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見到宗澤和李綱

周侗對盧俊義說道:“來東京一趟你也不容易,不忙回去,先在這裡多住幾日,我給你介紹幾位前輩和師兄弟。”盧俊義點頭應允。

吃過早飯後,林沖去殿帥府值班,林沖的娘子張雲霞和那幾個丫頭又去逛街玩。

周侗帶着盧俊義前往探望他的老朋友宗澤。

盧俊義當然知道宗澤這個後來的民族英雄同樣也是後來的民族英雄岳飛的恩師。奇怪的是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碰到岳飛,這個後世的精忠報國英雄現在應該還是一個不滿十歲的稚童。盧俊義在後世曾反覆讀過十多遍宋史,對宗澤的“壯志未酬身先死”地大呼“過河過河”常使盧俊義淚滿襟。

這個國家從來不缺乏昏君和漢奸賣國賊危害葬送這個民族,如果沒有祖逖、宗澤這樣的愛國志士此起彼伏地撒頭顱拋熱血地力挽狂瀾拯救民族命運,只怕這個有史以來最聰明最勤勞的民族早就成爲了歷史名詞,只是可惜這些英雄們功敗垂成,身死功滅,這麼大好的河山屢次被蠻族侵略蹂躪糟蹋,真是可悲可嘆。

宗澤字汝霖,浙江義烏人,世代務農,家境貧寒。不到二十歲的宗澤毅然辭家外出遊學,歷時十餘年,就學之地多達數十處。他不僅悉心求學,研讀“古人典要”,而且學以致用,考察社會,瞭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國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頓吏治是解決政治的關鍵所在;同時眼看遼國、西夏屢屢入侵,也產生了靖邊安境、爲國效力的思想。於是他認真研讀兵書,苦練武藝。元佑六年,宋廷舉行省試、殿試,年已三十三歲的宗澤,前往東京汴梁應試。宗澤通過省試(禮部試)後,進入殿試。宗澤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的規定,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還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蔡確,認爲“朋黨之禍自此始”。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

元佑八年,宗澤被派往大名府館陶縣任縣尉兼攝縣令職事。宗澤到任不到一個月,就迅速而妥善地處理完該縣歷年訴訟積案,顯露了他處理政務的才能,贏得了屬吏們的信任和敬仰。宗澤在大名府的時候,跟盧俊義的父親盧有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宗澤也認識盧俊義,只是宦途浮沉,盧俊義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見到宗澤了。

離開大名府後,從元符元年至政和一年,宗澤先後任衢州龍遊、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等四縣知縣。宗澤從政近二十年,能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所至稱治”,贏得了各地羣從對他的信賴和愛戴。然而,由於宋王朝政治極端,權奸當道,因而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後來宋王朝爲了加強北部邊防,下令將登州等四州提升爲“次邊”,要選拔一些幹練的官員充任通判。政和二年,宗澤升任登州通判。登州鄰近京師,權貴勢力伸手其間,如登州僅宗室官田就有數百頃,皆不毛之地,歲納租萬餘緡,都轉嫁到當地百姓身上。宗澤上任後,忿然上書朝廷,陳明實情,請求予以豁免,終於爲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額外負擔。

宗澤現年約五十歲,歷盡宦海浮沉已經鬚髮斑白,但腰板還很硬,聲如洪鐘。他和周侗是莫逆之交。早在宗澤在東京中進士時,兩人就不打不相識成爲了好朋友。宗澤雖是文官出生,但生性酷愛武藝、兵法,尤其是武藝,雖不及周侗精深,但也有一戰之力。

此時宗澤正從登州通判任上述職來京,兩個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好久不見,說不完的話,有對雙方家事的關心,有對世事宦途的無奈,有對奸臣當道的憤慨,有對皇帝昏庸的痛心。

宗澤住在朝廷特地爲回京述職官員建造的驛館內。兩個老人在熱烈敘話時,盧俊義和原在宗澤房內敘話的兩個年輕人相互認識了一下。真可謂見面不如聞名聞名不如見面。

這位看似文弱卻聲如洪鐘、中氣十足、約莫三十歲的文士,貌不驚人,竟然是這南北宋擎天巨柱李綱。盧俊義記得歷史上李綱的有關事蹟,也不禁深深爲這位中流砥柱扼腕嘆息。

大觀二年(公元一一零八年),李綱參加貢生考試,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蘇儀徵)司法參軍。政和二年中進士,任鎮江府學教授。三年後升爲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權貴被降職爲員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爲太常少卿、國史編修。宣和元年開封大水成災,他上書徽宗要求採取緊急措施,拯救災民,同時鑑於北方女真族勢力深入國土,建議整修軍備,防止外患。徽宗不納忠柬,將其貶滴到邊遠的南劍州(今福建)沙縣充當一名監稅小官。

宣和七年李綱覆被任命爲太常少卿。這年冬,金兵大舉南侵,他冒死上血書,請宋徽宗趙佶禪讓帝位,使太子趙桓能以皇帝名義號令軍隊,得到宋徽宗的同意。宋欽宗趙桓即位後,任命李綱爲尚書右丞兼親征行營使,委以防衛京都的重任。李綱發動軍民嚴密佈防,于靖康元年正月打退金兵對京城的圍攻。二月,因其反對議和被免職。陳東等於餘名太學生上書,京都數萬軍民集會要求李綱復職,宋欽宗被迫複用李綱,封爲開國伯。後將他調出京城,任河北宣撫使,旋以“專主戰議,喪師費財”之罪,貶爲毫州明道宮提舉。這年秋,金兵又大舉南下,宋欽宗急忙起用李綱。他奉詔立即率軍北上勤王,但京城已經淪陷。

次年五月,趙構在應天府即位,用李綱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爲相後,積極改革弊政,充實國庫,整軍備戰,宋朝國力爲之一振。由於其主張北伐、堅決反對遷都江南,觸犯了一心偏安的趙構,在相位七十七天就被免職。以後李綱更屢遭小人誣陷和昏君棄用。

綜看宗澤、李綱的一生,即可知道趙宋王朝的氣數,所謂親小人遠賢臣,不亡國纔怪。

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槍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三章 經營流求推薦讓宋江玩弄於股掌上的盧俊義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七十九章 耗盡倭兵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四十三章 中秋佳節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二十四章 統一道教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四章 政治任務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
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槍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五章 情報網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三章 經營流求推薦讓宋江玩弄於股掌上的盧俊義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七十九章 耗盡倭兵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二十四章 黯然返鄉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四十五章 笨女孩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四十三章 中秋佳節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二十四章 統一道教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八十九章 盧家被剿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四章 政治任務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