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

“陛下,臣以爲是否可先從河西與青海撤回一些兵馬民夫?”杜如晦做爲平章事、尚書左僕射如今感受到的是後勤壓力巨大,這場戰爭打了不到半年,已經把朝廷都快壓榨乾了。

既然河西和青海兩個戰場都已經決出勝負,那他建議不必再保留那麼多軍隊在前線,尤其是兩地可讓原先徵召起來,一級備戰狀態下的郡兵、鄉勇們都解散回家,兩道的民夫也可以返鄉。

將軍決勝在戰場,但也離不開廟堂的支持。

而支持數十萬人作戰,在東西數千裡的戰線上同時開戰,這後勤的壓力是巨大的。正所謂前線食糧一鍾,後方就得徵召運糧二十鍾過去。

前線一名士兵作戰,後方就得有數名甚至是更多的民夫支撐。

皇帝羽林宮裡的羽林郎們都學過軍事後勤,將軍們教導這些羽林郎,正常情況下,一個民夫可以背六鬥米,士兵自己可以帶五天的乾糧,一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那一次可以維持十八天。

如果要計回程,就只能前進九天的路程。

而如果兩個民夫供一個士兵,則一次可以維持二十六天,原因是三個人消耗掉的口糧也增多了。八天後,其中一個民夫背的米已經吃光,給他六天的口糧,讓他先返回。

如果計回程,那就只能前進十三天的路程。

三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一次也只能維持三十一天,如果要計回程,更是隻能前進十六天的路程。

孫子兵法開篇裡就曾說過,戰爭首先就是計算。

一個將軍,若不會計算,就打不好仗。得方方面面計算好,得出有足夠高的勝利,才能用兵。

這纔是用兵的正確之法,只一味的想浪戰莽戰,好用奇謀詭計,這是非常危險的賭博行爲,而用兵打仗,不應當靠賭,應當靠計算。

理論上,三個民夫供應一個士兵,就到了極限。

如果出動十萬軍隊,則輜重要佔去三分之一,能上陣打仗的兵只有七萬,還要用三十萬的民夫運糧支持。

再擴大規模就非常困難。

也正是因此,一般一路出兵,最多也就是十萬人的規模。

大秦這次反擊做戰,動用了四十多萬府兵,但也是分佈在幾千裡的戰線多個戰場上,河西戰場十五萬人馬,吐谷渾戰場十五萬人馬,劍南五萬人馬,此外還有在二線防禦的軍隊十多萬。

每軍兩萬四千人中,三衙戰兵是佔一萬六,而徵召的郡兵爲輔兵,佔八千。每軍後方還配七萬二千的民夫支撐供應後勤糧草輜重,又配一萬多的民兵負責保護這些民夫。

當然,秦軍的機動性高。

不僅軍中騎兵佔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步兵也有許多配有機動的坐騎,甚至還擁有充足的馱馬,以備運輸帳篷鎧甲武器等,一火九人,馱騾、驢便有九匹。

但擁有大量的戰馬、坐騎、馱馬,使的秦軍有高機動性,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對糧草的需求更大,消耗更多,同時這樣高強度的戰爭,軍中的牲畜傷亡率非常之高。

一個民夫只能背六鬥,但一匹駱駝能馱三石,馬或騾可馱一石半,驢子也能馱一石,與人相比,運輸能力增加了。但如果戰鬥時間長任務急,不能及時的放牧和餵養,牲口就會瘦弱而死。

而運輸路上,一旦牲口死了,往往只能連馱着的糧食一起拋棄。

更別說,每匹馬騾成本都是很高的,死掉一匹,朝廷也損失不小。

這次的大戰,動不動就是數百里奔襲,千里轉進,對後勤運輸需求極高,戰馬馱騾等損失也巨大。

杜如晦能預計到,這樣一場仗打下來,騎兵的戰馬得損失起碼兩到三成,步兵也得損失兩成以上,而馱騾駑馬更會損失三成以上。

僅是這一項軍中馬騾的損失,都能讓大秦軍方破產。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戰兵七萬,輔兵三萬,民夫三十萬,每天行進八十里,後勤供應也只能支撐其一千二百里的作戰半徑,再遠,就根本不行了。

從長安城出發,到金城郡(蘭州),都已經超出了這個作戰半徑,這已經是一千四百多裡了。

如果從長安到高昌,這支十萬大軍,至少得要兩個月的時間。

當然,實際作戰過程中,也有沿途地方補給,或者是繳獲劫掠,以戰養戰,但出動的兵馬越多,越難依靠以戰養戰。

杜如晦當然也知道前線還沒結束戰事,但不論是青海留守五萬駐軍,還是河西留守五萬駐軍,都會帶來巨大的後勤供應壓力,敦煌與伏俟城距離關隴都太遙遠了,都是超過千里,每維持一名駐軍,就得起碼三個民夫運輸糧草。

每從關中運一石糧過去,民夫們路上消耗掉的糧食得十倍之多。

“戰事還沒結束,現在不能撤兵。”侯莫陳乂以前就一直是皇帝的行軍長史,對於後勤艱難豈會不知,但若是早早把這兩支大軍撤掉,那麼深入西域或吐谷渾去決戰的兩支十萬大軍,就將後續無援,一旦需要接應,臨時再徵召集結兵馬根本就來不及。

“陛下,臣以爲,把河西敦煌張掖的兵馬解散,那麼就可以把河西的糧草儲備起來,以備西征軍所用,這樣就不必從關中往西域千里迢迢運糧。陛下,從長安到高昌,足足五千裡之遙啊!”杜如晦道。

兩個戰兵得要徵召一個郡兵爲輔兵,還要徵集六個民夫提供後勤支持,甚至還得要有一個民兵保護民兵、糧道。

還得動用許多牛馬馱騾,人吃馬嚼耗費確實是驚人的。

羅成必須得考慮這一點。

此次戰爭秦軍是沒有準備的,河隴之地歸秦也沒多久,秦朝在這邊並沒有什麼基礎,更沒多少儲備,這幾個月,早已經把河隴打空了。

這樣的戰爭是秦軍以前沒打過的。

“杜僕射說的確實有道理,河隴枯竭,關中空虛,確實到了極限。那就高昌、伊吾各駐軍一廂四千人馬,敦煌也駐軍一廂四千,程咬金和裴行儼統兩軍四萬八千,除此六萬軍,北路十五萬軍其它九萬人,皆令返回軍府,解甲歸田。”

“而北路河西之地,徵召起來的郡兵、鄉民,以及三十餘萬民夫,皆令返回歸家。”

有的時候,後勤的崩潰,會比前線的戰敗更可怕。

前線偶爾一城一池的得失,都還不算最糟糕的,最怕的就是組織和後勤的崩潰,這纔會是最要命的。

之前秦軍的弦繃的太緊了,現在是時候得稍放鬆一點點,要不就要繃斷了。

不過對於青海這邊,皇帝卻考慮的更慎重一點,畢竟河西本是秦地,但青海可是吐谷渾的地盤。

皇帝削去了留守青海五萬軍的一半,留下了兩萬四千人,保留一個軍的兵力。

但之前徵召供應青海的幾十萬關中隴右郡兵、鄉勇、民夫,皇帝卻只留了一兩萬人繼續運糧,其餘全都下令讓他們結束返鄉。

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833章 漢城第530章 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第679章 清君側第880章 我也想當皇帝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503章 玩火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496章 打狗看主人第32章 天生神力第511章 混世魔王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1280章 破城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519章 裂土封疆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1101章 珍珠玳瑁無用物第442章 黎陽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457章 人屠降臨,小兒止啼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360章 背水一戰第239章 阿舅賊第1353章 南水北調第1321章 李縣丞第860章 大秦傾國而戰第1402章 野豬皮第933章 迴歸本源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1420章 正統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713章 招安第1087章 打入冷宮心孤獨第1240章 佳人青睞第472章 東都危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113章 義子第1011章 只聽調令不聽宣第215章 軍火(第六更!求月票!)第132章 刺客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926章 孤身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200章 長白鷹揚府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1488章 先登第1531章 分家立戶第682章 四路出兵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933章 迴歸本源第831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43章 後果自負第117章 狗大戶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324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47章 新縣尉發威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第553章 坑爹的宇文化及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業第245章 佯攻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1383章 飛地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226章 卑鄙無恥第874章 李二投河第1403章 蠻子兇狠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臨洮第1493章 殖民據點第796章 蠢動的舊貴族第584章 段姥第44章 臨時徵召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34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459章 釣大魚第1374章 獅子之城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597章 鐵馬連環(第九更!)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826章 反噬第613章 敢死隊第622章 東山再起第446章 上中下三策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
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799章 少林僧兵紅槍會第833章 漢城第530章 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第679章 清君側第880章 我也想當皇帝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503章 玩火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496章 打狗看主人第32章 天生神力第511章 混世魔王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1280章 破城第921章 武川一司馬第519章 裂土封疆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1101章 珍珠玳瑁無用物第442章 黎陽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457章 人屠降臨,小兒止啼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360章 背水一戰第239章 阿舅賊第1353章 南水北調第1321章 李縣丞第860章 大秦傾國而戰第1402章 野豬皮第933章 迴歸本源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1420章 正統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713章 招安第1087章 打入冷宮心孤獨第1240章 佳人青睞第472章 東都危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113章 義子第1011章 只聽調令不聽宣第215章 軍火(第六更!求月票!)第132章 刺客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926章 孤身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200章 長白鷹揚府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1488章 先登第1531章 分家立戶第682章 四路出兵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933章 迴歸本源第831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743章 後果自負第117章 狗大戶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324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47章 新縣尉發威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第553章 坑爹的宇文化及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業第245章 佯攻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1383章 飛地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226章 卑鄙無恥第874章 李二投河第1403章 蠻子兇狠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臨洮第1493章 殖民據點第796章 蠢動的舊貴族第584章 段姥第44章 臨時徵召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34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459章 釣大魚第1374章 獅子之城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597章 鐵馬連環(第九更!)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826章 反噬第613章 敢死隊第622章 東山再起第446章 上中下三策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