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

宋金之間締結海上之盟的過程中,高麗國內的鬥爭也)T見,愈演愈烈。

宋政和七年五月,高麗名將尹瓘糾合高麗王王的親信金燦、安甫麟、金富軾、樸昌等人,預謀刺殺高麗權臣李資謙。奈何此事已經預先被李資謙手下拓俊京的心腹樸德歡知曉,告知了拓俊京。李資謙興兵圍捕,金燦被李資謙抓住處死。

尹瓘等人在樸昌外甥樸德雙規勸下,當機立斷挾持高麗王王逃出王宮,匯合尹瓘的部下,再利用王聚合那些不屬於李資謙的勢力,從高麗首府開京一路退到高麗的東京(高麗王朝效仿大宋設立東、西、南京)。

因爲尹瓘頗得軍心,加上有高麗王的號召,高麗漢江以南的大部地方都迅速投靠了尹瓘。李資謙則宣稱高麗王王病死,擁立王的兒子王爲新的高麗王。李資謙一開始就把持了朝政和大部軍隊,大半個高麗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一時之間真假難辨,許多勢力保持觀望。

李資謙的大將拓俊京善能用兵,已領十五萬兵馬逼近洛東江,而尹瓘只有十萬人馬。但因爲樸德雙經樸德歡處屢次得獲拓俊京部的軍情,然後獻策於尹瓘,尹瓘軍多次大敗拓俊京部。好景不長,緊隨其後的數次戰役中尹瓘部的軍事秘密也被對方的樸德歡得知,獻給了拓俊京,使得尹瓘也接連大敗數次。

連番大戰之後,拓俊京的人馬縮水到九萬,而尹瓘損員到六萬人馬,由於損員過多,兩軍暫時沒有輕舉妄動,在洛東江兩岸保持了對峙局面。

高麗王王急於報仇,想要剷除李資謙這個亂臣賊子,而尹瓘卻無力渡過洛東江攻破拓俊京的防線。正一籌莫展之際,樸昌的外甥樸德雙建議:“宋淳化四年,我大高麗受制於遼,在受遼之冊封,奉其正朔的同時,仍不時向大宋貢奉,大宋待我大高麗也一直深厚。現大宋皇帝趙當政,更加優待我大高麗來使,升我大高麗使爲國信,禮在西夏國之上,與遼人皆隸樞密院,改引伴、押伴官爲接送館伴,而其他朝貢國從未享受如此殊榮。今年二月,大宋皇帝親御右文殿策試我國進士,三月,更賜我國進士權適等四人上舍及第,這是大宋專爲我國士人舉行的一次進士考試。可見大宋一直視我大高麗爲友邦弟國,定然不會袖手旁觀,且大宋國以仁義忠孝治國,最憎惡亂臣賊子,我等若前往大宋搬來救兵,定可掃平李賊。”

高麗中書舍人金富軾深有智謀,便道:“宋國內部有四大寇作亂,自顧不暇安能顧我。何況萬一宋人心懷鬼胎,到時候我們豈不是前驅狼後進虎,後悔晚矣。”

高麗翰林學士盧瑄進言道:“舍人此言差矣,山東盧俊義業已接受趙宋朝廷招安,宋國現只有三大寇,況且那三大寇在大宋樞密使童貫和种師道、劉仲武等宿將帶領數十萬精兵連番圍剿,再過一年半載,也定將平息,如今宋國應能派出十萬精兵前來相助。大宋平素自詡儒家道德、禮儀廉恥、仁義忠信,最重臉面,定然不會如此無賴地趁火打劫、圖謀鄰邦。”

盧瑄一席話說得金富軾啞口無言。王聽後大喜,忙命盧瑄與樸德雙一同前去宋國求援,樸德雙稱:“我方若大張聲勢,必定驚動李賊從海上攔截,不如我與盧學士只帶大王的書信和一些奇珍異寶,然後輕裝打扮乘坐商船前去大宋,如此可保萬全。”王只得同意如此。

王、尹瓘和金富軾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盧瑄和樸德雙二人乘坐高麗商船到了大宋明州之後,並沒有從陸路前去大宋國都東京汴梁,而是轉乘海船,去了海州。在那裡他們見到了早已等候多時的盧俊義,原來樸德雙到了明州就聯繫這裡的特工,飛鴿傳書去了山東。

盧俊義熱情擁抱了失散近兩百年地族人盧瑄。同他續了家譜。結果三十出頭地盧瑄還需叫盧俊義爲叔叔。

隨後盧俊義詢問了一番高麗盧氏地情況。不容樂觀地是。除了盧瑄和少數一些回過大宋、仰慕故國地年輕人。其他大部分盧家人都迷醉於高麗王室地恩惠禮遇下。忘記了故土忘記了根本。真是可笑。反倒是年輕人不忘本。那些老傢伙全都數典忘祖。不過無所謂。盧俊義本來也沒想着多麼依靠他們。只需要有盧瑄這等不忘本地年輕人即可。

隨後聖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兩人炮製了趙地聖旨、印璽以及趙宋樞密院地發兵軍令文書。那張聖旨裡面盡是苛刻地要求。說:“要大宋天兵出兵亦可。但因大宋連年剿匪耗費糧餉無數。現無力支持高麗戰爭糧餉。所有糧草必須全都由高麗籌募。到時高麗軍亦要聽從大宋將領軍令。高麗必須先出一百萬貫軍

費到達之日方是大宋發兵之時!”

又杜撰了一份密旨:“大宋西有夏國、南有安南。皆是宿敵。且國內尚有三大寇還未清除。此番出兵乃是行險之舉。只能秘密進行。不能張大旗鼓。消息一旦走漏。大宋亦不發兵。”

樸德雙在大宋逗留了數日後方慢慢悠悠地乘坐商船回到了高麗。向高麗王王獻上了所謂大宋皇帝趙地兩封聖旨。王看罷將聖旨遞給了智囊金富軾。金富軾一看大喜:“大王。我料定大宋定會出兵。亦不會行鳩佔鵲巢之舉。否則大宋不會開出這麼苛刻條件。”

王一臉愁容:“可是當初逃出王宮之時,大部分金銀財寶都沒帶出開京,如何能籌措出一百萬貫軍費給大宋?”

金富軾言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我們可以向那些大戶貴族預借軍費,等平定李賊後,按照一定利息償還;另外我們先付五十萬貫,等戰爭勝利結束後再付給大宋另外那五十萬貫,素聞大宋皇帝趙好色成癖,爲以防萬一,五十萬貫軍費之外,大王不妨選取幾名美女獻給趙,最好是宗室之女或大臣之女,大家閨秀應有禮節些。”

王聞聽此言便用不良的眼神看着金富軾:“素聞你妹妹天生麗質,國色天香,不如就以她爲首,再加上其他四位大臣之女,一起奉送給趙,你看如何?”金富軾心裡暗罵,前番沒有將妹子送給你你這昏君就假公濟私地報復,但只得點頭稱是,叩首謝恩。

高麗那邊在籌措軍費和甄選美女,盧俊義這邊也在進行整軍備戰事宜。

梁山義軍的整軍,除了理出十五萬攻打高麗的陸軍外,主要是改革兵制,以使其適應新環境下的要求,新環境就是梁山義軍假意招安了,另外要開始涉海攻打兩個無恥小國。

首先將梁山義軍正式更名爲樑軍,一因再拿出梁山二字顯得匪氣太重,二因盧俊義已經請封樑國公,但義軍原本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口號依然保留。

行募兵制:每戶僅徵一男,年紀從十五歲至二十五之間爲入伍年齡。入伍前必須是已經入地方民兵組織訓練滿一年者方能申請入正規軍。進入正規軍的將士全家都免除一切雜稅、勞役,免收一成田租。連級及尉級以上軍官,服役期最長爲二十年,年滿四十退役,退役後可安置到地方部隊或可安置到後勤部門、地方政府。

連級以下的軍官和普通士兵的服役期最高爲十五年,年滿三十五退役,到時領取退伍費用,退役後可經商、務農或到地方部隊任職。

正規軍的正規名稱爲“禁衛軍”,戰備情況分成三級,目前高麗大戰在即,爲一級戰備。

禁衛軍主要有三個任務:開疆擴土、防守要地、震懾內賊,除了少數特重大內部城池駐守禁衛軍外,其他都分佈在邊疆。領地內部的防備、剿匪、治安等事宜都交給了地方武裝。

地方武裝分成兩類,民兵和民兵精銳。民兵不算編制,民兵精銳算作半個編制。

鄉下每個村寨或城鎮內的每個社區內十四歲到四十四歲之間的男女五選一,每戶必須出一人,約是當地人口的十分之一,組成民兵組織,每兩天訓練半天,由基層副職負責。

再由基層民兵中三選一,組成各州、縣、鎮的地方部隊,享有半個正規軍編制,其名稱由原來的原來的“防備軍”更名爲“警衛軍”,警衛軍駐紮在每個鎮、縣、州和道的駐所城池內,負責轄區的軍事防禦、剿匪、治安,兼負衙役之責,軍警一體化,是後世武警和警察的複合武裝。警衛軍將士的全家減免一半雜稅和勞役,免收半成田租,每天訓練半天。

日後的禁衛軍新兵除了一小部分從降兵裡挑選,大部分都會從警衛軍中三選一地甄選。

民兵本身即是自耕農、屯民或佃戶,而警衛軍則會重新分地屯田,屯田位於每個捍衛城池的附近,便於有敵情時及時反應。禁衛軍在邊境地區或軍事要地屯田,每兩天勞作半天。

現有軍隊裡士兵年滿四十、將領年滿六十者一律遣返或安置到後方。禁衛軍和警衛軍每個季度都會進行考覈,不合格者從禁衛軍退到警衛軍或從警衛軍退到普通民兵。

警衛軍內部的軍事編制等同於禁衛軍,大致一個道治所城內有一個滿編師,一個州治所城內一個未滿編師,一個縣城內一個團,一個鎮內一個營,各級將領官銜爲都統制、統制、統領,類似於廂軍編制,另外警衛軍內也有參軍編制,參軍既參贊軍機又負責思想宣傳。(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七十七章 病大蟲薛永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章 賤貨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四十二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七十章 梁山軍制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七十二章 愚蠢同情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十九章 王進被高俅逼走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
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八十七章 梁山匯英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二十九章 武館和三衛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七十四章 搞定第七十七章 病大蟲薛永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章 賤貨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四十二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六十四章 金預謀宋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七十章 梁山軍制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二十五章 兩大護法第九十九章 攻下東平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十二章 過元宵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九十二章 神醫安道全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五十九章 反盜版第四十九章 宋贖燕京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七十二章 愚蠢同情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十章 過年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十九章 王進被高俅逼走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六十三章 少壯崛起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