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奪儲還是篡位

“太子招招狠辣,這是欲置秦王於死地啊,先罷陝東大行臺,又要秦王搬出皇宮,現在還要撤王府左右六護軍府,三郎,你知道這幾條是何人給太子獻謀劃策?”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房玄齡找到個機會,詢問張。

“除了第一條,其餘兩條都是我向太子建議的。”張回道。

房玄齡驚訝的望着張。

“我還以爲是李綱、竇軌,或者是裴世矩、鄭善果所言,要不就是友賀德仁、魏徵、王珪、徐師謨、歐陽詢等人出的謀劃,真沒料到是你。”

張笑笑,“其實這些,我不說也會有其它人說,我先說還能得太子信任。”

“話是如此,只是初聽到時我還是有些驚訝的。文遠,你真認爲陛下會下令秦王裁撤秦王府左右六護軍府嗎?”

“既然陛下都撤了四行臺,那麼再裁撤王府護軍府也不稀奇。畢竟如今天下一統了,諸王手裡握着大軍,也不符合制度的。”說到這裡,張卻依然是一副很平淡的面容,“但是這其實算不得什麼大事。沒有了陝東大行臺,也沒有戰事,秦王府就算保留着左右六護軍府幾萬人馬,可也輕易調動不得,調兵得有皇帝旨意,有兵部的兵符,缺一而不可。”

“可......”房玄齡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了,總覺得兵權這個東西,一旦交出去了,那可就徹底沒有了半點依靠了。

“在長安城裡,難道秦王還能調動的了幾萬府兵?有親事府和賬內府千餘護衛,其實已經不少了,再多,可兵都在關內各軍府,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

“東宮咄咄逼人,秦王府形勢不妙啊,殿下最近都有些急躁了。”

“房公莫及,我有一策可化解之。”

“哦,有何妙策?”

太子這邊撤行臺撤護軍府,讓李世民搬出大內,重申敕、令、教的上下等級,其實都是一直在打壓李世民的威望,而且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段。

李世民連反對的理由都找不到。

這種光捱打還不了手的感覺是很糟糕的。

“我勸殿下暫時低調,其實關鍵的不是殿下當不當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或在不在大內居住,又或者秦王教是否能與太子令並行,最關鍵的是秦王殿下能得到多少人的忠心。只要有人,就輸不了。”

“因此,太子要撤行臺,那就讓他撤。他要讓秦王般出大內,那就搬,搬出去了其實還更安全,更方便。太子要撤掉護軍府,也沒關係。我們還可以趁機把秦王府的將領們安排到外面,分掌兵馬,還更有利。”

裁撤行臺是勢在必行的,畢竟行臺權柄太大,就如陝東道大行臺,差不多管轄河東河北河南三地的軍政大權,簡直就是個關東*,誰能容忍,不說太子,李淵也不可能一直讓他存在的。

但撤了行臺,朝廷也一樣還會有軍事上的需求,不可能三百多州就這樣散着,雖設了十五道監察州,可監察州只是監察,不管具體的行政的。

尤其是現在好多地方還有叛亂未平,邊疆之地更是不穩,軍事上的壓力很大。因此如今各地存在着許多總管府,一些刺史加總管號,並加使持節名,可以總領軍政。

有的總管管數州甚至十餘州,也有總管管一兩州的,總之就是負有軍事重任。

張覺得,完全可以上奏朝廷,整理一下這些總管啊都督等,統一一下。

“十五監察道的設立不錯,但只是監察,現在地方几百州,朝廷中央根本管不過來了,尤其是許多邊疆之地還不太平,而許多腹心內地也是新附不久,因此我以爲,朝廷有必要在監察道觀察使之外,再設一武將,以統管兵馬。”

張意思很簡單,朝廷嫌行臺權力太大,撤了。可又對地方州縣兩級制管不過來了,加了一個十五道監察道,監察方面雖然加強了。可地方上的軍事方面卻還是散着的,沒有了行臺的總領,就顯得太散了。

因此張建議,朝廷再設十五個大都督,京畿和都畿的可以是親王遙領,其餘十三道則派出大將鎮守。大都督府下,還可按需要,設立一些都督府分領。

“觀察使是文,大都督是武,州縣之上十三道有這一文一武統領,可解需求。”

四大行臺,改成十五道大都督府和監察道,文武分領道內州縣民政和軍事。

房玄齡聽到張的這個說法,有些眼前一亮。

漢魏時就有都督府,後來還兼領刺史,總領軍政。到了周隋,改稱總管。

隋朝時,更有五大總管府,幾乎是把大隋江山分領,各統數十州,權柄極大。

唐朝此時也有總管府,但又設置了一些都督府,反正有些混亂,但沒有如隋朝時的那種大總管府出現。

張也沒想過弄大總管府,要不然,那就是大行臺變大總管府,換湯不換藥,朝廷也不會答應。

他提出這個十五道大都督府,其實也是爲李世民考慮的。李世民當不了大行臺尚書令,也出不了京了,那就讓他的手下去爭些大都督、都督的位置,這些可都是能統兵的職位。

只要手下忠心,撒出去了既能統兵,還有地盤,這實際上也依然是保存李世民實力的一個辦法。

十五道大都督,只管軍事,且不兼刺史,不管州事,那麼大都督加使喚持節,也只是一個派駐將領,對朝廷來了說,既能滿足軍事需要,又不用擔心地方將領實力過強,擁兵過重。

畢竟只統兵不管民政,他們還是限制比較多的,再在這些大都督下,多設些都督,同時取消大都督、都督們的自置幕僚的權力,兵將改爲輪換,就不用太擔心了。

“十五個大都督府下,再設四十五個都督府,天下分設六十都督府,這樣就兵權就比較分散,都督府非戰時接受朝廷詔令,聽從大都督府調遣,平時並不受大都督府節制。”

張的這個大都督府和都督府並不是完全的上下級關係,比如河北道,可能轄有二三十州,而河北道大都督府,只轄幽、定等數州之地,而河北道魏州都督府,則轄、貝兩三州,卻並不在河北道大都督府的直轄之中,只是在戰時,會歸屬河北道大都督府的管轄,平時,大都督府對本道的其它都督府,只有監督權,並有直接管轄權。這樣的設置,也是防止大都督府權力過大,一道之內,一大三小四個都督府能互相制約。

畢竟要推出這個制度,總得讓朝廷放心。

要是不考慮這些,就很難通過。不可能朝廷剛撤了四行臺,又設權柄極大的十三道大都督府。

這樣的都督府制度,比起原來了的總管府制度,看起來權力要小了,但張認爲有利於安置秦王府的將領,讓他們分掌兵權。對李世民來了說,掌握一些兵權是最重要的,其餘的可以暫時不考慮。

“秦王府的將領都外調,如此一來秦王府空虛啊!”

“秦王在京城,有千餘護衛足矣,太子的地位,不可能主動在京城動兵。真要到那份上,秦王府多一羣將領,也沒有什麼用。”

“我總是覺得很危險。”

“危險肯定是有的,但若是秦王把護軍府交出去,把府中將領調出去,也能暫時的的麻痹東宮,爲殿下再爭取更多準備時機。”

“準備?難道最後要?”房玄齡驚問。

“當然是得做兩手準備,如果能夠讓陛下換儲,這是最好的。可萬一不行,最後總也得有另外的準備啊,房公,你說是吧?”

房玄齡真沒有想到要到那一步,他們現在一直做的準備,都是如楊廣當年奪嫡那樣的準備,想辦法讓皇帝廢掉建成,另立秦王爲儲。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凡事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的。若真到了那一天,秦王只要有實力,那麼退可離京,在外登高一呼,四方雲集,強取啊!”

房玄齡擦汗,這個張三,年紀輕輕,可說到起兵造反這樣的大事,居然如此淡定從容。

“嗯,我回頭會跟秦王轉達你的話的。”

房玄齡腳步有些踉蹌的離開,他受到的衝擊有點大。

大內。

宮殿爐火正旺,李淵和裴寂、蕭瑀、陳叔達、楊恭仁一衆宰輔們在談話。

“秦王上奏,稱眼下天下剛統一,邊疆未靖,一下子撤掉行臺之後,地方上諸總管府有些混亂,這不利於朝廷對地方及邊疆的控制。因此奏請整理天下總管府,於十五道設立大都督府,並每道再置三都督府,加號使持節,督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總判府事,但不再加刺史,文武分領,諸卿怎麼看此事?”

“陛下,這是好事,臣贊同秦王之議。撤掉行臺之後,地方上確實有些散。現在設立十五道,派觀察使監察各道州縣,又設大都督府和都督府以掌邊要之地鎮戍,這是良策。”

“臣附議,都督府還是多設一些的好,一道內設一大三小都督府,這是老成謀國的想法。”蕭瑀等也都贊同。

李淵點了點頭,“那就收諸王府兵馬,然後分調這些將領赴各道任都督吧!”

對於秦王沒有反對撤消行臺,還交出所統護軍府兵馬,並提出這樣於國有利的良策,李淵很滿意,看來自己之前過於擔心了。(未完待續。)

第1418章 離婚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562章 賜婚第1299章 削藩第694章 等一下第1446章 官媒第791章 想和議,先殺李超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1293章 萬歲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74章 崔鶯鶯第195章 雙飛燕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86章 合夥人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490章 放妻書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290章 不愛紅妝愛武裝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1533章 秦瓊、李靖第800章 領班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1288章 組閣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355章 天賜第1477章 審判第980章 望長安第四十八章 減租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227章 過河卒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580章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第900章 黑太子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1339章 九頭鳥軍團第1030章 廢帝第171章 你儂我儂第520章 生男還是生女第640章 五斗米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631章 李大帝第333章 失算第1334章 吸血鬼第823章 李太尉第1118章 太子代天巡狩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744章 撿肥皂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106章 行軍糧第1035章 大清洗第863章 火槍兵第1504章 雙頭鷹第301章 志願兵第904章第705章 李超不回來了第1005章 封王第十三章 執衣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 1335章 逍遙遊第1135章 天命還是巧合第1040章 弒君第1209章 李道宗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1216章 王玄策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1344章 變天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1039章 密詔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75章 牛魔王第1399章 南面攝政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1470章 輸血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1144章 宋青書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282章 闖宮第1546章 孽多侯第1379章 摘桃子第946章 朕虧了第946章 朕虧了
第1418章 離婚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562章 賜婚第1299章 削藩第694章 等一下第1446章 官媒第791章 想和議,先殺李超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1293章 萬歲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74章 崔鶯鶯第195章 雙飛燕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86章 合夥人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490章 放妻書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290章 不愛紅妝愛武裝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1533章 秦瓊、李靖第800章 領班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1288章 組閣第107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355章 天賜第1477章 審判第980章 望長安第四十八章 減租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227章 過河卒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580章 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第900章 黑太子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1339章 九頭鳥軍團第1030章 廢帝第171章 你儂我儂第520章 生男還是生女第640章 五斗米第300章 北伐大元帥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631章 李大帝第333章 失算第1334章 吸血鬼第823章 李太尉第1118章 太子代天巡狩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1020章 帝國雙璧第744章 撿肥皂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106章 行軍糧第1035章 大清洗第863章 火槍兵第1504章 雙頭鷹第301章 志願兵第904章第705章 李超不回來了第1005章 封王第十三章 執衣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583章 和太子的約定第 1335章 逍遙遊第1135章 天命還是巧合第1040章 弒君第1209章 李道宗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397章 平陽姑姑第1216章 王玄策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1344章 變天第200章 溝上梯田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1440章 朕知道了第1039章 密詔第905章 祝熊貓盟主生日快樂!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75章 牛魔王第1399章 南面攝政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1470章 輸血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1144章 宋青書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282章 闖宮第1546章 孽多侯第1379章 摘桃子第946章 朕虧了第946章 朕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