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

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

親自閱兵……朱翊鈞陷入了沉思。

張居正有這想法倒是不奇怪。

這位首輔,在武備方面,是實打實的激進派。

在邊患上,雖然會根據形式,主動提出封貢、羈縻之策,但心中卻想的是“目前守禦似亦略備矣……然臣以爲,虜如禽獸然,不一創之,其患不止……”——如今雖然防守有餘,但若是不將賊虜打痛,邊患便無法停止!

而面對現實問題“吾兵不多,食不足,將帥不得其人”,張居正則是認爲“此三者皆不足患也”。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皇帝的決心。

只要皇帝能“赫然奮發,先定聖志”,那別的問題,都能通過抽絲剝繭的治理,逐步改善。

至於閱兵之說,就更不奇怪了。

因爲,這是舊事重提。

彼時,張居正曾經在《陳六事疏》中,就跟先帝請求過“今京城內外,守備單弱……每歲或間歲季冬農隙之時,恭請聖駕親臨校閱”。

張居正並不忌憚皇帝染指兵權,甚至爲了飭武備,主動請求皇帝親臨校閱。

只憑這一點,就足見赤誠。

張居正靜靜等候着皇帝的答覆。

殿內一時沒了聲響。

過了良久。

朱翊鈞才緩緩搖了搖頭:“此事,等季冬農隙之時再議吧。”

他如今不過一米四出頭。

這麼個小布丁,想校閱十萬大軍,反而會消除掉某些兵卒的濾鏡,適得其反。

這些大臣,對他恭敬有加,那是因爲可以從經筵、奏對之中,看到他的心性決斷。

但若是大閱,衆皆遠觀,卻是隻會以貌取人。

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京營太爛了,以至於甚至都沒有收買人心、提振士氣的必要。

自從嘉靖二十九年七月,韃靼兵臨京畿的時候,京營腐爛的內裡,就赤裸裸地展示在所有人眼前。

面對外敵叩京,營伍不及五六萬人、驅出城門,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

而後緊守營門,任由韃靼肆掠京城周邊八日。

要問爲什麼這麼爛?

自然是兵也爛,將也爛。

世宗在此事之後,怒不可遏,下令整飭京營。

時攝兵部的王邦瑞奏言說,“據籍,見在者止十四萬有奇……而在營操練者,又不過五六萬人而已。戶部支糧則有,兵部調遣則無”。

賬面上十四萬人,實際上只有五六萬。

要錢糧的時候十四萬滿額,要出兵打仗了,人反正是沒有的。

至於王邦瑞說“差風力科道六員,通查十二團營”的奏請,也沒來得及實施,人就被罷官了。

具體多少人,誰也不知道。

吃空餉吃到這個份上,哪裡還有什麼戰鬥力?

彼時世宗改制京營,意圖定製將正兵擴爲十二萬,備兵擴爲十四萬,共計二十六萬。

嚴嵩則說“今正兵尚不足,況備兵乎?”,直接說沒有可行性。

世宗無奈,收回了京營二十六萬大軍的宏偉藍圖。

次年完成改制,豐城侯李熙上奏言“今京營正、備兵止十二萬計”。

這就是新京營的定額,十二萬人。

靠着這次增設選鋒、標兵、壯丁的名義,擴大至12萬餘人,藉機清查了一番差佔、冒餉等問題。

得出了,京營其中實際可用之兵僅四萬人,的結論。

一直到嘉靖三十八年,世宗皇帝與鎮遠侯顧寰纔將兵丁,真正擴充到了九萬人——京營三十個小營,“聽徵官軍每枝(小營)三千”。

但隨着世宗撒手,顧寰調離,隆慶年間的京營再度回到了兵部的控制下。

此時具體有多少可用之兵,已經不甚清楚了。

除開兵丁的員額,還有將領的無能,也是京營腐朽的重要原因。

倒不是說明朝的將領是廢物,而是說,在如今的定製下,京營天然有篩選留下廢物的功能。

其一,京營勳臣、京衛武官結黨排外。

京營起初有定製,只從勳貴中挑選,經年累月之下,形成了一種內部雜交的模式。

十幾家勳貴的基數,能出幾個有能耐的人?結論自然不言而喻。

爲此,隆慶元年十月,中樞違背祖制,召福建總兵戚繼光協理戎政。

然而“臺省議論不一,而且部持兩端”。

直白來說,就是阻力過大,不得已,只能改爲神機營副將。

不過即便是副將,也只幹了三個月就調離了——只因戚繼光上奏稱京營士卒,率皆豪貴寄養,難以管束。

其二,是武官正俸不高。

如宣府、大同總兵有上百頃養廉田,每年可得數千銀兩。

但京營沒有這個待遇。

故京營“祿最薄”,卻應酬答禮“諸費復夥”。

其三,則是京營立功升遷的機會極少。

隆慶元年以後,邊將三年防禦無過的可加升職銜。

此後,京營欲“照邊將例”加秩,被兵部以“利害勞逸,相去甚遠”爲由否決。

因此,逐漸形成武官“重外輕內,以京營爲冷局”的局面,“將官一入此地,如同棄置”。

邊將若被兵部選入京營,常請督撫“諮留及託故規避”。

在營之“號頭、中軍、千把總等官百方營幹,謀求外升;新升京營副將等官祈留外任,不肯內轉”。

邊將不願調入京營,勉強調入又不安於位。

兵部有識之士衆多,便想了個法子——索性“猥以處劣轉者,如雲某考中下,轉京營;又云某不堪外用,處京營”。

簡單來說,就是不合格的就調入京營,作爲武將的懲罰。

京營成了“懦劣者入營備員,冀望躐等”之所,那麼軍士訓練的廢弛就可想而知了。

總而言之,京營如今已經實在爛透了。

這些都是基礎病,不是朱翊鈞閱兵振奮士氣,就能有救的。

與其大張旗鼓,引人注意,不妨等有了成效之後,再來一場校閱。

張居正見皇帝神色,知道他心有定計,也不作多餘勸說——皇帝對京營可比先帝上心多了,不必太過催促。

他沉吟片刻,提醒道:“陛下,若是想整飭京營,最好還是過問兵部後再說。”

此前調顧寰總督京營,就是按着兵部腦袋同意的。

好在此後顧寰沒有太過爭奪權責,才平息兵部的不滿。

如今若是有大動作,兵部這邊恐怕又要沸反盈天。

這是在提醒皇帝,能商量着辦最好。

朱翊鈞點了點頭:“元輔老成持重之言,朕省得。”

朝廷與韃靼右翼議和後,宣府以西七鎮相對安定,但是,薊鎮及遼東仍要嚴防左翼諸部,京師的壓力只是有所減輕。

若是跟兵部鬧得太過不愉快,就怕壞了大局。

幾人又商議了一番別的事情,張居正與王國光才行禮告退。

朱翊鈞起身禮送,突然想起一事。

他叫住了已經走到殿外的張居正,快步上前,說是要相送一段。

走出承光殿,朱翊鈞領頭相送,纔開口道:“元輔,還有一筆錢,朕先前忘了說。”

張居正臉色一黑。

轉頭跟王國光對視一眼,都露出無奈的神色。

朱翊鈞無視二人表情,嚴肅道:“是爲此後度田準備的。”

這話自然不敏感。

張居正任首輔之後,要做的事幾乎明晃晃擺在百官面前了,就是爲了吸引有識之士聚集起來。

度田,雖然要等考成法後,但大家心裡都清楚是遲早的事。

聽到皇帝的話,張居正愣了愣,旋即露出感慨的神色,皇帝要錢的名目,可比先帝正經多了。

王國光則是投來關切的目光。

朱翊鈞拋出一個問題:“元輔,清丈田畝,是地方自爲,還是中樞遣人配合地方?”

說是配合,其實就是監察,復丈。

張居正一聽是正經事,倒是收斂了神色。

想了想,認真答道:“自然是戶部派遣各個清吏司配合地方。” 要是地方上報多少就是多少,那還有什麼清丈的意義?

朱翊鈞點了點頭,看向王國光:“王尚書,清吏司的官吏,全數通數算嗎?”

王國光苦笑:“陛下,科舉已經足夠耗費心力了,分神數算的官員,着實不多。”

“倒是吏員,大半都是精通的。”

話音剛落,張居正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遲疑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再教授一批,精通數算的官吏?”

朱翊鈞搖了搖頭,笑道:“不止是官吏,內臣、錦衣衛也得培育一部分出來,度田這種事,多幾雙眼睛是好事。”

旋即,他擺了擺手:“先不說爲此需要多少銀子,朕帶二位卿去看樣好東西!”

張居正搖了搖頭:“陛下,內閣還有幾場事情要議,臣今日當真是無暇了。”

朱翊鈞撇撇嘴,也不強留他,示意他可以先回內閣。

等張居正離去後,朱翊鈞朝王國光說道:“王尚書稍等,容朕更個衣,咱們去新學府。”

……

新學府就位於東華門外的太廟旁,毗鄰着國子監。

當然,規模自然就小了很多。

比起佔地三十畝,三進院落的國子監而言,新學府連一半都不到。

年前朱衡說十一月完工,但後來朱翊鈞又籌措了一些銀兩,擴了些地,增至十畝,讓朱尚書又忙乎了兩個月。

直到上月底才完工。

朱翊鈞跟兩宮打好招呼,換上常服,這纔跟王國光一路出了東華門。

東廠跟錦衣衛提前在沿途與新學府暗中把守,以策安全。

朱翊鈞讓隨行的侍從跟遠些,與王國光邊走邊說。

王國光好奇道:“陛下,這新學府,怎麼還沒取個名?”

按理來說竣工前就該起好名字,否則都不好掛上匾額。

但直到現在,皇帝還是一口一個新學府。

朱翊鈞笑道:“朕一時未想到合適的。”

以他本心來說,名這個東西,最好還是賦予其意義最好。

但他現在若是生搬硬造一個科學院之類的名頭,就失了這層內含,反而不美。

還不如等着合適的機會,出現一個合適的名字。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隨便聊着,不一會,就來到了新學府。

學府大門坐北朝南,面闊三間。

四根漆雕實木,撐起了門面。

頭頂匾額、左右楹聯都空空如也,難免顯得寒酸。

門外東西各建有磚砌的影壁,壁上各書“求真”、“問道”的字樣。

朱翊鈞踩着青色的石磚,看着門前兩顆小樹苗,忍不住搖頭:“朱尚書還真是該省的地方省。”

他伸手撫了撫樹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長成參天大樹。”

扔下一句,便領着王國光往裡走。

此時蔣克謙領先兩步,警示四周。

“陛下!”恰在此時,副山長李幼滋一臉驚慌地迎了出來。

朱翊鈞示意他不必行禮,開門見山:“程大位呢?”

李幼滋連忙道:“陛下,程大位正在與學生們授課,臣這就去叫他。”

朱翊鈞叫住了他:“不必了,朕過去罷,正好聽聽。”

皇帝要多走幾步路,衆人自然只有跟着。

這時候王國光纔有暇跟李幼滋寒暄:“李少卿怎麼沒在大理寺坐班?”

大理寺右少卿陳棟去了南直隸,按理來說正是分身乏術的時候,結果左少卿反而還有暇跑來新學府。

李幼滋朝皇城放向拱了拱手:“慈聖皇太后託付我,潞王與永寧公主出宮時,稍微照看一番,忝爲副山長,責無旁貸。”

朱翊鈞回過頭看了他一眼:“朕的弟、妹今日上課?”

潞王朱翊鏐、永寧公主朱堯媖也到了啓蒙的年紀。

此後便請了先生,入宮授課。

隨後朱翊鈞又提議,讓兩位弟弟妹妹可以到新學府聽聽課。

本身女子不便出閣聽課,但如今新學府剛開,還未開始招生,並不混雜,相對安全,再則李太后平民出身,相對沒那麼死板,也抱着贊同的態度。

帝后開恩,外人奏了兩次沒動靜,也就沒人再理會此事。

李幼滋連忙低頭回話:“學府每逢三六九授課,潞王與公主逢三則出宮上課。”

朱翊鈞點點頭。

授課的地方,在學府正中的大殿內。

大殿四周建有圍廊,圍廊外面池水環繞,殿爲重檐四角攢尖頂,覆黃琉璃瓦。

朱翊鈞上下打量了一眼,環境還不錯,看來工部沒有貪墨太多。

他側過身子,聽着裡面的動靜。

一行人跟着皇帝,有樣學樣,豎起耳朵。

只聽裡面傳來動靜。

“所以,將五十六兩銀,分成七分,便是五十六除以七,爲多少?”

“爲八!”

“八!”

簡單的問題,引來一陣搶答。

朱翊鈞還在裡面聽到了李誠銘的聲音。

如今新學府的學員,跟京衛武學差不多,勳貴們揣摩聖意,送進來的半大小子。

攏共也就一百人,錯開不同的班,每天來個十幾人就不錯了。

王國光倒是朝李幼滋投去徵詢的目光,似乎在說,這麼簡單,也值得開個新學府?

李幼滋哪裡懂這些,只好假裝沒看見。

衆人又等了一會,裡面的聲音才漸漸停歇。

蔣克謙推開門,先進去清場,免得人羣一涌而出,驚擾了聖駕。

門被推開的時候,王國光看到學堂中央,懸掛着一塊打磨過的石頭,上面是木炭書寫的痕跡。

其上一堆稀奇古怪的符號,看得他一臉迷惑。

這時候知道皇帝來了,沒資格的,都從側門被趕了出去。

只有朱翊鏐、朱堯媖還有李誠銘上前行禮。

“大兄皇帝陛下。”

“陛下。”

朱翊鈞讓宮人帶潞王一邊去玩,自己拉着朱堯媖走進學堂中。

李誠銘見沒安排自己,默默跟上。

程大位連忙行禮:“陛下。”

他自從入京以後,便得了皇帝厚遇,留在了新學府教書任事。

平日一般就自行做他的研究,以及皇帝吩咐的事情。

只有方纔這一班,都是顯貴,才由他出面上課。

朱翊鈞點了點頭,溫和道:“程賓渠不必多禮,聽聞書冊成稿了?”

這事吩咐下來已經好幾個月了,此前出了兩冊,都不甚滿意。

如今估摸着差不多了,乾脆叫上戶部王國光一同看看,

程大位聞言,告罪一聲,轉身從教諭桌案上拿起一本書冊,振奮道:“還請陛下斧正!”

著書立說這個大餅,沒人能拒絕,更何況還是皇帝的承諾。

朱翊鈞沒去接,笑着搖搖頭:“這書我把關的,看了也沒甚意義,正應該他人看得懂,纔算過關。”

他扭頭看向王國光:“王尚書,不妨替朕看看?”

王國光哪裡還不知,皇帝帶他來看的什麼。

他抱着好奇的心態,雙手接過書冊。

剛一到手裡,就看到封面幾個大字《數學·啓蒙一》。

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第7章 孝事兩宮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第6章 暗流涌動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
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118.第117章 威福自用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第7章 孝事兩宮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156.第155章 西學中用,騰蛟起鳳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116.第115章 遺聲餘價,死生亦大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72.第71章 方驂並路,納新吐故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78.第77章 懲前毖後,受國之垢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41.第140章 尺樹寸泓,和而不同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71.第70章 好言相勸,猿啼鶴怨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29.第128章 謊徹梢虛,爲王前驅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152.第151章 荏苒光陰,辭舊迎新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98.第97章 懷黃佩紫,越鳧楚乙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1.第100章 峻宇垂堂,魑魅魍魎第59章 驚雷炸響,摩拳擦掌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22.第121章 囊漏貯中,善始善終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第6章 暗流涌動145.第144章 徵其質地,推其常變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05.第104章 鹹菜豆腐,三怨成府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