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

老子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

而戰爭則是屬於君王的藝術,一場滅國之戰更是如此,趙禎便是這個創造藝術的人。

從後勤保障,到將領任命,再到統帥人選,每一樣都馬虎不得,即便是將士們隨身攜帶的小物品等等趙禎這個一國之君都考慮到了。

與之前的北伐燕雲不同,這一次趙禎沒有用上任何一個“小手段”,所有的鋪墊都是用在了戰爭之前,無論是以羊毛疲憊西夏食物的自給自足,還是遏制西夏的糧食,這些都只是用在戰爭之前的鋪墊而已。

這次大宋西征党項趙禎很冷靜的選擇坐鎮京師,並非是他對這次進攻有多麼自信,即便是做了完全準備,戰場上的事情也是瞬息萬變,沒人能在戰爭之前給出準確答案。

趙禎之所以坐鎮京師最主要的原因是放止北方遼朝的異動,大宋對西夏的戰爭已經打響,這個時候的遼朝很有可能會突然插上一腳,誰都知道如今的局面是三國鼎立,大宋的國力日益強大,遠超西夏,並且把遼朝這位曾經的霸主甩在了身後,現在大宋欲圖滅亡西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大宋的舉動將會破壞眼前的平衡。

作爲對手,趙禎習慣於站在對方的日常看問題,如果他是遼朝的統治者,很顯然西夏的覆滅對遼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辦法便是向大宋施加壓力,並且與西夏放下仇恨聯手對抗大宋的崛起。

望着北方黑壓壓的烏雲,趙禎心中頗爲冷靜,他雖然擔心遼朝,但以他對契丹人的瞭解,不相信這些契丹人能輕易放下心中的仇恨,在遼人眼中西夏都是一個小蟲子,不過是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以及宋遼之間的對峙而苟延殘喘至今。

但李元昊卻一次又一次的打遼朝的臉,自他登基以來便從未消停過,不斷的對西域用兵,當初耶律宗真西征西夏有很大程度上因爲党項人威脅到了遼朝對西域的統治。

更爲可笑的一點是,李德明生前極力的隱藏西夏的力量,避免過早的暴露出党項的真正實力,但在李元昊繼位後便翻天覆地,大鬧天宮,一下把西夏所擁有的所有家底亮了出來,抖了乾淨!

現在的遼人對西夏的態度可不似以前一樣,越是曾經的盟友,背叛起來便越讓人憤怒,大宋對西夏的征伐讓一些遼人拍手稱快,但並不是所有的遼人都如此,一些有長遠眼光的人便頗爲擔心。

趙禎已經收到消息,遼朝之中已經有一些人開始提出自己的擔心,張儉在遼朝提出了脣亡齒寒之說,得到了太后的認可,但更多的人則是提出靜觀其變,即便是要對抗大宋也要看清局勢發展,如果西夏真的不行了,再出手也不遲,這種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甚至包括年輕的皇帝。

在他們看來最好的結果是西夏被大宋打殘了之後,遼朝再向大宋施加壓力,顯然遼人是想坐收漁翁之利,趙禎豈能看不出來。

龐籍登上鼓樓,瞧見趙禎後便上前躬身行禮道:“陛下北望,莫不是擔心遼人?”

趙禎轉身笑了笑:“朕既擔心又不擔心,龐相公可知何意?”

“遼朝欲圖隔岸觀火,殊不知這便是趁了官家的心意。”

作爲一國之相,龐籍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差,稍稍一想便知道趙禎的用意再次開口道:“我大宋攻伐西夏的速度可比遼人的情報快得多。官家,前線戰報,青塘聯軍克沙洲,奪瓜洲,正在向肅州進兵,而我大宋西路軍已經攻克西涼府,大軍對宣化府的甘肅軍司依然是合圍之勢!”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所有的行動都在計劃之中,這在現在的戰場上是非常難得,大軍的作戰計劃很可能因爲一場暴風雨而耽誤,從而使得合圍的敵人溜出包圍圈,這是趙禎最擔心的事情,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西路軍顯然是達到預期的目的了,成功牽制了西夏的甘肅軍司,這是大宋對夏作戰中作爲重要的一部分,分割。

先是包圍,讓後在進行分割,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而指揮這場戰爭的人便是統帥狄青,他在戰術上比趙禎更加出色,他率領大宋的重裝騎兵在西夏人的土地上如狼羣一般圍剿這看到的所有西夏武裝。

最大程度上的消耗西夏人的戰力,西夏人的武裝力量並非集中在一起,而是以部族的形勢分散與民間,在得到朝廷徵召時便會集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就像是麻繩擰在一起。

但現在這個股麻繩在擰成一股之前便被到大宋強大的騎兵所衝散,使得他們不能有效的組織抵抗,大宋的方法很簡單,以多擊少,以有備擊無備。

看着手中狄青傳來的戰報,趙禎無奈的嘆息一聲:“術業有專攻,狄青之指揮堪稱經典,朕不及也!”

龐籍微微一笑道:“陛下何必自謙,單單是收復燕雲的功績便可名垂青史,御駕親征更是千古君王中少有,陛下能做到如此已經是前無古人了,可見陛下在戰場上的指揮也不比他狄漢臣要弱嘞!”

趙禎笑了笑便不再說話,顯然龐籍是不會安慰人的,自家事自家清,要說帶兵打仗,三個自己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狄漢臣,能把兵者詭道用的如此入神,歷史上還真沒有幾人。

西路軍,東路軍的戰報都來了,唯獨南路軍的戰報沒有,但趙禎並不擔心,因爲南路軍是進兵最慢的一支部隊,多是以步卒爲主,並且懈怠城中的裝備,爲的便是攻城拔寨穩紮穩打。

狄青身爲主帥帶領十萬精騎越過烏蘭木倫河,馳騁在西夏的土地上爲的是什麼?還不是爲了給南路軍分散西夏人的壓力,不斷殺傷西夏部族武裝讓這十萬人疲憊不堪,他們在一段時間後繼續一個地方進行安頓補充,而最爲合適的便是南路軍拿下的城池。

否則十萬大軍在西夏人的土地上沒有後勤,沒有補給,耗也被西夏人耗死了……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
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