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八章:昨日與今日,孰好?

鼓勵生育……

這個提議在不少人看來都感覺有些荒唐,世界上其他國家可以搞鼓勵生育,因爲他們人口本就不多,但是華夏,自古以來,華夏便是人口大國,無論在哪個時代,華夏的人口數量都是排行世界前列的。

即便現在大唐僅有四千餘萬人口,不及整個華夏五千年曆史的三十分之一,可是放眼現在,華夏的人口數量依舊是全世界最多的。

但是太子李承光卻依舊提起了這個建議,或者說,李承光是受李元吉的指示,提出的這個建議。

至於原因,這個現在已經是衆所周知的了。

李元吉很少在民生方面在提出過什麼新的建議了,而這些建議,全部轉移到了李承光的身上,這是在爲李承光打基礎,所有人都明白。

同樣的,所有人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事情依舊辦了,只不過由皇帝提出改爲太子提出,只要事情沒有拉下,父子二人誰提出來,那是人家的家事,誰也管不了。

但問題在於,大唐現在已經有這麼多人了,而且平均每年還會淨增長一百萬左右,這個增幅已經很高了。

因爲按照這個增幅,接下來十年的時間,大唐人口將突破五千萬,更準確的說,是會來到五千五百萬左右這個數字。

這個人口數量已經不少了,很多地方已經人滿爲患了,均田制爲什麼進行不下去?

或者說朝廷不打算繼續進行下去了?因爲按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的話,最多幾十年,各地就將無地可分。

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都同意取消均田制,但只是取消,而沒有新的方案出臺,長久以往,又會形成新的問題。

四千多萬人口的確不少,但也要分什麼時候的。

按照李元吉的計劃去行事,這四千餘萬人口是遠遠不夠的,差的太多太多了。

無論什麼時候,人口永遠都是國家強盛的第一因素。

至於原因,這還用多想嗎?

英國的日不落王朝,美帝的世界警察,看起來都很牛掰,可到最後終究是要交出來這個位置的。

然而,華夏的老祖宗卻早就告訴了世人,最六的殖民手段是什麼。

翻開歷史版圖的演變,答案一目瞭然,移民,大量的移民,只有移民,纔是長久控制一方水土的根本手段。

大量的移民過去,幾十年後,幾百年後,這片土地上的人自然會產生歸屬感,自然會將其看作是一體,而不會去搞什麼分裂之類的。

所以,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口。

濟州是這樣,李元吉移民十萬人,這個數字幾乎與濟州原住民的數量是一樣的。

通過政策的保護,軍隊的保護,移民在那裡可以迅速的吞併那些原住民,擠壓原住民的生存空間。

當然,華夏人的手段,在這方面自然是高明的,所謂的吞併,也並不是直勾勾的殺掉,而是通過聯姻的方式去解決。

唐人在濟州島就是高人一等,且移民過去的也有不少的單身漢,娶一個當地的老婆,讓土著少一個女人,少一個繁衍後代的機會,這不正是無形中的吞併嗎?

所以,大唐需要大量的人口來支撐這一戰略,雖然短期來看很難起到效果,但是幾百年後,結果就很明顯了。

“兒臣認爲,朝廷當施以重賞,夫婦二人若生四胎以上,每胎額外獎十畝,凡移民者,每胎額外再獎十畝,凡移民新地者,每人可分八十畝,新生人口每人可分六十畝,若生三胎以上,每胎額外獎勵三十畝。”李承光繼續說道。

這裡用到的是每胎,而非每子,別看只有一個字的差距,但實際上這差距可大了去了。

子代表着兒子,是勞動力,胎,則代表不論男女,生下來就算,這個政策一但推出,必然會促使大量的新生兒出生。

雖說短期內看不到什麼太大的效果,可是等個一二十年之後,這個效果就徹底的出來了。

人口紅利,從來不會說立即就能讓人看到的,這需要漫長的等待。

總而言之,走與不走,各有各的好處,留下來,沒那麼多獎勵,每人就是三十畝,最多也就拿個生育的十畝獎勵。

但是移民,直接就翻了一倍,分別拿到六十畝和五十畝,願意前往新地的,那就更豐富了,八十畝與六十畝,將近留下來的三倍。

雖然有風險,但是利益也很豐厚,況且移民其實也沒什麼太多的危險,當年的鎮北,那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

雖說那地方偏僻了些,可是現在再去看一看,論農民的生活水平,鎮北那邊的條件明顯的要高於這邊,因爲地多,還有牧場。

濟州那邊的情況暫且不知,畢竟隔着一片海,誰也看不到,但是聽說還不錯。

“陛下,移民並非小事,所涉及到的東西更是方方面面的,臣覺得還是從長計議的好。”魏徵站出來勸說道。

李承光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在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太笨了點,況且,打一開始,魏徵就對這個提議不感冒,雖說沒有鼎力的反對,但同樣的也沒有支持。

如果都按照這樣的話,地的問題的確是不用擔心,大唐還有很多地都處於無人耕種的階段,移民過去就好了。

“是啊陛下,移民總要給百姓安置臨時的安身之處吧?若是允許其攜帶物資,移民的速度與難度必然會受到影響,可若不允許,一切生活物資,都將由朝廷來負責,壓力的確挺大的。”

接下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各有各的理由,且說起來也都很有道理的樣子,至少李元吉一時半會兒的是找不到什麼反駁的藉口。

恩,僅僅只是針對他們說的這個原因。

李元吉自然不會開口,而是將目光放在了李承光的身上。

雖然纔剛剛十二歲,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準備了幾年的時間,這麼點問題都解決不了的話,那也太讓人失望了。

李承光自然知道李元吉的意思,此時的李承光雖然年紀不大,但經過幾年的洗禮,心性已經成長了不少,況且身邊還有那麼多的老師同伴,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他們早就預測過了。

李承光倒是沒有任何的膽怯,直接站出來道:“孤且問諸卿,昨日與今日之大唐,孰好?”

馬周微微眯着眼睛,嘴角微微的上揚,漏出了一副微笑。

魏徵則是倒吸一口冷氣,不由得看向了馬周。

兩人同爲東宮屬臣,這個問題自己顯然沒有給李承光任何答案,甚至一直都是不冷不淡的態度,李靖顯然是不會摻和這方面的,除了李元吉安排給他的任務以外,李靖這些年幾乎就是死守軍校,甚至,爲了不來回奔波,李靖甚至問李元吉要了塊地,直接在軍校旁邊修建了新的府邸,一家人都搬到了那裡,只是偶爾的回一次長安,述職,順便教導一下李承光。

自己沒說過,李靖不可能,加上馬周剛纔的反應,魏徵心中便有了答案。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的很刁鑽。

表面上看,只是在問以前的大唐和現在的大唐哪個更好?

可實際上,李承光卻是再問,你們是想守住大唐現在的樣子,故步自封?還是走出去,讓大唐變的更好。

激進派與保守派固然會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論怎麼看,這個提議的初衷是好的,是有利於百姓的,唯獨朝廷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與物資。

而且,這裡面還涵蓋了一個意思,就是在質問這些大臣,你們是覺得大唐現在的領土已經足夠了嗎?那些領土空着無人耕種,要他又有何用?

“昨日與今日,各有各的好,臣倒是認爲,太子此議可行,但在計劃的制定上,需要相對的保守一些。”房玄齡站出來和稀泥道。

“玄齡有何看法?”李元吉饒有興趣的問道,這個私下裡是真的沒有溝通,但房玄齡的確知道這個事,也參與了進來,並且是支持態度的。

“迴避下,臣對其他並無任何看法,唯獨移民這一塊有些想法。”房玄齡拱手迴應道:“以往的移民,多以宗族爲單位,但宗族人數龐大,人多口雜,即便表面上沒有什麼不合,心中如何想的,誰也不清楚。所以臣倒是覺得,不妨以夫妻二人爲基礎單位來移民,同村,同鄉,或者同縣移民至一處,設立新的村,鄉,縣,也算相互間有個照應。”

人多口雜,這是肯定的,兩個人還會有不同想法呢,更何況是一個動則幾十口、上百口人的宗族?

有人不想走,有人又想出去闖一闖,但礙於宗族的原因,不好意思自己走,朝廷給了一個理由,無形中也會有利於移民政策的推行。

話又說回來了,一個宗族那麼多人,和和氣氣沒有任何矛盾的,又有幾個?

誰家還沒個雞毛蒜皮的矛盾事?如果有這個機會可以單飛,飛一下又何妨?況且留下來基本也就這樣了。

“先統計吧……”李元吉卻沒其他人那麼樂觀,主要是上次的移民給他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所以這次心裡多少有些沒底。

第八十章:搶功?逼功!第一一三章:地龍翻身?第二六一章:唐代的生態循環第七百章:四個光桿司令第三七三章:樂極生悲了吧?第三五六章:招不招?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六六三章:還有內幕嗎?第三九四章:衝他個懷疑人生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一六五章:浮橋第二十三章:‘第一桶金’第一一八章:有人來送錢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二零五章:李靖夜襲鎮北城第三二四章:不接地氣?第二一九章:吾欲入朝題金榜第三八四章:功虧一簣長孫無忌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一七六章:不聽話的,殺!第三四八章:駙馬不好當第一四八章:臣死也不走了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四十七章:推銷水泥第五十四章:這個身份很好用嘛第五一二章:這是VIP服務啊第二三九章:活該你倒黴第五八一章:理想很好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來第五十七章:把自己坑了第十九章:本王要拆了御史臺第三六五章:從被動到主動第一二五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第三二四章:不接地氣?第五二八章:舉國內附?第七十七章:大殺四方第八十章:搶功?逼功!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二零八章:竟然是她第三五一章:掉頭的罪過第二三七章:老夫跟你沒完第五九八章:特權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五三七章:忠君宮第一二九章:自以爲是的造反派第四零三章:征服第五章:就沒本王不知道的第八十六章:好像是齊王做的第六一八章:內部矛盾第三一二章:借我一千兵,還你一片天第一七四章:本王仁至義盡了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四二六章:敲打第七十章:此戰已經贏了第二三四章:人家這孩子都咋生的?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二六九章: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二六三章:又有人作死第四一一章:未雨綢繆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三二六:蕭條與繁華第二零三章:鎮北之危第六十一章:夜戰第六五一章:屈突仲翔的野望第二一二章:豐州是孤的了第二零一章:回家第三零二章:朕叫它鐵路第六九三章:從裡爛到外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一六九章:兵鋒相對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第二五六章:朕意已決第四五四章:你把皇帝給得罪了?第六章:此仇必報第六三九章:攤上個好爹沒辦法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二一零章:這能平推到長安啊第九十章:關本王屁事?第四八三章:流水線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三七三章:本公子可是見過皇帝的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九十八章:又見作死小能手第四十五章:我能守到天荒地老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四三六章:老孃弄死你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三十六章:殺上高府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六九六章:難怪你要爲他走後門第四五六章:我願意第一四七章:挖牆腳的李世民第四一一章:未雨綢繆第五五九章:朕非暴君第一四八章:臣死也不走了第四五一章:晚了
第八十章:搶功?逼功!第一一三章:地龍翻身?第二六一章:唐代的生態循環第七百章:四個光桿司令第三七三章:樂極生悲了吧?第三五六章:招不招?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六六三章:還有內幕嗎?第三九四章:衝他個懷疑人生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一六五章:浮橋第二十三章:‘第一桶金’第一一八章:有人來送錢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二零五章:李靖夜襲鎮北城第三二四章:不接地氣?第二一九章:吾欲入朝題金榜第三八四章:功虧一簣長孫無忌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一七六章:不聽話的,殺!第三四八章:駙馬不好當第一四八章:臣死也不走了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四十七章:推銷水泥第五十四章:這個身份很好用嘛第五一二章:這是VIP服務啊第二三九章:活該你倒黴第五八一章:理想很好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來第五十七章:把自己坑了第十九章:本王要拆了御史臺第三六五章:從被動到主動第一二五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第三二四章:不接地氣?第五二八章:舉國內附?第七十七章:大殺四方第八十章:搶功?逼功!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二零八章:竟然是她第三五一章:掉頭的罪過第二三七章:老夫跟你沒完第五九八章:特權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五三七章:忠君宮第一二九章:自以爲是的造反派第四零三章:征服第五章:就沒本王不知道的第八十六章:好像是齊王做的第六一八章:內部矛盾第三一二章:借我一千兵,還你一片天第一七四章:本王仁至義盡了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四二六章:敲打第七十章:此戰已經贏了第二三四章:人家這孩子都咋生的?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二六九章: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二六三章:又有人作死第四一一章:未雨綢繆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三二六:蕭條與繁華第二零三章:鎮北之危第六十一章:夜戰第六五一章:屈突仲翔的野望第二一二章:豐州是孤的了第二零一章:回家第三零二章:朕叫它鐵路第六九三章:從裡爛到外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一六九章:兵鋒相對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第二五六章:朕意已決第四五四章:你把皇帝給得罪了?第六章:此仇必報第六三九章:攤上個好爹沒辦法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二一零章:這能平推到長安啊第九十章:關本王屁事?第四八三章:流水線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三七三章:本公子可是見過皇帝的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九十八章:又見作死小能手第四十五章:我能守到天荒地老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四三六章:老孃弄死你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三十六章:殺上高府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六九六章:難怪你要爲他走後門第四五六章:我願意第一四七章:挖牆腳的李世民第四一一章:未雨綢繆第五五九章:朕非暴君第一四八章:臣死也不走了第四五一章: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