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看透

bookmark

禍害鄉里這破事兒得低調低調再低調,所以“借刀殺人”選什麼樣的刀,也得精挑細選,橫豎揚子縣的老李是不行了,有黑歷史啊,而且跟老張這麼些年“狼狽爲奸”,一旦動手,太露骨了。

得選洛陽新貴,跟着李董一條道走到黑的那種新貴,還得跟老李不一樣,沒什麼黑歷史,最次也得不那麼響亮。

最後就是業務上跟桑蠶絲麻產業衝突,最好跟上下游產業都有衝突,什麼絲綢啊布匹啊成衣啊絹布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不但要得罪,還不怕十八學士或者“南朝風流”,得硬氣……

這麼些條件一羅列,老張不由得感慨萬千:“偷偷害人難度高啊。”

害人也是技術活兒了啊現在。

還沒上任的江陰縣令張大安跟着老張繼續考察,也沒注意自家哥哥內心的齷齪靈魂的卑鄙,反而覺得武漢這局面,嘿,它真是深不可測。

“這壘砌梯田,北地也曾見過,只是一年也壘不出幾畝地來。實在是坡地種糜子,沒甚收成。”

大約是受張德影響,張大安素來喜歡實地考察,成年之後,身形矯健精神矍鑠,也是出於“行萬里路”的鍛鍊。

“舉凡鄉里‘大業’,不管是壘砌梯田、開溝挖渠還是說修築塘壩水庫,要緊之處,並非是在營造法式的優劣,而是在人。”

張德不介意手把手教導張大安,指了指不遠處一片水梯田,“此等工程,最要緊的,就是如何把人調動起來。三郎成了縣令,讓三五個衙役聽你的話,不算甚麼;讓幾十個僕婦聽你的話,也不算甚麼。可要是讓幾百城中富戶,幾千城內百姓,乃至幾萬縣內丁口都聽你的,那就次第艱難。”

“哥哥是說,用人最難。”

“倘使別處做官,用人沒甚難的,用住了大戶人家,還怕甚麼黔首蒼頭。只是三郎是要做個尋常‘清官’,或是‘庸官’麼?如武漢這般的,倘使只治大戶,混個朝廷考績倒也沒甚,可要是還想效仿李奉誡‘爲生民立命’,那是遠遠不夠的。”

“哥哥請講。”

“說來說去,其實想要提高用人的手段,無非是‘組織’二字。可是,什麼是組織,它如何產生又如何倚靠?這就需要摸索、思考,乃至身體力行。”

“組織?”

“外朝是組織,內廷也是組織,六部是組織,衙署是組織,甚至徐州團結兵,也是一種組織。”

“是,吾明白了。”

非是笨人,張大安腦子一轉,頓時悟了,只一句話,便讓張大安許多思考都清晰明瞭起來,片刻,他內心轉過幾種推演,便覺得武漢的“組織”定是要強過襄陽的“組織”,蓋因在武漢的“組織”中,不管是官吏、工商、百姓,都要比襄陽的“組織”要強。

張大安望着梯田,心中暗道:差一些的組織,梯田也不是不可以修,只是用時興許要五年十年甚至百幾十年,今天修不好,明天也能修好,不過是光陰荏苒。只是,我輩奮鬥,朝夕必爭,因此便不能真去等五年十年百幾十年,有道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張大安不是爲了做後人而生,而是要爲後人做前人,這纔是道。

“看來你確實是瞬間就懂了。”

羨慕地點點頭,這是天賦聰敏,羨慕不來的。李景仁琢磨組織,是靠身體力行,自己參與到了江夏的建設中去,才體會到了武漢“組織”的不同,爲什麼在武漢這裡,“徵發”民夫的方便程度,遠超關內、京洛、淮揚。

但張大安是要參與實務的國朝正牌官吏,而且是江東富庶之縣的一縣之長,他的視角和李景仁這個二世祖還是有本質的區別。至於李景仁倘使沒有認李道興做爹這一遭,能不能用“身體力行”的方式感受不同,都還兩說。

“那末,爲何武漢和別處有所不同呢?這其中的根本,卻又很難說透。”頓了頓,張德看着張大安,正色道,“說到底,別處用人,之所以治大戶便可,實在是大戶掌控錢糧丁口,大戶平安則治下平安。武漢卻是大大的不同,此地富庶,非是大戶種田,而是工商。有道是無工不富,治武漢便是治工商,只是恰好工商所屬興許就是權貴又或者恰好皇親國戚,但道理不能顛倒。”

張大安一愣,但還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更是說出了自己的觀察所得:“便是用工用人,武漢也不同旁地。外地做工,只算男丁,然在武漢,女工童工約佔四成半,非同小可。故而武漢算工,不能只算男丁。”

“你懂其中道理?”

張德很是嚴肅地問道。

“略懂。”

張大安點點頭。

作爲琅琊公主偷偷點評有“宰相之才”的張三郎,他是真的琢磨出武漢的微妙味道來。

只說武漢女上工頻繁,隨處拋頭露面猶如男丁,只這一招,便是將武漢地面所有鄉間宗族打的半身不遂。

便是此刻有人支持“鄉賢”維持“家法”,甚至這種支持還是來自官方的,可對於武漢各行各業的行業翹楚來說,這就是跟他們作對。

同行是仇敵,因爲搶我財路,“鄉賢”維持“家法”,要讓女子迴歸宅院,交由宗族一應而決,同樣是搶我財路。

不死不休。

“看透不說透啊。”

老張難得露了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拍了拍張大安的肩膀。

張三郎深吸一口氣:“哥哥,我等江水張氏,亦非小族小戶啊。”

這話有點試探的意思,不過老張還是笑道:“我管甚的江水張氏。”

“……”

張三郎一時無語,卻也心中更加佩服。

有些事情雖然衝擊着張大安的靈魂,卻也不妨事,“宰相之才”當然包括了器量。

“所以武漢才能休整梯田都要比別處快,蓋因哪怕是擔土蓋田,武漢男女老少齊上陣,各有調度運籌。至於營造法式、新式器物,不過是錦上添花。”

感慨了一聲,張大安目力極致處,已然多了一條新的山道,依坡勢盤旋迂迴,猶似龍蛇起舞。

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三章 海闊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四十六章 事涉禪宗第七十六章 狂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四十三章 內奸就是爽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五十章 很平常的生活(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七十三章 看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裡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五章 大買賣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三十八章 暢想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十九章 這個臘月很火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十九章 反轉第七章 靠山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十九章 溫文爾雅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十章 名額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二章 樑豐縣男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九十章 查探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二章 賊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九章 方向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十四章 野性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十三章 無道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六十四章 榨乾良心第四十二章 大明宮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四章 紅口白牙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二十二章 佳話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八章 孺子可教
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二十三章 活躍的氣氛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換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六十一章 給個機會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三章 海闊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四十六章 事涉禪宗第七十六章 狂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四十三章 內奸就是爽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五十章 很平常的生活(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七十三章 看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裡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五章 大買賣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三十八章 暢想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二十九章 暢想第十九章 這個臘月很火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十九章 反轉第七章 靠山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十六章 君無戲言第十九章 溫文爾雅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十章 名額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二章 樑豐縣男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九十章 查探第五十九章 孔聖頭像(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二章 賊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六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九章 方向第六十三章 紅包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負人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七十四章 大快意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十四章 野性第五十七章 灌輸第十三章 無道第九十七章 趕巧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六十四章 榨乾良心第四十二章 大明宮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四章 紅口白牙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二十二章 佳話第八十六章 略有不同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薦票)第八章 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