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不謀萬世

“聖人,如果允許甚至是鼓勵這些豪強去殖民,只怕到時會有麻煩的。”魏徵有些擔憂的出現在皇帝面前。

“你說會有什麼麻煩呢?”羅成端着杯酒在看報紙。

“主要的麻煩當然是這些豪強借此機會,跑到境外去殖民開拓,到時天高地遠鞭長莫及,朝廷難以真正管理,那些殖民地不免就成爲他們的私人王國。朝廷無法有效管理,那麼他們在這些殖民地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甚至可能會把財產、人口等轉移過去。這無疑會流失我們的人口和財富,會削弱國力。”

羅成放下報紙,點頭道,“你說的這些確實有道理,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你知道,在史書上經常會有逃人的記載,而且一般逃戶多是出現在一個王朝最強盛之時,老道,你能告訴我爲何嗎?”

逃戶,一般指的就是棄籍脫逃。

在古代,對於戶籍的管理是相當嚴格的,一般都是嚴格限制人口流動,禁止百姓隨意離開戶籍所在地,就算有事要離開也得到官府開具過所等證明。至於說想搬家到他縣甚至是更遠處去,那更不可能。

戶籍是古代管理百姓的重要依據,也是徵稅的基礎。

有戶籍,纔有人口,有人口才有課丁,纔有課稅。

魏徵對這樣的問題,當然很清楚。

“古代逃戶問題向來不絕,但爲何逃戶問題最重要的時候多是在王朝繁盛之時,其實也很簡單,歸根到底還是土地兼併嚴重帶來的。王朝強盛時,多是一個王朝開國百年左右時,這個時候,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其兼併也往往到了極盛的時候,尤其是在中原之地,隨着王朝安穩日久,人丁也便繁衍增多,可是土地卻是不變的,再加之豪強貴族們的兼併,便導致失地者越來越多,但多數王朝徵稅,都是以丁爲基礎,有地無地無關,有丁就有稅,無地卻要承擔繁重的課役,於是百姓便開始棄籍逃亡,他們會逃到邊地或山區,成爲脫籍之人。脫籍,自然也就無須承擔課役。而到了邊地,往往邊地可以墾荒種地,維持一家人溫飽。”

羅成點頭。

古代許多王朝對於這些逃籍逃亡的逃人,一般都是加強輯查,一經發現,就要遣送回原籍,甚至可能要處罰判刑。

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其它的處置。

比如武則天時,天下百姓脫籍逃亡嚴重,於是武則天便也下旨,對於脫籍逃亡之人,不論主客,俱就地安置,承認他們在當地重新入籍,允許他們留在當地,這樣一來呢,逃籍的百姓呢也重新有了身份,不用當黑戶,他們墾荒的田地也得到承認,另一方面,朝廷呢重新把這些人入籍,也就意味着重新得到了課丁,有了徵稅的對象。

“老道啊,脫籍逃亡,說到底其實就是百姓失了地,卻還得承擔課丁的稅役,於是無奈脫籍逃亡。而我朝,早就有所預防,因此更改爲兩稅制,丁不再是徵稅基礎,而是以戶等和田畝徵稅,戶稅低爲輔,地稅爲主。因此我朝其實就算百姓真失了地,其稅賦也就不用承擔多少了。但就算百姓不用納地稅了,可失地後也是難以保障生活的,故此,我朝是允許百姓遷移的,尤其是鼓勵遷移到邊地去落戶。”

“對朝廷來說,地不少,地稅就不變,故此百姓遷不遷移,其實影響並不大。至於你說那些殖民地天高地遠難以管理,我倒以爲也未必,朝廷可能讓市舶司代管,或者專門建一個衙門負責管理這些殖民地,對其徵稅以及管理。朝廷連諸侯封地都可以管理,這些殖民地爲何就不能管理呢?殖民者雖開拓殖民,對殖民地有更大影響力,但不可能會讓他們成爲獨立王國的。”

殖民地小的時候,影響力也小,朝廷就算無法直接管理這些小殖民地,那他們對朝廷的影響危害也小,等他們發展大些的時候,朝廷必然就會派人去管理,甚至可能駐軍,到時其大權當然是在朝廷手裡。

從長遠來看,羅成覺得鼓勵對外開拓殖民有好處。

大秦現在人口已經超過八千萬,雖然其中歸化蠻夷和奴隸就有兩千多萬了,但漢人依然有五千多萬,這得益於朝廷的戶籍清查能力,這幾年,把天下所有漢人都清出來了,沒有了隱戶也沒有了逃丁,就連過去的那些漢人奴僕,這幾年朝廷都把他們全都放良,給他們遷到邊疆授田分地。

許多光棍,由朝廷配婚成親,組成家庭,有些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成親的,但現在都成親了。哪怕是窮的要死的乞丐殘疾,到了邊地,朝廷也會想辦法給他們弄來胡女給他們成親。

胡女嫁了漢人丈夫,便入籍歸化,生下的兒女自然也就成了漢族。

這方面,沒有什麼可自由選擇的,不可能一個高句麗女人嫁了漢人後還保留高句麗族的身份,也不可能說他們生下的兒女,可以自由選擇父親族還是母族,更不可能會有什麼其它胡夷蠻族能有什麼優待。

連邊地的那些蠻夷都要改土歸流,想辦法讓他們歸化入籍,讓他們變爲諸夏,怎麼還可能讓漢人血脈最後變成蠻夷呢。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多,二三十年後人口過億幾乎不是問題。而對於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其實也就只能養個把億人口了,再多,就很危險。

若是把邊疆新徵服的這些地方開發出來了,那麼或許還能再養活個幾千萬個把億人口的,但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開發。

所以說,得讓人口走出去。

除了朝廷主導的開拓,也得讓民間參與進來。

羅成的這些安排,其實就是隱含着對朝廷主導的未來開拓不太放心,他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擔心自己哪天走後,太子嘉文接手後接不住。

歷史上唐朝安史之亂,真正要說來最大的根源其實就是大唐對外開拓的速度太快,而朝廷後續的管理根不上,脫節了。

李隆基時代,對外開拓,勝多敗少,邊軍十分強大,但是朝廷對外開拓雖然武功赫赫,可後續跟不上,或者說戰爭的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這加劇了內部的矛盾,最終纔有了安史之亂。

太子嘉文的能力一般,羅成擔心若是自己死了,太子掌握大秦,難以維持眼下這種不斷開拓下依然極難的平衡。所以他才希望,將來這種對外開拓的任務,由朝廷之手轉到民間去。

以民間力量爲主,朝廷在後押陣兜底就好。

“說實話,朕不擔心那些豪強對外殖民,將來尾大不掉,就算他們將來真的在域外尾大不掉,自成一國了,其實也沒什麼,再怎麼說,他們也與我們同根同源不是嗎?大秦也許兩百年,或許三五百年,但終究會被其它王朝取代的,朕只是希望將來推翻大秦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我們漢家人,而不是什麼戎狄或蠻夷!”

“這樣,起碼大秦就算亡了,但漢天下沒亡,華夏文明依然可以薪火相傳,你說不是嗎?”

魏徵愣住,他還從沒有想過,哪個開國皇帝會想着王朝二三百年後滅亡的事情,這想的也未免太遠了一些。

“陛下就沒想過,讓大秦千秋萬代?”

“千秋萬代?真要是能千秋萬代當然好,秦始皇稱帝后,也想着千秋萬代,因此他稱始皇帝,兒子是二世,孫子將來就是三世,可實際上呢,秦二世而亡。周朝倒是有八百年天下,但實際上週天子真正控制天下又有多少年?”

“漢朝說是四百年,但中間不也還有一個新朝嗎?朕是不相信什麼千秋萬代的,能夠二三百年就不錯了,朕只希望大秦在這二三百年裡,能夠讓華夏走的更遠,不要再僅侷限於中原這個小圈子。”

不僅僅是殖民開拓,羅成也更鼓勵中原的豪強們到新開拓的安東啊安西、雲南等地去,那些地方新徵服下來,嚴重缺少漢民。

僅僅是徐世績剛攻滅的百濟,那裡現在有三百多萬百濟、高句麗人,朝廷計劃要清除三分之一的原住民,然後遷去一百萬以上的漢人。這樣纔有可能真正讓漢人在那邊站穩腳,可是現在想從中原湊一百萬人可不容易。

而且不僅是安東需要移民,雲南、廣南、流球、西山等許多地方,都極需移民填充。

朝廷組織移民過去了,但許多地方都還是一窮二白,光靠朝廷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方面還是得藉助民間的力量,尤其是這些豪強地主富商們的力量。

“爲了鼓勵吸引這些人去邊地置業投資,朕以爲,可以對這些豪強們許諾一些有吸引力的好處,比如說對於那些在邊地置業投資甚至是安家的豪強們,可以破例擇其子弟授以流外吏職,讓他們在邊地官府效力任事。若辦事得力,考覈結果優秀,可以升遷入流。”

“聖人,這樣一來,只怕貴族士族豪強們的勢力就會進一步坐大啊。”

“只要保證中原核心基本盤,倒是不怕。”

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480章 楊老二第993章 今日帝王親出狩第1333章 再戰江湖第249章 得遇明主第592章 勤王令第246章 刀斬八品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459章 上柱國第878章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第439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273章 功第15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704章 矯詔第870章 雲侯第590章 挖牆角第803章 北邙山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126章 劫掠養兵第477章 駙馬第478章 公卿子弟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775章 解甲歸田第32章 天生神力第813章 羅成不怕嗎?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95章 鄉兵聯盟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1301章 府院之爭第384章 赴湯蹈火第551章 熬鷹第212章 黑夫人、白夫人第442章 黎陽第99章 內應第562章 我,楊廣,天之子第384章 赴湯蹈火第1414章 鬥殺第29章 勇三郎王伯當第712章 困獸李淵第224章 小霸王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123章 羅字營第423章 病虎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第790章 長安第822章 一戰滅秦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96章 選兵第2章 瓦面金裝鐗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1074章 禁軍下海僱傭兵第999章 傲視西山我爲王第269章 箭(第六更、再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644章 兒可汗第267章 兩千戰十萬第1377章 世民奪城第258章 燕雲十八騎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424章 羅成遇襲第1449章 挖坑第935章 禁令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第238章 兵過黃河第648章 代海寺第550章 去意已決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360章 背水一戰第1262章 長生藥第81章 鄉兵校尉第128章 挑戰第117章 狗大戶第517章 嫡庶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869章 義成復辟第54章 收穫第208章 深不見底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891章 夜哭第90章 帶兵入城第1504章 殺伐第1499章 放手第1392章 三尺白綾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412章 羅成的煩惱(感謝大萌萬勝萬賞!)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519章 裂土封疆第257章 不屑一顧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969章 恩斷義絕燕雙飛第871章 受降城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1055章 鋌而走險只爲利第797章 鐵與血
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480章 楊老二第993章 今日帝王親出狩第1333章 再戰江湖第249章 得遇明主第592章 勤王令第246章 刀斬八品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459章 上柱國第878章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第439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273章 功第15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704章 矯詔第870章 雲侯第590章 挖牆角第803章 北邙山第854章 功臣謀反第126章 劫掠養兵第477章 駙馬第478章 公卿子弟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775章 解甲歸田第32章 天生神力第813章 羅成不怕嗎?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95章 鄉兵聯盟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1301章 府院之爭第384章 赴湯蹈火第551章 熬鷹第212章 黑夫人、白夫人第442章 黎陽第99章 內應第562章 我,楊廣,天之子第384章 赴湯蹈火第1414章 鬥殺第29章 勇三郎王伯當第712章 困獸李淵第224章 小霸王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123章 羅字營第423章 病虎第922章 分封·天之南、海之角第790章 長安第822章 一戰滅秦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96章 選兵第2章 瓦面金裝鐗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1074章 禁軍下海僱傭兵第999章 傲視西山我爲王第269章 箭(第六更、再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644章 兒可汗第267章 兩千戰十萬第1377章 世民奪城第258章 燕雲十八騎第1093章 天策上將解危城第424章 羅成遇襲第1449章 挖坑第935章 禁令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第238章 兵過黃河第648章 代海寺第550章 去意已決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360章 背水一戰第1262章 長生藥第81章 鄉兵校尉第128章 挑戰第117章 狗大戶第517章 嫡庶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第869章 義成復辟第54章 收穫第208章 深不見底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891章 夜哭第90章 帶兵入城第1504章 殺伐第1499章 放手第1392章 三尺白綾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412章 羅成的煩惱(感謝大萌萬勝萬賞!)第737章 一日天子第519章 裂土封疆第257章 不屑一顧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969章 恩斷義絕燕雙飛第871章 受降城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1055章 鋌而走險只爲利第797章 鐵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