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月三,綠柳才黃半未勻,草叢中探頭探腦地鑽出一片星星點點的野花。鏡湖邊,賣絲線團扇的小販眉開眼笑地招攬來兩個結伴出遊的姑娘。山上寧安寺裡的鐘聲端正肅穆,穿透了喧鬧的叫賣聲震得人心頭油然一股平靜。

誰家着了一身新衣的孩子鼓着腮幫子,把個小小的風車吹得「呼呼」作響,遙指着湖面大聲允誓:「娘,等我將來中了狀元,咱也去坐坐那大船!」

身邊的布衣*笑彎了腰,伸手去*他剃得光溜溜的頭頂:「好,娘等着這一天。」

湖上緩緩遊弋着幾艘畫舫。岸邊的外來客連聲誇讚:「湖心處那艘畫舫好生精緻。」張紅結綠,雕樑畫棟,湖上一衆往來遊船中一眼就能辨出它。

衆人笑言:「那是崔家小公子的船。崔家您不知道?京城崔府,當年太祖皇帝御筆親封八大望族時,排名第一的崔家!家業大得很,前頭高宗皇帝的皇后就是他崔家的女兒。」

待船再移近一些,又熱心地一一指給他瞧,座中穿一身鮮亮紅衣的是忠靖侯家的小侯爺,名喚寧懷璟。正同他碰杯談笑的是忠烈伯家的公子徐客秋。船邊執着扇子的藍衣公子笑得和藹親切,那是城東織錦堂的少東江晚樵。

春風得意樓裡千金難買一笑的花魁玉飄飄端坐船頭,懷抱琵琶低吟淺唱:「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鬥鴨欄杆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曲調宛轉悠揚,隱隱帶一點幽怨。徐客秋聽罷,指着主座上的錦衣人笑,「飄飄,銘旭他念你還來不及,何時能冷落了你?『終日望君君不至』這句該由他來說纔是。」

他轉過頭去看寧懷璟,寧懷璟塞給他一環酒,笑道:「平日裡不見你有多用功,這時候倒來賣弄學問。你若真有本事,本屆秋試時拿個頭名來看看,如何?」

「你才說笑。」見江晚樵站在一旁搖扇觀景,一臉袖手旁觀的模樣,徐客秋搖頭道,「做學問這種事,有銘旭在,哪裡有我的份?」

主座上始終一言不發的崔銘旭微微一笑:「不敢。」

傾身探向玉飄飄;「怎麼了?有煩心事?」口氣卻溫柔許多。

在場的另三人相視一笑,想想崔銘旭平素傲氣嬌縱的樣子,和現在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乍看他變臉,着實彆扭得慌。

崔銘旭不理會三人的怪笑,扯着玉飄飄的手,柔聲問道;「是不是前兩天着了涼?要不,我們先回去吧。」

「不是……我……」玉飄飄被他握着手腕,更顯嬌羞,搖頭要答,卻聽身後「撲通——」一聲,岸上看熱鬧的人們頓時炸開了鍋:

「有人落水了!快!快看!」

畫舫上的衆人尋聲望去,原本人流如織的岸邊呼啦啦圍上了黑壓壓一羣人,俱都驚呼連連。

落水處離畫舫不遠,看樣子是距畫舫最近處的那艘遊船上的人。遊船上的人早慌了手腳,兩三個家丁模樣的人涌到船舷邊喊着:「少爺、少爺……」手足無措。

「看他撲騰的……不識水的吧?」水花翻騰間,看不清那人的模樣,徐客秋咬着酒盅,看着在水中勉力掙扎,但仍慢慢下沉的人影道,「喲,有人下去救了。」

先前看了一眼就沒再理睬的崔銘旭順着玉飄飄的目光看過去,有人一頭扎進了水裡,似乎是落水之人的夥伴:「有會水的,怎麼不早點兒下去?笨得……」

話音剛落,卻見那人在水裡沒撲騰幾下,居然也慢慢往下沉去:「呵……不會呀……」

船上衆人啞然失笑,斟了酒安坐在船上看那一遠一近兩朵水花飛濺。

「那個快不行了。」徐客秋眼見那先落水之人漸漸不支,周遭的水花也漸小,露出一個黑黑的腦袋,「要不要救他?」

寧懷璟與江晚樵都不答話,目光齊齊看向崔銘旭。

崔銘旭卻不着急,指腹摩挲着酒盅的杆口,看着湖面晃盪,搖得水波盪漾,掀起一圈圈漣漪:「幹-我們什麼事?」

話音方落,手腕一緊,是玉飄飄揪住了他的袖子:「救救他吧。」

始終愁眉不展的美人神色殷切,黑亮的眸子外已經蒙了一層霧氣,眼圈泛着紅,越發顯得我見猶憐。崔銘旭心中一熱,不由自主改了主意,握着玉飄飄的手,道:「沒事,看你急的……」

言罷,揮手召來幾個會水的家丁,令他們下去救人。寧懷璟三個又是相視一笑,這個崔銘旭,哪天玉飄飄想要天上的月亮了,他也肯爬到天上去摘。

片刻後,人被救了上來。玉飄飄急步走過去探視,崔銘旭無奈,也匆匆跟了過去。

家丁在他耳邊通報:「穿布衣的是後來要下水救人的那個,那個先落水的已經昏過去了。」

兩個人溼漉漉地躺在船上,周遭圍了一圈家丁。崔銘旭站在人羣外,透過縫隙淡淡地掃了一眼,忽然發現,地上的人有幾分眼熟,彷彿在哪裡見過。不由止住腳步又多看了兩眼。

「簡之……」身旁的玉飄飄抑制不住淚水滑落,低聲喚道。

簡之……這名字……崔銘旭經她一喚,心中立時一動。是了,地上躺着的布衣人不是在學堂了見過幾面的於簡之是誰?

論起來,彼此也有份同窗幾載的同門之誼,只是崔銘旭一向眼高於天頂,結交的都是如寧懷璟、徐客秋之輩,對於家境貧寒,學業上又不見如何出類拔萃的於簡之自然是看過就忘,哪裡同他說過一句半句話?到了現下,在學堂外遇見,竟然不認得了。

那麼,能和於簡之交好的人……視線移到另一個不見動靜的人身上。那人身形比於簡之略小,崔府的家丁正按着他的胸膛助他將湖水逼出。

隔着忙碌的人羣,崔銘旭只看到他微張的脣,極淡的粉色,直覺會很軟,沒來由地讓他想起今早院中新開出的那兩朵桃花,怯弱的,不堪攀折。

「這不是禮部的那個齊嘉嗎?」寧懷璟伴着徐客秋過來湊熱鬧,一眼瞧見地上昏迷不醒的齊嘉,臉上的驚訝一閃而逝,「若是這位小齊大人的話,失足落水也就不奇怪了。」

見崔銘旭沒有任何表示,寧懷璟續道:「銘旭,說來他和你從前也是同窗呢。你認得他嗎?」

「見過。」見寧懷璟揭破他和齊嘉的關係,心中莫名地閃過一些不快,崔銘旭敷衍了一句,丟下衆人轉身離開。

「哎,你說他……變臉跟變什麼似的。」徐客秋不滿地嚷道。

「他一直就是這樣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江晚樵搖着扇子緩緩走來。

人羣裡傳來幾聲虛弱的咳嗽聲,寧懷璟對上齊嘉迷迷蹬蹬的眼睛,不禁一笑:「小齊大人醒了?」

見齊嘉愣愣的,沒有反應,他也不以爲意,指着湖上齊府的船道:「這是崔府的畫舫,貴府的船在另一邊,小齊大人你落水了。」

「崔……崔府?」神智依舊不清,牢牢抓住隻字詞組,齊嘉疑惑地看向面前這三個打扮貴氣的男子,「是……崔、崔……咳咳……」

「崔銘旭,大人應該認得吧?」

「哇——」地一聲嘔出一口湖水,齊嘉只覺渾身乏力,便再也支撐不住了,最後入耳唯有「崔銘旭」三字。

崔銘旭,是那個學堂裡的崔銘旭,救了他。

遠去的人影在登上岸後,又再回首向畫舫上看了一眼,隨即揚長而去。高冠入雲,錦衣翩翩,眉似遠山,薄脣微抿,一雙烏黑鎏金的眼不經意地掃來,傲氣凌人。

衆人皆道,這便是崔家小公子崔銘旭,侯府裡的佳客,人世裡的天驕。

齊嘉這個名字很耳熟,仔細回想起來,往往這名字的後頭還跟着肆無忌憚的笑聲。

「齊嘉,今天先生問的題你又沒答上來?」

「我……我昨天聽端敏說,今天先生考《論語》,我看了一宿。結果,今天先生問的是《大學》。」

「齊嘉,先生不是讓你抄碑帖了嗎?東西呢?」

「哦,我正抄呢。哎,墨……墨怎麼翻了?啊呀,我的字,我剛抄的……」

「齊嘉,先生找你有事,讓你去後山一趟。」

「那……那是墳地啊。」

「先生讓你去你就去,你想違抗師命不成?」

「嘿,他還真去啊。」

在書院裡行走,崔銘旭偶爾聽見幾句閒言,好象那個叫齊嘉的總是被欺負。

崔府原先是請了西席來府裡教課的,崔銘旭嫌棄那幾個老學究整日搖頭晃腦的無趣,何況,該學的他也會了。幾次惡意戲弄之下,老學究們撐不住,紛紛請辭。

崔府現在的當家是崔銘旭的大哥崔銘堂,他見崔銘旭整日不事生產,一意胡鬧玩樂,氣惱不已,乾脆將他送進了城中的書院就讀。

崔銘旭也不抗拒,書院裡總比悶在家裡自在,沒事兒還能跑出去找寧懷璟幾個鬧一鬧。雖說到哪兒都要見着這羣枯瘦又木訥的老學究,不過他們也知道崔府惹不起,對他翹課逃業的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不知情。

哼,只知在故紙堆裡翻花樣的老頑固,遇上這種事倒是機靈得很。

書院裡也有真正刻苦認真發誓要出人頭地的。一手握着冷饅頭一手還捧着書,饅頭都快喂到鼻孔裡去了。崔銘旭在窗前無意瞥到,絲毫不顧他人的羞憤,笑得哈哈哈。

他就是這麼個含着金湯匙出世的世家子,自小錦衣玉食不愁吃穿,更兼得天資聰穎才學過人,哪怕他就這樣玩玩鬧鬧過一輩子,崔家也養得起,這是老天爺的厚待,你不服也不行。

笑完了回頭望,看到一個人影抖抖索素地正往柱子後面藏。

「誰?怎麼鬼鬼祟祟的?」

柱子後不見動靜,崔銘旭冷哼一聲,掀了衣襬一腳跨出書院,那人卻沒再跟來。

後來,聽說那個叫齊嘉的買了個官進了禮部。書院裡着實議論了一陣子。

天下皆知,由科舉入仕才叫有真才實學,方爲正統。哪怕是每三年考期之外,大赦時加試的恩科,在旁人眼裡,也比正經會試低了一等,更何況花錢捐的閒差。無權又無勢,逢人低頭哈腰,於國於家能幹得了什麼?門面上光彩而已。這個笨頭笨腦的齊嘉,不指名道姓地都不知道你在嘲諷他,在虎狼之地的官場上還不被生吞活剝了不可?

書院裡有人不懷好意地打賭,不出半個月,齊嘉必定哭着逃回來。

崔銘旭在窗外聽着覺得有意思,對齊嘉這個名字不自覺地留了半分心。

今天才算見到了人,原來他就是齊嘉。船板上圍的人太多,崔銘旭悄悄踮起腳在人羣外瞟了兩眼。看樣子,還真是個傻乎乎的人,小模小樣的,估*着才和崔銘旭齊肩高。眼睛緊緊閉着,一身衣服溼答答地貼着身體,人倒是看着不瘦。金鎖片、玉葫蘆等等飾物隨着身體的*,掉落在船板上,叮叮噹噹地響,這麼大的人了,還怕他命不長養不大嗎?可笑。

算起來,他入官場到現在也有大半年了吧?嘖,倒還活得好好的。他還當他早被推出午門就地正法了。

回府的路上,崔銘旭把和這個名字有關的事都想了想。傻人有傻福,古人的話還是有道理的。

「今年的秋試你準備得如何了?」崔家長公子崔銘堂正坐在堂中喝茶,見崔銘旭吊兒郎當地自堂前走過,心中一煩,喝住了他,「你又去哪兒胡鬧了?」

原本就是因爲遠遠望見大哥在堂上,怕他見了又要囉嗦,纔想裝作沒看見。沒想到還是被他叫住,崔銘旭無奈,只得轉頭進了正堂坐下:「今天約了懷璟、客秋和晚樵去城外遊湖,半道上他們有事,我就先回來了。」

崔銘堂最恨他浪蕩無羈,若是讓他知道自己和青樓女子有往來,恐怕又是一場是非。崔銘旭故而瞞下了玉飄飄不提。

「你的功課呢?」

崔家夫婦在育下銘堂、銘遙二子之後,幾年不育,後才又誕下了崔銘旭。誰知崔夫人產後不久便撒手人寰。崔老爺愛妻心切,更憐幼子年幼喪母,對崔銘旭溺愛異常,常常聽之任之,更助長了他的狂妄驕橫。

崔老爺三年前過世,家中一切均由長子崔銘堂作主。他在朝爲官,生性端肅正經,與崔銘旭截然相反,又比崔銘旭年長許多,與崔老爺相比,更有嚴父之風。只是崔銘旭早被父親慣得不知天高地厚,對大哥的種種訓斥和懲戒只覺不厭其煩和畏懼,反沒有半點自省的意思。如此一來,更叫崔銘堂恨得咬牙切齒。

只是崔家二少崔銘遙繼承了族中商業,常年在外經商,難得回一次京城,又說長兄如父,總是再恨鐵不成鋼,崔銘旭的種種舉止行動還是隻能由他來管教。

「八月就是考期,你打算如何?」

「總不會丟了崔家的臉。」崔銘旭道。見崔銘堂臉色倏然下沉,忙起身想走,「我去後面看看我大嫂。」

說罷,不等崔銘堂點頭,就出了正堂往後院走去。

初春時節,月洞門邊的兩株紅楓剛脫了紅裝,新綠的葉片邊還有一圈豔紅戀戀不捨離去。園中的花枝上冒出了花骨朵,三三兩兩地綴在新生出的綠葉叢中。唯有道旁的迎春開得爽氣,襯着和煦的陽光,黃燦燦地鋪了一片,叫人看不見也難。

崔銘旭見大嫂柳氏和二嫂陳氏正在石桌邊說話,陳氏剛出世的兒子也被抱了出來,二人逗得小嬰孩「咯咯」地笑。

那孩子眨巴着眼睛看到一邊的崔銘旭,嘴角一撇,「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看看你這混世魔王……」柳氏見了,指着崔銘旭取笑,「連孩子都不肯打理你呢。」

「大哥又訓我了。」陳氏抱着孩子回房去了,崔銘旭彎腰在石凳上坐下,一邊自侍女盤中接過茶,一邊對柳氏說道。

他幼年喪母,父親再如何疼愛也不能彌補,與兩位兄長也不見親密,偏偏這位大嫂合他的心意,有什麼話都說與她聽。

見他又來訴苦,柳氏不由失笑,遣人換了幾碟平時崔銘旭愛吃的點心擺在桌上,柔聲道:「他也是爲了小叔的將來着想。倒不是說他刻意逼迫着你,只是尋常人家的子弟尚且想着要上進讀書,建功立業,小叔你才識過人又前途太好,不入朝爲官爲國效力未免太過可惜。古人常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再過兩年你也該娶媳婦成家了,再不好好想想今後的打算,這麼胡鬧下去,哪家小姐肯下嫁給你?」

「哎,是哪個說我沒想過?」崔銘旭放下手中的點心,拍拍手拂去指尖的碎屑,「我明年會試去中個狀元如何?」

「哦?這確實是個好志向。」

崔銘旭見她點頭應許,微翹起嘴角笑道:「都說那陸家的相位是太祖皇帝御口親封的,我看那陸恆修庸庸碌碌的也沒什麼本事,不過是仗着祖上的那點榮蔭罷了。待我入了朝,便去搶了他的相印,讓他看看,賢相又不是必定要從他陸家門裡出。」

「這話就過了。」柳氏知他個性狂妄,想要勸他收斂,「而今不說會試,連秋試都尚未過呢,就想起今後的官位來了。再說,爲官一途,在於兢兢業業克己奉公……」

話未說完,就被崔銘旭打斷。只見他像是想起了什麼,笑容驕狂中又多了幾分柔情:「大嫂,等我中了狀元,就把飄飄娶進門,好不好?」

「原來你打的是好事成雙的主意。」崔銘旭去找玉飄飄的事向來不瞞柳氏,柳氏只當他少年風流,與個把花魁名妓相交也屬平常,便也不多加干涉,卻沒想到他居然已經動了要把人領進門的念頭,不禁一怔,「只是玉姑娘她……」

又覺話語不妥,忙扯開話題,「不是說今天和忠靖侯家的小侯爺去遊湖嗎?怎麼回來得這麼早?」

「哦,忽然沒了興致就回來了。」崔銘旭暗想,迎娶玉飄飄的事並不急於一時,就不再糾纏,把今日遊湖時遇上的事大致跟她說了,只說是救了個人,卻沒說那是同一個書院裡的同學。總覺得一把自己和那個傻里傻氣的齊嘉說到一起心裡就不舒服,白錦緞上憑空沾了塊黑泥似的。

正說到把人救起來,就有下人來回報,有人投了拜帖要來見三公子。

堂上的人顯然已經等了有一會兒了,見崔銘旭跨進門來,忙起身拱手道:「多謝公子仗義,搭救我家小主人。」

原來不是齊嘉,而是齊府的管家。崔銘旭暗自好笑自己來時的猜測,嘴上卻道:「這位總管謬讚了,在下不過舉手之勞。」

彼此寒暄間,有家丁擡了幾隻禮箱進來擺在了堂中央,頭髮花白卻精神硬朗的管家躬身對崔銘旭說道:「一點謝禮不成敬意,還望公子笑納。」

崔銘旭打量了一眼,不過是些布帛、器皿之類的事物,東西也不多,做工卻很精巧。他自幼生長在富貴人家,各種珍奇異寶早已看遍,並不稀罕。

隨意一瞥,不由一怔。這回齊府送來的東西還真合了他的心。就好比手上的這方硯臺,色澤青紫,紋路規整,沉重細膩,硯池周圍雕有蓮蓬花蕾圖樣,託於掌上觀之,彷彿荷塘中的一張闊大荷葉,雕工精細,栩栩如生。置於案頭,尚未到盛夏時節,卻似乎已經能嗅到一股淡淡的荷香。

想不到主子不怎麼樣,下人辦事倒是很妥貼。崔銘旭看了那老管家兩眼,老管家垂手而立,神色不卑不亢,頗有幾分氣度。不由生了幾分讚許之意,隨口問道:「你家主人現下怎樣了?」

「多虧公子搭救,小主人已無大礙,只是受驚過度,需得臥牀幾日,不能親自前來拜謝,禮數欠缺之處還望公子勿怪。」

若不是玉飄飄懇求,崔銘旭本不情願管這檔閒事,現在見齊府如此感恩戴德,大有將他看作救命恩人,肝腦塗地以作報答的意思,他自己應答間慢慢地反生出了一些心虛。便詳細問起了齊嘉的情形,聽說請的是城中的郎中,不由低頭沉吟:「城中的無名之輩怕是在醫術上總有疏漏。濟善堂的孫大夫從前是宮裡的御醫,堪稱杏林妙手,不妨請了他來仔細看看。」

說罷,從袖中取出自己的名帖,遞了過去:「他從前與家父是好友,濟善堂和敝府也有幾分交情,你拿了我的名帖去,他總要答應的。」

齊府的老管家恭恭敬敬地接了,躬身道:「待我家小主人病癒後,自當親自登門拜謝公子大恩。」

崔銘旭擺手:「不必。」

原本還想說說什麼「同窗一場」之類的客套話,話在肚子裡滾了幾滾,終究沒有說出口。

送來的布帛料子轉手送給了兩位嫂嫂,又特意挑了幾匹最好的送給了玉飄飄,崔銘旭自己挑看得順眼的留了兩樣,其餘的就都賞給了下面的人。

寧懷璟、徐客秋他們又笑了他幾次:「人又不是你救的,你憑什麼收了人家的謝禮?」

崔銘旭託着硯臺不說話,心中暗想,既然幫齊嘉請了個好大夫了,這方硯臺拿着也就不虧心。嘖,那個傻子竟然還有幾樣好東西。

這件事到這裡也算是了結了,只是偶爾看到擺在案上的硯臺還會想起那個叫做齊嘉的人,還有他無意識半張開的脣,彷彿他窗前新開的桃花。

轉眼過了月餘,其實桃花早已開得燦爛,當時的羞澀嬌嫩一去不再復返。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四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四章 第十三章 第十九章 第十四章 第十八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十九章 第九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十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五章 第七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十七章 第七章 第十八章 第九章 第二章 第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九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九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第二十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十九章 第十章 第四章 第二十章 第二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第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一章 第十一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四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四章 第十三章 第十九章 第十四章 第十八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十九章 第九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 第三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十一章 第七章 第十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十五章 第七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十七章 第七章 第十八章 第九章 第二章 第六章 第十八章 第十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九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五章 第十九章 第六章 第十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九章 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第二十章 第九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十九章 第十章 第四章 第二十章 第二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