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今天繼續感謝書友“事組則圓”的打賞!我的作品《天龍不敗》發佈了新章節《第三百零五章納美復鏖兵(五)投降【二更求票】》,/book/)
可是,這談判又能改變得了什麼呢?
戰爭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以戰迫和,也就是說通過戰爭的手段迫使對方坐到談判桌上來。
在雙方實力相等的情況下,談判是有用的。談判就是實力,誰會談,誰能說,誰就能取得最大利益。
可是如果雙方的實力不等,實力就是談判。“弱國無外交”,城下之盟有什麼可談的?
當年金軍打到汴梁城下,要什麼宋國朝廷就得給什麼: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太原、河間、中山三鎮,宰相親王爲人質。
金人說什麼宋人得同意什麼,城下之盟是沒得談的。
一方只有在戰場上獲得了勝利,或者至少跟對方打一個平手,在這種情況下才有迴旋餘地可以談。
那麼東方不敗明知沒什麼好談的,爲何又要答應高麗方的談判請求呢?
麻痹對手而已!
高麗國將士一聽到和談的消息,士氣便即低落。而東方不敗則趁着雙方談判的工夫,率領大遼的鐵騎,將殘留在遼境的高麗軍隊一掃而光,接着揮軍南下。
高麗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佔全境總面積的八成,因此進入高麗國領土後,大遼騎兵的優勢幾乎喪失殆盡。
可東方不敗帶領手下在山地裡展開了游擊戰,她命令各部兵馬。潛伏深山老林之中,以白雪、樹叢做掩護,遇到高麗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他一頓再說。打得他心驚膽戰,不得安寧。
由於高麗軍隊此刻兵無鬥志。被東方不敗手下的遼軍殺死的倒也不多,大多做了她的俘虜。
一時間,高麗國北部駐軍已被東方不敗肅清,大小城池淪陷三十餘座。開京以北。唯有西京等少數大城還在苦苦支撐。
趙汗青在東方不敗的授意下,於談判桌上並不咄咄逼人、急於爭取利益,而是儘量拖延時間。(平南文學網)
等到東方不敗率軍和阿骨打會師開京城下之時,面對三十萬遼軍,高麗國王王晧唯有老淚縱橫地答應了東方不敗所提的一切要求,開城投降。
東方不敗接受完王晧的投降之後,牽着他的手一同進入開京。路上邊走邊向他述說了蕭峰父親遭人污衊而受伏擊一事。
據蕭峰推斷,編造謊言的那個“妄人”多半來自高麗,或爲西夏部屬,總之是對宋遼兩國用心險惡。
既然東方不敗現下身處高麗。就請王晧徹查此事。
王晧聽罷,哪敢不允,當即召集文武百官,頒佈調查這一舊事的命令,並請東方不敗進入王宮居住,敬候佳音。
既然王晧如此盛情,東方不敗也不推辭,老大不客氣地住進了王宮,吃起了正宗高麗宮廷泡菜。
王晧時不時還送來高麗美人侍寢,東方不敗見了,只覺這些所謂美人還沒自己府上的丫鬟美呢,而且自己作爲一個女子,也用不着其他美女侍寢,哭笑不得之下,婉言謝絕了。
在等待“妄人”一事的調查結果時,東方不敗也不閒着,趕緊找地方練習獨孤求敗傳授給自己的功法。
這御氣之術的第二層,須得在大海中練習。開京以西便是一片大海,名曰黃海,正是一個理想的練功之所。
這天正午,用過午膳後,東方不敗便在幾個高麗嚮導的帶領下,來得海濱。她站在海邊石上,遠眺茫茫大海,眼見波濤洶涌,心中豪情頓生,不由自主,開口吟道: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爲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該詞是宋代宰相王安石所作的一首《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它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並嘆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堯舜,但長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纔有了類似“湯武偶相逢”的機會,可以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這首詞正是寫於他擔任宰相之時。
王安石此作不同於一般古代詩人詞客那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鑑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託今,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佈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
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爲氏,曾傭耕於莘:“伊尹耕於有莘之野。”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爲陪嫁而隨着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纔有了作爲。
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
伊、呂二人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困窘之後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
古時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倖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並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爲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
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爲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一開頭,“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瞭“君臣遇合”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