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聖手書生和玉臂匠

後來又來了兩個梁山舊人,一個是聖手書生蕭讓,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好友玉臂匠金大堅。

蕭讓,濟州人氏,著名書法家,善寫宋代四大家蘇、黃、米、蔡四種字體(其中這個蔡原指蔡京,後人厭惡其爲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綽號聖手書生。原書中宋江被捉到江州,吳用獻計讓戴宗請聖手書生蕭讓和善刻金石印記的玉臂匠金大堅到梁山僞造蔡京的文書,以救宋江。蕭讓從此上了梁山。掌管梁山行文和調兵遣將之事,是梁山的文職將領。排梁山好漢第四十六位。宋江征討方臘時,蕭讓未出徵,留在京師。

據盧俊義的猜測,原書中蕭讓不愛說話,是因爲蕭讓知道的真相太多了,蕭讓活在吳用的陰影裡。吳裡一手策劃的忠義堂石碣天文受命事件把蕭讓和金大堅捲入其中,吳用的裝神弄鬼使梁山權利整合運動完全進入自己預定的軌道並最終成爲無可爭議的定局,除了策劃者宋江、吳用以及被利用的工具蕭讓、金大堅,誰能想到那塊由蕭、金徹夜秘密打造的石頭實際上承載的是一個臭名昭著的陰謀?蕭讓沒有參加徵方臘,這也許使他免於一死,但最終蕭讓卻成爲他前度仿冒對象---蔡京手下的一個門館先生,蕭讓將繼續活在蔡京的陰影裡,這是命運跟蕭讓開的另一個玩笑。

盧俊義的招賢貼並沒有打動蕭讓,因爲他剽竊四大家的書法,一向賣字賣得很好,而且久居濟州,習慣了,不想遠赴北京。

金大堅也是濟州人氏,他和蕭讓是老搭檔了。金大堅善做石碑文,也雕刻出很好的玉石、印記;也因爲他能雕出絕好的玉石,所以大家都稱他做玉臂匠。原水滸裡他和蕭讓都淪爲御用的玩意,徒然浪費後半生。遇到盧俊義,這樣的悲劇不會再重演了。

同樣,盧俊義的招賢貼也沒有打動金大堅,他雕刻的玉石可稱爲大宋一絕,所以都賣得很貴,他家境優越,盧俊義的承諾打動不了他,而且久居濟州,習慣了,不想動彈了。

他們不過來怎麼行呢,盧俊義還想在不久的未來,讓他們模仿趙宋朝廷的花鳥皇帝和他手下重臣的筆跡和印章,甚至日後想讓他們僞造聖旨和樞密軍令。這兩個這麼重要的人才自然是不能掌握在其他敵人手裡,必須要先搶過來。

盧俊義先派人好生相請,請了多次,他們都不願意過來。敬酒不吃吃罰酒,軟請不行,就硬請,一氣之下,盧俊義派人將二人的全家都綁來大名府。而且恫嚇兩人不準傳言不準報官否則殺他們全家。在盧俊義的威逼下,他們不得不趕來大名府,投奔盧俊義。

結果蕭讓和金大堅來到大名府盧家,看到自己的家人,吃了一驚。他們的家人安然無恙,在盧家的一個大院子裡生活的很好,不僅衣食無憂,還都有多少不一的月俸,那個院子修飾清新秀麗極富藝術氣息,比起他們在濟州的房子好上太多,後來才知道這房子是建築大師李雲的傑作,他和新招募的手下徹夜趕工,十天地裡就造出了一個秀美的庭院。

蕭讓和金大堅很是滿意盧俊義對自己家人的安排,滿意給他們佈置的院落,只是很生疑惑盧俊義爲什麼要強請他們過來。

盧俊義自然不會將那個僞造聖旨的主意告訴他們,那個是上了梁山的事情,現在能夠讓蕭讓和金大堅做的事情還是蠻重要的。

盧俊義想起了後世某個城市的油畫村,想起來後世某國的教育產業化,突然有個絕好的創意涌上腦海。既然教育都能產業化,那藝術豈不是也可以產業化嗎,現在宋朝做爲整個亞洲乃至世界文化的頂峰國度,周邊的小國都極度仰慕漢族文化,何必以此爲契機,大肆開展文化侵略。想日後某個齷齪小島國能將他們的火熱片和幼稚漫畫傾銷於中央大國,某個無恥卑鄙靠發戰爭財起家的白狗國能將他們的雜糅文化傳播全球,對全世界進行文化侵略,爲什麼我堂堂中央大國就不能這樣做嗎,比卑鄙的敵人更卑鄙是盧俊義恪守的信條,這一次,他祭出了大中華文化侵略萬劍中的一把,書畫侵略。

請蕭讓、金大堅作爲教師,培訓出一大批書畫家和雕刻家,流水線、產業化地生產出各色藝術品,傾銷到遼國、西夏、大理、吐蕃、女真、蒙古、高麗、東瀛、安南等地,去賺取那些盲目仰望中華燦爛文化的無知蠻人們的銀兩;日後再輔助其他的文化形式輸出輸入,讓他們本國的文化無從發展起來。

金大堅和蕭讓聽到盧俊義的藝術產業化的主張後,仔細想了想覺得可行,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們充分享受到了藝術產業化的好處。他們沒進科舉,未入官場,在當時的藝術界,他們只能算是匠人,不能算是藝術家,他們的書畫雕刻水平雖然很高,但並不被當時的主流認可,既然如此,幹嘛跟那些所謂的主流客氣呢。想起來他們二人之前在那些書畫官僚(書法繪畫好又做官的人物,整個宋朝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構成了藝術界的主流)面前所受過的侮辱,二人不單單教授下面的學員去搞原創,還剽竊時下出名的書畫官僚們的作品,尤其是老賊蔡京的字,是他們剽竊的重點。

盧俊義很是支持蕭讓二人的剽竊活動。因爲他對大部分的書畫官僚沒有什麼好感(哪怕就是蘇軾),如同對那個書畫雙絕治國無能的皇帝一樣。上有好之下有從之,上樑不正下樑歪,有那樣的皇帝,可想下面的大臣是什麼鬼樣子。這些人整天舞文弄墨寫書繪畫,對國家大事百姓之艱苦無動於衷,北方蠻族打過來就議和賠款,這宋末的官僚跟明末的官僚一樣無恥之尤。

蕭讓和金大堅跟着這個無法無天的主公,是越跟越爽,漸漸打消了離開盧俊義的想法。

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十章 殺破狼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八章 景陽岡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五十六章 合理剽竊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二十一章 噩夢驚魂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十五章 鄆哥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三章 玉麒麟盧俊義
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八十三章 江南方臘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十章 殺破狼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五章 二十一條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五十七章 後宮編制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八章 景陽岡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五十六章 合理剽竊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二十一章 噩夢驚魂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七十八章 太原被圍第八十章 金再攻宋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六十六章 未來的炮兵大將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七章 利用童貫寫此書的終極目標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十五章 鄆哥第五十三章 天壽公主第三章 玉麒麟盧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