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

bookmark

第六百七十四章《免行法》

趙頊見兩人終於收了,這纔對羣臣道:“朕自登極,洪旱頻繁,河改山崩,蝗興彗曳。”

“是祖宗有怒以警後繼耶?是上蒼降罰以懲不祥邪?”

“憂心如焚,未可稍安;祖宗其志,無敢或忘。”

“變法以來,沸議洶滔,然朕蹈行無悔者,蓋以一身所寄者元首,萬民所賴者長君。斯任斯責,寧可忽夫?”

“起沉痾之藥,不能不猛;纜巨舟之繩,不可不嚴。故常禱祝於宮內——如祖宗震怒,則加朕之子嗣,願上蒼降懲,則蠹朕之內腑。而勿及吾民。”

“於今府庫充實,綱紀肅然;荊湖歸化,隴右克平。然梟猄跳梁於四海,皇威未達於舊邦。仍艱劬併力之際,非苟逸圖安之時也。”

“甲申,朝獻景靈宮。敢告宗廟之神,以示未亡厥志!”

羣臣俯首:“臣等,爲皇宋賀!爲陛下賀!”

朝獻,大禮儀之一,天子親自祭告於太清宮、景靈宮或太廟。

丙戌,王安石請再次變賣或者出租國有資產,不過這次有蘇油參與,將汴京廂軍名下各坊,司,庫予以分割,明晰職權。

宗室們踊躍參與,除了競標,還要付給開封府一筆費用。

美其名曰人員轉業安置所用,其實就是買下內城各司坊的地皮使用權。

真正的產業,誰都不傻,通通轉移到了人力和資源都更加便宜的地方——中牟,尉氏,東明。

這裡面涉及到四萬多壯丁,近二十萬人的遷徙安置,開封城進入了戒嚴狀態,神機三班輪值守衛內宮,牆上五步一綱十步一哨,氣氛森嚴。

上四軍領了軍器,布控外皇城,皇城司四處哨探,糾察不利傳言。

裁減下來的人口,除了被宗室們的各工坊留下的,其餘變成了開封府的包袱。

蘇油將之充實到四通商號營造司,成爲了被僱傭的工人。

這些人分成了三部分,一路承包改造開封府外城牆工程,爲添置鎮國將軍炮做準備。

一路承包開封府到三縣的大路改造工程,用水泥河沙卵石鋪設路面。

還有一路承包了汴河疏浚工程,繼續改善汴河水利體系。

這些人,如今從一天到晚摸魚怠工,變成在真正的專業人士手底下攬業務。

技術最好的一批,被四通營造骨幹技術員們帶領着,正忙着給權貴們修三縣的別業,改造內城原來的老司坊。

另外成立了郵政局,將原來的步驛,馬遞,改造成專業的快遞公司,負責開封府十六縣的運輸業務。

從吃不飽餓不死給天家幹,變成自負盈虧爲自己掙錢,這精氣神就不一樣了。

整個開封府,陷入了一種繁忙而熱鬧的狀態,就連萬貨集的小商販們都少了好多,推着推車挑着擔,跑各處工地去了。

鄭州的工廠,日夜三班輪倒,不停地往外出貨,需求的旺盛,帶來的是對科技提升的迫切要求。

以往的廂軍坊司,幾十年都沒改進過工具,機械。

如今換了主人,各種新式機械立馬就用上了。

以前的皇家理工學院,宗室們還你不情我不願,如今爲了給自家孩子謀得一個座位,家長們都快操碎了心了。

鑑於河北新河治理效果明顯,黃河水道穩定下來,人口開始滋長,王安石請分河北爲東、西兩路。

壬辰,曾布上奏,鑑於江南錢荒,再次改革幣值,將銅幣改爲一文,折二,折五三種,以滿足物資流通需要。

蘇油上奏,由於開封府和皇室的供應體系,因廂軍改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請頒佈《免行法》。

這是改良派與新黨可以合作的重要信號!

之前,開封官府衙門和宮廷所需要的一切物資,均由京師諸行供應。

但由於各級官吏上下其手,索取財物,各行所費錢財,往往在官府所需物資的十倍以上。

因而導致商販、百姓因行戶輸貢而破產的,比比皆是。

四月,封府肉行的行首徐中正帶頭,不少行首參與,上書開封府,建議由行戶交納“免行錢”,供政府採購之用,交錢以後,行戶的物資便不再送往官衙門。

於是趙頊和王安石下令,在市易務下專門設立“詳定行戶利害所”,具體負責制定免行法。

八月,免行條例頒佈,按照各行獲利的多寡,行戶向政府交納免行錢,由吏人和免行戶共同負責徵收,免除各行對官府衙門的物資供應。

然而宗室們加入到行戶行列裡邊後,情況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於是蘇油奏請趙頊,取消行戶這一特殊稱謂,統稱爲商戶,商戶繳納行坐兩稅,由國庫與內庫按比例分配。

廂軍裁撤之後,宮廷所需物資大大減少,只需要滿足皇家供給,宮室維修,節氣頒賞等方面,宮廷的負擔大大降低了。

而官府衙門,一切供求,施行公開招投標制度,前後公示制度,減少中間管理環節,以避免胥吏們上下其手。

由於蘇油之前給胥吏們普漲了薪水,這一招,其實是把以往少數大僚們貪污受賄的好處,分到了所有公務員頭上,商人們付出比以前更少,而大僚們卻只能硬着頭皮吃下這個虧。

因爲蘇油有正義的大旗在手,有廣大中下層公務員的支持,有中書的讚許,還有供應商們的擁護。

這裡邊瑕疵還是有很多,但是因爲以前大宋的官場太黑,所以纔給他們抹出一丁點的光亮,“小蘇青天”的名聲就沿着運河從開瘋傳到杭州。

《免行法》施行後,宮廷及官府衙門所需一切物資,全部來自商家競標。蘇油將呂嘉問提出的根據市易務所估物資價格高低進行買賣這條,老實不客氣地給抹去了。

呂嘉問最近很辛苦,壓力也很大。

蘇油上任,他還曾經想要和他競爭,而且自認爲是有力的競爭對手。

結果人家就上任之初給他打了個撥款申請,遭到拒絕後就乾脆再不理會他了,三下五除二自己把開封府玩得滴溜轉,還轉眼將市易務之前的權力分拆得七零八落。

不說別的,黃河堤外那五萬頃斥鹵地,轉眼變成價值千萬貫的肥田,就這一項資產在手,蘇油如今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關鍵是趙頊和王相公,還默認了這點,人家自己憑本事掙的,還不興別人玩一下?!

一千萬貫!這可是朝廷十分之一的歲入!仁宗晚期到整個英宗朝,最好年成裡大宋一年的盈餘!

點石成金蘇明潤,名不虛傳!

如今市易務的事權,已經被壓縮到了管理商賈簿冊,管理市場秩序,處理交易糾紛上來了。

他倒是想和蘇明潤對話來着,可人家現在犯得着搭理他嗎,全走的高層路線,就連三司使曾布要和他對話,都得預約!

……

“可忙死我算了!”蘇油給沈括送行的時候,不由得仰天長嘆:“又好幾天沒見到扁罐了!”

開封府幾處工程,臨時性吸納了廂軍大量閒散勞動力,但是這個不可能是常態,只是一個時間上的緩衝。

對於蘇油來說,他還要給這些人找好下一步的出路。

最好的出路,就是河北,荊湖。

不過河北今年遭遇了蝗災,本身就屬於待救濟地區,不是好選擇。

章惇那邊倒是哭着喊着讓蘇油送人過去,蘇油還在猶豫。

北方人現在去南方,還是有顧慮的。

還要拖家帶口,廣銳軍能夠做到,那是因爲人家本來就是精銳,而且已經被逼到了絕境,加上蘇油不計成本的緣故。

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八百五十章 大魚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九十章 孝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
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八百五十章 大魚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九十章 孝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