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或聞通鬼魅(中

間隔不斷的稀稀拉拉雪花之中,到任不久的荊南節度使宋浩,也在引兵襲取荊門的道途上奔走着。遠近拉長的隊伍踩着還算是單薄積雪的路面,在冰雪隆冬之中呵氣成煙起來就像是一條搖頭擺尾的長龍。

身爲忠武軍出身的老牌將帥,他絕不相信什麼草賊突然變的悍戰難纏起來的託詞;而深深懷疑只怕是這位劉節帥師老疲敝頓於城下開始故技重施,乃至不願於草賊悍戰保全自身實力的一種託詞而已。

所以他乾脆以荊南節度使的名頭,蒐羅了下轄境內殘餘的官兵和土團,又藉助了段彥謨帶來泰寧軍中的兗州騎兵,取府庫之資合兵做萬餘人。乘着冬季真正的大雪尚未封鎖道路之時,驟然南下好好試探一番這隻太平賊的成色;也是爲了打響他這個新到任荊南節帥的名聲和權威。

不然,他身爲荊南節帥下轄的荊州、澧州、朗州、峽州、夔州、忠州、萬州、歸州,不是大部淪陷於賊手,就是爲地方自立割據;而需要在襄州寄邸于山東節度使的治所;這對於一個有志作爲的將帥而言是在太過尷尬和無奈了。

畢竟,與領有襄州、郢州、均州、房州,唐州、復州、隨州、鄧州各地的山東節度使,以及同處境內的天平軍兼江西招討使曹全晸;爭奪地方上的財賦徭役和丁役徵發的權柄,並不是一件太過容易的事情。而他帶來的那些士卒和泰寧客軍,同樣也需要相應的財貨犒賞和軍功來源。

不然,按照軍鎮子弟的一貫作風和常例,時間稍長就會積累下相應的不滿和憤怨,最終反噬道他這個節帥身上的;要知道,哪怕是身爲朝廷最忠實的軍鎮和屏藩之一,忠武軍節度使也不是沒有驅逐甚至殺害節帥的例子啊。

就像是前任忠武軍節度使,出身進士而出帥過感化、徐泗等節度使,身兼工部尚書的薛能,乃是當世聞名的一代大詩人。結果因爲在任上稍加善待過境的徐州軍舊部,就引發了理所當地的許州兵不滿和憂慮。

結果麾下本地出身的牙兵大將周岌乘衆疑怒,以薛能有意借外軍鎮壓屠戮本鎮子弟的理由,煽動爲亂逐薛能據牙城自稱留後;而又在數日後殺薛能並屠其家。朝廷甚至不能制之或是懲處,而只好捏着鼻子遣使追認爲新的鎮帥。

而出身忠武軍中陳州系統的宋浩,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此事但也算是見證了這個整個過程,未嘗沒有兔死狐悲之慮;而這次號稱“大內兩頭羊”的小楊(復光)監鎮,以乃父楊玄階故舊的干係保舉他出鎮荊南,同樣要有足夠的反饋和回報的。

不若的話,相信那位威壓諸鎮的小楊監鎮,會不吝給他名義上的副手——泰寧軍都將段彥謨更多的機會呢;雖然他在朝廷的職級、品秩都高過對方,但是同爲藩鎮都將之一的這位副手,在還算恭敬的外表之下也不像是甘心長期居於人下的人物。

只是眼下他們都是遠道而來的客軍,又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地盤。可以說除了從賊寇手中收復失地就再沒有多少立足餘地了,若是再不抱團起來共度艱難,那真的就是萬事皆休什麼都不用指望了。

而段彥謨的存在,又是另一位藩帥以天平軍節度使兼江西招討使曹全晸的心病;至少有他在那麼一天,是別指望能夠得到來自這部強力友軍的支援和呼應了。這明明就是朝中宰臣們弄出來的破事,落在他們身上簡直是就是一場莫名其妙的無妄之災啊。

然而想到這裡他更加怨恨起引兵南下,而至今消息斷絕的忠武軍都將周延陵了。這個原本只是個俾將卻靠節度使親族關係上位的傢伙,所帶走了三千忠武健兒本該是劃撥在自己的麾下。若有這三千忠武兵做底氣的話,他這個荊南節度使在當地的行事就不至於那麼“跛腳”了

而當初他赴任前砸鍋賣鐵來湊集和聚兵,也才堪堪從陳州拉出來三個營頭,約一千七百名堪用的士卒;相比之下簡直就是見絀得很。當然了,宋浩並不覺得這個世間還有什麼草賊能威脅得了這三千忠武健兒;只怕是因爲這廝的緣故被捆在了湖南某地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如今山南道的境內一下子存留了三大節度使的人馬,對於地方民生和賦稅徭役的供給,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煎迫;所以他不想架在另外兩個家大業大的老牌藩鎮之間,於潛移默化的日常當中被人擠兌掉的話,就只能儘早領兵打出去了。

只是沿途那些被明顯抄掠一空或是拆成白地的大戶、豪族莊園,和從藏匿處紛紛跑出來訴苦和告求的倖存者;讓他心中很是不爽利。這劉巨容、劉德量的治下也是在太過疏怠和放濫了,居然任憑地方的民變和寇盜肆意妄爲道如斯地步,這可還是在作爲節度使理所的襄州境內啊。

根據這些地方良善之家和頭望人等的反應和表示,這些賊寇的行事極爲殘橫粗暴卻又甚有章法,器械更是精良和進退有序,而且手段頗多而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敢於冒充官軍派騙開市鎮、村寨的門戶,而將退保其中的縉紳、富有之家給殺戮一空,再以小恩小惠散置於流民、貧戶而收聚、驅使之。

因此,這些地方雖然不乏自募土團而多置刀弓鼓板,以各處市鎮、村寨遙相呼應聯保之;但還是在這些神出鬼沒一般的賊寇襲掠下,自顧不及損失慘重而屢有破家之禍。但這也對宋浩而言是一種潛在的麻煩,他居然沒法從襄州境內獲得足夠的供給和協力了。

雖然還有一些城寨、市鎮之流依舊存留了下來,但是其中能夠提供的東西和人役;對於他麾下這上萬荊南大軍而言也不過是略勝於無的補充而已。他反而要想辦法約束那些沒能得到足夠好處的部下,以免忍不住去搶劫這些還算恭順的地方所在。

如果,他不想靠因地而食的一波流來解決南方賊寇的話,就得依靠這些還算完好的地方據點,建立起自己的後路和補給的糧臺所在。就在他抵達襄州最南端的樂鄉縣城與荊州交界的章門鎮之後,這隻新組建的荊南軍也終於遭遇到了不明的攻擊。

分別外出哨糧的十一隻步騎隊伍,至少有三支逾期未歸,有兩隻幾近覆滅而只剩下數名騎兵逃回來報信;其他數只所獲寥寥卻安然得歸隊伍,也帶回來了有成羣賊寇出沒痕跡的消息。

“這些溝渠鼠輩終於冒頭出來了。。也該我等爲國報效殺賊了”

但是宋浩反而不不見怒色,而欣然對着左右道。

當天夜裡,黝黑而稀疏的灌林之中,幾個穿着厚毛夾衣罩着斑駁雪地一般素白色披風,卻依舊被凍的滿臉通紅的身影,正在努力擡舉着幾個粗大笨重的物件蹣跚而行着一點點靠近;

並在隨後的時間裡將其組裝起來成爲一具像模像樣,然而卻是使用壽命極短的彈射器;然後又有一匹馱馬被牽了過來,從筐子裡取出裝滿縱火油脂的罐子,仔細的兜進皮套子裡;又開始緩緩的向前挪動起來。

然而,這些官軍在鎮外所立下的營盤還算是森嚴有序,無論是臨時豎起的哨塔和箭樓之上,還隱約晃動在柵牆背後的火把點點,也是都是往來不絕而遊曳不斷,看起來就是採用了相當人手來保持足夠的警戒。

所以,他們也不敢太過於靠近對方,而只在最大投射範圍之內開始調校這架小型機構,以毫不吝惜的一最大限度的蓄力發射出去。

夜色之中,一點點黯淡的星火出現在牆頭哨兵眼中之時,尚未怎麼引起明顯的注意;然後這點隱約晃動的星火迅速變大起來,而在驚動起來的哨兵急切呼喊聲中,哐噹一聲落在了柵牆附近;而就地燒出一片亮堂的火光來,也照出了方圓十多步之內影影錯錯的拒馬、壕溝、尖樁、拌索等營防工事來。

這一刻,官軍的陣營當中也像是迅速燒開的鍋子一般,隨着不斷被點亮起來的火把和火籠,頃刻之間就變得人聲鼎沸起來,看起來就像是早有準備一般的在喧鬧之間卻不見多少亂像。

反倒是牆頭上有人開始在火團來襲的方向逐一的發射火箭,然後遠近不一的插在營外黑暗籠罩的雪地之上,而成爲某種距離和方向上的引導;進而又營門轟然大開而衝出一致明火持杖的甲兵,在這些火光點點的引導之下全力朝着這個大致方位撲殺過來。

然而無獨有偶的是,在其他方向上也驟然吹響了警訊的號角,同樣也有點點火頭飛出而飛墜在營盤之內,霎那間就點燃了一段哨樓所在柵牆,而燒的其中幾名警哨弓手慘叫呼號着跌墜、跳逃下來。。。

天亮之後,臉色不愉的宋浩看着被燒成廢墟的小半個營盤,以及散佈在其間的若干屍體;相對於被騷擾的一夜無眠大還算士氣完好的本陣;卻是西南角附從的一千多名土團軍營地,被夜裡偷襲的火團砸中幾個之後,居然發生營嘯。

然後這些土團兵在被驚醒的惶亂當中,自相推擠踐踏之下競相奔逃出營去;卻又被臨近警戒起來的另一處營中的襄州團結兵,給當成了來襲的賊寇而用弓弩火矢射殺、屠戮了不少;然後作爲接應的本陣泰寧騎兵衝出來支援,又抹黑砍殺了不少。

結果就是除了凋敝的灌林之中幾塊沒燒乾淨的殘件外,那些營外騷擾和偷襲的賊寇全部逃脫掉了;等到天明之後官軍騎兵發現真相而停手下來卻是已經悔之晚矣,這一營盤中的土團兵差不多都死傷殆盡或是逃亡一空了。而剩下其它營中的土團兵們,也不禁有些兔死狐悲式的士氣低落起來。

剛剛出陣道荊州就受到這種挫敗,不由讓宋浩心中蒙上了一層沉沉的陰影,也對於策劃其中的對手愈發的審慎和重視青睞。

。。。。。

與此同時,剛剛對荊門城派出一支援軍的周淮安,也在與城中商人充滿務虛氣氛的例行座談會上,隔着屏風裝作聽其意見和踊躍發言的模樣,而開始總結和自省最近一段時間的治理得失和成果。

隨着各種戰後安定和治理湖南的政策一件件實行下去,不出意外的在湖南各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和反抗。而太平軍最不怕的舊識公開的反抗行爲了;因爲這也意味着名正言順的清算和抄沒,這些反抗者及其牽連干係的全部身家資產了。

反倒是那些暗地裡的抵制和不合作,比較麻煩一些也更加隱蔽得多;除了明面上的武力鎮壓和威懾之外,同樣也需要足夠受過簡單培訓的人手下到基層去,作爲行政命令的基本執行力所在;而逐步將這種抵制和不合作的土壤給排除掉。

畢竟,在原本封建社會沿襲下來的小農經濟體制下;固然作爲佃戶的經濟體量極爲脆弱,但是作爲基層賦稅代徵的地主、大戶,通過蓄養家丁和打手來進行徵收的體系,同樣也是以效率低下而成本高亢著稱。

其中層層過手的浪費和貪沒、剋扣行爲造成的例行損耗極爲可觀;而這些多出來的成本同樣要農戶、佃客自己來承當,往往數倍甚至十數倍於原本徵收的基數。

因此,秦漢時期的政權以相對後世更少的戶口和生產力,卻能爆發出比後世大多數時期更強的國家動員能力;就是因爲深入到基層鄉里的官吏執行能力,在諸如關內地區的基本盤上,甚至能夠將責權落實到戶;而不是犧牲效率和成本爲代價假手他人。

這一點,就完全值得太平軍以復古和師法先賢爲名,來推行建立更加先進和嚴謹的政權管理體系,獲得相應的行政效率和執行成本遞減。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就不能吸收相應土地利益階層出身的士人,或是留用那些舊體制的人員,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到其中去上下其手,或是將事情刻意扭曲和偏離到方面上去。

相應人員由此造成的矯枉過正或是經驗不足導致的錯誤,都是建立深入基層的政權過程中,屬於可以承受和難以避免的代價之一。

在這個吃人的亂世當中,哪怕是矯枉過正也總比什麼都不做,就那麼坐視一切的發生或是坐着等死也好啊;用後世某位先行者的話說:唯有在已經無可失去之後,徹底打爛了一切而再造一切,才能得到整個新世界。

雖然他不能保證自己搞出來的這個大雜燴和四不像,將來究竟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東西;畢竟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想要實行後世許多現今的社會制度和舉措,都缺乏現實的基礎和保障條件。

但身爲上位者最基本的要求,就能確保那些願意追隨和信賴自己的人得到一個好結果,並且通過合理的資源再分配和促進生產勞動所創造的更多價值,讓自己統治下的各色人等過得比之前更好一些。

或者說在將來也許可以用不那麼糟糕的魔改版封建體制,取代這個已經發展到積重難返而讓人十分絕望的末期王朝體制;然後通過後世例行對外社會矛盾的手段來給後代政權續命,順便留下一些啓蒙性的思想覺醒苗頭吧。

四千五百字的大章如約奉上了,希望大夥兒也能給力點啊└(^o^)┘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四十六章 漸變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740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造3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891章 胡星曜精芒(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903章 烽火晝連光(續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784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二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985章 單于一平蕩(續第715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三百八十章 政亂人思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他鄉各異縣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四十三章 心思(中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一百四十六章 漸變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740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再造3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813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續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雨覆3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891章 胡星曜精芒(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903章 烽火晝連光(續第七十五章 夜間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1008章 行歌歸咸陽(中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三十二章 突現(下)第784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二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柘林第1015章 徵師屯廣武(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985章 單于一平蕩(續第715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三百八十章 政亂人思變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