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觀察

和武漢那種已經相當純粹的“城市”不同,常州諸縣依舊能夠找尋大量的“田園牧歌”痕跡。

這是一個手工業、工業和傳統農業並行共存的地方,即便沒有張德這條非法穿越亂入唐朝的工科狗,本地的農家也並非是純粹的農家。很多時候,都是半農半工。他們既是農民,也是手工業者,也是行腳商,興許還承擔着消費市場消費者的身份。

但因爲船運陡然爆發,揚子江東西往來也不是天塹鴻溝,人員物資金錢的交流,自然會帶動觀念的交流。

揚子江口,隨處可見受到武漢影響的事物人物。

工坊用上了鯨油燈,穿衣用上了北方棉,吃着糖水罐頭聽着新式的詞曲,彈撥的琵琶未必是琵琶,興許只不過是同樣亂入唐朝的吉他而已。

“這裡織布、印染廠的女工,有點不簡單。”

觀察使府的隨員閒着無事,也到處走走看看,順便做個小調查。很多東西,傳揚再厲害,遠不如自己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

“噢?”

張德有兩班“秘書”,男班多是家生子,如張乾、張亨、張利之流,業務能力極強,思維也機器敏捷,最重要的是,不“畏上”,這就讓有上進心的“上峰”,用他們都用的很順手。

女班多是狗窩裡的女郎,也有一些女郎自己夾帶的貼身女婢,她們大多跟母族關係親密,或者跟某些親眷加強了聯繫,總之,女郎們操持的業務,很多時候更需要大家族的人力物力來支撐。

兩班“秘書”各有不同,但到底不是尋常府內佐官幕僚能夠替代的。沒有馬周那樣的才能,底層升遷上來的人,想要達到頂級世家大族子弟的能力,難度極大。

不過府內精英也很現實,他們這一代人能夠混個富貴榮華最好,混不到,就當自己給後代子孫打基礎,兩代人三代人經營之後,總能起來。

所以跟着張德前來江東的府內隨員,不管過往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首先心態是相當的好。

“如果所料不差,這些女工大多識字,且是操練過的。”

“識字又有甚麼奇怪?漢陽女工,大多……唔。”

回答的隨員戛然而止,女工識字的確不奇怪,但織布、印染廠是有點特殊的,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對女工的要求有點高,往往都需要熟練工。而一個熟練工的年齡,這年頭鮮有低於二十歲,普遍都是二十五歲往上走。

在武漢還不明顯,在蘇州尤爲突出,那些工資極高的織女,年齡大多都在三四十歲,鮮有三十歲以下。

江陰這裡同樣如此,熟練工的年齡,高度契合“三十歲”這條線。

同樣都是三十歲,武漢三十歲的女工識字,那都是這幾年的強行“掃盲”。而江陰這裡,毫無疑問是不一樣的。

“三十年前?”

時間倒退過去,顯然不可能以三十年來計算,但張德赴長安的時候,不過是十歲。

“唔……”

細思極恐,天生的反賊,十歲之前就搞事了?

武漢女工多有“軍事訓練”,但能不能稱作“軍事訓練”,府內就是一道公文的事情。對外說這是跳廣場舞,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但“軍訓”的作用是深遠,高組織度的集訓,對於快速掌握遵守紀律、規章、制度,有着難以替代的作用。

而武漢訓練女工的教頭,大多都是出自何坦之門下。

那毫無疑問,“坦叔”當年在江東,倘若操持舊業,這個舊業是什麼,不言而喻。

“蘇州常州本就有女子讀書的習性,只是大多流轉門第之間。坊內能夠如此普遍,着實驚人。”

“也難怪京城推行‘女學’處處碰壁,反倒是在蘇州常州,縱有嘈雜之聲,卻也平緩順利。”

“無有二十年經營,何來根基?”

跑來觀察學習的隨員們只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能得出一個很粗暴的結論。簡而言之,假如他們是二十多年前就識字乃至讀書的工坊女工,在上班十多年之後,又怎麼會不知道識字讀書帶來的“先發優勢”?

在這個基礎上,假如她們生了女兒,只從回報收益來看,顯然還是識字讀書要好一些。興許她們未必能支持女兒前往什麼正規的學堂聽講,但掏錢湊份子組個私塾,也沒什麼難度。

織女的薪水,不管織布機器如何發展進化,相較農戶,終究是不低的。

既然有了羣衆基礎,但有名望號召,自然是紛紛響應。

而京城是不同的,想要推廣“女學”,從來都是自上而下,絕無可能自下而上。

京城是極爲封閉的圈子,它是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僅僅是“巧取豪奪”,就已經把京城周圍榨乾成了“無人區”,指望底層再如何翻身,不過是癡心妄想。

長孫皇后要推行女子讀書,也不過時給自己刷一層金身,僅此而已。刷名望的需求擺在那裡,於是“順應潮流”,至於和“隆慶坊之主”的女兒比起來,她大概是沒有太多的高尚念頭。

即便她自己也是女子。

在觀察使府隨員們看來極爲驚人的“成果”,對老張而言,實在是興致缺缺。他三十多歲才搞到這個地步,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因爲各種因素的掣肘,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或許二十年,或許三十年,都只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添磚加瓦。

這個時代……真是太糟糕了。

一個帝國的人口,甚至把帝國的屬國人口都全部算上,別說跟非法穿越之前的一個省比較,就是一個城市,也只不過是把城市塞的略顯“臃腫”。

而現在,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裡,撒了三千多萬的人口……地廣人稀來形容它都是輕的。

人們驚歎於“地上魔都”的龐大,驚歎於這個沒有城牆的大都會居然能夠運轉的有條不紊,高效地保障着兩百萬人口的吃喝拉撒睡。

但對老張而言,他也只不過是想要更多的一點點“現實感”。

他想要去城市網吧,但很可惜,這裡是唐朝。

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三章 拜第七十二章 水墨畫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八十二章 新政令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女秘書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八十章 借風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七十九章 比爛第六十八章 無人理會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三章 緩衝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七十四章 一顆正義的心臟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四章 大動作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裡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四十八章 投資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七十二章 經驗之談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二十六章 優質法寶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第二十六章 好姐妹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三章 時代在進步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七十幾章 生命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五十一章 量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八章 金子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四十一章 淮揚新風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六十八章 販賣人性第十九章 溫文爾雅第二十五章 減緩擴張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八十四章 撒謊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六章 嚐鮮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
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八十七章 汊川縣令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後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三章 拜第七十二章 水墨畫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八十二章 新政令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四十九章 女秘書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八十章 借風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七十九章 比爛第六十八章 無人理會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八十章 理想與現實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三章 緩衝第二十一章 新階層第七十四章 一顆正義的心臟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四章 大動作第四十章 科學拍馬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裡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七十七章 願景第四十八章 投資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八十九章 傷離別第七十二章 經驗之談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二十六章 優質法寶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第二十六章 好姐妹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三章 時代在進步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七十幾章 生命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九十三章 炮擊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五十一章 量第九十一章 慢慢來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九十四章 一地雞毛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八章 金子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四十一章 淮揚新風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三十六章 buff背後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六十八章 販賣人性第十九章 溫文爾雅第二十五章 減緩擴張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八十四章 撒謊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六章 嚐鮮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