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

趙禎有些好奇的擺弄着車中的犀角,犀角圓身的上面有一深溝,底部窪進部分底面凸出一條崗,這大概就是被俗稱天溝地崗的原因。

整個犀角被雕刻成廣口杯的模樣,杯身上是老壽星和祥雲錦簇,雕工精湛杯體華美的有些不像話。

見趙禎擺弄着犀角杯,丁謂笑道:“太子殿下也喜歡犀角?”

“只是感興趣罷了,犀角雖好卻名貴無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丁相公有話就直說,政事堂的相公與太子單獨相見可不是什麼好事,難道你不怕名聲有損?”

趙禎放下手中的犀角淡淡的說道。

面對趙禎話中的嘲諷,丁謂並無一點難堪,而是笑眯眯的說道:“太子所言甚是,至於名聲呵呵,難道我現在還能有什麼好名聲嗎?”

這話說的極爲坦誠,也可以說是不要臉面。

丁謂的開誠佈公讓趙禎放下心來,畢竟和他這樣的老油條打交道自己還是有些忐忑的,萬一定丁謂耍些手段,到時間就真的騎虎難下了。

趙禎放鬆的做到在蒲團上:“丁相公有話就直說,我還是個孩子,你就不必在孩子面前繞彎了。”

“老臣希望太子坦誠相告,不知太子對老臣的看法如何?”

這就是刁難人了,趙禎被他的話一驚,這貨居然直截了當的問自己對他的看法,這簡直是天下奇聞啊!

“有才能,手段狠,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陷害忠良,排擠政敵。”

趙禎稍微思考一會就說出自己真是的想法。

對面的丁謂呼的長舒一口氣道:“太子果然明白事理,可太子爲何不想想老臣爲何要這麼做?”

這也是讓趙禎最好奇的,歷史上的丁謂使出各種手段打擊異己,可直到他快要大權獨攬的時候,被劉娥罷相,貶官崖州。

但他爲何要這麼做一直困擾着許多人,要知道他現在已經是位極人臣,雖不能大權獨攬,但是他說的話也是相當有分量的,只要他一直保持這樣就能順利的坐上宰相的位置。

如果光看他的施政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一代名臣!並且他機敏智謀,多才多藝。

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文追韓、柳,詩似杜甫,曾被人譽爲“今日之巨儒”。

而且還有一手過目不忘的本事,幾千字的文章,他讀一遍便能背誦。

這可比蔡伯俙還要天才,他的施政措施也讓人感嘆,巧造玉清昭應宮一舉三得的故智就不多說了,就連兵事都知之甚詳!

川陝地區王均起兵叛亂,朝廷調集士兵抵禦,結果轉身爲寇。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佔州縣,掠奪男女,與官府爲敵。

丁謂奉命處置,他一到即命罷兵,冒險入溪洞會見其首領,曉諭朝廷安撫之意,並宣稱帶有官家的詔書,一律赦免不殺並贈以錦袍、銀帛,使他們感激涕零。

紛紛表示願意世代奉貢朝廷,並將誓言刻錄石柱,豎在邊境上,西南地區從此得以安寧。

這只是開始,爲了真正的安撫這些人,讓他們安心勞作,丁謂採用以鹽換糧的辦法,解決夔、萬諸州軍餉之弊,同時也減輕了邊民長途解送皇糧的勞苦。

他又奏準黔南邊民養的馬,可以到市場上自由交換。他曾親自規劃經營建築夔州城寨,以增強邊防。

趙恆曾問丁謂,如何才能使邊防久遠安寧,少數民族不敢爲非。丁謂回答說:“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靜爲勝,就能安寧無事。”

由此可見他的大智慧,不光指標還能治本以絕後患!

其他的事情就多得數不勝數,巧渡黃河機智退敵,興修水利一舉三得,減免賦稅等等,最爲讓趙禎佩服的是這貨居然還是一位經濟學專家!

丁謂擔當三司使的時候整頓經濟和賦稅,先深入調查親自去民間走訪,之後才做出相應的規定和政策,奏請以此爲標準利國利民。

總的來說他是一個才高八斗卻權慾薰心的人。譭譽參半的原因就是不顧國家與百姓的利益,一味迎合皇帝,並給皇帝出壞主意,自然會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對。

面對趙禎的思考,丁謂並不着急,而是盤腿坐好,拿出一本奏疏慢慢的翻看着。

“之前我並不理解你的行爲,已經位極人臣根本沒必要去死命的討好官家,而且還是無原則的討好,這樣對你來說犧牲了太多,但是你今天開誠佈公的和我聊,說明你是有苦衷的,我不知道具體原因,但是猜測大概是想獲得更多的權利去做更大的事情。”

趙禎的話讓看奏疏的丁謂眼前一亮,猛地擡起頭來道:“太子不妨說說你的想法。”

“算不得什麼想法,只是就事論事的分析,第一你不可能造反,因爲這不是你的志向,你也知道這不可能成功。”

說完稍微停頓一下,見丁謂釋然的點了點頭趙禎繼續:“既然這樣那你就十分想獲得更大的權利來解決現在做不到的事情,要麼是有驚人之舉,要麼就是享受獨攬天下大權在握的感覺。”

丁謂的嘴角裂開,天生的斜眼中散發着興奮的光芒望着趙禎到:“太子覺得老臣是要有驚人之舉還是享受天下的權利呢?!”

趙禎搖頭道:“我沒有看透人心的能力,但是我知道你現在已經在享受權利,而且爲此做出許多讓人不恥的事情。”

丁謂長嘆一聲道:“太子不是看不透,而是想讓老臣自己說出來,少年多智,可怕如斯,將來請太子放我丁氏一族生路。”

趙禎冷冷的說道:“你別把我當成暴君,我不需要你巴結,只要幹好分內的事我就不會刁難你,但是我必須要看到你的計劃,三冗問題迫在眉睫!”

“重病不宜用猛藥,徐徐圖之纔是上策。”丁謂臉色一變認真嚴肅的說道。

“我要你整理出一個計劃來,懂?”

“老臣明白了,當殿下親政之日便是老臣的奏疏送達之時!”

趙禎點了點頭,聰明人之間的交流就是方便,兩人只是稍微試探幾句就知道對方的意圖,雙方也進行了意見的交換。

丁謂看穿了趙禎,同時也打開內心,讓趙禎看清楚自己。

看着太子做賊一般的離開,丁謂撩起車簾喃喃自語:“多智近妖,細思極恐!”

在這次談話中,他本想對太子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爲,讓他更多的理解自己,但太子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打算,當初在景福宮中充滿寒意的目光確實把他嚇到了。

和他對話彷彿忘記了年齡,這理智中充滿威嚴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氣場讓他想起了太祖,輕輕的咳嗽兩聲,對遠處的車伕招了招手,丁謂把自己輕輕的放柔然的皮毛上。

今天他表演的很累,心中的壓力也很大,當初劉皇后的話依然在耳邊迴響:“你要讓太子信任你,太子的性格就是直爽,你不要過於做作,讓他相信你是在實話實說!你要的東西我能給你,太子卻不能!”

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
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