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大手筆

“今天這烤蛋味道真不錯,大帥,你應當試試這三成熟的,真的,比你吃的七成熟好吃多了。”

蘇定方吃完第四個烤蛋,滿意的拍拍肚子。

李只是笑笑,悠然的吃着他的豆豆麪。豆豆麪跟烤蛋一樣,是這家店裡的特色之一。豆豆麪其實就是普通的手擀長條面,但這種面特別之處就在於湯裡的吐魯番白豆子。

吐魯番,如今是西突厥控制下的高昌國。

白豆子形狀有些像扁豆,也有點像黃豆,是高昌特產。麪條煮的軟軟的如涼粉樣的滑嫩,麪條不用嚼,白豆卻嚼之有味。

一面加了白豆的豆豆麪,那是來這家店必償的美食。

吃了烤肉串、烤蛋等重油大肉的食物後,吃了一碗香氣四溢,入口綿軟,味道清爽,令人口舌生津的豆豆麪,不但爽快,而且也是化解油膩的一種健康之法。

當然,李也喜歡在吃完烤蛋或者葡萄乾抓飯、烤羊肉串、饢包肉、烤包子、豆豆麪之後,再來一杯葡萄酒,或者是一杯熱茶。

放下面碗,擦乾嘴,李也非常滿足的摸着肚子。這胡人店家的食物總是這麼的有誠意,一碗豆豆麪,用的不是碗,而是一個陶盆裝的,一碗麪連面帶湯水怎麼也得有兩斤。人家一根烤肉串,起碼有半斤肉。

大盆雞,是真的一整隻好幾斤的雞。

一個烤包子,那都塞了小半斤肉,稱的上是巨無霸烤包子。

就是茶葉有點次,葡萄酒味道也算一般,還不如李家溝出產的。但賣的卻不是一般的貴,比什麼葡萄乾抓飯、烤羊肉串、烤包子、烤蛋等貴多了。

葡萄酒是從高昌國運來的,千里迢迢。茶葉是關中商人運來的,反正都算是比較貴重的商品了。

反倒是牛羊肉雞蛋雞面等,靈州做爲農牧區,卻是不缺這些的。

茶葉沫子在靈州,居然也賣出了金子般的價格,真是坑爹啊。吹動茶碗上的浮沫,抿一口熱茶,味道雖然淡,但也總算還有茶葉香味的。

這店裡的茶,也就是一分錢一碗的大碗茶,可這裡,卻賣的比一個烤包子還貴。

“定方啊,你真不留下來?”

“我天生就是打仗的,讓我替大帥留下來管理這衙門裡的庶務,着實爲難我了。我還是願意跟着大帥去寧遠,畢竟我還是大帥的衙內都知兵馬使啊,我得替你統帶着這五千牙兵啊。”

“定方啊,你打仗是把好手,可要想走的更遠,還是得多學學庶務管理。”

“我又不想當那文官,還是當個將軍就好。”蘇定方有點心無大志。

“只當將軍,可是當不了宰相,入不了中樞的。”李笑道。

蘇定方端起大茶碗,喝了一大口,也不怕燙。

“當宰相?那是老師你纔有的本事,我能當好一個將軍,就足夠了。此生最大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當一鎮節度使,爲國戍守一方邊疆就足以。”

“哎,我本來還想讓你來替我主持唐渠的修建呢,現在讓我一時間找誰啊?”

李這次來靈州,帶來的都是羣武將,好多還是以他職借調來的。比如蘇定方,那是洮州都督,現在來朔方做行軍總管,戰後肯定也還可能要回洮州的。

郭孝恪,那是隴右道大都督府的行軍長史,薛萬徹,隴右道大都督府行軍司馬。

其它幾位總管也差不多如此。

尤其是這次來的急,文職幕僚很少,能擔任刺史、長史這種級別的就更少了。這導致瞭如今李在迅的收復朔方之後,各州後續的民政事務上,人手不足,跟不上了。

本來李都已經擬了一個新的西套平原開計劃,就是在黃河的西岸,在那邊開挖一條新渠。

現在西套平原的引水乾渠主要還是在東岸這邊,西岸現在只有一個漢渠。那邊還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開,關鍵就是再修一條主幹渠道,然後再修支渠,就能開出大片的新灌區。

這條新干渠,李都已經定了名字,就叫唐渠,渠口就開在青銅峽旁,一路向北流,到定遠終止,計劃全長七百里,支渠五百餘條。修成之後,起碼能灌田一百萬畝。

這條渠道也不是李獨創,而是歷史上建於唐朝的武則天年間,後經各代的整修。可以說,這是西套平原歷史上十幾條主幹渠中比較重要的一條。

李幾乎就是把歷史上的這條渠道直接拿了過來。

長達七百里、寬達十丈的這條西岸主幹渠道,能把西套平原西岸的大部分土地都灌溉到,能讓西套平原再增加一百萬畝糧田,而且是水澆地。

這條幹渠一旦完成,加上配套的支渠,這就等於讓靈州的耕地直接翻一翻啊。這樣大的項目一旦完成,真正算的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可這樣大的工程,現在卻沒有合適的管理者。李自己只能是規劃者,他沒有太多時間卻管具體事務,而且這麼大的工程,也不可能一個人就管的過來,需要的人太多。

就算現在是前期規劃,堪探路線這些,也一樣很繁重。

“大帥,你還真打探上馬這個唐渠?”蘇定方驚訝的問。在他看來,現在當然是一心打突厥最重要,至於什麼修渠水利之類的事情,這些應當是交給下面的刺史、縣令去幹吧。

“修通了這條渠道,能增加一百萬畝糧田,還是水澆地,你覺得沒必要?一百萬畝水澆地啊,就算一年產個四石糧,這一年也能增產四百萬石。你知道這麼多糧食意味着什麼嗎?意味着朔方鎮以後完全能自給自足糧食,甚至還有餘糧運去隴右、河西,若是長安需要,還能運點糧去長安。”

“以後長安不但不需要往朔方運糧支邊,還能減少運往隴右、河西的軍糧,甚至長安還能得到朔方糧食的輸入。你說,這不重要嗎?”

靈州本來就有了百萬畝田地,新增百萬畝,意味着靈州會有兩百萬畝地。兩萬頃啊,還比不上關中的糧田數量,但關中的人口數量卻是靈州的幾十倍了。

靈州地多人少,兼有畜牧之利。兩百萬畝糧田,正常年景,豐收的話,能產七八百萬石糧食,靈州現在不過十來萬人,就算再翻兩三倍,那也不過二三十萬人,一人就算按高標準的十八石算,也不過需求五六十萬石糧,這就意味着靈州,能成爲整個西北地區最重要的糧倉。

對於大唐朝廷來說,這意味深遠,比一年多收幾十萬貫錢稅都重要,畢竟糧食這個東西是穩定的基石。大唐要控制朔方、河西、隴右,要保證京城的安全,要加強對西北外圍幾處的控制,甚至以後還想往外擴張,那麼糧食就始終是制約的瓶頸。

如果大唐在靈州增加了一個幾百萬石年產的糧倉,那意味極大。靈州可不是在東南,東南雖然糧食產量高,數量多。但從東南運到西北來,這卻是萬分艱難的。

“可是這條唐渠,主幹渠就得修七百里,還是十丈寬的乾渠,修起來可不容易啊。何況,按你說的,要達到灌田一百萬畝的目標,還得修上五百多條支渠呢,這可是項大工程。”

“在平原上挖千里渠道,還算是比較輕鬆一些的。”

“可畢竟是上千裡的渠道啊,這得多少人力多少錢糧啊。”

李卻不這麼認爲,這個工程看似很大,但看你怎麼管理。比如說,可以把這工程分成多段,採用分段負責制。

再比如,可以預先把能灌到的地分下去,然後想要分到田,那就必須出工出力,甚至繳納一點錢先,這樣修渠的人力、錢等都能解決很大部分。

畢竟,分了田後,那就是給自己家挖渠啊。渠挖通了,分的地就是水澆地。沒挖通,那就是塊旱地,這爲自己幹活,積極性肯定幹。

就如同美國曆史上開西部一樣,讓那些資本家去修鐵路,鐵路修到哪,那麼路兩邊多少範圍內的土地就歸他們所有。於是資本家們紛紛組鐵路公司,拼命的修路。

李現在也準備這樣幹。

歷史上漢朝曾經向靈州移民七八十萬人開西套平原,而現在靈州人口不過十來萬,就算兩萬府兵的家眷移過來了,那也就增加十萬左右,遠遠還不到這裡的人口承受底線。

靈州就算再遷個五萬戶人口過來,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一百萬畝水澆地,五萬戶,一戶就算分二十畝地,那也不錯了。畢竟是水澆地,如果再分一些旱地、草地之類的,絕對比許多關中百姓現在的情況強的多。

畢竟關中地狹人多,豪強權貴佔田又多,許多百姓在關中都沒多少田地。

而對於朝廷來說,從關中遷移五萬戶口到靈州,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其一,遷走了五萬戶,那麼這些人原來的分的田就空出來了,哪怕他們原來手裡的地不多,但五萬戶,一戶就算十畝二十畝的,也得有幾十萬畝上百萬畝啊,這些地可以再均出去。

而另一方面,靈州新增一百萬畝地,授給這些移民,移民們地多了,生活肯定變好了。而朝廷呢,關中人口壓力減輕了些,同時又新增了一百萬畝地的租賦收入,更充實了邊疆。

怎麼看,都是有百利無一害。

至於工程較大,但又不同於修長城這類。修長城那算是苦役,對百姓來說,沒有切身的利益。可修渠不一樣,分段修渠,爲自家均的田修渠,修通了自家田就成水澆地了,這個積極性不能忽視,畢竟事關切身利益的。

兩萬府兵家眷,再遷五萬戶新移民來,再加上原來當地的百姓,靈州到時擁有二百萬畝土地,幾百萬畝草場,擁有**萬戶人口,甚至是十萬戶人口,這都不是問題。

靈州有了十萬戶,也就穩了。

“真要修的話,我倒覺得有個人選挺適合替你負責的。”蘇定方笑着說道。

“你是說褚遂良?”李一見他笑的那樣,就猜到他想說哪個了。

“大帥,聽說這人在京城可是狠狠攻擊你,現在他被配來靈州當什麼宣撫使,咱們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讓這個姓褚的知道下厲害。大帥你不威,他還真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未完待續。)

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1589章 蠻子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1124章 新殺招第1439章 不乾淨第894章第788章 投降第992章 轉移家眷第684章 飲馬長城窟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979章 當槍使第1511章 殺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79章 紙和書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1313章 元寶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1448章 太子第764章 鳳凰城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136章 征服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751章 太上皇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284章 迎太子真第178章 場面失控第960章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764章 鳳凰城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1247章 請陛下退位第228章 到張家溝搬救兵 第三章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三十七章 寶馬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1136章 征服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421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914章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467章 投名狀第161章 我是給尹、張二妃面子第927章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889章 亮劍第1438章 徐惠第1074章 寶地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1030章 廢帝第927章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697章 南海領主第1360章 鐵與血第751章 太上皇第224章 臣超曰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773章 胭脂馬第1288章 組閣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30章 捉姦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319章 全民分封第141章 搶食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302章 插秧忙第963章 李鬼遇上李逵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62章 新世家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685章 福利第359章 分紅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1514章 保守第1387章 瘟疫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468章 殺功臣
第132章 臨危受命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165章 灞上白鹿vs抱月烏龍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1589章 蠻子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1124章 新殺招第1439章 不乾淨第894章第788章 投降第992章 轉移家眷第684章 飲馬長城窟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979章 當槍使第1511章 殺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79章 紙和書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518章 幽州李績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1313章 元寶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1448章 太子第764章 鳳凰城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136章 征服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751章 太上皇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1284章 迎太子真第178章 場面失控第960章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568章 太平公主第764章 鳳凰城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1247章 請陛下退位第228章 到張家溝搬救兵 第三章第1206章 天佑大唐第三十七章 寶馬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1136章 征服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421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四章 殺豬飯第914章第1401章 聯邦帝國第1467章 投名狀第161章 我是給尹、張二妃面子第927章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889章 亮劍第1438章 徐惠第1074章 寶地第1409章 金殿早朝第1030章 廢帝第927章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697章 南海領主第1360章 鐵與血第751章 太上皇第224章 臣超曰第四章 賺錢門路第773章 胭脂馬第1288章 組閣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430章 捉姦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612章 李超的金字招牌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319章 全民分封第141章 搶食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302章 插秧忙第963章 李鬼遇上李逵第380章 帶兵入京第1562章 新世家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685章 福利第359章 分紅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1514章 保守第1387章 瘟疫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468章 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