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

bookmark

“幾百年了,都沒變過……”

也收到消息的老李,臉色有些不好看地嘆了口氣,還帶着點嘲諷,總之,對河南的民變,他是相當的不屑。

可不屑歸不屑,老李也得承認張德所說的,論“猥瑣”,中央政府天然沒辦法和地方豪門比。

哪怕洧水民變旋即而滅,能如何?順藤摸瓜弄死大騩山崔氏?不可能的。那些被逼上絕路的,就算自稱洧水崔氏。河南府或者說密縣,丁口典冊上有他們鄉籍?實際什麼都沒有,全是狗屁。

攀咬不到洧水崔氏身上,更不要說清河崔氏。

除非李世民是拓跋珪,並且眼下南方還有個龐大政權,那麼,倒是可以搞搞。但也只能盯着一家狂毆,死了一窩崔氏又怎樣?只要還活着一個,崔氏就能重新崛起。那麼多崔氏女扔出去,那麼多崔氏男娶的五姓女,難道是爲了好看嗎?還是說真的和江湖傳言一樣,爲了高貴的“血統”?

“可惜河南了。”

張德感慨萬千,“當初在河南行事,華潤號處處被針對,如今看來,也是因禍得福。”

“如今田畝最高產,可不在五姓七望手裡。”

“這和田畝生產無關。”

老張衝李德勝道,“就說滎澤到開封這條運河吧。”

“南運河?怎地?”

“我打聽過,自大業年以來,哪怕是王世充佔據洛陽時,這‘都水使者’也是崔氏之人掌控。我本以爲,漕運司衙門設立之後,工部水部司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但你可知道我協理水部時,這開封城外的使者,乃是白溝崔氏……”

“嘶……”

“老兄如今可明白了?當年華潤號就選想要借用南運河,只怕到了汴州,就要被剝一層皮,還無處申冤,你可信?”

“信。”

李德勝到底也是李客師的兒子,別說清河崔氏,就是他自己,當年自家老子在幽州作主,他不也是稱王稱霸?要知道,他連嫡長子都不是。

“如今你可知陳留、雍丘有幾何碼頭?又有幾成在崔氏手中?我再說一事與你聽好了,洧水此次民變,你我心知肚明,乃是洧水崔氏的手筆。而洧水崔氏主家,還要想在海州出脫手中米麪絲絹鹽。他連去長安兵部領個牌照都不想,西域一趟換產本,這等暴利買賣,他瞧不上……”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河南道接下來的事情,要鬧的很大?”

“依我看,不會小……老兄你適才不也說了麼?幾百年了……”

以強而亡的漢,不也是四世三公袁氏玩的破爛勾當嗎?董卓這個土鱉背了一個天大的黑鍋不假,袁氏也沒撿着便宜。

老張不信邪的,就算穿越,用科學也能解釋。數百年風流乃至數百年不倒的世家,他不信怎麼都不倒。

崔氏這是在玩火,而且是很自負的在玩火。

張、李二人在楚地憂愁的,是河南道的投資損失搞不好會很大。一旦波及到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那就虧大發了。

但事情不會因他們二人的意志而轉移,在長安命令許州折衝府鎮壓民變的時候。

陳州太康縣也出了民變,還好死不死的,居然拿順着渦水直奔許州地界。

得知此事的直隸近畿總統杜如晦卻是冷笑一聲,依舊巋然不動。只要東都洛陽太平,都不算什麼大事。

而且在洧水民變的時候,他就找來了滎陽鄭氏,沒有多的廢話,只一句“莫要自誤”,就讓滎陽鄭氏連連表示,一定盡“表率”,幫助鄭州上下安撫民情。

一句話,作爲“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以及“家風良好的鄉賢”,滎陽鄭氏一定團結在以杜如晦爲總統的直隸近畿領導人周圍,維持直隸近畿地區的良好社會秩序及社會環境。

簡而言之,滎陽鄭氏大力支持“維穩”。

爲了“表忠心”,頭一回,鄭琬鄭大娘子,帶着一窩沔州特產,回“孃家”探親。

鄭穗本專門跑了關係,在鄭州治所管城,弄了一套大宅院,給已經懷孕三個月的鄭琬,算是弄了個絕對不差的生產之地。

作爲薛書記曾經堅定的革命戰友,鄭穗本絕對不是爲了拍杜總統的馬屁,才厚着臉皮讓懷孕三個月的鄭琬“舟車勞頓”。

如果滎陽鄭氏跟着搞事,讓地方“不穩”,那麼,鄭琬可以不用回沔州了。

鄭氏和張德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就在這個時候畫上了句號。

懷孕三個月其實依然有着很大的風險流產,一般來說體質差的孕婦,可能就會因爲稍稍勞累,就因此流產。

不過鄭大娘子也相當的硬起,白潔有所出極大的刺激了她。不管是不是張德的個人意思,洛陽白氏的確在白潔懷孕之後,獲得了極大的收益。而在五姓聯合撤出“人才”於兩京,洛陽白氏“重返”洛陽,然後狂收物業,也的的確確是因爲手頭的“華潤飛票”相當的豐厚……

頂着流產的風險,硬氣的鄭大娘子,在發生西華民變後,抵達了河南府。杜總統難得見了一面這個“奇女子”,然後就派人送她回了鄭州。

“這個鄭大娘,倒是經歷玄奇。”

杜如晦頗爲感慨,而一旁伺候他吃飯的杜二郎,連忙逮着機會顯擺,“大人說的是呢。這鄭大娘子,差點就入了宮,後來柴令武那廝還曾打過主意,豈料最後落在了張操之手中,要說這鄭大娘子,舊年頗有……”

“滾。”

像是被捏住脖子的公鴨,杜荷一張臉漲的通紅,旁邊更有女婢低着頭,肩膀很有節奏地聳動,很顯然,沒憋住……只能咬牙切齒地……偷笑。

吃了一根泡蘿蔔,杜如晦胃口大開,扒了一碗楚州米做的飯,對滎陽鄭氏,他是放心了下來。

雖說鄭氏內部頗有分歧,但眼下的鄭氏,遠不如華潤號背後的張氏。說是依附可能有些託大,但鄭氏在兩京及諸繁華州縣的開銷,想要維持下去,沒有華潤號,沒有張氏,那是萬萬不行的。

鄭氏甚至拿出了不少“鄭氏女”,專門去聯姻江水張氏的男丁。

可以說,這是典型的拿“名望”換“財貨”,各取所需。

不過,杜如晦看了看飯桌旁的長安邸報,內心嘆了口氣,長安方面,對此次民變,並沒有太過重視。

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八十一章 挑戰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十六章 獵殺第十七章 謎一樣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章 千里駒第七十幾章 生命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九十七章 疲憊不堪第六十三章 玩法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七十章 人老成精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十三章 鬥爭藝術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十七章 謎一樣第六十六章 亡國之兆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二十六章 來個痛快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八十七章 兩難境地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章 需求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第七十九章 暴發戶們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五章 這一切都是誤會第十五章 閒聊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九十一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一章 跳第五十七章 旅遊指南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七章 總督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三十章 白日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四十七章 良心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七十六章 狂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六章 用能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章 跑官第十七章 光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九十章 查探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二十五章 別人不知道
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八十一章 挑戰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發第十六章 獵殺第十七章 謎一樣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七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第三章 千里駒第七十幾章 生命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九十七章 疲憊不堪第六十三章 玩法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七十章 人老成精第八十二章 夕陽紅第十三章 鬥爭藝術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十七章 謎一樣第六十六章 亡國之兆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八十三章 貴族不易(豬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鐵們大吉大利!)第二十六章 來個痛快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八十七章 兩難境地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章 需求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第七十九章 暴發戶們第七十一章 有才無德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五章 這一切都是誤會第十五章 閒聊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九十一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一章 跳第五十七章 旅遊指南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七章 總督第五十七章 色變第三十章 白日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四十七章 良心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二十九章 朕有點乏了(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七十六章 狂第五十八章 羨慕嫉妒恨第六章 用能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章 跑官第十七章 光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九十章 查探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三十三章 弄潮兒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二十五章 別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