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零二章自劾

bookmark

第六百零二章自劾

奏章一上,知諫院老鄉鄧綰拿到都傻了,這狗日的屁娃是要搶老子的飯碗?!

自己彈劾自己,還這麼來勁?!堪稱雞蛋裡邊挑骨頭的經典之作!

都被你說完了,我還能說啥?!

王安石搖頭感嘆:“仁性天生蘇明潤,今日乃知先帝之明。”

趙頊也看了蘇油的奏章,對王安石問道:“王相公,蘇明潤說的‘玉關人老’,是什麼意思?”

王安石說道:“這是當年渭州大捷,蘇明潤進京時,蔡挺作過一首《喜遷鶯》相送,如今這詞在京中也很有名。”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

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

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

塞垣樂,盡櫜鞬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

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

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

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趙頊搖頭:“蔡漕帥這首詞可不適合送行,要是明潤氣量狹小一些,怕不就會認爲他在譏刺少年驟進,朝廷久滯功臣。”

王安石說道:“蘇明潤豈是那樣的人,回京後,還替蔡挺傳揚文名呢。”

“陛下,蔡挺熟知西事,但是在陝西的時間也的確太長了,如果陛下同意,應該許其還朝,擔任樞密副使。”

趙頊說道:“那明潤怎麼辦?他不知道遷他做宣徽北院使,就是爲了入樞密做準備嗎?”

王安石說道:“就是因爲明潤在陝西,蔡挺才能夠得以召回。此子足智足勝,有他在,夏人必不敢妄動。”

趙頊點頭:“也只能如此了,韓絳上章,說比照明潤在陝西路的做法,同樣在永興軍路提舉軍事。怎麼一成一敗,截然相反?這……是不是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王安石拱手道:“韓絳與蘇明潤,做法相同,效果截然相反,是因爲他只做到了表象,沒有領會到蘇明潤施政的根本。”

趙頊問道:“根本是什麼?”

王安石臉上露出有些羨慕的神色:“陛下,司馬君實在洛陽,寫了六個字送給蘇明潤——公生明,偏生暗。”

“蘇明潤收到後,也寫了六個字——貪生腐,廉生威。”

趙頊琢磨着這十二個字:“司馬學士這六字出自《荀子》,蘇明潤這六字出自何典?”

王安石說道:“無典,不過蘇明潤將十二字鏨刻成碑,鑲嵌在經略使司衙門兩側牆上之後,必成後人之典。”

“韓絳與蘇油,所舉相同,事功不一,原因其實就在‘公偏貪廉’四字區別。”

趙頊嘆息:“知人之難啊,種諤勳臣之後,竟然是一個趙括。王文諒蒙大宋收留方得活命,竟然是西夏密諜!”

王安石說道:“關於種諤,蘇明潤有議:五郎非無將略,只是朝廷用之太速,方有此敗。趙括如果隨父抗秦,十年之後,未必不能成中流砥柱。”

趙頊不禁失笑:“這話出自別人之口,或許可信,由他說出來……”

王安石也是微微一笑:“陛下,蘇明潤有今日之能,也是從六歲就由龍昌期調教,九歲起就被收在張安道,趙閱道兩位重臣身邊。”

“十歲開始接觸公事,草制公文,十四歲提舉胄案,十六歲按治州府,如此一步步過來的。”

“他不是進拔過速,只是發軔太早而已。”

趙頊說道:“可他如今謝絕了朝命,要不再下一道旨意,許他帶職守邊,不容推脫?”

王安石說道:“他必然不從,會找出更多理由來。陛下,明潤無私,替朝廷苦慮至此,朝廷不能不爲他留些體面。”

趙頊笑了:“他就不怕別人說他效蕭何自污,用朝廷恩典施惠私人,以圖擁兵自重?”

王安石立即制止:“陛下慎言,此話如何能出君上之口?”

趙頊擺手:“我知明潤,如攬鏡自觀,我說的是那些小人的想法。廣銳軍吳逵減死,不是小事。”

說完轉身對修起居注的常秩說道:“將我的話記下來:蘇明潤公忠體國,無計譽毀,上憂小人污毀,特以垂詢當政。”

王安石也肅然,以正式朝對的方式,整頓衣冠,躬身施禮:“這種說法立不住腳,陛下別忘了,蘇明潤出京之時,身周侍衛,無一私人,都是請旨由陛下指派的。有宋百年,惟此一例。”

“吳逵之事,本就可哀,因爲守臣之失,生生逼反一軍。蘇明潤奏請減死,也是他天性使然。”

趙頊再次轉頭,對常秩點着食指:“將這兩句也記下來。”

常秩都快羨慕死了,當年他也是治《春秋》的專家,也曾是朝廷屢徵不起的人物。

他與王安石是好朋友,王安石變法,常秩爲了表示支持,一召即起,任諫職,列侍從,卻“低首抑氣,無所建明,聞望日損。”

王安石行策論,廢《春秋》,常秩立即盡廢其學,一下子在士林公議中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

本經,代表的是士人的政治立場。政治立場不堅定,這可是比能力低下,智慧不足更要命的事情。

本來王安石是要借他的大名給臺諫漲人氣的,結果這下臺諫更加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污爛陰溝。

可蘇油明明對王安石陽奉陰違,立場有別,卻偏偏能得皇帝和王安石看重。

不過皇帝和宰相都這樣說了,豬隊友只能趕緊抄錄下來。

王安石繼續說道:“蘇明潤既然有此心,那就如他所願吧。授直學士,方面西北,也算朝廷的看重。還有他家娘子,不妨加一道誥命,以示恩榮,陛下認爲可以嗎?”

趙頊點頭:“如此大勝,是宋國體面,勳階是不能減的。從二品柱國,娘子可得封郡君,就江陽郡君吧。知制誥,將文章些好一點,把朝廷恩義寫周道,好生勸慰一下。”

“至於吳逵,其情可憫,發配荊湖南路,也不是小懲,就這樣吧。”

……

慶州城外,王文諒及其從屬,西夏靜塞軍司密諜三十四人,跪在草邊,反綁着雙手,嘴裡塞了麻團,神色驚恐地看着身着朝服,揹着手立在前方的蘇油。

蘇油當然不會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而是在對永興軍路高級軍政官員訓話。

“西夏密諜的成功,給永興軍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破壞程度,不亞於之前二十萬大軍寇略環慶!”

“他們的手段很高明嗎?並不高明!他們的組織,手段,可謂粗糙之極;他們首領,也不是意志堅定,智計高絕之輩。”

“可他們爲什麼成功了呢,僅僅因爲,我們比他們更蠢!完全沒有警惕之心!”

“還有就是,衆志不同,公心不用,蕃漢各自爲政,不是厚此薄彼,就是厚彼薄此,造成人爲對立!”

“軍中糾察之制,考實之制,分配之制,嚴重缺失!主官不入行伍,不納建言,不謹小慎微,偏聽偏信,好惡由心,這才導致此次重大損失!”

“軍中決策與執行,嚴重脫節!號令不行,局面不清,任務不明,敵情不知,意志不堅,執行不力!”

“各圖自保一盤散沙,還能打什麼戰?!”

一羣人面露愧色。

都是打老了戰的行家,聽聞小蘇老子打蕭關,軍令不過就幾句話而已,但是麾下的戰鬥意志,後勤保障,組織效率,執行程度,完全不是他們能夠想象的。

蘇油放緩了語氣:“當然這個不能全怪你們,也不是你們戰力不行。”

“你們已經是大宋最有力,最具備戰鬥技能的部隊,是抗擊西夏的中流砥柱!你們的騎射之術,甚至較囤安控鶴更勝!”

“你們差在組織能力,差在後勤保障,差在戰鬥意志!”

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
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