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

“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

——我是分割線——

當然了,身爲大唐新君也是最後一代末主李傑的勸降之旅,在經過了順政、長舉、河池、兩當、樑泉、黃花等地的相繼開城之後;最終還是被來自城頭上的西川節度使高仁厚,親手射向苫蓋的一箭,所終止在了大散關的關牆下。

然而這時候,太平軍的兵鋒距離隸屬於關內道的陳倉縣地界,也就剩下了區區一道大散關所形成的十數裡阻隔了。而從陣前輦車被攙扶下來的末主李傑,卻是不顧聲音嘶啞、身體疲累和驚嚇的滿身冷汗,滿臉謙卑的對着正在觀陣的葛從周道:

“庶人無能,不能令關內舊屬幡然悔悟,還請將軍恕罪則個。。”

“能夠做到這一步也夠了,你算是受驚了,還是下去好好歇息一二,日後還有所用處呢。。”

葛從周倒也沒有什麼多餘顏色而淡聲道:

“多謝將軍。。多謝體諒。。”

臉色慘淡而鬢角灰白的末主李傑,亦是唯唯諾諾的不斷倒退點頭致謝着;直到離開了對方視線之後,這才恭順無比的在左右軍士看押和護送之下來到一個營帳當中。

隨後他取來案子上擺設的水壺,毫無體面和儀態的灌了好幾大口茶湯,從鬍鬚和嘴角都溢出來好些;這才慢慢鬆弛下身體靠做在繩牀上,長長出了一口氣。

回想着這些日子的遭遇,現在苟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讓他覺得彌足珍貴和慶幸的事情了。畢竟,相對於他那位病重垂危,而不知道是否就在下一刻嚥氣的兄長(唐僖宗),他無疑對於這些太平軍更有用處一些。

而這些爲數不多的用處,也就是他如今得以苟活一時,乃至繼續存身下去的最大憑仗了。因此,不由他不謹小慎微而又竭盡全力配合那些人的一切要求,而賣力表現出自己作爲舊朝末帝的最後一點作用和價值來。

至少相比那位直到最後一刻,都在旁人所羅織的謊言和虛幻中不可自拔,念念不忘想要中興振作的妄念當中皇兄;身爲富貴閒人的他,卻是更早一步已經看透了大廈將傾的局面之下,已然積重難還的本質和根源。

尤其是在被楊守亮、周寶等人,通過行在政變而推上了監國主政的那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也讓他頓時明白了身爲天子所面臨的是如何絕望的現狀。

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各有心思和盤算,只是想要藉着天子的權威和名分大義,爲自己的私慾而牟利。而少數還算堪用的忠臣良將,則是不是死的死、逃的逃,就是明哲保身之下與那些“保扶功臣”同流合污起來。

因此,當皇兄帶着勤王兵馬兵臨城下之際,他也毫不猶豫的帶着文武羣臣出降而跪請發落。因爲他已經沒有更多選擇了,要麼被反水的守軍砍了腦袋奉做投名狀,要麼就是被攻入城內的官軍斬首居功。

相比之下,極盡卑微的到皇兄身前求死的舉動,反而讓他撿了一條命回來。但是苟活下來同樣是又代價的,僅僅是因爲這位皇兄認爲,讓他活着或許是比直接死掉,更好的懲罰手段而已。

那段時間裡,他只能滿懷驚恐而不敢甘怨恨的承受着一切,順應着那位皇兄的心意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形容枯瘦而潦倒不堪,乃至神志不清的做出一些令人作嘔的行舉來,好通過看守之人讓皇兄安心一時。

然而來自上位者最大的折磨和懲罰,無疑是給於一個希望再毫不猶豫的奪走它,再在深淵的泥沼裡往復踩上無數遍。直到家國破滅前的最後一刻,那位皇兄還是把他玩弄在了某種惡意的股掌之間。

在臨時召見的口頭上所宣稱的,所謂託付身後事的詔書根本就不存在;而事後揭露出來的真相證明,在那些監管他的衛士手中,只有一份待到天子駕崩之際,就處決他以爲殉葬的手札而已。

顯然那位皇兄就算到死,也不肯將殘破不堪家國之任交付到他手中,而是用生命與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是以,當那位暫代計相的新貴林深河找到了他的監押之所後,他也就真的大徹大悟了。

如今環繞在皇兄身邊幾乎還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那些人;而其中真正心懷國家極少數有識之士,卻是根本不想改變或是害怕改變;乃至無力作出更多的改變,而想方設法的自謀出路取了。

結果,唯一一個能夠有所作爲和給行在帶來變化的新貴;卻居然是賊軍派來的奸細;這可真是太荒誕不經了。所以,他最終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對方更加離奇的要求。

至少對他的境況而言,接替皇兄成爲亡國之君在對方那邊或許還可以多活上幾年;但是繼續爲大唐國祚愚忠到底,卻是要陪着命在須臾的皇兄隨時可能送命掉了。

就算是將來難逃一死,作爲國家滅亡之際一個在史書中根本無足輕重的殉節宗王;與作爲改朝換代之間順應天命投附新朝而在史冊留名,哪怕是留下身後罵名也好的亡國之君;也是完全不同的分量和結果了。

只要能夠活下去,他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了;也爲此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比如像國朝初年爲太宗所平定並虜獲的東西突厥可汗、高句麗莫王等諸夷酋長一般,穿戴青衣小帽在庭上端酒侍奉、起舞助興;

或又是效法隋末恭帝楊侑,禪讓與高祖李淵的舊例;或又是蜀漢後主劉禪的“樂不思蜀”典故,就此成爲新朝優待舊朝遺族,而存亡續滅的一時仁德典範;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若能夠得以沿襲前朝的酅國公楊行基,即成少年早亡的隋恭帝楊侑家門故事,得以將李氏傳續血脈下去,乃至類比昔日手袋李唐優待的兩大國賓世族之一;就是他眼下可以可以期許和指望的最終目標了。

而就在這個“小目標”的驅使之下,他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來自“太平賊”的一切事物和供養,並且努力配合着所有的要求,以爲儘早救贖這個亂世之期,也算是爲故國李唐的種種“贖罪和以爲報償”了。

然而在大散關之內,就南面愁雲慘淡而悽風冷雨的悲涼氣氛了。雖然高仁厚以親手以出乎意外的神射之技,射中黃羅苫蓋而打斷了天子親自勸降;但是後續的負面影響,還是不可避免的在關城內擴散開來。

所以,身爲西川節度使的高仁厚甚至夜不能寐,一天只敢睡上兩三個時辰;而將大部分時間用在監督和鼓舞這些士卒身上了。因爲他擔心自己一旦睡得深沉了,那些家人和故里都在西川的士卒,是否就在下一刻開門出降了。

而作爲對應的則是在隨後數日之內,大量沿途徵集和抽調而來輜重器械,也沿着嘉陵江上游轉而進入橫貫散關道的故道水,一路以較小的平板拖船,最終抵達穀道口的散關城下;又變成了攻城準備中的預設陣地。

與此同時,又有一支以大量騎乘、騾馬代步的偏師,從興州的州城順政(今陝西略陽)進發,依靠流經西北向的西漢水所提供的後勤緇重運載力,就此進入祁山道而向着隸屬於河西道的天水方向進發。

——我是分割線——

而在與山南東道隔着個魯陽關的,河南道的汝州境內。張居言率領的河南別遣軍也再度擊退了不知道是第幾次,尾隨流民浪潮而來又混雜在其中;想要襲奪太平軍收容點救濟物資的地方武裝了。

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五十四章 路上(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輾轉(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1049章 魚貫度飛樑(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五十一章 間隔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974章 揮刃斬樓蘭(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650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
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續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五十四章 路上(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上第五十六章 城下(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輾轉(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684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下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中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915章 明主不安席(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八十七章 兩般第1049章 魚貫度飛樑(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譎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第996章 羽檄起邊亭(續二)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687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回想2第664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787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下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十八章 城下 (續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間變(我又恢復了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665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1040章 使者遙相望(續第五十一章 間隔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五百二十五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下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974章 揮刃斬樓蘭(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976章 揮刃斬樓蘭(續二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934章 兵威衝絕幕(中第922章 按劍心飛揚(續二)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六百零七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中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650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續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