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漲薪十倍

在天下沒有一統或者戰亂的年代,官員發祿米爲主,其實對官員是有好處的。因爲此時糧價波動大,糧價經常較高,甚至有價無市。給官員發祿米,也是一種保障。

但現在大唐一統天下,四海臣服,糧食價格穩定,甚至是一直下跌的趨勢。漢京做爲都城,米價也才二十文一斗,粟麥甚至更便宜。

一品也才六百五十石一年,折算下來就很少了。

尤其是此前貞觀新制規定了爵位不發俸祿、兼職不發俸祿,這就使得官員的收入其實減少了,身兼幾職也只有一份俸祿。特別是現在糧價穩定且價低的時候,就顯得官員的俸祿很低了。

“不再發放祿米,而改發俸,朕覺得倒也算是個不錯的改革。但是,如果僅僅是祿糧折俸錢,遠遠不夠。朕以爲,應當定一個新的官吏俸祿制度,以後取消祿米,改發月俸,但俸錢得提高。”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僅以階定俸,也不太公平。朕覺得可以先以官階定月俸標準,然後再輔以實職加職錢,如此官員的俸錢就由,階俸加職錢組成,二卿以爲如何?”

皇帝要給官員們漲工資,兩個宰相當然不會反對,畢竟現在朝廷確實不缺錢。而且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能達到八千萬呢,哪怕其中三千萬是留給各道和各州的,但也依然還有五千萬嘛。

“以後各道、州、縣地方官和吏的官俸,就由地方財政支出吧。”李世民想想自己給地方一年留三千萬,也不能白留啊。這地方的官員薪水,就由地方支付吧。

“對了,朕打算給官吏們加薪,同時,把所有的公廨田和職田收回,以後官員們不再授職田,各衙也不再留公廨田。”

畢竟過去給地方官職田,是因爲朝廷不給地方官發俸祿,給衙門公廨田,是不給地方留錢辦公,現在既然有這麼多錢留做地方財政,那就沒理由還留着這些田了。

甚至京官,也不再給職田。

“這個沒問題。”杜如晦想了想道。公廨田、公廨錢,都是充當地方辦公開支的,但過去都弄的名聲不好。公廨錢一年百分百的利息,甚至還經常被地方的放貸者假借名義放高利貸,爲禍地方。他們打着公廨錢的名義放高利貸,一旦收不回貸,就用衙門的名義去收債,實際上,官府本來只給他一萬本錢,結果他暗中卻放了幾萬幾十萬。可好處,卻被這些人吞了,壞名聲卻被官府承擔了。

公廨田也一樣不太好,朝廷把公廨田出租,又擔心普通百姓遇災交不上租,因此公廨田和職田一樣,都是強行佃給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小地主或者自耕農。本來這樣人都不需要佃田的,官府強佃給他們,然後他們還得再佃給別人。其實上,弄的很多怨言。

對於這些情況,李世民是知道的。

公廨錢就幾度廢止,可一旦地方沒錢,又最終再推行。

現在李世民決定乾脆直接把公廨田、職田全取消。給官員漲薪,給地方財政留稅收,一次性解決這問題。

“正一品,年俸一千貫,從一九百貫,正二八百貫,從二六百五十貫,正三品五百貫,從三四百貫。”

“正七一百二十貫,從七一百貫。”

“正九六十貫,從九五十貫。”

李世民想了想後,提出了按散階本品給的年俸。按年給,正一品一年一千貫。

一個月八十多貫,也算不上太高,但比起現在的一年八十貫,那就等於漲了十多倍了。

“另外,官員按實職給予職錢,也稱爲加俸。”

這個加俸,可以說是取代過去的祿米,而且還必須得比過去高,才能算是漲薪,要不然,最後成了降薪,估計百官都得罵娘。

李世民這個時候要搞薪水改革,其實也是大清洗之後,對官員們的一種恩賞拉攏。就和他一下子給了李超八百萬貫一樣,不但一下子還清了欠李家的錢,還把李家買的債券兌付了,甚至還賞了李超一大筆錢。

有錢就得用,錢放在倉庫裡爛,就一錢不值。這是李世民學到的寶貴一條,甚至還是從李超那裡學來的。

只有傻子才把錢埋起來不用。

哪怕是鄉下不識字的土財主,有錢了都知道要買田買地。

“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平章軍機事,月俸三百貫!”

李世民咬了咬牙,說出一個標準。

房玄齡一開始還以爲是年俸三百貫,覺得漲了不少。等回過神來,不由的驚訝出聲,月俸三百貫啊。

朝廷三院的宰輔一共有二十七個,這二十七人,每月就三百貫了。一個月就是八千一百貫,一年就是九萬七千二百貫,將近十萬貫啊。

但李世民卻覺得這筆錢該花,二十七個宰輔異常重要。

當然,其它人不可能這麼高的。

“六部尚書月俸二百貫,六部侍郎、尚書左右丞、九卿每月一百貫。”

官職往下,減的很快,六部裡的各曹郎中,就只有五十貫一月。而到了縣令,只剩下了二十貫。

不過就算是縣令,月俸二十,年俸還有一百二,因此一年也有三百多貫。比起現行的這套俸祿制度,已經是漲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甚至可以說僅是俸祿的話,七品縣令都比的上現在的一品宰相了。

“京官也給茶、酒、鹽、廚料、薪、炭、米等。”

不再給官員發祿米,但還是會給米,不過米只是做爲一項實物,按品級來,但主要是按需求量來給的,不可能再給幾百石几十石,每月給酒幾鬥給米麪幾石而已,還按品級削減。

廢除公廨田、職田。

勳、爵不再給勳田和爵田,實封勳、爵,則給邊疆封地。

無實封的勳、爵,則什麼都沒有。而如果是有食封而領地的,則按一戶食封給二十文錢。

這其實就是把勳爵分爲一世恩封,食邑封爵,和世襲領主封爵三類。普通的爵位只有爵,不能傳襲後人,而且沒有食邑沒有封地。而食邑封爵,沒有領地,但有實封,雖然這個實封只是按封邑數量拿俸祿而已,而且爵位是代降的。

最高級的還是世襲領主封爵,他們都有封地,可以傳給後人,雖然也要降等,但同時領主其它的兒子也有資格分得一塊領地。只不過只有一位可以降等封爵,其它的兒子卻只能獲得勳爵之名。

這也是一大改變,原來皇帝與諸侯們約定的是,領地推恩分封,一子降一等襲封,其餘的則降兩到三等襲封。可現在,皇帝直接把其餘的規定只封勳爵,勳爵這個爵位,就是皇帝新設立的,專門給這些領主們繼承人外的其它兒子的爵位。

勳爵的兒子只有一個能獲得勳爵,其餘的就要成爲平民。

朝廷收回來的職田、公廨田、勳田、爵田,不再直接分給百姓,而是設爲官莊,由各地官府負責,田地會租佃給百姓耕種,不再直接均田給百姓。

因爲李世民已經決定,以後不抑兼併。也不再均田,朝廷已經不再推行租庸調製,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均田。

“陛下,這個新的官俸制度,會不會訂的太高了。”

李世民捏着下巴,“如果僅僅是與過去的俸祿做比較,自然是很高,甚至高出十倍都有了。但實際上,朝廷也削減了不少官員的收益,比如僕役沒了,要自己僱傭。比如職田沒有了,以後也少了一大塊收入。此類還不少,算起來,依然還是有漲,但沒那麼誇張而已。”

“朕以爲,官俸漲是應當的。過去朝廷沒錢,官員俸祿自然也低一些,現在朝廷有錢了,自然官俸也要高些。當然,官俸高了,朕對於官員貪腐的容忍度也降低了,他們不能一面拿着朝廷的高薪,一面還四處下手貪污。”

房玄齡笑着道,“陛下好魄力,臣原本一年俸錢八十餘貫,現在一年正俸一千,加俸三千六,加起來就四千六百貫了,還不算其它呢。”

李世民也笑了,“其它的收益可就不多了,你是實封領主爵位,朝廷是不給俸的,得靠你經營領地抽稅。”

杜如晦道,“如今一個七品縣令一年都有三百多貫的俸錢,這個新俸制一出,相信天下百姓都會稱讚有加。”

“這是應當的,這次不但要給官員加俸,吏員也要加薪。”

“北衙禁軍將士們也得加些薪。”房玄齡提醒,幾萬常備軍呢,得照顧好他們的感受。

“這是應當的,朕不但要給北衙將士加薪,就連南衙的府兵,以後他們上番、戍邊以及到軍府輪訓、值守,朝廷也會給他們發津貼,並負責他們的口糧。”

“陛下,這可是好大一筆開支。”

“開支大也得發。”李世民堅定的道,“朝廷稅收,取之於民,就得用之於民。稅賦徵上來用於何處?當然是國防軍備開支、宮廷皇室開支,以及官吏俸祿開支,還有就是修建基礎設施,比如修路鋪橋、修堤築壩,維修水利,防災救災等等,百姓交了稅,我們就有義務用好這每一分錢。”

“陛下說的有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了,給官員胥吏加俸,給將軍士兵加薪,這些已經討論過了,接下來,我們討論討論下關於太子所說的天下糧食統購的這個事情吧。”

承乾提出的糧食統購,就是朝廷根據歷年糧價,定出一個合理公平的糧食收購價,然後給天下各道、州縣下達一個糧食收購任務,按這個統購價向當地百姓徵收糧食。

承乾在奏章裡特別加了一句,這個收購任務,最好是別超過當地糧食產量的一半。朝廷統購三到五成,剩下的由農民和糧商以市場價買賣。這樣做,既保證了朝廷的糧食需求,也不會影響到糧食市場。

李世民搖着頭笑道,“朕敢保證,這一定又是李超跟太子提出來的。”

房玄齡倒是有些讚歎的道,“糧食不僅僅是種商品,太子的這個統購提議,臣倒覺得非常不錯。成立糧食署,統購糧食,然後合理的倉儲這些糧食,制訂好戰爭、救災特別時期的開倉應急預案,確實非常有必要。”

第1462章 蠢萌第五十六章 把生米煮成熟飯第924章 爲逍遙傲狂萬賞加更!第1459章 二哈第359章 分紅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64章 新婦第1449章 忘本第1286章 元老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1039章 密詔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119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174章 博陵崔家爲十三娘添妝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1218章 陌刀將第789章 坑殺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067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1131章 飛醋第561章 選婿第1338章 眼看他樓榻了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595章 蠻女多情第428章 權臣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919章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131章 救一半第118章 嫁妝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580章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569章 丐幫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三十二章 灞上銀槍小霸王張超張文遠第14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285章 張家鎮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445章 天網第980章 望長安第1458章 流鬼第1006章第1581章 飲血劍第753章 掌心雷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546章 孽多侯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826章 尚書令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1529章 龍生龍,鳳生鳳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267章 吸金第841章 世家第1084章 李超的密謀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1111章 直搗黃龍第728章 家祭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1460章 李世民第389章 給我拿下這犯上作亂的逆賊,斬!第1559章 拉媒第931章 求月票!第119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17章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十九章 開門紅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七十章 捐款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354章 團滅第613章 霸王硬上弓第385章 保護國第1118章 太子代天巡狩第1457章 一攬子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332章 挖牆腳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256章 張體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778章 把老子的炮拿來第934章第693章 截肢第1501章 澳國除,李治亡第1016章 孽畜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
第1462章 蠢萌第五十六章 把生米煮成熟飯第924章 爲逍遙傲狂萬賞加更!第1459章 二哈第359章 分紅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64章 新婦第1449章 忘本第1286章 元老第456章 龍武--陛下,我娘讓老師欺負了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1039章 密詔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119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174章 博陵崔家爲十三娘添妝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1218章 陌刀將第789章 坑殺第409 一羣流放犯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067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1131章 飛醋第561章 選婿第1338章 眼看他樓榻了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595章 蠻女多情第428章 權臣第780章 不能輸個一個娘們第919章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131章 救一半第118章 嫁妝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580章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569章 丐幫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三十二章 灞上銀槍小霸王張超張文遠第14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第285章 張家鎮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445章 天網第980章 望長安第1458章 流鬼第1006章第1581章 飲血劍第753章 掌心雷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546章 孽多侯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826章 尚書令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1529章 龍生龍,鳳生鳳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267章 吸金第841章 世家第1084章 李超的密謀第341章 小別勝新婚第1111章 直搗黃龍第728章 家祭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1460章 李世民第389章 給我拿下這犯上作亂的逆賊,斬!第1559章 拉媒第931章 求月票!第119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17章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十九章 開門紅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七十章 捐款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354章 團滅第613章 霸王硬上弓第385章 保護國第1118章 太子代天巡狩第1457章 一攬子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332章 挖牆腳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256章 張體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778章 把老子的炮拿來第934章第693章 截肢第1501章 澳國除,李治亡第1016章 孽畜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