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

一場全面戰爭眼開就要開始,卻戛然而止。

寧遠城已經初步建成,城池分爲東西兩城。東城又有內外兩城,在東西兩城外,還有夯土牆包圍,形成了外郭城。

不過暫時外郭城只有一堵一丈半高的夯土城牆而已。

東西兩城各開四門,西城的西門又是一座水門,直通烏湖碼頭。按設計,東城內城是牙城,李的節度使衙門暫時設在牙城,他的牙兵也駐紮在牙城。東城外城,則是各個衙門機構以及府庫、軍械作坊等。

西城,則是市場、民宅、商鋪作坊。

與鬱射設達成的協議,寧遠邊市,就是設在西城之中。

五月初,城外的稻田已經長勢正好,開始灌漿抽穗。與突厥人達成了協議,戰爭的陰雲散去,李便也開始將部份士兵解散回鄉,讓他們去護理自己的莊稼田地。

寧遠距離定遠有一百八十里,並不在西套平原之內。

境內羣山環繞、戈壁、荒漠和沙漠草原分佈其間,地理環境不算好。但穿境而過的黃河卻蜿蜒二百里,形成狹長的河灘溼地和農業綠洲。

由於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裡不但適合種植水稻,而且種蔬菜、瓜果也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這裡還極適合種植葡萄,種出來的葡萄含糖量高、爽口甘甜。

沿着黃河兩岸可開墾耕種的田地,足有二三十萬畝。優秀的草場,也有三四十萬畝,還有三四十萬畝地是適合種樹的林地。

加之這裡的黃河、湖泊,這個地方條件已經可以稱的上是非常的好了。

起碼,寧遠城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李留下四千五牙兵、五百炮兵外,還留了一廂水師,將近萬人把守寧遠。李給這些駐守在寧遠的近萬士兵,每人分了二十畝耕地,二十畝草場,二十畝林地。另外李還留了十萬畝耕地做爲軍屯。

地交給府兵的家眷們佃種,每畝收一石。這也是因爲這裡的田地較肥,灌水方便。畝收一石,也不到三分之。

而寧遠城的這十萬畝軍田,一年卻能收租十萬石。

這些田租糧食,完全夠鎮守的士兵們開銷了。畢竟,正常情況下,寧遠鎮的士兵都是府兵,也是輪流當鎮的,他們當值甚至都要自帶乾糧前來。只有戰時徵調打仗,寧遠鎮纔要額外支付糧食。

平時,李最多就是要維持他的那支牙兵而已。

府兵們自己有二十畝好田,在佃種軍屯的地,拿出產出的三分之一左右上繳,也比較公理。

寧遠雖有軍田,但並不需要當值的士兵去屯種,抽調過來當值的府兵,只需要訓練、戍守就好,專心防禦。

朔方鎮五萬府兵、五萬鄉兵,也分駐到了各州。

靈州、鹽州、夏州、延州、綏州、銀州外,在豐州南、靈州西面,都列入宥州。而銀州北,勝州的南部唐軍實際控制區,則設置爲麟州。

因而,現在朔方鎮實際擁有八州之地,與突厥也算是互相議定了實際控制線,豐、勝兩州的河套之地,加上雁門關外代北的朔州、雲州、蔚州,也都暫時還是由突厥人控制。

雙方暫時擱置這些爭議地區。

對於大唐來說,滅了心腹之患樑師都,奪回了西套和河曲地。

對突厥人來說,損失了樑師都這條狗,有些惱火,但考慮到目前的形勢,他也願意暫時先放一邊。

大家各有所圖,於是笑呵呵的繼續維持友好,重劃了下實際控制線,然後通商友好。

朔方,一下子安寧下來。

那一片片的稻田裡,正是解甲歸田的府兵們帶着自己的家人在忙碌,稻花香裡,蛙聲一片。

他們年紀大點的兒子也跟着在田裡忙活,小些的則在田野間玩耍。有的在放牛,有的在拔草,還有些則在讓捉泥鰍抓螃蟹。

稻田邊的黃河裡,白帆點點,商船正往來不斷。

很難想象,這片安樂的景象會是在這裡,僅兩月前,這裡還是敵境,這裡還面臨着一場大戰呢。

朔方八州的田地基本都重新丈量登記過了。

五萬府兵分成數十個軍府,散佈在朔方八州,五萬鄉兵也解甲歸田。府兵、鄉兵們,都分到了不少的田地,大批的稽胡人,以及其它胡族,也都在大唐官府登記入籍,也分到了屬於他們的一份均田,他們的名字也上了大唐的戶籍,成了大唐的課丁。

現在的不少水稻莊稼,其實都還是原來僞樑國的百姓種的,不過李早已經把田連莊稼一起分掉了。

分到誰名下的田,連上面的莊稼,自然都成了新主人的。

今年的糧食種植的還不算多,現在移民過來了,地都分下去了,重新疏通引水渠道,修排水溝,把荒地復墾,明年糧田肯定要翻好幾翻的。

寧遠城做爲最前線,駐軍九千五。

這九千五百府兵,其實也不用全都當值的,按朝廷府兵番上的規矩,寧遠城府兵分爲了五班,輪流值守。今年朝廷特旨,免朔方鎮府兵番上,不用去京城當值。只需要分五班,一當到寧遠城當值,一班留各地軍府訓練鎮守,剩下三班在家種地。

稻米還剛灌漿抽穗,這斷時期是最需要水的時候,一點水也斷不得的。要不然,稻穗最後就會結癟的稻子,根本不會有米。

大家都很用心的在田野裡面巡視,各家商量着分水灌田。因爲都是府兵,倒是都能講道理的,不會如一般鄉下,有的大族仗着家族人多,欺凌弱小,霸着水不給別人放的情況。

大家輪流着放水,這樣都不會有田乾死。

寧遠的雨水少,遠少於中原。就算是夏季,可能一陣暴雨過後,很快又停了。太陽一出,可能好多天都是晴空萬里。

好在還有黃河,有引水渠,可以從黃河引灌溉兩邊的田地。

實在等不及排隊的,也有人動手挖井。

這裡的地下水都比較豐富,不像是在關中有些地方,可能要挖很深都不見水。這裡挖不多深就有水,捨得的就再打一架井車。有些捨不得的,直接就架個軲轆提水。

總之,千方百計的保水。

李記錢莊也進駐了寧遠城,在城裡買了一塊地皮,在十字街口,蓋起了一棟很大的鋪面。李記錢莊,就對所有的寧遠府兵們提供抗旱保苗貸。

他們向每個府兵提供一筆貸款,用於抗旱保苗。只是要府兵,都有資格貸十貫以下。

而西城的寧遠水利工坊,則向府兵提供優質的各式水車,井車、翻車、踏車等等,物美價廉。

所有的府兵,還一律能享受九八折優惠。

西城的程記營造,專門負責打井、安裝各式水車等業務。

還有牛記農具店,出售各種農具,短曲轅犁、鐵耙、鐵耖、鐵鋤、鐵鏟等等。

還有尉遲牛馬行,出售各種耕牛,黃牛、水牛、挽馬、騾子等。

劉記人馬行,還出售各種奴隸......

寧遠城一座嶄新的城池,還處於最北面。可就因爲這裡已經被開闢爲朔方鎮與突厥人互市的三個邊市之一,這裡迅的熱鬧起來。

尤其是這裡距離靈州北端的定遠城只有一百八十里,距離豐州南緣的磴口城同樣一百八十里。兼之,這裡還有黃河水運之利,往來十分便捷方便,自然是吸引了許多商人前來。

西市能建的這麼快,與這些商人們分不開。

李只是圍了一塊地,然後做了個規劃圖紙出來。

接着把各方的商人喊來,開了一次會,接着各家就都回去準備了,幾天後,招標會開始,聞風而來的各路商人,搶奪激烈。

李規劃的西城的那些商鋪、住宅、倉庫等,被搶奪一空。

商人們向李的節度使衙門交納了錢款後,按規劃好的要求,自己出錢請人建造商鋪等。正因此,商人們各顯神通,都想着早點建好,早點能在開市後搶佔先機,因此建的極快。

李的節度使衙門,基本上只是做了規劃而已,然後沒多久,一座嶄新的西市就建起來了。連西市裡的市署、街道、城牆這些,李都是直接用招標得來的錢,請的商人承包建造的。

輕鬆方便。

有洮州邊市在前,寧遠邊市的前景極受看好。尤其是這寧遠邊市,一樣是李主持,更被商人們看好了。

許多第一時間趕到寧遠來佔位置的,其實就是以前在洮州邊市裡獲利許多的商家。

當然,在這些商人外,也還有許多人也在寧遠邊市摻了一腳。

比如灞上李家,就早早進駐寧遠。李記錢莊、李記當鋪、李記邸店、李記商行,李家還正在建立一家專門跑黃河水路的李記船隊。此外,城中的李記酒樓、李記熟食鋪、李記成衣店、李記車馬行,李記生意遍佈寧遠各行。

其它諸位總管、廂兵馬使們,當然也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不說早早的買下了不少的農田、牧場、山林,還早早的叫了家中管事過來,開設店鋪。比如程記營造,就是程咬金家的。牛記畜口行,那是牛進達家的。劉記人馬行,那是稽胡大帥劉感的。

對於這些,李當然是持歡迎態度的。

這就好比是招商引資一樣,他們不來,李還要去請呢。寧遠本來只是一個荒涼的軍堡,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距離靈州和豐州都各有近二百里路。

但現在因爲李把這裡設置成一個邊市,成了與突厥貿易的市場,自然就水漲船高。

商業繁榮了,自然也就有稅收,有稅收了,當然就能更好的養兵。

這個關係,李還是把握的很精準的。(未完待續。)

第1377章 發難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906章第1345章 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四十五章 五虎第484章 立碑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479章 戰列線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1021章 會獵於吳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484章 立碑第1356章 風雨欲來啊第1389章 張氏盟友第354章 團滅第83章 我要把這裡全買下來第890章 七進七出第1100章 恩惠第857章 老匹夫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1056章 黨錮第805章 崔鶯鶯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1457章 一攬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1284章 迎太子第948章 第四更,感謝zjwzyq萬賞!第661章 李靖李績的突然出手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077章 太子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第953章 感謝木屋古鐘萬賞!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324章 孤要殺了張三第119章 太子妃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870章 王牌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902章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923章 倒貼第764章 鳳凰城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225章 臣服第1074章 寶地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71章 衝動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361章 1189年第1004章 何不自立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761章 鐵板第1016章 孽畜第845章 搞事情第1327章 同姓王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800章 領班第1038章 謀殺第293章 平陽公主的禮物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967章第771章 分家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146章 氏族志第825章 小女王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689章 豬婆龍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316章 隴西城頭豎起了白旗第221章 武德九年第760章 將軍令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041章 圍城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34章 小將軍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750章 上將
第1377章 發難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906章第1345章 政由寧氏,祭則寡人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四十五章 五虎第484章 立碑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1479章 戰列線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1021章 會獵於吳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484章 立碑第1356章 風雨欲來啊第1389章 張氏盟友第354章 團滅第83章 我要把這裡全買下來第890章 七進七出第1100章 恩惠第857章 老匹夫第286章 栽桑種茶第1410章 百年禁令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1056章 黨錮第805章 崔鶯鶯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1457章 一攬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1284章 迎太子第948章 第四更,感謝zjwzyq萬賞!第661章 李靖李績的突然出手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077章 太子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第953章 感謝木屋古鐘萬賞!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324章 孤要殺了張三第119章 太子妃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1384章 趁虛而入第870章 王牌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902章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148章 御口欽定第923章 倒貼第764章 鳳凰城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1225章 臣服第1074章 寶地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71章 衝動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361章 1189年第1004章 何不自立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761章 鐵板第1016章 孽畜第845章 搞事情第1327章 同姓王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1180章 先斬後奏第326章 交易所和拍賣行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800章 領班第1038章 謀殺第293章 平陽公主的禮物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1178章 防火防盜防皇帝第967章第771章 分家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44章 鯉魚躍龍門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146章 氏族志第825章 小女王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689章 豬婆龍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316章 隴西城頭豎起了白旗第221章 武德九年第760章 將軍令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041章 圍城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134章 小將軍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750章 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