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開啓盛世

朝鮮半島的納入,讓大唐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鼎盛時期,這不僅僅只是一種外強中乾的假象,大唐的強,而是由內自外的強。

數據拿出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以往的時候發生這種規模的大戰,不論結果如何,中原朝廷自身的損失必然是肯定的。

甚至大多數時候,一場大戰下來,中原王朝就會倒退多少年。

冷兵器時代,從沒有說過以低戰損去完勝對手的案例,且對於糧食的消耗也是極爲恐怖的。

但是這種情況,在大唐身上卻並沒有出現。

首先,改革後的軍隊,雖然在對物資的需求方面更大了,但是同樣的,這種物資的需求,卻解決了兵力損失的缺陷。

大量的子彈炮彈送過去,換來的是低戰損,是的,敵我實力不對等,就好比後世的伊拉克戰爭那樣,美帝大兵操縱着各種先進裝備,伊拉克還沒反應過來就敗了,其實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而這一戰唯一能夠打敗唐軍的,就是他們自身的後勤問題。

但是很抱歉,李元吉比誰都清楚這一點,所以後勤也是最早就開始部署的。

在大唐的土地上,有五座超大型的兵工廠,這些兵工廠早在戰爭開始一年之前就已經投入使用了,彈藥什麼的,要麼就是囤在海州,要麼就是提前運到濟州,大量的船隻,可以源源不斷的將這些彈藥運到朝鮮半島,至於糧食,連年的豐收,兩千多座常平倉都快放滿了,大唐現在根本就是什麼都不缺。

另一方面,三年內不斷的修建水泥路,隨着大量的卡車投入工程,機械化的操作模式,讓水泥路的修建更加迅速。

加上大量的工人有了經驗,經過幾次實踐的積累,找出了一套更加合理的施工辦法,三年的時間內,從長安出發,走水泥官道,可以順着這條路到達全國三分之二的州府所在地。

剩下的那些無不是偏遠地區,修建起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地方而暫時被拋後的。

再說鐵路方面,早在長海鐵路尚未通車之際,長安至鎮州,幽州至鄭州至鄂州,鄭州至徐州至揚州,這三條鐵路已經全線開工。

擁有一整條長達兩千裡的長海鐵路作爲支撐,加上朝廷的提前部署,這一段鐵路的修建,所培養出的人才,足以支撐大唐同時建造這三條鐵路。

錢,不是問題,計劃經濟時代,錢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爲所需要付出的,僅僅只有人工支出,設備什麼的都是一次性投入,綜合來算的話,就算設備,付出的也只是人工。

加上隨着長海鐵路的貫通,大量工業化設施的投入,使得大唐的生產力比幾年前提升了幾倍,這也就促使了商業方面的突飛猛進。

最重要的是朝廷的支持,集中精力搞基建,以大唐現在的情況來說,同時開搞這三條鐵路,以及修建那些水泥路,只要規劃得當,基本是沒什麼問題的。

再說了,這些錢又不是全部由朝廷支出的。

因爲朝廷政策的轉變,讓各地官府的錢庫也有了些盈餘,依據各地不同的財政能力,朝廷也很人性化的根據各地制定了不同的出資標準。

當然,不要忘了李元吉手裡可還握着一大批金銀呢,三年內,這批金銀也被分批的投入了進去,總價值大約三百萬貫左右。

朝鮮半島加入了這個大家庭,並且被命名爲遼東州,東海州,朝南州三個州。

通過區劃的劃分,將整個朝鮮半島化爲三個不同的州,同時遷入大量的漢民,用以同化對方,從根本上削除朝鮮半島脫離的可能性。

但,時間在一步步的推移着,從神元七年,來到了神元十年末,再過半個月就到了正旦,也將開啓神元十一年的篇章。

李元吉當皇帝的這十年,大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朝廷上也出現了不少的新面孔,有些則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有些則在歷史上根本沒有提起過,但不可否認,他們的能力的確很強。

有人來,自然也就有人去,神元七年末,前內閣大臣,前禮部尚書劉政會因病去世,神元八年中,在這個世界多活了四年的張公瑾,依舊沒有逃脫病魔的控制,輸血的確有用,但時間上太晚了,很多病症已經深入體內,事實上這幾年張公瑾也一直遭受着病痛的折磨。

再一個,就是三個月前,譙國公,也就是李元吉的三姐夫柴紹因病去世,雖然極力挽救了,但柴紹當時並不在長安,且發病之初也並未在意。

或許是過於思念三姐平陽公主,所以才這麼快的離去。

而李元吉,也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十三年了,十三年的時間,讓他從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成了當下三十六歲的中年大叔。

人到中年,想的就是多一些。

皇帝,人人都想當,可現在李元吉感受到的,卻是無盡的孤獨。

早已沒了當年的衝動與興奮,剩下的,只是枯燥與無聊。

李承光成長的還不錯,可一方面李元吉又希望他可以快些長大,一方面則又希望時間可以回到過去,重回十一年前的時候,自己還在鎮州的那段日子,重回剛剛穿越回來的時候,如果能夠再來一次,或許自己會選擇告密,至少也要讓大哥李建成有所防範。

思緒,漫無目的的飄蕩着,半個月的時間眨眼即逝。

……

時間來到了正旦,李元吉舉辦的第十一次大朝會。

這一次的朝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又是最特別的。

因爲時間來到了神元十一年,一個看似普通的年份,但卻是天下百姓共同期待的年份,因爲從這一天開始,大唐將全面取消課賦制度。

雖然去年只需要繳納一成的課賦,但到了真正取消的時候,百姓心中還是很期待的。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十年前就已經做下的決定。

一些知情的大臣們,卻並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爲他們知道,今年的朝會,必將載入史冊,成爲最閃亮的之一。

成爲太子的第一年,李承光便上奏善待老者,當年開始,七十歲以上老者,每人每月可以獲得一斗糧食的補助,這一政策一直實行了三年,從未間斷過。

這一政策不僅讓太子收穫了大量的民心,同樣也使朝廷的凝聚力更加強大了,皇帝的影響力也隨之進一步的增強了不少。

中間沉寂了兩年的時間,等待了兩年的時間,準備了兩年的時間,今日,太子又將上奏。

上奏的內容,內閣大臣們已經知道了,跟上一次一樣,一些詳細的數據,還是由這些大臣們提供的。

同上次一樣,李元吉提出的方向,李承光親自操刀主辦,並且制定的方案。

其實李元吉是不想提出來的,但以李承光的年齡與智商以及見解,是看不到現在的問題的,所以他只能提出來,然後讓李承光去解決,去成長。

依舊是一套古老的流程,朝拜,總結,展望未來,到了末尾,李承光再一次的站了出來。

“父皇,兒臣有事要奏!”

“允!”

都是內定好的,父子二人演起來沒有絲毫的生疏感,三年前的時候,李承光還需要拿着奏摺去翻看,現在,手中拿着奏摺直接遞了上去,而他自己卻已經可以做到脫稿了。

“父皇,兒臣近幾年走訪各地,又參考政務,發覺大唐依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兒臣總結了下,主要分爲兩點。”李承光淡定的說着。

“第一點便是土地問題,當下土地管理頗爲混亂,原有的依舊實行均田制,但新增人口卻沒有均田的資格,長久以往,極爲不公。故兒臣覺得此制當改。均田制的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發展需求,所以兒臣覺得應當以人爲本,人不論老幼,一律三十畝實分田,人生而分,人死歸田,無口分永業之分。”

關於這一點,李承光做過詳細的調查,所以三十畝這個數字,並不是胡亂說出來的。

首先,均田制的時候,寬鄉分的多一些,狹鄉分的少一些,有些甚至不足十畝,而這一次的改革,則是一律三十畝實分田,這是實實在在的三十畝,不分寬鄉狹鄉的。

再一個,之前大唐的畝產量約爲一石多一些,這個產量並不高,按照當時的耕種方式,完全就是看天吃飯,也不能指望有多高的產量。

但是現在,大量的灌溉設施已經齊全了,加上機械化的耕種已經推廣,合理的交替耕種,畝產已經可以達到將近三石,三十畝就是八九十石的產量,一個正常人,一年的口糧消耗大約也就是十石至二十石,這指的是飯量大的,只要可以足分,農民的利益其實是沒有減少的。

“第二便是人口問題,大唐的人口太少了,雖然當下有四千餘萬,但還是太少了,爲了解決人口衆多土地不夠分配的問題,應當將兩者結合起來,留在原籍的,按照當下制度進行,願意服從遷徙的,每人可分六十畝田,十年內,新出生人口可分五十畝田,十年後一切照舊。

另外,兒臣覺得,朝廷應當鼓勵生育,並加以獎勵……”

第四四五章:你知道學霸的痛苦嗎?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四三七章:敲山震虎第七十七章:大殺四方第六十六章:齊王領軍第二六二章:閒的發黴之花樣作死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二六五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六章:巨大震撼第二十五章:雄心壯志從未消第二四四章:空談誤國第六零四章: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四二六章:敲打第六章:此仇必報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二七五章:大唐的好戰份子們第八十一章:殿下才該登上皇位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四七八章:向工業化邁進第四三二章:可惜你明悟的太晚了第三四八章:駙馬不好當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十四章:溫柔之鄉公主家第七零六章:成長第四四五章:你知道學霸的痛苦嗎?第四一二章:李老師講課第七一六章:朕也怕第六三九章:攤上個好爹沒辦法第三八一章:跟我比無賴?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二零二章:卿不負孤,孤必不負卿!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三零三章:這能當半艘船了吧?第五六四章:震驚:情況不妙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三二五章:微服第三五四章:狡兔三窟第二二零章:南下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三一九章:我哩個娘啊第五五三章:匆匆第四十六章:巨大震撼第二八六章:不省心的國戚第六五零章:老奸巨猾程知節第五九二章:內部瓦解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第五八二章:成真了第三八三章:別怪我沒提醒你第二章:那貨你瞅啥第五四一章:我們在做夢第五九零章:長孫無忌之死第十二章:你是誰家的兔崽子?第十五章:打斷他的狗爪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五四五章:清水衙門?第一三五章: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第六八九章:膽大包天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二九五章:當然是打特孃的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五百章:生漆第三一零章:萬般皆下品,唯有唐人高!第七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三五五章:甕中捉鱉第五一四章:李元吉的底線第九十六章:誰敢動齊王?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四七四章:這手操作很靈性嘛……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掛咋樣?第三九六章:兵鋒所指,皆爲螻蟻第二二七章:喪家之犬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第二七九章:本官需要一個解釋第四二八章:風波起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第十一章:罰你不準和俺睡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五九三章:破釜沉舟?第六十三章:李二出事了第四三五章:太子人選第四五零:難道是他?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三三四章:同志,你要砸朕飯碗啊這是?第五六四章:震驚:情況不妙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五三二章:又想騙我移民第二九九章:援軍在哪裡?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三五七章:破案、迷你版裝備第六七六章:腐敗來了?第六四六章:主任,我有個想法第三三二章:發展省第六四零章:爲太子保駕護航第五八四章:又是長孫無忌第五十九章:火力外引第三一一章:哥的能力,超乎你想像!第二五六章:終得觀音婢
第四四五章:你知道學霸的痛苦嗎?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四三七章:敲山震虎第七十七章:大殺四方第六十六章:齊王領軍第二六二章:閒的發黴之花樣作死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二六五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六章:巨大震撼第二十五章:雄心壯志從未消第二四四章:空談誤國第六零四章:一個時代的結束第四二六章:敲打第六章:此仇必報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二七五章:大唐的好戰份子們第八十一章:殿下才該登上皇位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四七八章:向工業化邁進第四三二章:可惜你明悟的太晚了第三四八章:駙馬不好當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十四章:溫柔之鄉公主家第七零六章:成長第四四五章:你知道學霸的痛苦嗎?第四一二章:李老師講課第七一六章:朕也怕第六三九章:攤上個好爹沒辦法第三八一章:跟我比無賴?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二零二章:卿不負孤,孤必不負卿!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三零三章:這能當半艘船了吧?第五六四章:震驚:情況不妙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三二五章:微服第三五四章:狡兔三窟第二二零章:南下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三一九章:我哩個娘啊第五五三章:匆匆第四十六章:巨大震撼第二八六章:不省心的國戚第六五零章:老奸巨猾程知節第五九二章:內部瓦解第六十一章:科舉之道第五八二章:成真了第三八三章:別怪我沒提醒你第二章:那貨你瞅啥第五四一章:我們在做夢第五九零章:長孫無忌之死第十二章:你是誰家的兔崽子?第十五章:打斷他的狗爪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五四五章:清水衙門?第一三五章: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第六八九章:膽大包天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二九五章:當然是打特孃的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五百章:生漆第三一零章:萬般皆下品,唯有唐人高!第七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三五五章:甕中捉鱉第五一四章:李元吉的底線第九十六章:誰敢動齊王?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四七四章:這手操作很靈性嘛……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掛咋樣?第三九六章:兵鋒所指,皆爲螻蟻第二二七章:喪家之犬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第二七九章:本官需要一個解釋第四二八章:風波起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第十一章:罰你不準和俺睡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五九三章:破釜沉舟?第六十三章:李二出事了第四三五章:太子人選第四五零:難道是他?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三三四章:同志,你要砸朕飯碗啊這是?第五六四章:震驚:情況不妙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五三二章:又想騙我移民第二九九章:援軍在哪裡?第四十一章:每戶一錢第三五七章:破案、迷你版裝備第六七六章:腐敗來了?第六四六章:主任,我有個想法第三三二章:發展省第六四零章:爲太子保駕護航第五八四章:又是長孫無忌第五十九章:火力外引第三一一章:哥的能力,超乎你想像!第二五六章:終得觀音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