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

雲南路非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再次迎來了天竺的難民潮。

這一次難民的數量更多,態度更爲激烈,拖家帶口,成羣結隊,數以十萬計,烏央烏央的在大宋的邊境上,無數低矮的帳篷就像是一座座黑壓壓的墳墓。

雖然是這麼多的人在這裡,但卻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絕望的氣氛一直瀰漫在這裡,每個人都如一具行屍走肉一般在營地中游蕩。

天竺卻是採取了行動,只不過這個行動對待天竺的百姓太過殘忍,高種姓以及貴族和僧侶們需要的奴隸數量有限,而那些剩下的人自然就成爲多餘的勞動力。

這些人要吃飯,要食物,要有地方住,他們的安置成爲一個大問題。

最可笑的是,天竺有着大片大片的富庶土地,可這些土地和他們都沒有關係,全部被把持在高種姓或是貴族和僧侶們的手中。

往往是賤民在偏僻的地方開坑了一塊土地之後,沒過多久就會被人以各種各樣的名義“徵收”,並且從這些可憐人中挑選身強力壯的人負責耕種和維護。

關鍵是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人非但不生氣憤怒,反而興高采烈的從原本的受害者變成施暴者,欺負起和他們同等出生的人甚至比高等姓還要恨厲,不是因爲別的,只不過是他們自認爲自己得到了高等姓的青睞。

相對於這些身強力壯的人,其他的賤民就更不是對手了,只能倉皇而逃,去下一片土地進行開墾,並祈求不要被人發現,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高等姓找不到的土地。

無論天竺賤民們在什麼地方開墾土地,都會被高種姓發現,並且徵收,久而久之天竺的土地幾乎被高等姓佔據,壟斷,平民百姓也徹底淪爲沒有土地的難民。

天竺的難民和賤命是不一樣的,難民只不過是失去土地的人,他們的地位還是在賤民之上,種姓是天生的,即便是失去土地,吠舍高於首羅,而首陀羅高於賤民。

所以即便是在難民營之中,也有着高低貴賤之分,一家吠舍吃着零星的食物,依舊要求首陀羅進行侍奉,並且首陀羅還心甘情願的順從。

這在大宋將士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天竺人的眼中最正常不過。

高高的木牆已經築起,這是粗壯的木頭直直的釘在土地中而形成的柵欄,木牆又堅固又粗壯,至少對於天竺的難民來說是這樣。

在木牆之後,雲南路已經開始修建石頭的城牆,蘇軾對待邊境上的騷亂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斷絕一切往來的可能。

天竺難民不是要進入大宋討生活嗎?那就斷絕你們進入大宋的可能,順便爲邊防做準備,萬一哪一天大宋和天竺開戰,強大的邊境線和邊牆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蘇軾知道,大宋和天竺之間還沒到兵戎相見的時候,天竺人現在是自己人禍害自己人,這種另類的手段實在讓人費解,對於大宋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價值,都是一個勞動力,豈能這樣戕害?

修建邊牆幾乎是華夏王朝消極防禦的代表,大宋拿下燕雲之後第一件事便是修繕長城,這幾乎成爲中原王朝的必修課,當然這與華夏的習慣有關。

只要是對待外部勢力,漢家王朝一般採用的都是消極防禦的態度,尤其是在面對弱小的外部勢力後更是如此。

與此相反的是,唐朝,這個漢家的盛世王朝王朝卻自始至終沒有修建過長城,只是依託原有的長城基礎實行積極防禦政策。

唐朝疆域遼闊,擁有漫長的邊界線,跟多個外族勢力直接接觸。可以說邊疆的情況十分的複雜,但即使是這個情況,唐朝卻不修長城。

在中國歷史上修建長城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課,大宋在奪取燕雲之地後第一件事就是修繕長城。

自周以降便已經開始修繕邊牆的制度,到秦的統治,秦始皇把過去燕、趙幾個國家的長城給連了起來,這才又來後來萬里長城的雛形。

唐朝之所以不修邊牆,靠的就是積極防禦的戰略。

這其實也是趙禎一直堅持的主要戰略之一,遇到強大的敵人不是等待敵人的進攻之後再進行後發制人的反擊,而是要料敵先機,先發制人。

大宋這麼多年來逐步解除四方威脅的重要手段便是積極防禦的態度。

誰冒頭,誰對大宋有威脅,那就想盡一切辦法打掉他,讓這個威脅消失在大宋的輿圖之上,這纔是最好的防禦政策,所以從大理到党項,從燕雲到倭國,從西域到黑汗,最後到遼朝全不消失在大宋的鐵蹄之下。

同時爲了解決後患,趙禎甚至以城市化的政策對待草原,把零散的草原進行集中管理,城池不斷的在茫茫草原上修建,這就是積極防禦。

而修建邊牆的被動防禦政策已經被趙禎拋棄,但蘇軾之所以這麼做,並且趙禎也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大宋對天竺的土地並不感興趣,再者兩國之間並未爆發戰爭的衝突。

這邊牆不是爲了防禦天竺的軍隊,而是阻擋天竺的難民進入大宋境內。

從木牆的縫隙中,天竺難民看到了大宋不斷修建石頭城牆,一旦石頭城牆修建,他們將失去最後的機會,於是衝突開始升級,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竺難民便開始衝擊木牆,想盡一切辦法穿越大宋的邊境。

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多,遠超吳萬全的預估,邊境線上的騰衝軍只有三萬人,但難民的數量足有三十萬人以上,便是任由騰衝軍的將士廝殺,一個人也要殺上十個人才能殺完…………

還好這些難民是一盤散沙,並沒有人統一指揮,都是各自爲戰,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向大宋的邊牆衝擊,有些人則是開始挖掘地道,打算用地道進入大宋。

但騰衝軍是好糊弄的?他們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準備十分充分,每五十步便有一個聽甕,地下有什麼動靜全都聽的一清二楚。

天竺難民也沒有輕易放棄,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要進入大宋,因爲不斷的有難民抵達,這裡也不斷的在死人………………

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
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