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擅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出了內閣,張超騎馬來到皇宮。

貞觀時,李世民將皇帝號紫微宮,承乾繼位後改爲紫禁宮。

紫禁宮位於皇城之北,西有夾城,東有東城,北有圓壁、曜儀之重城,整個宮城在皇城北部,又分爲北宮長樂宮、東宮太子府以及紫禁皇宮。整個宮城呈凸狀,城垣高四丈八尺,寬在五丈餘,夯層厚三寸,內外皆包磚。

比起長安的太極宮,不論是氣魄上還是防衛上都是大大超過。

宮城四周的那些夾城、東城、圓壁、曜儀重城其實都是禁軍侍衛駐軍之處。

如今,駐守在宮城外的都是張超從南邊帶來的。

“安國趙王!”

侍衛們見到他來,上前行禮。

張超點了點頭,拿出自己的通行腰牌,侍衛例行的查看了下,然後放行。

他沒有下馬,直接騎馬入宮。

身爲當朝首相,太師,還是太子的老師、老丈人,張超得到了皇帝特賜的宮中騎馬的特旨。

皇帝甚至賜給了張超帶劍上朝,贊拜不名的特旨。

只不過,張超並不會真的就帶劍上朝。不過宮中很大,走路確實浪費時間,他又不太喜歡坐輦,便騎馬入宮。

御書房。

張超把內閣關於功臣領地封賜的名單和封地方案呈給承乾。

御書房裡,殿中一側,是馬周等諸位學士。翰林院有兩位承旨學士,七位學士,與內閣設置相當。這些人以馬周爲首,是皇帝的工作秘書,負責備皇帝諮詢和代筆批紅。

職責和過去的散騎常侍類似,但權責更高。

授封名單很長,前面是張超爲首的二十位封王,後面還有一百多個國公,和一千多公侯伯子男等。

大唐到現在,實封爵已經授了將近五千,可以說有點濫。但封地嚴格控制在中原之外,許多甚至直接封在了別人家的地盤上,比如大長公主這次受封的黃金半島,張超加封的呂宋、渤泥,那地並非無主之地,那也是有主的。

慨別人之慷,承乾是不心痛的。這也是從他爹手裡開啓的先河,最先是拿高句麗人的遼東來分封功臣,到現在,朝廷到處分封,管他有沒有主。

“太子太保這次只是在原封地上擴封了一點,朕覺得不太合適。”承乾指着遼西郡王張鐵槍的擴封條說道,“太子太保勞苦功高,理應重賞。”

承乾讓張超替父親張鐵槍選一塊封地。

“多謝陛下厚恩,臣就選訶陵島吧。”

訶陵是一個國名,在爪哇島上。東漢至隋時,中原稱爪哇爲呵羅單,也有稱爲耶婆提的,到了唐時稱爲訶陵。早幾年,曾經遣使來朝,送了幾隻鸚鵡還派了幾個和尚來。

因送的禮太少,李世民都沒瞧的起他們。事實上,這個訶陵也只是個小國,佔據的只是爪哇的一小部分,他們自己都說不太清楚爪哇有多大。

承乾雖也是去過嶺南的,但他也只是按張超畫的圖,才知道這個訶陵在渤泥的南面,在黃金半島的東南。反正距離大唐是非常遙遠,雖然這島上也有許多土著邦國,但反正是拿人家的地來封賞功臣,尤其這還是張超自己選的,承乾當然沒意見。

李績的封地也換了,換到了張超在交州西北的趙國領的南面,位於馬江之南,那裡現在還是真臘人的地盤。封地倒是劃的很大,直接給了六百里。

但那塊地方,高山,比張超的那塊趙國領還差的多。起碼張超那裡還有好幾條大河,李績的這塊新封地,全是大山。

承乾對這個換封很高興,他對李績可沒什麼好印象。

張超提出讓李績回來後擔任兵部尚書,他本來很不滿的。把李績的封地從漠南換到真臘,很好。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封地很好,一個換到了李泰的伊麗河谷,一個換到了李治的碎葉河谷,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尤其是位於絲綢之路上,好地方,封地也大。

馬周的封地,則緊靠着張超家的大宛谷地,在康谷的那密河谷地。

“有功則賞,這是我大唐立國之根本,很好,朕準了。”

張超這次搞的封賞,有皆大歡喜之意。上千人授爵或加封,其它貴族們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一點封地面積。

對朝廷來說,反正封的都是中原四邊,甚至直接封在別人家地盤上。不管是封國公還是封縣侯,朝廷又不需要給這些貴族們俸祿。相反,每增加一塊封地,諸侯們以後經營領地,產生的稅賦,朝廷是要拿一半的。

諸侯越多,封地越多,封地越多,朝廷疆土擴張越多,稅收增收越多,怎麼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承乾也是一直支持張超鼓吹的殖民擴張論的。

爲漢家爭奪更多生存空間,他很贊成這個說法,反正對大唐帝國來說,有害無利不是。

“陛下,如今帝國實封世襲貴族和虛封終身貴族數量相當龐大,多達八千餘。臣以爲,現如今的議會上院議員資格評定製度不太適合,臣請求增設地方道一級貴族院。朝廷上院議員,則由每道中推選一些代表,這樣朝廷上院議員數量控制在千人以內,比較合適。否則八千多上院議員,人太多,反而無法真正的議事了。”

大唐如今封爵確實有濫封之嫌,完全是因爲現在的爵位,朝廷不一用給俸祿,二來也不能蔭封子孫入仕,所以朝廷完全無後顧之憂啊。功臣很輕鬆能獲得實封爵,甚至功高還可以轉封兒子。

而多數高級官員,也能憑資歷封一個虛封終身爵位,比如朝廷的宰相,若元爵都會直接虛封一個國公,朝廷的尚書,起碼虛封個縣侯,道一級的宣撫使、諸衛大將軍,肯定虛封個縣伯。

貴族現在確實不算稀罕,特別是在京城,那真是遍地都是。

張超家一個親王一個郡王兩個國公,一堆的郡公縣公縣侯。

這也是張超有意在引導,讓朝廷覺得好像爵位惠而不費。

這是張超的一步伏棋,短時間是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後面卻會影響很大。

“這個可以。”

承乾轉頭對馬周道,“馬院長,你和學士們幫朕擬一個道議會的章程出來。”

翰林院是備皇帝諮詢,算是軍師智囊。真正的施政是內閣,但馬周他們給皇帝建議諮詢。

兩級議會到底怎麼搞,肯定是由內閣這邊提議,但最後採不採納,或者承乾覺得是不是合適,這肯定也要先通過馬周他們的建議,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纔好做出最終決斷,這也是翰林院的作用體現。

“元輔。”

承乾笑着對張超道,“內閣也已經開始運轉,朕聽說內閣現在諸相還沒有一個明確分工?”

內閣諸相不兼他職,這是早當初就定下來的基本制度,但內閣做爲宰相,要體現出職能權力,肯定是要通過分管諸部寺來體現的。

長孫無忌現在向皇帝上奏,說張超在內閣搞一言堂,專權獨斷,大權獨攬。

承乾當然也不希望這種局面發生,他倚重張超,可也不想被張超架空。

“陛下,其實臣這幾天一直在考慮這個內閣分工的事情,現在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臣是主持內閣,總管中樞,此外人事、財政、監查、審計也由臣親自提綱。次相房玄齡,則負責內閣常務工作,以及民生經濟、稅收財賦這塊,此外也協助臣分管財稅、監管審計這塊。”

聽到張超這樣說,承乾心裡鬆口氣。

看來長孫無忌冤枉張超了,他並沒有打算一直獨攬內閣大權。

肯分工就是好事,這樣內閣纔是真正的內閣。

“其餘七位羣輔,臣的想法是一位羣輔對應六部的一部,還有一位羣輔則負責對口聯絡議會、翰林院、御史臺、大理寺諸衙。”

“聯絡諸衙這個工作十分重要,臣打算交給上黨郡王長孫無忌。褚遂良負責吏部、岑文本負責兵部、于志寧負責戶部、楊師道負責刑部。杜淹負責禮部、戴胄負責工部。”

朝廷六部,事無不總。行政這塊,基本上可以劃歸六部之內。因此說,一個輔相分管一部,也算是比較合理。

到是長孫無忌這裡,不管六部,而是去聯絡議會、翰林等這些不歸內閣的部門,這就不是分管而是聯絡。很明顯,張超說長孫無忌如何功高,威望重,能力強,其實說到底,就是不給他實權。

而且六部中,權力最重的是吏、兵、戶,一般稱爲上三部,張超安排的也是自己的鐵桿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寧,連刑部這個負責司法的也都是安排了自己人楊師道。

原來漢京這邊的杜淹和戴胄,也只管禮部和工部。

按正常的內閣分管制度,六部負責行政這塊,每位尚書自然就是一部之首,主持六部內的日常事務工作。地方事務,上呈中央後,分交給六部。六部負責相對應的事務處置,處置後還要上報內閣複議。

而那位分管的輔相,首先處置,每個宰相都也有自己的一套屬吏班子。初步處置之後,重要事務,還要拿到內閣會議上商議,要最終由張超這個首輔做出決定,然後貼黃,再上奏皇帝。

皇帝在翰林院的協助下,做出審閱結果。然後發到議院六科,由六科做出審議,通過,則發回六部,最終執行。

可以說,這其實也是一套很複雜的辦事程序。

內閣的宰相們不僅是分管,他們也在內閣會議上集中商議決策,是負責決策與執行這兩塊。

皇帝和六科都有封駁審議之權。

宰相們都有決策之權,但因爲內閣實行的是首輔貼黃制度,因此其實是個民主集中制。

張超跟他們玩了個文字遊戲,宰相們最大的權力還是分管,長孫無忌如果負責外聯,沒有實際分管的六部衙門,那他的權力就大大減少了。

承乾本想把吏部交給長孫無忌分管,可見張超把外聯說的這麼重要,倒一時不好反駁,最後還是沒能堅持己見。

“好,內閣分工,就按元輔的安排吧。”

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096章 先機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860章 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第473章 衙內第1209章 李道宗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82章 當家娘子第232章 杜十娘第124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863章 火槍兵第195章 雙飛燕第1487章 霸氣的皇太子殿下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第1216章 王玄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768章 火候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686章 貴婦們的賑災彩票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231章 私了第1342章 背叛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不自禁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007章 淮軍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二十八章 霸王約第99章 聯合養牛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34章 抗稅第755章 敬畏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295章 你喊破喉嚨也沒有用的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1155章 貞觀八年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189章 衣錦還鄉第997章 勤王軍第417章 明天,我就要貶去嶺南了第1496章 藩鎮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901章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122章 白龍魚服第1504章 雙頭鷹第1359章 大決戰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1205章 李家坡第980章 望長安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1255章 亡天下第1268章 武才人第435章 勸進第754章 李靖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852章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1228章 反了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第十四章 拜師收徒第900章 黑太子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513章 蕭皇后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515章 又是這個李超第402章 立你爲太子第1556章 眼淚都下來了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922章 求月票!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334章 趁火打劫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24章 秦王破陣樂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1438章 徐惠第207章 尊貴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
第137章 記大功一件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096章 先機第五十八章 情場失意、商場得意第860章 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第473章 衙內第1209章 李道宗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82章 當家娘子第232章 杜十娘第124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863章 火槍兵第195章 雙飛燕第1487章 霸氣的皇太子殿下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第1216章 王玄策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驚呆了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768章 火候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686章 貴婦們的賑災彩票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231章 私了第1342章 背叛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不自禁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007章 淮軍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二十八章 霸王約第99章 聯合養牛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34章 抗稅第755章 敬畏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295章 你喊破喉嚨也沒有用的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五百二十三章 是個帶把的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229章 找場子去第六十四章 陪門財第1155章 貞觀八年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189章 衣錦還鄉第997章 勤王軍第417章 明天,我就要貶去嶺南了第1496章 藩鎮第1153章 二十年之後第901章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122章 白龍魚服第1504章 雙頭鷹第1359章 大決戰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1205章 李家坡第980章 望長安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1255章 亡天下第1268章 武才人第435章 勸進第754章 李靖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852章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1228章 反了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第十四章 拜師收徒第900章 黑太子第810章 朕知道了第513章 蕭皇后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515章 又是這個李超第402章 立你爲太子第1556章 眼淚都下來了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922章 求月票!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334章 趁火打劫第633章 揚名天下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24章 秦王破陣樂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501章 以和爲貴第1438章 徐惠第207章 尊貴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