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恐慌的美國

“告別父老離家去,參軍入伍最光榮。君不見,邊疆戰事久未息,吾亦當爲衆人先。拋灑熱血建偉業,只願華夏永安寧。君可知,大漢昏睡數百年,吾輩今日恍然覺,蠻夷胡虜竟稱王,欺我大漢無傳承,肆虐漢土意猖狂。他日深仇猶未雪,吾輩豈可且偷生,踏平寇土待何時。今以此歌與君聽,男兒生來當剛烈,建功立業在今朝,參軍入伍是正途……”

全國各地,此時依舊有招兵宣傳,私底下的號召方式也各式各樣,而且很是極端的民族主義宣傳方式。

而在輿論上,中華帝國則是宣揚仁愛,當然,這東西是用來忽悠別人的,所以帝國只是表面上喊幾嗓子,下面卻是在搞另外一套。

儒家之所以能夠在古代建立正統地位,那是因爲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儘管儒家不如道家優秀,但道家無法建立一個社會秩序,這是道家最大的弱點。

儒家的君臣父子,常倫朝綱,春秋大義等等,都是爲了統治集權需要,仁愛等等七七八八的東西,也都是統治者用來忽悠百姓的。

但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卻出現了一個非常讓人無語的現象。

那就是在統治者忽悠臣子和百姓時,統治者也反過來被臣子們給忽悠了。作爲皇帝,也是要受教育的。

而皇帝受的教育,很多都是儒家教育,以明代來說,翰林院學士每隔多少天就給皇帝來一次講課,給皇帝灌輸種種儒家的東西,皇帝整天在宮中,接觸外面的世界都是靠這些臣子的口述之類的,結果一個個都被愚掉了。

這也是爲什麼,在漢唐時期,中國還能不斷向外擴張,而在宋明時期,則基本上不擴張了。

漢唐時期雖然儒家也是正統地位,但統治者起碼還沒有被忽悠掉。

宋明時期,可以說是儒家忽悠的巔峰,整個社會都被忽悠了,所以也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君主集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內部統治地位很穩固了,起碼在內部來說,想要篡位卻是很難的。

當前中華帝國可謂是在內部否定了儒家,但表面上卻又宣揚儒家思想,這種宣揚主要是用來忽悠外國佬的,自己就不用太入戲了。

又到招兵的時候了,大量的青年已經摩拳擦掌,紛紛前往報名。

每年帝國招兵,場面都十分的火爆。

對於那些錯過了入學年齡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目前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得有文化,要想獲得文化,一個是去成人學校,或者夜校就讀。另外一個就是參軍入伍,若能在軍中建立軍功,那將前途大好,就算不留在軍中,退伍了也極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此時帝國有諸多參軍入伍而獲得成功的例子。

帝國成立之後,帝國對於烈士家屬的補償最爲豐厚,撫卹金年年都有增加,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錢自然一定程度上是慢慢貶值的,加上個人勞動收入的增加,烈士的撫卹金自然也是年年在加。

每一次提高撫卹金,那些已陣亡的烈士也都有增發。

不過那些是帝國成立之前的烈士們享有的待遇,那些烈士可謂是開國功臣,帝國自然不會讓人寒心。

同時帝國對於那些沒有陣亡的開國功臣們的封賞也是很豐厚的,不過主要是對普通士兵的獎勵。

那些軍官,多都是以升軍銜來進行獎勵,那些獎勵對於普通士兵來說是很豐厚的,對那些軍官來說並不是很多。

這也是帝國一貫的手段,團結底層,制衡上層。

跟隨元首在建安起家的士兵,最差的此時都已經是個中尉了,不過在職務上,有的還只是排長。

能力上不去,自然不會提太高的職務,但跟隨元首草創事業的功勞又不能不賞,所以把軍銜提上去,等於是把軍餉提上去。

而那些有能力的,只要一打仗,馬上把職務提上去。

雖然說如今參軍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但卻並不意味着參軍就沒有前途。此時帝國還未開始封爵呢!

以帝國的很多現象表明,真正的封賞還未到來。

“等我們中華帝國稱霸全球,纔是帝國大封天下的時候。”

社會各界普遍都流傳着這樣一個說法,畢竟無風不起浪,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夏鈞所許諾的。

當初帝國成立時,本應大加封賞的纔是,不過夏鈞覺得時機還不成熟,此時封賞了將士,只會消除他們的上進心。

帝國成立之後,三軍將士並非沒有目標,新的目標只有一個——稱霸世界!

夏鈞給將士們畫了個大餅,從而再次激勵全軍的奮鬥精神。

這樣的做法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反效果倒是沒有,畢竟夏鈞說不到享受的時候,而自己做了很好的帶頭楷模作用,下面的將士自然沒有什麼想法。而且帝國三軍是有理想的,共同的理想可以使人團結。

雖然說,此時參軍並非能夠想當初那樣很容易就能當上軍官,但也並不是沒有機會的,只要有能力,還是可以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帝國的內陸省份的那些錯過了受教育年齡的青年,都將參軍入伍看作一個良好的出路。

而在沿海省份,以及一些早期就納入華東政府管理的省份,那些錯過了入學年齡的青年有的已經被招入軍伍,有的則進了成人學校,然後學了一門技術,成爲了工人,基本上已經消化掉了。

往年,帝國招兵的要求是很嚴格的,畢竟往年入伍的人也不少,而兵額有限,自然是選了又選。

而如今情況不同了,帝國對於報名參軍的青年,只要是身體素質上差不多就召入軍伍,甚至是身體素質差一些的也要。

因爲帝國今年將擴招生產兵團,那些身體素質差一些的,則招入生產兵團之中。

這些生產兵團主要從事的生產項目,除了傳統的農業,目前還加入了工業生產。即便是傳統的農業生產,也都是用了最先進的技術。

帝國在招收這些生產兵團兵員時,主要的目的也就是爲了讓這些沒有文化的青年能夠在軍中學到文化,並且學到有技術含量的生產技術,以便他們退伍後能有一技之長,給他們提供晉升中產階級的階梯。

這個政策主要是面對內陸地區,而沿海地區,目前入伍的都是義務兵,全是學校裡出來的。

華東各省,算下來已經各有十年的教育發展,目前適齡的兵源都是學生了。

內陸地區的青年,就算是進了夜校,也不如入伍學習,畢竟入伍之後可以接觸到來自全國各省的戰友,而且可以去邊疆等地區,可以讓他們開拓眼界。同時軍隊對人的改造,並不是夜校能夠相比的。

生產兵團的建立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減輕軍備負擔,畢竟這些生產兵團平時的生產也是可以產生效益的,這些效益將花在生產兵團的裝備、訓練消耗等花費上。

作爲回報,帝國給生產兵團的士兵們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退伍後可享受更高級的創業指導。

同時培養這些內陸的子弟兵們創業,是有助於發展內陸經濟的,爲此帝國還專門出臺了各種內陸退伍士兵回鄉創業的扶持政策。

義務兵制度,目前只適用於沿海等地區,針對的是在校學生。而內陸地區,則暫時沒有采取義務兵制度,這還需要再等幾年。

在沿海地區,義務兵制度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得參軍,而是身體素質過關的才招入軍中,只需服役兩年。

這些學生在學校裡已經接受過了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在列隊等方面都沒問題,對基本的槍械操作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入伍後重點訓練項目就是一些更深入的軍事戰鬥技巧。

隨着科技的發展,戰爭已經演變成了陸空一體的運動戰,戰爭的形式已經改變爲使用空軍、火炮、戰車進行強行突破,然後進行縱深穿插、包圍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步兵已經退爲次要位置,主要的戰鬥就是對敵人進行穿插包圍後的近距離戰鬥。

因此傳統的練兵模式已經成爲了過去,應對新時代的戰爭需求,士兵必須學會近距離的戰鬥技巧。

這是普通士兵的任務,而職業兵種,則是裝甲兵、空軍駕駛員,以及炮兵部隊這些首要的兵種。

在這種戰鬥模式下,單兵火力變得比較重要,畢竟包圍殲滅戰比的就是近距離火力,但也不是說太近。

在中日戰爭,以及蘇俄內戰中,都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衝鋒槍確實有很大的作用,但有時射程不夠卻也是缺點。

當前這也就是一個不是缺點的缺點,因爲其他國家的火力不如中華帝國,以中華帝國的09式步槍來說,火力比任何一個國家的步槍都要猛,而且精度也高,因此沒有誰認爲這是缺點。

不過需求還是有的,軍方已經有提出了相關的武器裝備改進方案,那就是製造一種威力適中,射程適中,火力猛,又便於攜帶的步槍。

中華帝國是第一個意識到這一發展趨勢的國家。

帝國今年擴招生產兵團,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普通士兵。

這些普通士兵上了戰場,任務就是向前衝,然後消滅敵人,並不需要太強的技術性,但危險係數極大,因此這是最容易消耗兵力的地方,帝國既然要做戰爭準備,就得多培養普通士兵。

兩年時間足夠培養一名合格的衝鋒士兵了,退伍之後就轉爲後備役,等戰爭一到,馬上對這些後備役進行動員。

說白一些,那些後備役,實際上就是炮灰預備役。

但戰爭就是如此,總得有人來當衝鋒陷陣的炮灰,那些職業兵所面臨的危險同樣也很大,以裝甲師來說,得進行正面強行突破,空軍得進行空戰和敵後轟炸。

當然,如果軍事技術比敵人強,那麼危險性會降低很多。

中華帝國的軍事技術,此時還是領先於世界的。

中華帝國在1921年,陸陸續續的招募了近三百萬人,大多轉爲生產兵團,中華帝國的兵力總數,已經增加到了六百萬,相當於一百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參軍,這個比例相比十比一這樣瘋狂的比例來說,是非常低的。

作爲一個即將走上軍國主義路線的國家,必須有一個全民參與軍事建設的基礎。

中華帝國今年的擴軍,確是把英美等國家嚇半死。

六百萬啊!

那可是六百萬!

而且中華帝國隨時還可以再徵召六百萬,只要有需要的話。

中華帝國平白無故擴建這麼多的兵力幹什麼?

難道是要對蘇聯全面開戰了?

深諳資本運用方式的美國,自然明白這是有可能的。儘管領土名義上是俄國的,但中國的資本卻能夠持續的對俄國進行剝削,全面向蘇聯開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爲中國有這樣的利益出發點。

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出發點,那麼就可能付諸行動。

面對這種極大的可能性,英美日等協約國已經是到了快要火燒眉毛的時候了。

如果讓中華帝國把手伸到歐洲去,那麼結果是很恐怖的。

中華帝國佔據歐洲,等於是統一世界島沒什麼區別了,到時候美國將處於被包圍狀態。

白宮爲此召開了緊急會議。

“以當前美國的軍事力量,完全不足以阻擋中國的擴張,首先在海戰方面,世界各國的海軍都無法靠近中國海。而且這次中國是從陸上擴張,而不是從海上擴張。在陸上,蘇聯顯然抵擋不住中俄聯軍。而英法德剛經歷了一場持久戰,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抽調出來抵擋中國。如果中國真的下定決心要進攻歐洲,那麼將沒什麼力量能夠阻擋。”美國國務卿蘭辛羅伯特說道:“美國需要的是時間,我們要有足夠的時間來讓蘇聯發展,同時需要足夠的時間英法德恢復實力。而中國從上次的戰爭一開始,就從未陷入到戰爭之中,他們積蓄了巨大的力量,現在極爲容易爆發出來。”

“那怎麼辦!”威爾遜問道“難道我們學他們那樣建立一支600萬人的軍隊?”

威爾遜一副鬱悶的表情,便能看出他的無奈了。

美國的人口只有一億,理論上全民皆兵的話,可以抽調出一千萬人蔘戰,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美國是一個資本國家,不可能抽調那麼多人去參軍,就算是抽調600萬人去參軍,美國也受不了。

在非戰爭時期,美國是需要發展的,那麼多人去參軍了還怎麼發展呢?

中國不同,中國那麼多的人口,600萬人不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而且中國還未實現全面工業化,還有很多人口是農業人口,這些農業人口去參軍了,對社會生產沒什麼影響。

而美國此時遠遠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以美國的發展路線,以及戰爭方式,是一種嚴重依賴先進軍事技術的模式。

因爲美國的士兵並非是太專業的,多數都是非專業的。

而美國製勝的法寶,就是先進的軍事技術。

但現在中國的軍事技術顯然超越了美國,美國如果貿然參戰,那麼就別想發展了。

因此美國是需要時間來發展的,未來美國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英法德等國家的實力,並且幫助蘇聯建立一個良好的工業以及防空體系,並且幫助其發展陸權以制衡中俄。

“也許我們需要重啓協議,這樣纔有可能暫時阻止中國向西擴張,但未來戰爭肯定會爆發的。”羅伯特斷定道。

威爾遜點了點頭,也不是太緊張。

反正他只是總統,該緊張的不是他,而是那些資本家。

當然,他若想繼續連任,那麼就必須做出點符合那些資本家的利益出來,這樣才能連任,以目前的狀態來看,顯然連任已經不是太可能了。

因爲美國自歐洲爆發大戰以來,與中國的競爭中一直都是處於不利的地位。威爾遜已經當了兩任總統了,下一任總統肯定不會是他了。

威爾遜在就職總統期間已經賺夠了錢,足夠讓他快快樂樂樂的過完下半生的錢,至於美國的前途如何等等,他並不是太過關心。中國如何擴張,一時半會也打不到美國本土來。

當然,中國打到美國本土來也是威爾遜不願意看到的,畢竟他未來還要享受後半生,不想受其影響。

但快要卸任的人了,威爾遜對此事已經不是很上心了。

……

美國緊張半死,中華帝國卻是沒這個意識。

夏鈞這次決定擴招三百萬生產兵團,本身只是爲了培養預備役而已,畢竟三百萬軍隊的裝備、訓練等等都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到位的。

而且中華帝國已經在西線集結了一百六十萬兵力,交通線的任務已經是非常緊張了。

隨着秋季的到來,哈薩克斯坦地區的棉花也收成了,中華帝國在西線的軍事行動也停了下來,鐵路要開始運棉花了,後勤補給供應開始減少。

如果帝國再把三百人調過去,那麼後勤肯定吃不消的。

而且暫時中華帝國還未發展到夏鈞理想中的程度,現在貿然發動戰爭,可能開始時會打得順風順水,但後力肯定不足,而且傷亡極大。

夏鈞根本就沒有要在此時發動戰爭的意圖。

而在美國看來就不同了,如果中國此時向蘇聯進攻,蘇聯能否擋得住的確是一個很值得懷疑的問題。

中華帝國暫時還不想讓俄國擺脫蘇聯這座大山,以北極熊的野性,一旦消滅了蘇聯,說不定還會反到天上去了。

因此中華帝國根本沒有在近期內消滅蘇聯的想法。

保持蘇聯的存在,有助於繼續調教俄國這頭北極熊。

——————

今天就一更!

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57章 民族自由大學,中國世界體系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128章 日本妥協,停戰十五月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289章 來自中國的警告第53章 水利工程第51章 幸福生活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360章 貓玩老鼠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159章 帝制來襲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6章 民團成立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40章 狠手段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414章 被拋棄的日本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239章 態度變化,加大資本壟斷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42章 閻長官化身‘聖鬥士’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75章 改組第99章 嚴打前奏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98章 產值暴增第218章 攻略外蒙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39章 特拉斯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175章 突破、再突破!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229章 中美平衡第116章 話不投機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44章 炮戰(下)第97章 走向穩定第42章 一戰定人心第96章 山海關外夜戰酣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175章 突破、再突破!第370章 中國世界戰略第二步計劃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28章 瘋狂剿匪第23章 收買民心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45章 日軍鐵山要塞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398章 第三世界聯盟反傾銷預案第1章 革命爆發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5章 部門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404章 以工代賑第18章 抗議遊行第52章 工業佈局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52章 工業佈局第96章 毫無誠意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260章 埋伏,全殲英軍第79章 沼氣科技第53章 水利工程第368章 蠶食蘇聯第223章 養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83章 被一鍋端的辮子軍和禁衛軍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
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57章 民族自由大學,中國世界體系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128章 日本妥協,停戰十五月第94章 東北自治第399章 美國經濟臨界點第289章 來自中國的警告第53章 水利工程第51章 幸福生活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360章 貓玩老鼠第283章 七月流血事件爆發第159章 帝制來襲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6章 民團成立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40章 狠手段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414章 被拋棄的日本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239章 態度變化,加大資本壟斷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42章 閻長官化身‘聖鬥士’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75章 改組第99章 嚴打前奏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98章 產值暴增第218章 攻略外蒙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39章 特拉斯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175章 突破、再突破!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229章 中美平衡第116章 話不投機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44章 炮戰(下)第97章 走向穩定第42章 一戰定人心第96章 山海關外夜戰酣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204章 中俄聯姻,協約國的反應第175章 突破、再突破!第370章 中國世界戰略第二步計劃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28章 瘋狂剿匪第23章 收買民心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345章 日軍鐵山要塞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398章 第三世界聯盟反傾銷預案第1章 革命爆發第391章 夏鈞的決心第5章 部門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404章 以工代賑第18章 抗議遊行第52章 工業佈局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52章 工業佈局第96章 毫無誠意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260章 埋伏,全殲英軍第79章 沼氣科技第53章 水利工程第368章 蠶食蘇聯第223章 養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83章 被一鍋端的辮子軍和禁衛軍第49章 閻長官的狐疑第280章 中國的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