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出了樑大郎這個已經成了親在外的,未婚的男娃兒被她扒拉了個遍,年齡相當的不合適,合適的年齡不是大就是小。
樑貴皺着眉,“行了你!先別亂扯紅線呢!三年過來,還不知道是個啥情況呢!”
樊氏白了他一眼,“我這是心裡着急!”
黃氏也着急,沒有睡着,推了推一旁的樑二智,“今兒個我可聽大嫂說了,娘保準會把那唯一的外孫女扒拉到自家來。和她年紀相仿的可就只有咱家五郎!你倒是說個話!可別一口就答應了!”
樑二智倒沒覺得有啥,“親上加親不是更好!娘疼四娘,到時候分家,也會多偏着咱們二房的!”
黃氏拉下臉來,“親上加親哪個地方好了!我可不想當她的婆婆!享不了婆婆福,還要受媳婦兒氣!五郎以後可要念書呢!等農忙後,就去學堂了!咱五郎聰明,我還指望他考中功名,娶個官家小姐回來呢!”
樑二智不以爲意的翻個身,“得了吧你!親上加親挺好的!那官家小姐不說能不能娶回來,真娶回來,你也享不了婆婆福,還得供着人家!”
見他真覺的四娘好,黃氏氣了掐了他一把。
馬氏也在想着這個事兒,跟樑大智提了兩句,說四娘和五郎相配,和三房的六郎關係好,趙氏也喜歡四娘。
樑大智沒多說,“看爹孃咋說吧!或許爹孃根本就沒想親上加親,你別瞎說!四娘這娃兒現在夠可憐了!”
馬氏臉色僵了下,畢竟是自己親外甥女,樑大智竟然也疼的!
雞鳴聲響起,山風陣陣吹着,雲層逐漸散開,天快亮時,露出了清澈的半月。
村裡各家炊煙升起,雞叫豬哼哼,人聲也漸漸多起來。
村頭的獨院竇家,也都齊齊起來。
竇傳家帶頭燒了香,供桌上擺着龍鬚麪,葚子酒,肉餅和昨兒個竇三郎買回來的豬頭。
全家磕了頭,禱告了一番。
“好!從今兒個開始,咱家沒有債了!乾的都是咱自家的了!以後咱家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的!”
拋開別的不講,如今的日子真的算比以前好太多了!自己當家,以後家裡賺的錢也都是自家的了!不用兩個老不死的臉色,不用一個鍋裡吃飯。想咋過咋過!梁氏還是高興的。
“今兒個炒肉!”梁氏擺着手。
竇清幽幫着去做飯,竇傳家跟她商量,“今兒個或是明兒個,把岳父家的那十兩銀子也還了吧!咱家暫時也不用本錢,存的有面,等賣完這一趟,就又有銀子了。”
梁氏正想去一趟,自然應聲。
上午竇嬸兒和連氏幾個過來做龍鬚麪,也都恭賀了一番,“不用理會那些亂嚼舌根的!以後這眼看着的好日子,過出來羨慕死她們!”
“就是!”
梁氏跟她們一邊說話一邊幹活兒,心情倒是越來越好。
村裡雖然說啥的都有,但也只能說他們家走了大運,這以後掙了銀子,在村裡就不一樣了。
沒過兩天,竇三郎沐休了。
竇傳家在家看着麪條,梁氏娘幾個去樑家溝還錢。
樊氏一看,就說不要,“家裡還有些銀子,這些日子掙的,加上你們還的十兩,足足多呢!你們手裡也不能一兩本錢都不留了!”
還了這個十兩,梁氏手裡的確沒銀子了,想到還要買李子,她就還的有點不利索。雖說閨女那藏了三十兩,但那個銀子卻是不能動的。
馬氏會賣好兒,忙笑呵呵的讓她先拿着,“哪還緊着你們非現在就還這個銀子了,先拿着!這做着生意,手裡可不能沒有一點週轉的本錢!”
幾個人都讓,梁氏想想也是,就又拿上了,“白麪家裡之前買好的還有,就是這快要收李子了,手裡就生一兩銀子不到。”
馬氏更讓她趕緊先拿着,問她夠不夠,“你說一聲,咱家現在也能給你湊個二三十兩!”
閨女都說了,李子酒合夥幹,梁氏自然不會說要,說起做李子酒的,“幾個娃兒都說合夥幹,這李子酒說釀也容易,那會釀酒的要學也容易,多琢磨琢磨就會了。咱們要先佔住先機!所以,先把周圍縣鎮的所有李子,都買下來!”
“所有的李子都買下來!?”馬氏幾個都驚了。
梁氏點頭,“咱今年佔了先,先掙一筆,等明年人家也學會的時候,咱已經穩住腳了!所以要把附近縣鎮的李子都買了!銀子不夠的,先借一借,李子也便宜,就是那釀酒用的白糖冰糖要費些銀錢。咱兩家一塊使勁兒,先把今年的拿下再說!能吃多少是多少!”
馬氏倒吸口氣,覺的她胃口太大了,“這附近縣鎮的李子都買下來,這得多少?那得釀多少酒?找到買家了嗎?”
“就是因爲找到買家了,所以纔要一口能吃多大就咬多大!”他們背靠秦雪鈞,所以就算量多也不怕。
樑貴看了眼竇清幽,見她微微笑着,清冽的眸子染着笑意,也笑起來,“你娘可沒那麼大的心!”
竇三郎忙開口,“姥爺!是秦老闆說的!我們賣櫻桃酒時,他提點了我,我這纔想起來,不如就幹一票大的!做生意也本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咱們既然有這個先機可佔你,那就佔着撈一筆!”
這倒像,他畢竟也大了。樑貴贊同的點點頭,“那我們先商量下,看這個事兒咋辦!”他的意思,是合到一塊,還是分開各做各的,到時候再賣給那秦老闆。
“合到一塊吧!到時候忙不過來,可以在村裡僱幾個人!”竇三郎道。
馬氏和黃氏都忍不住的歡喜,他們還債肯定不止龍鬚麪賣的錢,那才能賣幾個錢,這釀的李子酒,肯定有大賺頭!
商量完,家裡做的龍鬚麪由馬氏幾個接手,樑貴爺幾個開始到附近縣鎮打聽誰家種李子,收李子。
馬氏,黃氏和趙氏也都準備好,到孃家或親戚家借銀子使。
竇清幽回家,跟竇傳家也說了一聲,姥爺家要帶着他們釀酒入一股,要幫着收李子,還要借些銀子做本錢。
竇傳家自然是高興,想了想老宅知道肯定也想,不過既然是樑家做的,怕也不會讓再摻和,應了聲,多做些龍鬚麪,攢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