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

商賈的叫賣聲,夥計的攬客聲,孩子的讀書聲,這一切在呼倫貝爾城中出現顯得那麼的和諧與相得益彰。

趙禎揹着一隻手站在帳篷前,另一隻手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奶茶,草原的變化他很滿意,這段時間柳永基本達到了他的預期。

呼倫貝爾城的修建速度很快,隨着書院的出現,這裡的人們已經有了基本的歸屬。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塔塔爾部的百姓在書院落成之後便爭搶着把孩子送了進去,連柳永都沒想到當地百姓居然對讀書如此熱情。

因爲書院的規模較大,又分爲很多檔次,所以對城中百姓的招收沒有任何限制,年齡大一點也可以,只要是有呼倫貝爾的戶籍就可以,這是唯一的限制。

不光有塔塔爾部的人,連剛剛抵達,人口很小的斯琴部也送孩子來書院之中求學,漢家百姓自然不用說。

這些漢家百姓大多是大宋商賈的家眷,因爲他們在呼倫貝爾城中開設商鋪,也就自然的把隨行人的家眷和孩子帶來,畢竟這是長久的事情,距離家鄉又遠,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放鬆。

書院之中三個不同文化家鄉的孩子在一起融合,通過文化的教育,逐漸的他們相處融洽,而這也促使呼倫貝爾城的百姓相處也融洽起來。

書院在改變孩子的思想,改變他們固有的東西,儒學的好處被髮揚出來,所有的孩子都在說:“不知禮,無以立。”

家長們自然要問:“何爲禮。”

接下來,書院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就出現在家長的腦海之中,上下尊卑,忠君愛國,接受教化,尊重祖先,孝道爲先…………

等等這一切聽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誰也不希望自己成爲蠻夷,而現在草原上的人知道,原來自己被大宋稱爲蠻夷,最終的原因就是因爲不懂禮法,那自己定然是要接受教化的!

這裡安定祥和,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百姓的生活也愈發的好了,趙禎心中有了一絲安定,果然自己的計劃成功了,改變了呼倫貝爾草原。

百姓們心中有了歸屬,不是歸屬原先的塔塔爾部,而是歸屬在了大宋,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讓草原上的百姓改變心中的歸屬。

讓他產生“有了大宋纔有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因爲草原或是塔塔爾部纔有現在的生活。”

這是根本上的改變,也是認知上的改變,現在的塔塔爾部百姓正在一步步的脫離固有思想,接受新的事物,接受大宋的統治。

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因爲呼倫貝爾城的出現,當然也轟動了整個草原,逐漸的,一些弱小散落的部族開始向呼倫貝爾城移動,這裡交通便利,這裡資源集中,他們的所需都能在呼倫貝爾城得到滿足。

這也意味着草原上的城市化進程徹底開始。

柳永在三才的帶領下穿過層層護衛抵達宮帳,趙禎放下手中的茶杯道:“這段時間你做的不錯,以後這草原上的事物就交給你了,你應該清楚朕的用意!”

柳永點頭道:“臣明白,定然不會辜負陛下!”

趙禎在草地上開始渡步,這個新興的城市和大宋城市最大的不同便是城中的地面,大多數都是草地,腳纔在上面有一種軟綿綿的感覺。

“消息已經開始向外傳遞了,可效果並沒有朕預期的那樣,都是一些小部族和零散牧民前來,大的部族還是沒有動靜。”

柳永聞言稍稍苦笑道:“官家,呼倫貝爾城的城牆還沒合攏,公路還未修建好,北面不遠又是契丹人治下的栲栳爍……呼倫湖,西面的部族自然還在觀望之中。”

“還在觀望?!朕的鐵蹄已經踏平了敵烈部,這時候還在猶豫便是心存僥倖!難道我大宋的天威還不敵契丹人?”

趙禎的聲音有些提高,恩威並施,他已經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可距離最近的烏古部還是沒有動靜。

柳永並沒有驚慌,而是認真說道:“官家,眼下首要的是讓烏古部歸順,歸化塔塔爾部是恩,踏平敵烈部是威,恩威已施,臣相信烏古部應有了決斷,只不過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歸化這種事情急不得。”

趙禎微微站定,他也知道急不得,可眼下契丹人依舊在苟延殘喘,就如同一塊心病在北方,現在的自己面臨一個抉擇。

是直接出兵征伐契丹,消耗大力氣滅了這個北面的禍患,還是建設草原與征伐同步進行。

整個草原實在是太大太大,並且叫不便,若是同時進行,即便是以現在大宋的國力也怕是有所不濟,但自己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讓整個草原成爲大宋的管轄之地。

現在的趙禎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定下的目標是否太大了一點,在他影響之中草原和後世並沒有區別,但直到他真正抵達之後才發現,現在的草原和後世的完全不同。

這裡除了零星的幾個城池之外,幾乎沒有城市,最大的地方也不過是部落聚居的族帳而已。

這裡太大的,直到現在趙禎才明白爲何後世要在草原上,高原上修建公路,鐵路,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進行下去,因爲沒有這兩樣東西,中原腹地和草原之間的聯繫就斷了。

基本的士兵投送,物資投送,都會成爲一個巨大的難題,這種投送是長年累月的,不是一時半會的。

趙禎忽然苦笑起來,華夏曆代王朝一直沒有平定草原,不是他們沒想到辦法,怕是大多數帝王都和自己一樣想到了城市化。

華夏文明數千年,才智過人的帝王不在少數,怎麼可能就沒有想到城市化這件事上,但顯然這樣的行爲對於歷代王朝來說都是不現實的。

歷代君王都想着不如把城市化的錢用在養兵上,反倒是花費更少,雖不能長治久安,但卻也是個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

要想在草原上實現城市化就必須要有公路能把這些城市連接起來,在草原上修建公路,難度可想而知,即便是技術如此發達的後世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何況大宋?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