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

bookmark

第一百三十八章大洪井

張恕問道:“大地車是什麼東西?”

蘇洵說道:“此乃眉州鹽務,自尊父按蜀,鼓勵民間開滷熬鹽,眉州江卿世家便於陵井周圍探查礦脈,開鑿鹽井。具體事體我也不清楚,應該就是開井的機械吧,看樣子是開出了什麼事故。”

張恕問道:“這和明潤又有什麼干係?”

蘇洵說道:“他呀,在百工之技上,倒像是生而知之一般。開新井的方法,好些是他和一個老鹽戶鼓搗出來的。現在出了事兒,肯定要找他想辦法解決。”

唐淹說道:“明潤的經濟之道也不錯的,半年時間,愣是將土地廟五十孩童都帶出來了。”

說完一指天空中飄着的風箏:“衣食無憂,方知爲人之樂。還有剛剛你們沒發現嗎?此子仁性,乃是天生。”

蘇洵苦笑道:“彥通,你這樣子可不行啊。嚴師才能出高徒。這孩子實在太讓人揪心了,以他的能耐,要是心性不正,蕩家覆族都是輕易。千萬寵不得的。”

唐淹笑道:“‘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你們剛剛都沒聽見嗎?明潤首先的便是問傷人沒有,這心性差近夫子之意。明允兄,多謝你給我找來這麼好一個學生啊!”

……

蘇油和石通騎着馬往陵井趕去,黃雛神駿,用石通的說法,好馬會教人,就是能幫助騎手改良自己的騎術。

蘇油覺得它是自己的半個老師,這段時間騎術突飛猛進。

三個大人其實也高看了蘇油,之所以只問人不問別的,是因爲蘇油心裡邊覺得沒啥好問的——地點已經確定;工藝就算自己的不成熟,李老漢也能補足;至於設備,都是一些竹木繩子,值錢點的就是井中那個鐵銼。

而且這些東西還都是自家生產的,成本嘛……呵呵呵。

等到兩人趕到,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井上一片泥濘,空氣中充滿一股奇怪的味道。

井口上立起了一個高大的竹木架子,有點像埃菲爾鐵塔的造型,高度有十多米,那是天車。

不過這次的天車因爲有了蘇油的改進,與後世又有了些不同。

天車上還接出了一根管子引到山上,那裡蓋着大棚,大棚裡是池塘,早就挖好用來澄清滷水用的。

看來事情已經解決了。

李老漢見到蘇油過來,帶着李拴住上前笑道:“小少爺,你看還麻煩你特意跑一趟。”

蘇油笑道:“要是您老人家都解決不了,估計我跑也是白跑,到底是什麼事情?看來已經處理好了?”

李老漢笑眯眯地說道:“嗨!你就別往老漢臉上貼金了。是滷層打通,一股大泉噴涌了出來,就連我老鹽戶都沒見過這麼大股的滷泉!連大地車都能沖塌的大泉啊,哈哈哈哈一時間大家都慌了神。”

蘇油笑道:“那還有啥好說的,就叫大洪井了!”

拍了拍李拴住的肩膀,李老漢一副後繼有人的樣子:“拴住這回立了大功,指揮大家用五爪龍撈出了大銼,然後用陶管和那砂漿砌了高井,剩下的人挑土加固綁紮天車。”

“厲害,那漿子太厲害了,瞬息之間便可固結,簡直是開井堵漏的神品!”

李拴住被誇得不好意思:“翁翁,那叫應急預案,之前便和小少爺商議好的,我就是照着做。”

蘇油笑道:“拴住哥太謙虛了,臨陣不亂,沉着冷靜,並不是有了預案就能完美執行。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

說完又對李老漢祝賀:“老供奉,恭喜你後繼有人啊!”

李老漢手腳都沒放處了:“哎喲這全是東家擡舉,小少爺仁德。要不然我李家都該斷根了!老漢今年也得爲了那新加的三成課務投井自盡,哪裡還有這番氣象。”

李拴住說道:“翁翁,這裡全是泥濘,要不我們請小少爺換個地方說話吧?”

李老漢一拍腦門:“呵呵呵,看我都老糊塗了!小少爺還沒有見過我們仙井村吧?走走走,老漢帶你去看看!”

如今的山谷,氣象又有了不同,之前那些山谷中窩棚人家,盡數遷到了平地上,一棟棟竹屋,已經立了起來。

開井竹子用得多,截斷需要的中間部分,兩頭的竹根段和竹梢段被剖成了竹片,三條三條並在一起,編成了竹牆。再糊上泥,勉強可以住人了。

房屋都是草頂,裡邊的傢俱也基本都是竹製——竹板牀,竹櫃子,桌子,椅子。

家中堂屋中間,用石塊圍起一個火塘,上邊放着一口陶鍋。

即便還是赤貧之家,李老漢依然喜氣洋洋,領着蘇油介紹不多的傢什:“多虧了拴住啊,真長進了。這些傢俱,陶器,都是拴住,哦,還有他那些夥伴,帶着大家做出來的。一個個有圖紙,有分工,東西做得又快又好……”

說完拍着竹桌子:“看!多結實!都是好娃子啊!啊小少爺你坐你坐……啊石老爺你也坐……”

石通翻着白眼腹誹,師父沒來的時候,石老爺倒還有幾分像石老爺。師父這一來,石老爺都在後邊跟了一路了,老李你跟纔看見一樣!

村裡人聽說救命的小少爺來了,都偷偷地摸了過來,也沒敢進屋,只赧赧地一笑,表示和蘇油打了招呼,放一碗黃米,或者放一把野菜,便趕緊離開,連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蘇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這村子裡有多少孩子?”

李老漢說道:“五歲以上的,約莫十數人,怎麼?”

蘇油說道:“李老你看這樣行不行,你們現在是篳路藍縷,諸事待興。這些孩子,要不就先去土地廟吧,讓小七哥他們帶着,讀書明算長見識。”

“你們騰出手來,先把事情做好,把家裡搞起來,等這段時間熬過了,再讓孩子們回來,成不成?”

李老漢完全沒有想到蘇油仁義到了這份上,自家孫子跟着小少爺,這長進那是做夢都沒想到過的。

立刻又想下跪了:“小少爺……小少爺就是佛祖在世……”

蘇油趕緊扶住:“別別別,說過我當拴住是兄長,你就是長輩,李老以後萬不可如此。”

蘇油可不是爛好心,這幫子人現在看起來要多埋汰有多埋汰,可是有幹勁,有技術。

四川鹽政進入黃金期後,這裡很快會完成陵井——井研縣——仙井監的幾次大飛躍。而這一批人,應該會成爲當地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然後就是老套路了,富裕——置產——當地主——子弟讀書——出仕——進入士大夫階層——世家養成。

即便中間會經歷諸多優勝劣汰,但總的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改變。如今的鹽幾乎就等同於貨幣本身,經濟基礎必然決定上層建築。

幾十年後,仙井監就如同今日的大洪井一般,將出現一次人才井噴,進士,狀元,經學大家,歷史學家,樞密,國公……

送人送到西,就算今後自己考不上進士,灰溜溜回來,只憑這半個老師半個恩人的身份,未來的仙井監世家,都得把自己當親祖宗供着。

等等,歷史上幾十年後南宋著名的井研四傑,一父三子,就是姓李啊!李家可是今後仙井最大的世家!

偷偷看了了一邊忙着燒水的李老漢,那真是滿面塵灰煙火色。

人家李舜臣祖上,據說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應該……一定……不是這一家哈?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積欠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樂的趙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積欠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