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

隨着各種遊樂場所相繼撤拆和荒廢,已經變得冷清許多的大明宮之中,一場每天慣常的召對正在進行當中。

“大家但管寬心,王師尚有忠臣良將,亦有山河之險。。非一時賊衆勢大便可以輕憾的。。只要朝廷上下一心,足給前方軍中支用,便就萬事好說。。”

雖然遭遇了挫折和打擊,但是事後身爲執領宰相的鄭畋,還是耐着心思捏起鼻子努力學着那些報喜不報憂的倖臣之流,用相對有利的方面寬慰和安撫着,這位恍然悔悟一般摒棄了一切嬉玩作樂勤勉起來;又惶然如驚弓之鳥似的一日招人數問的年輕天子。

畢竟,這位喜好玩樂而厭惡政事的天子,真要是要是起了懼賊畏難的心思,想要學天寶年間那位玄宗,或是建中四年的德宗,就此起行西幸或是南幸的話;那他嘔心瀝血維繫的這番朝廷局面就真的要崩壞不可收拾了。

他也只能竭盡全力且不厭其煩的,將事情往好處想的繼續勸導之。

“國朝尚有關西八鎮的子弟,正當調遣前來赴命;只需前方多待些時日,便又有代北行營的河東、澤路各鎮兵馬可爲憑持;再相持以更多時日,又可得銀夏、涇源、朔方、馮寧諸軍聞訊勤王。。故此,還請大家盡發瓊林諸內庫,以助國用,將待來期。”

“。。但。。但憑堂老處分了。。”

聽到這裡,年輕的天子李寰不由愣了下,纔有些勉爲其難的應承道。

鄭畋這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至少這位愛玩的天子事到臨頭,還是明事理而知道輕重的。這也是他在如今一片焦頭爛額的局面下,唯一能夠得到的好消息了。

至少在原甲仗庫使畏罪自殺之後,神策諸甲仗庫和飛龍各廄缺失的糊塗賬,就只能使一樁無頭公案了。作爲出將入相多年的宰臣,他當然沒有那麼好糊弄。

但是如今的局面下,他同樣還需要這些天子身邊內宦來配合行事,而不是讓昂他們人人自危的站到對立面上去。以時局需要剷除掉其中一些也無妨,但是引起整個羣宦兔死狐悲式的反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這些五支不全的閹貨,可不是人人都像是大小楊氏兄弟那樣,可以顧念大局爲重的。是以鄭畋雖然得以擔負朝堂的國政大任,也只能曲線救國式的從天子大內諸庫中,給找補一些回來救急了。

而在此之外除了壞消息還是噩耗。鹽鐵、轉運、度支諸司雖然快刀斬亂麻式的重新委任了人選,但是相應癱瘓的只能,卻是並沒有隨之立即恢復過來。

雖然民間尚有無知無畏的樂觀和信心,但是在有能耐得到消息的長安上層,乃至朝野上下早已是是人心惶惶;其中相繼告病或是各種求請外放,或是不告而別離京避難的事例比比皆是。

比如,剛剛就有朝廷任命前京兆尹蕭廩,爲京畿東道轉運糧料使。然而蕭廩畏難不敢受,乃使家人稱病請求退休,遂被貶爲賀州司戶即刻押解起行。結果他聽說對方在親友臨別之時,居然喜極而泣與家人當場手舞足蹈之。

另一方面,爲了擴充神策軍的軍額,田令孜在走之前又從市井、坊裡徵募了上萬人,這個大包袱也一併落到了鄭畋的手上。然而經過東都的故事之後,吃一塹長一智的鄭畋,又怎麼會不知道這些臨時徵募來的新卒成色呢。

然而,他同樣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認了和接受了這個既成的現實,然後令人將其披掛起來與原有神策子弟混作一處,籍着天子校閱的機會從朱雀大街具列巡遊而過,權數量以壯士民百姓之心氣和對朝廷的信心。

事實上,在這一片風雨飄搖而關東各方鎮不得響應的情況下。時任河東節度、檢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兼行營招討使的那位族兄,滎陽鄭氏北祖小白房出身的使鄭從讜,則是他眼下最大的憑仗和支持了;

只要他能夠在這裡堅持到對方完成內部的整合,將原本徵討和鎮壓朱邪氏族爲首沙陀各部的代北行營,及其節制諸鎮藩漢兵馬給帶領南下勤王,這關中之地的局面就可以確保無疑了。

其中,無論是鄜延節度使李孝昌,還是振武節度使契苾璋,或又是平夏部首領兼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吐渾首領赫連鐸,乃至河東馬步軍都虞侯朱枚,李元禮、王重盈,都是或有果敢勇略、或是身經百戰的大將之選。

。。。。。。

洞庭湖之畔,朗州此時雷滿也在指揮手下,蒐括着一座剛攻打下來未久的鎮戍,然後心滿意足的看着從中抄出來的成車糧草、財貨和帶血的兵械。

與南邊那位只想帶人好好搶上一把的周嶽不同,他這次是傾力而出想要爲自己佔下一塊地盤來的。根據朝廷派來的那位荊南節度使宋浩的許諾了,只要他能夠拿下嶽州,就保舉他爲鄂嶽防禦使、乃至是觀察使。

因此他不惜得罪那些大族和豪強,在治下想辦法窮盡民力的羅括一番充爲軍資。又裹挾了許多丁壯之後,才湊出這三萬大軍的。要知道整個朗州的在冊戶藉,也就是一萬七千多戶,八萬口有餘而已。

這次出戰不能有所獲得的話,只怕是後方的朗州之地也要不得安寧了。

與斷髮文身而豪勇著稱的石門蠻首領向助不同,他並不是世系的蠻部首領家族出身;早年只是相對開化的武陵蠻中一個以勇武著稱的勇士。

相對於那些生活在水畔平地上漢家人而言,他們這些居於山間的土蠻生活,無疑要更加困苦和艱難。哪怕身爲一寨的勇士,也不過是靠自主的獵獲勉強混個囫圇飽而已。

而一旦在各部、各寨之間的仇殺和打冤家之中,受了重傷之後也是很難得到救治,而就此落下殘疾甚至丟掉性命來。所以也養成了他們這些土蠻子弟,輕生死而重眼前的悍勇天性。

因此他甚是感謝那位前來招募他們這些武陵蠻兵,並給了他出人頭地機會的荊帥高令公;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只能考慮如何聽從高令公的號令,斬殺眼前的敵人就好了。

無論他們是饑荒而起的流賊,還是党項羌、或是南詔蠻,甚至是同屬陣營的官軍所屬;他這種一根筋的執拗,也很容易就得到了來自上官的青眼有加。

從五頭一直節節拔高爲火長、隊正、校尉、旅帥;最終再一次軍中鬥技上入了那個高使君眼中,成爲了其麾下直屬的所謂權蠻營兵馬使。

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也是無比的尊崇和敬仰着哪位,征戰天下而罕有敵手的大唐名將,人稱“天南一柱”“國之壁城”的高郡王;只覺得在他麾下世上再沒有任何可以阻擋和難住他的存在。

然而,就像是任何的夢想和憧憬,終究會發生變化和轉移一樣的道理。隨着朝廷爲了阻止他自行追擊賊衆,而一紙詔令從鎮海調到了淮南之後;這位威儀凜然不可一世的高令公就像是換了個人似的,開始沉溺於尋仙修煉之道,而展露出種種年老昏聵之態來。

因此,隨着這位高令公逐漸內外隔絕,而把各種事情都交給了那些投機倖進之輩後;手下掌管着數營蠻兵卻再無寸進的雷滿,也只能在大失所望之下思量起了自己的退路和歸程來。

所以在兩年多前,他就乘着自請外出鎮守別壘的機會,鼓動帶領蠻兵營中的部衆搶劫了軍淄,就此乘亂踏上了遙遙的歸鄉之途。好在世道大亂羣盜四起之下,他們這支流亡的人馬並不算太過顯眼,就輾轉回到了家鄉。

正逢嶺外之賊再度北上湖南境內,當地刺史崔翥不敢發兵徵繳他們,反而派人送來錢糧豬牛犒勞和籠絡之;遂得以招募四方來頭的諸蠻部衆,而於溪山結寨自保於一方。

待到賊軍盡數過境而瞅出官府孱弱之後。他便帶着部下發兵州城,裡應外合破門斬殺刺史取而代之,自此蓄下鬚髮穿起了唐家衣冠,用起來朝廷禮儀制度來。

他與軍中故交周嶽的仇怨也是由此締結下來的。不過他並沒有因此後悔過,反倒是遺憾當時顧及到向助的攻勢,未能及時下手鏟去此禍患。

畢竟周氏那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土族大豪,再加上週嶽帶回來的那些人馬爲憑持,假以時日只怕這朗州的局面就要主客倒置了。

倒不如藉此誅除了周氏及其所屬人等爲震懾,一鼓作氣控制了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三縣,又強取了當地另一大族齊氏的女兒爲妻,合力擊退了向助的進犯之後,纔將郎州的局面粗粗控制下來。

當跟進而來的太平賊崛起與湖南境內之後,他同樣也是苦於南北接敵而不欲再生威脅;這才卑言行款於那位太平賊之主,又行互通有無之貿而但求一時的相安無事。

對於太平賊境內那些清算和剷除豪強大族的作爲,他其實並沒有太過在意和介懷;就算是他有足夠的勢力和機會,同樣也會忍不住對於這些佔據地方大量資源的豪姓下手的。

至於那些太平賊對士紳、豪族倒行逆施的手段,只會讓他治下這些豪姓、大族愈發的抱團和俯首帖耳在自己的身邊以求保全。

追隨高令公陣戰南北的見識,讓他意識到這個亂世中一個基本的道理。只要手中有刀槍有人馬,這世上就無處不可爲之也無處不可憑仗爲根基。

至於名聲和人望,家世和血脈之類的事物,在這刀劍加身的硬道理面前,也不過是土雞瓦狗而並不會比紙糊事物堅持的更久一些。

然而,相比偏據洞庭西側一隅蠻漢雜處的朗州,正處大江中流要衝的嶽州和鄂州,纔是真正可以立足的富郡和大邑的所在。這也是他絕然與那些還算相安的太平賊,就此爲敵的主要緣故。

至少在大軍出外爭戰淮南的情況下,他並不覺得湖南的這些太平賊所屬;能夠在內有反亂不止,外有來自山南、荊南和湘西三州的五路攻勢下,長久的堅持下來。

而相對於南邊那位只能聊以自保的周嶽,他其實更看不上澧州那位空有部下之衆,卻在卻是鮮有作爲的石門蠻大首領向助。因爲他的根本還是在那些蠻部,在地方漢姓中實在不得人心而牽絆、擎制頗多。

如果不是太平賊對待士紳是在太過苛酷,又隔着自己的朗州地界的話,那些對方豪姓保不準就各種反亂起來而做出喜迎賊軍的聲勢了。

若不是還有太平賊在側的話,藉此三番擊敗對方的雷滿,早就起了侵併相應底盤和人馬的心思了。畢竟曾經昔日的五溪蠻早已經隨着百年前那位“楊剝皮”的手段,而被殺的心膽俱寒、四分五裂不復齊心了。

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和根基,少不得還得依仗那些漢姓士人爲羽翼和輔助纔是。

這時候,遠處突然吹起了牛角號聲。又有人叫喊起來:

“太平賊的水軍又來騷擾了。。”

雷滿不由的皺起眉頭,作爲蠻軍兵馬使的出身,他的麾下都是擅長山地的步卒;攻城掠地上固然是悍勇有加,但在水上力量上卻是個明顯的短板。

因此這些收縮起來退守城邑的太平賊,依舊可憑仗那些湖上船戶和漁民組成的小股船隊,時不時的沿岸騷擾和襲擊他的軍隊,屢屢派人追擊又追不到,置之不理又會損失不斷,就像是揮之不去的蚊吶一般令人煩膩。

只聽得嘭的一聲,突然如浪的一般的土雨在他不遠處飛濺起來,又帶着星星點點的血色,灑落散打在他絲綢的披風上。

。。。。。。

嗯,貓在這裡要先對大家請假一下,因爲過年期間還要值班,再加上走親戚拜年和帶倆孩子出遊的需要;所以會不定時的斷更以喜愛,還請大家見諒一二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903章 烽火晝連光(續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994章 羽檄起邊亭(下)第四百零六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十七章 還是活着(中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1056章 簫鼓流漢思(續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或聞通鬼魅(中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644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683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五十六章 驟然(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操厲冰雪(中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五十章 餘響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五百二十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753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973章 揮刃斬樓蘭(中
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899章 羽書速驚電(續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903章 烽火晝連光(續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994章 羽檄起邊亭(下)第四百零六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872章 野死諒不葬(下)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十七章 還是活着(中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691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1056章 簫鼓流漢思(續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1052章 簫鼓流漢思第1037章 使者遙相望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二十六章 變化(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千里卷戎旌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或聞通鬼魅(中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644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683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五十六章 驟然(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局勢上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操厲冰雪(中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845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第三百五十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四百四十五章 書中竟何如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828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續)第五十章 餘響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712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下)第五百二十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中第1029章 虜陣精且強(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753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三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源第973章 揮刃斬樓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