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

所謂古代稅收低,乃是假象,尤其在宋朝,更是謊言T照兩稅的額度收取,趙宋朝廷會迅速破產,梁山義軍政權恐怕連西北風都喝不到,因爲它發展不起來的。上一章和這一章是爲了下一章的梁山新稅制做宣傳準備,省得有人再說義軍的稅制太高。)

爲了彌補財政收入,宋朝雜稅繁多,自古以來凡是刻剝百姓的辦法,宋朝全有。此外,宋朝還開創了無數稅種,盧俊義細問了一個原來在趙宋朝廷三司工作的降官,問他趙宋朝廷到底開發了多少新稅種,這名官員的回答是:“不可以遍舉,亦不能遍知。這些稅種多數極其瑣碎,針頭線尾都打主意,說起來簡直有失國家體統。”

爲了論證盧俊義新稅制的合理,盧俊義命令政務院總財政部的官員必須儘快將趙宋的苛捐雜稅的詳細情況調查清楚。很快,盧俊義就知道了那些苛捐雜稅的由來,它們大多是適應攤派的需要的臨時發明,後來遂成爲定製,其中以“經總制錢”、“月樁錢”、“板帳錢”三個大項目下數百個稅種作爲主體。

“經總制錢”是經制和總制兩個官署先行徵收的,所以以官署命名,經制錢起源於經制使司在鎮壓方臘起義時的財政危機攤派,附加在各種稅收之上,比如附加到酒專賣上面的是“權添酒錢”。後來提刑司、學事司諸司也都進來chā一腳,每個部mén都要加派,於是“權添酒錢”變成了“諸sè添酒錢”。總制錢也是宋朝財政困難中所創,也都全是瑣碎的雜稅,如勘合米墨錢,二稅畸零剩數折納錢、投稅印契稅錢、得產人勘合錢、茶鹽司袋息等等“經總制錢”在宋朝財政危機的年份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某些年份能達到近兩千萬,當時大臣稱當今經費,多依賴經總制錢,有些戶部尚書稱戶部日常之用,十分之八出自經總制錢。

另外還有“月樁錢”是軍費攤派,戶部要求地方每年解送多少錢到中央去,至於地方怎麼nòng到這麼些錢,戶部是不管的。地方生錢的法子很瑣碎,名目繁多,奇思妙想,令人讚歎,大多數如“戶長甲貼錢”“保正牌限錢”等多數名目都看不懂,只看懂了兩條,兩方訴訟不勝要罰款,獲勝也要jiāo歡喜錢,繳納牛皮筋角要額外收錢。

“板帳錢”也是趙宋朝廷財政困難的產物,jiāo田賦時“耗剩”的糧食由官府笑納,“靡費”的布帛也由官府笑納,失竊物品追回後,官府也收入倉庫,此外還有無數其他收法,反正由趙宋朝廷皇帝的授意,下面官吏們的智慧和發明能力是無窮的。

在這三個名目之外,著名的還有二稅鹽錢、蠶鹽錢、丁絹、丁鹽錢、僧道免丁錢、秤提錢、市例錢、折估錢、折布錢、布估錢、畸零絹估錢,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僧道免丁錢”,由於僧道是可以免除徭役的,農民都想去做,於是官府規定,要出家,行,jiāo錢來。蘇軾在杭州,想治理西湖,但都拿不出錢來,只好向朝廷申請了度堞來賣。財政靠度和尚來支撐,這真可謂極大的諷刺。

然後在看看那所謂的商稅,趙宋朝廷是如何收取的。

中國從chūn秋時就有商稅,即所謂“關市之稅”,“關”是過稅,商人帶着商品經過某道路口時按商品價值chōu稅。“市”是住稅,對在市場裡買賣的商品進行chōu稅。北宋中期以後,商稅徵稅範圍就大大擴大了,發展到北宋末,凡是民間進行的jiāo易,不管有沒有商品jiāo換的意義,政fǔ都要按jiāo易額的一定比率chōu稅,賣柴要收稅,修房也要chōu稅,連婚姻嫁娶都要chōu稅。

同樣的,“關”稅的範圍也擴大到一切過關有價值物品,不管你是擔一擔柴還是趕一頭羊,或者座一輛馬車,都是要chōu稅的,帶銀錢等財物更是要chōu稅的,連上京趕考的舉人,也被全身收遍,找出帶的盤纏來,按照比率收稅。“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這是強盜們攔路搶劫愛說的話。幸好,chōu商稅是有比率的,不會把全部財物留下做“買路錢”,所以收商稅還是和攔路搶劫有所不同的。

盧俊義聽了政務院總財政部剛纔地彙報。忽然想起某朝遍佈全國地公路收費站。看來自古英雄所見略同。朝廷或地方官吏斂財地手段相差無幾。

宋初有“和買”制度。即由政fǔ由一定地價格向百姓買絹。仁宗時就改成強行買賣。十分之七都用官府生產地鹽支付。現錢只有三分。既強買了百姓地絹。又

銷了專賣地高價鹽。後來鹽專賣由政fǔ直接生產改T+專賣憑證。官府不生產食鹽了。這七分鹽也就名正言順不給了。只給三分錢。再後來連這三分錢也不給了。直接由官府白拿。南宋乾脆連這個“買“地名義都不要了。直接叫大家折成錢來jiāo。和兩稅徵收地布匹一樣。先是一匹折兩錢。最後上升到一匹折十錢。

跟“和買”布匹相似地還有“和”。強制購買糧食。支付紙幣。還大發紙幣。後期曾經創造一年發六億地記錄。紙幣實際購買力可想而知。不過還好。總算還不是白拿。

宋代地賦稅之繁重。早已是史家地共識。連宋朝人自己也不怕自暴家醜。他們或者稱本朝賦役數倍於古或者說兩稅七倍於唐。或者說歷來稅種名目未有如今日之衆。或者說古來刻剝之法。本朝俱備。這些說法在史籍中比比皆是。也可謂歷代一大景觀。

(如果按照漢唐地賦稅標準去看宋朝。以爲宋朝也是輕徭薄賦。然後以此要求梁山義軍也如此。那纔是不懂歷史。滑天下之大稽。)

歸根結底,爲什麼趙宋朝廷要想法設法、坑蒙拐騙地斂財呢,主要是爲了奉養那個所謂高薪養廉的政fǔ,其實趙宋朝廷的官員數量並不算太多,但愚蠢的“高薪養廉”的高薪實在太過分了,一個高層幹部一年的所有收入加起來將近幾千貫,相當於後世官員數十倍,如此算起來,趙宋的冗官指的是官員的數量乘以官員的俸祿太過了,而非絕對數量。

真實的宋朝,經濟或者有較高程度的發展,但平頭老百姓並沒得到好處,官府以養廉的名義要他們向官僚支付高薪,但官僚照舊貪污受賄;官府以養兵的名義要他們支付高昂軍費,但軍隊照舊不堪一擊。除了這兩大名義外,各種無名義的額外搜求更是不可計數。

農民爲“使用”政fǔ和軍隊支付了高昂的費用,甚至預先jiāo清了數年的費用,最後卻痛苦的發現,政fǔ和軍隊爲他們提供的是僞劣的“服務”,這使他們不得不當亡國奴。

有宋一代的立國jīng神,就建立在對官僚地主的縱容上,統治者以此自吹爲”寬容“。宋代的官員一邊拿着歷代少見的優厚待遇(說是養廉的),一邊照舊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東窗事發時還可以從祖宗遺訓中得到法律的豁免。地主大肆兼併土地不算,還要把這土地隱瞞起來不jiāo稅,僅僅京師附近的土地,連皇帝都不敢丈量,這個月下令丈量,下個月就收回成命,自稱害怕”擾民“,王安石要在全國範圍內丈量土地,很快就成了jiān臣。

或明或暗的巨大收入使官員成爲了最富的一羣,全國絕大部分稅收都被轉運到集聚着他們的京師汴京(或者臨安),供養着這個巨大的消費城市,酒舍勾欄,鶯歌燕舞,繁華的奢侈品製造業,通宵達旦的夜市,官僚們在這裡過着紙醉金mí的生活(蘇軾已算治世能臣,但看他屢番蓄養大批歌姬,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普通手工業的僱傭勞動者卻過着一天沒活幹,一天就沒飯吃的生活,農村的平頭老百姓更是不得不冒着殺頭的風險去販賣二十斤私鹽。

宋朝由於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溺嬰之風盛行,就是生了孩子怕養不活,把孩子溺死,尤其在福建等地少人多的省份。

雖然對宋詞和宋朝那些文人sāo客很有好感,同時對宋朝的都城汴梁很有好感,但他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宋朝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那裡過的舒心的,準確地說,在宋朝生活好的恐怕只有統治者和少數達官貴人,望多了說,也只有那些被高薪奉養的官員過的逍遙,但他們也只能是芶且偷安,芶延殘喘,今朝有酒今朝醉,拿老百姓的救命錢揮霍總把杭州當州,用錢去買安全,全然沒有武備。這樣一個短視,頹廢的朝代,有什麼歌頌的

宋朝是個只知道享樂的朝代,而這個享樂是統治者享樂,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

如這樣的國家是也許是官僚和士大夫的理想國,絕不是平民的理想國。

宋朝的工商業確實發達,但並非是趙宋朝廷想要發展什麼資本主義,而是基於財政的入不敷出到處搜尋的生財之道。宋朝富,是朝廷富,是官僚富,並不代表這個國家富有,這是一個典型的官富民貧的朝代,如同各位看官知曉的某個朝代。(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六章 改判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八十章 滅倭在即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三十章 洪七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九十八章 造船第十四章 見到師父和師弟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十九章 一統江淮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九章 白眼狼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
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六章 改判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八十章 滅倭在即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一章 梁山擴軍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四十六章 惑扈三娘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三十章 洪七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三十九章 秦明擺宴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九十八章 造船第十四章 見到師父和師弟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十九章 一統江淮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九章 白眼狼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