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威廉·佩裡表示對於日本政府拒絕購買美國軍備的行爲表示憤怒和譴責,同時他聲明希望日本首相能夠明白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合作同盟關係,希望不要再某些錯誤的路線下簡直下去。
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講就是日本必須明白自己作爲美國看門犬的意義,向獨立自主除非哪天美國衰退了,否則你們永遠都是美國的奴隸。
對於美國這種不要臉的行爲,即便是日本政府也無可奈何。誰叫他們的國土上還有駐日美軍,而日本實際上依舊沒能走出《美日安保條約》的陰影,這種陰影還會伴隨和延續數十年之久。直到美國衰落,或者日本強盛到美國已經沒有能力繼續控制下去了。
不過這一次,橋本龍太郎罕見的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向外界表態,日本自衛隊採購軍備嚴格按照日本本國法律進行,其他國家無權干涉。換一句話說就是美國人無法干涉日本內政,日本愛買哪個國家的軍備就買哪個國家的,用不着美國人來指手畫腳。
這倒是讓馬里奧總統感到意外,畢竟這是日本第一次在軍售方面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抗議,他不得不懷疑日本與蘇聯之間是否做出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這簡直就是無孔不入的撬美國人的牆角。
就在日本宣佈了自衛隊採購本國產品之後,蘇聯方面也緊接着宣佈另外一條重磅消息,蘇日之間關於南千島羣島的問題可以擱置爭議,共同促進經濟發展。這並不是之前的老生常談,當蘇聯在美國剛剛譴責日本後宣佈這條消息,就有另外一種耐人尋味的意思。表面上是兩國之間正常的合作交流,但是時機上卻又透露出一股反對美國粗暴干涉的意味。
同時蘇聯方面還表示希望日本軍事能夠正常化,真正恢復一個國家的軍隊正常化。事實上就是暗示日本軍隊廢除文官統籌制度,進一步的系開纏繞在日本脖子上的那條狗繩。
馬里奧想着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和蘇聯之間已經達成了某種一致性協議,而蘇聯就是引誘着日本走向墮落的惡魔路西法。
想到這裡,馬里奧總統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如果日本想要悶聲不響的靠近鐵幕勢力,就像中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那樣,那麼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將會受到重大的威脅。這種威脅不單單是來自中國,而且還是來自美國認爲最放心的盟友。
美日聯盟因爲利益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
猜疑心越來越重的美國可不會讓蘇聯的陰謀得逞,當日本高層出現這種苗頭的時候,勢必要狠狠的打壓勢頭,最直接的就是用經濟開刀,這種事情美國運用起來屢試不爽,看哪個國家表現出反美的勢頭,就立刻用經濟貿易來打壓對方。
首先是美國用反傾銷法案向日本的出口產品開刀,限制對方的產業出口,作爲一個以加工業和出口業爲主的國家,時間一長原本疲軟的日本經濟就會感受到制約,到時候橋本龍太郎就會因爲無法解決雪上加霜的經濟困難而選擇主動辭退,換上另外一位更好控制的首相,反正對於美國而言,日本的首相就是可以隨時更迭的。
接下來就是關於日本軍備的問題,現在日本服役的絕大多數武器都是來自美國,比如海軍的金剛級驅逐艦,空軍的F15戰鬥機,還有愛國者防空導彈。一旦限制了零件和武器的進口,日本自衛隊將面臨沒有零件更換的被動挨打局面。原本軍事實力就僅僅勉強維持在自保狀態的日本在斷絕了武器和零件供應之後,絕對無法讓一個國家的軍隊正常運轉。這樣一來日本反倒要回過頭來跪求美國高擡貴手。
出於這兩點考慮,美國纔敢大膽的制裁日本。但是同樣考慮到這兩點的蘇聯怎麼可能放過橫插一腳的機會。
就在美國剛剛宣佈這兩件事之後,蘇聯緊接着美國宣佈將放寬對日本軍售的限制,如果日本願意的話,蘇聯甚至可以出售蘇27戰鬥機,T72主戰坦克。以及加深雙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很明顯,這兩點都是衝着美國來的,基本上美國想怎麼限制日本,蘇聯就反其道行之。
不過蘇聯這一手反倒是凸顯出日本的重要性,同樣越是這樣,日本反而表現出模棱兩可的曖昧態度,在蘇聯和美國之間來回搖擺。不過這樣的結局已經讓亞納耶夫非常滿意了,畢竟能讓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產生破裂,就意味着蘇聯的戰略勝利了一半。
“現在已經讓美日同盟出現了裂痕,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進一步讓裂痕擴大,日本越想掙脫美國的控制,美國就會控制的越來越緊,這樣反而增添了日本的反美情緒。不是民衆對於美國駐日本軍事基地非常不滿意嗎?既然這樣的話,滲透的蘇聯勢力第一件事就是煽動本地人的情緒,可以製造美日之間緊張的局勢。”
亞納耶夫正好關注了一下性醜聞事件的後續,最終美軍方面以道歉爲收場,相關人員也沒有收到法律的制裁。鬧出這麼大的事件最終以這樣的局面收場,也難怪在九十年代,日本人會越來越憎惡自己國土上橫行霸道的美國軍人。
“仗着優勢的美國人一定會繼續鎮壓日本社會的輿論,那麼重信五月就可以重新利用起來了,他也是一顆有潛質的棋子,尤其是現在日本赤軍力量青黃不接的情況下。”
重信五月,赤軍領袖人物重信房子之女,在日本赤軍崩潰之後,重信五月就被蘇聯視之爲可以扶持的對象。尤其是在她反對美國政府這一立場上,再加上重信房子之女這一身份,絕對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力,只要運營的好,就能在日本國內培養起一股新的,不同於日共的反美的政治勢力,真正做到爲蘇聯所運用。
就這樣,在美蘇博弈中,蘇聯在日本國內打出了第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