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挖牆腳

十連章爆更!三萬多字,木子做到了,大家的支持呢?來點訂閱吧!

大牛兄弟從洮州回來了。

他們帶回來的消息,也風一樣的傳遍了灞上。原本朝廷已經派人過來傳過公文,但大家對那些卻並沒那麼大反應。

可大牛兄弟一回來,卻不一樣了。

尤其是大牛兄弟帶回來的消息,跟朝廷傳的告示並不一樣。

朝廷的告示裡宣稱,上次募集去隴右打仗的新兵,如今都被朝廷選爲府兵,並且就駐於隴右各州。府兵們將在當地授地,每丁百畝實授。另外他們的家眷前往,也將按均田令授田,每丁百畝實授,中男授田五十畝。前往的,每戶還給安家費五千錢。

但大牛兄弟回來,帶來的卻是不同的內容。

大牛帶來了張三郎的親筆信,由白鹿書院的先生們讀給大家聽。

在洮州當府兵的灞上子弟,每人實授三百畝地。而這些府兵的家眷前往,每丁男授一百畝,中男五十畝,婦人也授五十畝,連三歲以上的孩童不論男女都授二十畝,全部是實授。另外,所有新遷去的百姓,三年稅租庸,第四年第五年也只收一半。

兩邊的內容不相符,大家一時不知道該聽誰的。

“當然是聽三郎的,三郎什麼時候騙過大家?請大家做工,說多少工錢就是多少,甚至還給額外的獎勵。平時大家誰家裡有個急事,難事,找到張三郎,什麼時候推脫過?我更信三郎,三郎現在是洮州的刺史兼都督呢,洮州所有事都是三郎說的算的。他說一個府兵分三百畝,那肯定就有三百畝。說家眷去一個男丁一百畝,那肯定就有一百畝,絕不會打折的。”

一個張家溝的漢子大聲的說道。

“是啊,我也信三郎。還是去洮州好啊,一府兵分三百畝地,一個家眷丁男也分一百畝,都是實授不說,還有一半是永業田呢。”

一個兒子正好上次跟張超去了洮州的村民高興的說道。幾百畝地啊,他剛纔簡單的算了下,他家要是遷過去,能分六百多畝地,他有些不敢相信,找了書院的先生算了下,他算錯了,實際上應當是七百二十畝。

七百二十畝啊,他家現在灞上,總共才二十畝地,還是上次授田分的,二十畝全是口分田,一畝永業也沒有。幸好是靠着給張家做工,收入還不錯。要不然,一大家子,靠二十畝根本不夠過日子,以前他們家裡空閒時,得上山砍柴燒炭,得去給附近的地主家做工,各種苦活累活,還總不穩定,也勉強難混個溫飽。

若是家裡有了七百二十畝地,這日子得過的多紅火舒心啊。何況還有一半是永業田,這是可以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的。

雖然洮州在邊關,但他們也不是那麼太在意。灞上寧民縣的許多人,其實都是很早前從隴右遷來的。

現在再遷回去,也不是大事,關鍵是有田有地。

何況洮州還有張三郎呢,擔憂什麼。

不過也有一些人不太捨得離開灞上,若是半年前他們肯定不會猶豫,但現在日子過好了啊。家裡有些地,空閒時還可以給張家做工,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在張家作工,做工賺的錢糧,比種地還多多了。

算下來,在灞上如今生活很不錯了,溫飽是不用愁了的。再有一個,張家溝還有一家書院呢,孩子能在這裡讀書。去了洮州,以後還有工做嗎,孩子還有免費的書讀嗎?

張家溝如今這麼的熱鬧,繁華的如同一個大市鎮。不少的百姓,真的覺得日子很紅火有奔頭,溫飽不愁的生活他們已經非常滿足了,孩子還有機會讀書,他們還奢求什麼呢?

有些人把這些問題問了出來。

“我們到了洮州,孩子還有機會讀書嗎?”

崔鶯鶯和老爹站在學校的門口,接受大家的詢問。

“大家希望孩子有機會讀書,這是好事。三郎給我的信裡說過了,他已經在那邊籌建一所書院,書院會比白鹿書院還大,能接收更多的學生。大家過去了,孩子一樣有機會讀書,而且一樣的免收學費。另外,已經在白鹿書院讀書的學生,大家也不用擔心,可以轉學去洮州,也可以繼續留在這裡上學,張家依然會照顧他們的,視他們如子侄,衣食宿都會包攬。”

崔鶯鶯這席話,讓許多人又改變了主意,既然洮州也有書院,孩子也有機會讀書,那去洮州也不錯。

“去了洮州,真能分到那麼多地嗎?”

“這個你們可以問大牛二牛,他們是剛從洮州回來的。”崔鶯鶯道。

大牛站到前面來,還有點緊張。

二牛倒比他好些,大聲的道,“洮州很好的,河流很多,好多平坦的地,有不少還是能夠直接水澆的好地呢。但那邊人很少,本來有幾萬人口的,但上次打仗,好多本來內附的羌人又叛歸吐谷渾了,也有一些百姓被擄了,現在那裡地廣人稀。聽三郎說,洮州城的土地若開墾起來,足有不下百十萬畝,可是那裡現在纔不過幾千戶而已。我們去了,有的是土地!”

“那裡危險嗎,番人會經常打不過來嗎?”

“放心吧,有三郎在洮州,有六個軍府五千多府兵呢,番人沒那個膽量。番人其實沒那麼厲害,上次我們跟三郎押着糧草,半路上遇到三千羌騎呢,結果三郎一招計謀,誘他們入城,結果就來了個關門打狗,直接全殲了他們!”

這個時候,崔鶯鶯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如果大家願意遷去洮州的,張家願意買下他們家的田產,甚至是房屋傢俱等帶不走的東西,價格公道。而且,我們會負責組織車馬,送大家去洮州。”

按朝廷的規矩,朝廷所授之田,只有永業田可以繼承、售賣。口分田不得出售,也不能傳給子孫,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如果家人去世家貧無錢安葬,可以售口分田辦喪事,其二,就是從狹鄉遷去寬鄉,可以賣口分田。

從灞上遷到洮州,這就是從狹鄉遷去寬鄉,他們能賣掉口分田,到了寬鄉,朝廷還會再授他們一分田。這也是爲了鼓勵百姓遷到邊疆移民實邊。

灞上的田,多是塬坡旱地。好的地能值四五貫,一般的值兩三貫一畝。

百姓手裡多是朝廷均田授的地,也主要是口分田。多數人家裡只有二三十畝地。

現在張家願意買下他們的這些地,省的他們找買家出手,也省的被人趁機殺價,這是好事。再說破舊房子、宅基地,家裡的傢俱甚至是樹木等,這些張家都願意買下。

這讓很多人又去了幾分後顧之憂。

不少人已經開始在張家登記報名了。

還有一些人家,則還在猶豫。不少人的兒子在洮州點了府兵,但家裡還有的兒子已經成家立業了。

“這也好辦,已經成家的兒子就讓他們分家,留在灞上,你們家原來的田地房屋這些都可以留給他。你可以帶着老婆兒女一起去洮州,跟小兒子過。”管事給他們出主意。

崔鶯鶯甚至給大家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地便宜的賣給張家,張家再原價賣給他們留下的兒子,這樣地轉了一圈,又落到了自家兒子手上。而他們呢,去了洮州,又能分一回地。雖然這是挖朝廷牆角,但大家聽了卻都很高興。

如果不這麼轉一圈,地是不能直接留給兒子的,因爲那樣還是朝廷的口分田。但轉賣一圈後,地成了私田了。

反正灞上百姓的私田都少,並不會超過一百畝的上限。

崔鶯鶯不反對村民們把田留給自己的兒子,張家出錢收田,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百姓賣地拿了筆錢,去洮州過新生活。張家也趁機收下不少地,兩好互利的事情。

最後,不少人還是打算不把雞蛋都裝一個籃子裡。

留一兩個兒子在灞上,這樣灞上還有個根,洮州又開個枝。當然,也有些人在灞上過的一般,乾脆就拼了,全家老少一起報名去洮州,把家裡那一點點地也直接賣給張家了,連宅地、樹木甚至是破房子舊傢俱全賣了。

能賣多少是多少,只留幾個箱籠,然後帶上衣服被褥走人。

崔鶯鶯馬上安排人負責登記,又安排人負責去丈量土地、評估財產。

又請來衙門裡的人和附近的族老鄉望們,一起做爲中介見證。

談妥之後,就是簽約立契。

最後,張家給大家開出莊票。

“這是爲大家着想,路上帶着許多錢帛也不方便,你們拿着這莊票就好,等到了洮州,那裡也有張記錢莊,可以直接取錢。”

崔鶯鶯建議大家只拿些零錢,大部份則存到錢莊裡開莊票。

錢莊會專門請護衛押運錢帛去洮州,這樣一來,大家路上就方便也省心。

“青嫂子,你看下,你家一共二十畝地,估價是每畝四貫,共八十貫錢。另外舊窯洞兩間,連帶裡面的炕竈以及舊傢俱等,估價是二十貫。你家還有桑樹一百三十顆,棗樹、榆樹等,加起來算三十五貫錢,一共是一百三十五貫錢,你看對嗎?”

趙四娘拿着一把算盤,坐在賬本前,對村裡一個寡婦道。他的柯青的妻子,丈夫半年前在河北戰死,她帶着一個孩子,現在小叔子在洮州當了府兵,公公婆婆和大哥嫂子們都要去洮州,她也打算過去。

家中裡外全賣給張家,居然有一百三十五貫。

怪不得都說破家值萬貫,平時日子過的緊巴,但真的全賣了,還賣出不少錢來了。不過大頭還是那二十畝口分田,本來是不能賣的,丈夫死了,因是戰死,她又是寡婦,朝廷纔沒收走田。

現在張家給的價格也相當真誠,沒壓價,甚至還多給了些,給了四千一畝地,算下來就有八十貫了。

青嫂子滿臉的感激,張家這麼的人家,並不欺負她們孤兒寡母,還這麼照顧。

“謝謝四娘,謝謝十三娘,謝謝張家,好人家啊!”

“你看我給你開一百三十貫的莊票,然後五貫錢給你備一千錢的銅錢,再給你準備四貫錢的二十匹絹如何?以備路上需要,其它的就都存在錢莊裡,你收着莊票,到時到洮州取錢就好。”

青嫂子有些擔憂的道,“這麼多錢換成莊票,萬一我路上掉了,或者損毀了怎麼辦?”

“這個你放心,這些莊票都是記名的,別人就算拿到了也不能取走你的錢。而且你掉了壞了,也沒關係,錢莊那邊會有一個賬本的,到時你人直接過去,出示你的戶貼,覈對你的身份,再覈對你留下的密語,就可以重新開一張莊票,就能領取你的錢了。”

聽到這裡,青嫂子算是放心了。一百多貫錢啊,這可是以後撫養一對兒女長大的錢。

灞上一時間相當的熱鬧。

當初隨張超去隴上的有三千少年,其中有一百多戰死。還有一千多是分在了其它幾個州爲府兵,在洮州的只有一千五。

在其它州的府兵並沒有在洮州的待遇那麼好,他們授田是一百畝,而洮州是三百畝,家眷的待遇也不同。

許多人於是覺得不服氣,可一打聽,這事還不能怪張家,畢竟張家確實給的待遇好,是其它州給的一般。

好多人於是想去洮州。

還有一些,家裡沒有子弟在洮州當府兵,可他們也想去。

“想去洮州的都行,到了那裡,也一樣分田授地,能享受到與府兵家眷一樣的待遇。”崔鶯鶯知道丈夫在洮州需要人口,於是直接答應了下來。

反正朝廷並不禁止百姓移民,尤其是如從灞上這樣的關中密集人口的地方,遷移去邊關地廣人稀之處,朝廷反而是十分支持的。

鄭管事有些無奈的找到崔鶯鶯。

本來就因爲走了三千學徒,幾個工坊都大受影響。現在三千學徒一個也回不來,這邊灞上鄉民又要大舉遷往洮州,工坊裡又要大減員。

“這不是什麼大事,我們工坊待遇這麼好,走了人,還可以馬上從其它地方招募學徒過來補充。”

雖然一下子少掉大量的工匠、學徒,影響還是很大,但崔鶯鶯也無法兼顧。只能讓工坊先減少產量,等招募到人手後,再慢慢恢復了。

還欠九章!(未完待續。)

第196章 丟官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181章 洞房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720章 降唐第1091章 剪髮文身,錯臂左衽第826章 尚書令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131章 飛醋第1291章 小龍李顯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233章 鬧大了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918章 藩王第699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574章 咬人的狗第1266章 逼宮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957章第1431章 溫柔鄉第914章第五十二章 包婚第850章 廢奴第1589章 蠻子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791章 想和議,先殺李超第1386章 李世民第1323章 大膽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919章第954章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358章 慫了第914章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504章 雙頭鷹第1038章 謀殺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1102章 一份大禮第1085章 會長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1368章 憑你也配稱天皇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五十二章 包婚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196章 丟官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594章 金鳳凰第791章 十三歲,不小了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570章 太寂寞第886章 重圍第617章 三把火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227章 過河卒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94章 魏徵第1450章 監視第1087章 漢京第1342章 背叛第662章 撞破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82章 君臣第1324章 密謀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1064章 小辣椒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二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704章 木蘭舟第1592章 麗質第1255章 亡天下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1225章 臣服第856章 身份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272章 山頭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
第196章 丟官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181章 洞房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720章 降唐第1091章 剪髮文身,錯臂左衽第826章 尚書令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131章 飛醋第1291章 小龍李顯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233章 鬧大了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918章 藩王第699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574章 咬人的狗第1266章 逼宮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957章第1431章 溫柔鄉第914章第五十二章 包婚第850章 廢奴第1589章 蠻子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791章 想和議,先殺李超第1386章 李世民第1323章 大膽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以納2妾第919章第954章第533章 教導主任第358章 慫了第914章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504章 雙頭鷹第1038章 謀殺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1102章 一份大禮第1085章 會長第1168章 李家七子第1368章 憑你也配稱天皇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五十二章 包婚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196章 丟官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594章 金鳳凰第791章 十三歲,不小了第383章 玄武門之變第392章 臣李超,謝主隆恩!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570章 太寂寞第886章 重圍第617章 三把火第五十一章 逃之夭夭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1509章 李陵後人第227章 過河卒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94章 魏徵第1450章 監視第1087章 漢京第1342章 背叛第662章 撞破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082章 君臣第1324章 密謀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448章 龍武--賞你三百宮女第1064章 小辣椒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第二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1304章 擦槍走火第704章 木蘭舟第1592章 麗質第1255章 亡天下第876章 伏屍十里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1292章 太上皇李世民第1225章 臣服第856章 身份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272章 山頭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