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江東

在土豆育種成功後,池非很快就收到了岳父寧志遠充滿喜悅之情的回信以及簡書棋的任命書。

寧志遠以西北大將軍的身份,任命簡書棋爲正六品的西北戶部農事司主事,全權負責土豆在西北的推廣種植事宜。

嚴格意義來說,寧志遠身爲靖安帝的臣子,是沒有資格隨意任命官員的。

如果換作以前,這已經跟叛逆無異,是要夷三族的大罪。

但寧志遠這個老狐狸自然不會落人把柄,他在任命官員的時候,都會加一個“代”字,意即暫時代理之意,並非正式的任命。

而且他振振有辭地聲稱,他效忠的是靖安帝,而非軾君軾父之逆賊所把持的僞朝。

既然他的主君已經被奸人謀害,他身爲先帝的忠臣遺孤,爲了維護先帝的地盤,自然有臨時任命之權。

此番言論很快從西北流至江南等地,在士林當中引發了不少的爭論。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寧志遠的狡辯之辭,但只要他在西北或東北兩地一天不舉辦科舉考試,在任命官員時一天不去掉這個“代”字,還真就拿不出過硬的證據說他是亂臣賊子。

畢竟人家打的是先帝忠臣遺孤的旗子,而且一直以先帝所封的西北大將軍自居。既沒有自立爲王,又沒有作其他違背臣子之事,在官場道德方面確實沒什麼可攻擊的地方。

甚至有許多懷念靖安帝治理時期政通人和、天下安寧光景的讀書人雖然表面不說,但心裡還是挺欽佩這位敢作敢當的西北大將軍。

簡書棋在收到這份任命書時,真是又驚又喜。

此事一旦做成,無疑將是一個天大的功勞,對他以後的仕途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同時他心裡也很清楚,他能拿到這份任命書,肯定跟好友池非幫他向大將軍舉薦脫不了關係。

否則他一個剛剛逃來九江沒多久的外人,憑什麼一下子就能當上正六品的戶部官員,而且負責的還是如此重要的大事。

想到這裡,簡書棋心裡只感到暖烘烘的一片。

以他跟池非的關係,這時候說多謝反而顯得生份。

他已經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辦好此事,不僅是爲了西北和東北的軍民不再捱餓,也是爲了不讓舉薦自己的好友丟臉。

爲了對土豆的培育有更加深入的瞭解,簡書棋不僅親自用池非教的方法把剩下的所有土豆全部切開種植,而且每天都待在試驗田裡觀察並記錄種苗的生長情況,不到天黑都不肯回去。

好友跟他說過,等這批土豆長好後,他就會以戶部農事司主事的身份帶着絕大部分的種苗去西北進行更大規模的推廣種植。

到時遠在西北的大將軍寧志遠會給他最大的行事權,讓他能夠在不受任何阻礙的情況下安心做事。

第一批種苗會先在軍方所控制的軍屯地裡種植,等種植成功後纔會向全西北所有百姓推廣。

如果順利的話,只要三到四年時間,土豆就會取代小麥、高梁成爲西北軍民的主要糧食。

至於成功與否,就要看他自己了。

一想起今後自己要做的事,簡書棋可謂是熱血沸騰,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土豆的育種工作當中。

……………………

土豆這種全新的農作物進入九江只有少數人知道,京城方面更不知道此事。

此時的大魏朝廷,正處於多事之秋。

好不容易壓制住南邊胡人北進的勢頭,而西北和東北的寧家又沒有太大的異動,原本局勢應該算是穩定下來了。

但還沒等朝廷衆官員高興太久,江東一帶又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亂,這讓原本就有些捉襟見肘的大魏朝廷再次疲於奔命。

這次發生在江東的民亂不像其他地方因爲不斷加稅所引發的小規模民亂那樣簡單,因爲這次發生暴亂的亂民足有四十多萬人。

其人數之多,規模之大,遠非普通地方民亂可比。

這次民亂的源頭,就在於江東一帶試行的梯田法上面。

原來,朝廷爲了安置這些從南方逃亡而來的流民,把所有流民驅趕到以山地爲主的江東境內,然後在當地學東北的漳州府和臨祈府那樣沿渭江附近大建梯田。

流民們爲了活命,只能按官府的命令去挖渠造田。

原本剛開始還算順利,但隨着時間的過去,各地官府對途經的物資和糧食層層盤剝截流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以至於到後期,救濟糧全部被換成陳糧已經是小事,更要命是裡面還摻雜了大量的沙子。

至於耕種工具什麼的更是些能看不能用的樣子貨,根本無法用於開荒種田,使得流民們對官府的恨意日漸加深。

京城的各級官員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其中的貓膩。

可是雁過留毛原本就是官場的慣例,誰也不敢說自己沒幹過類似的事,於是所有人都開始裝聾扮啞當不知道此事。

終於,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原本就對官府心存恨意的部分流民們終於爆發了,不僅把當地的官員全部打死,而且還到處搶掠殺人,直接就造反了。

在這些流民當中,領頭的是一個名叫杜津的年輕人。

他不僅率先舉起了反旗,還自封爲江東王,聲稱要與所有跟隨他的人一起造太平、謀富貴。

在他的帶動下,幾乎大部分流民都加入到他的隊伍當中,變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造反大軍。

自封爲江東王的杜津每攻下一個地方,就對當地百姓開倉放糧,並且大肆搶劫當地富紳商人,然後把他們的土地分給願意追隨他的百姓。

如此一來,自然有更多不堪重稅的平民百姓願意加入他的大軍一起造反。

沒過多久,這支原本由二十多萬流民組成的隊伍逐漸壯大成一支四十多萬人的造反大軍

由於朝廷把大部分兵力都用於防守南方的胡人和西北軍去了,使得江東這邊的兵力原本就十分薄弱。再加上流民實在太多,各地衛所根本不敢阻攔。

僅僅幾個月時間,這支由一半流民一半當地百姓所組成的造反大軍就勢如破竹一般佔領了多個府城,幾乎佔了半個江東,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消息傳到京城後,朝廷上下一片震動。

192 回稟178 措施070 寧止169 世人383尾聲172 機緣171 抗倭309 決議113 重生368 圍城023 新工204 春去秋來014 手稿375兵臨城下090 追逐252 編修191 舉薦215宗祠024 這鄰居234 九江164 能吏057 上門391稅賦211大婚232 改良318 投擲241 貢鹽165 女主人262 明面081 可以商量001 新來報道216 選擇271 御駕親征260 山寨384入城261 鑽孔298 失火178 措施156 現世報396接受037 月神264 改革077 第六卷177 寧府374行刑309 決議167 高人120 計劃154 結果269 火槍316 叩關008 掉坑099 臨江之上352 共濟377拒馬陣051 自制214脫身255 半夜332 生育140 薄冰041 置業092 春去秋來366 連帶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59 火銃062 加印175 準備192 回稟335 匆匆218 驚變006 學帳173 囤糧373 佔領330 印花275 監國087 準備072 手術297 故人085 街上083 營收395民心207 傳話011 大綱281 殺心390條件227 新法103 面談143 緣由135 池魚333 打聽195 審查266 短板253 處置378 衣裳048 小貓026 買一送一148 毒物345 瘟症163 阿芷342 先手
192 回稟178 措施070 寧止169 世人383尾聲172 機緣171 抗倭309 決議113 重生368 圍城023 新工204 春去秋來014 手稿375兵臨城下090 追逐252 編修191 舉薦215宗祠024 這鄰居234 九江164 能吏057 上門391稅賦211大婚232 改良318 投擲241 貢鹽165 女主人262 明面081 可以商量001 新來報道216 選擇271 御駕親征260 山寨384入城261 鑽孔298 失火178 措施156 現世報396接受037 月神264 改革077 第六卷177 寧府374行刑309 決議167 高人120 計劃154 結果269 火槍316 叩關008 掉坑099 臨江之上352 共濟377拒馬陣051 自制214脫身255 半夜332 生育140 薄冰041 置業092 春去秋來366 連帶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359 火銃062 加印175 準備192 回稟335 匆匆218 驚變006 學帳173 囤糧373 佔領330 印花275 監國087 準備072 手術297 故人085 街上083 營收395民心207 傳話011 大綱281 殺心390條件227 新法103 面談143 緣由135 池魚333 打聽195 審查266 短板253 處置378 衣裳048 小貓026 買一送一148 毒物345 瘟症163 阿芷342 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