格物院中沒有白學,但你知道這叫什麼嗎?”

“格物院的師傅們說這叫冷極之水。”

趙禎把外孫女抱在腿上說道:“說的沒錯,當然也可以叫過冷水,水已經低於冰點,但卻沒有出現一種叫晶核的東西,在碰撞之後,晶核迅速形成,於是便在短短一瞬間就變成冰塊了。”

“官家這也知道?臣妾怎生從未聽您提起過?”

趙禎的臉色不太好看,這是上輩子留下的記憶,雖然被埋在記憶深處,但且從未遺忘,看着懷中的蘇蟬,再看看眼前的趙旭,趙禎終於下定決心。

“此次一定要拖住仁欽桑波,我大宋就要做隔岸觀火的那個人,旭兒也大了,尋常百姓家到了你這年歲早已成家立業,既然你也大婚,便算是成家了,到了該立業的時候,待征伐吐蕃的時候,便由你掛帥,親征吐蕃!”

趙禎的話如同一記炸雷,不光皇后和太子愣住,便是剛剛過來的趙靈也愣住了,四周的宮人更是遠遠的散開,不敢靠近。

雖然趙禎早就說過要在有生之年傳位給太子趙旭,可相比其他皇帝他現在實在是太年輕了些,四十多歲的皇帝正是春秋鼎盛,哪有在這個時候退位讓賢的道理?

但趙禎並不這麼看,他在皇位上已經做了足足三十五年的皇帝,任何一種工作持續三十五年都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他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早早退休,暢遊山水,享受華夏的無限風光,再說人就該急流勇退,自己現在已經站在了人生巔峰上,再這麼下去,誰知道自己的腦袋會不會出什麼問題?

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
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