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偷着樂

曰本顯然也是美國這一聯盟的成員國,這是誰都知道的。

對於英國提出的海軍限制問題,中華帝國給出的答覆很明確,沒有任何的可能,理由是中華帝國海軍還處於初級階段,沒有經過任何實戰檢驗,中華帝國必須在海軍上保持數量的優勢,才能保證國家海防安全。

這個藉口讓英美嗤之以鼻,畢竟中華帝國空軍強大,其他國家的海軍根本無法靠近中國海。

一旦靠近了中國海,那麼其下場就可能如同當初的曰本聯合艦隊一般遭受覆滅的命運。

面對軍事技術崛起的中國,英國是很忌憚的。所謂經驗不足,完完全全只是一個很無恥的理由。

誰不知道中華帝國在歐洲戰爭之後,已經吸納了大批的德國海軍士兵及軍官。

凡爾賽條約雖然規定了德國不能向其他國家派遣軍事人員,但問題是這些軍事人員是自己去中國的。

條約沒有明確的規定說,德國海軍人員不得出國。

中華帝國在海軍方面的態度很強硬,此時中華帝國的海軍作戰噸位已經達到了近十三萬噸。

如果限制一下,豈不是還要把新造出來的軍艦給拉回報廢場?

而且中華帝國明確表示,中華帝國的商船噸位已經處於全球第一的地位,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海軍來爲商船提供護航。

這是在赤裸裸的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

然而英國卻是沒有任何主動權,這次三國協商世界局勢問題,主動權實際上是在中華帝國手上的。

中華帝國已經數次暗示,如果英美能夠開出足夠誘惑的條件,中華帝國是同意讓蘇俄停火的。

中華帝國不願意接受的,英美無權強加在中華帝國頭上。

三方的問題,開始回到了貿易關稅上,美國代表團表示,中華帝國向來不是一個商品進口國家,要求美國施行低關稅也是不公平的。爲了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美國可以與英國向中華帝國全面開放國際各殖民地的市場,並且正式承認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

“關稅都是公平的,儘管我們中華帝國極少進口商品,但主要原因還是你們美國的商品太過低級了。”朱曉誠在會議上說道。

“是你們建立了民族關稅壁壘。”美國代表團指責道。

隨着中華帝國的民族主義的覺醒,支持國貨成爲了國民曰常生活中最爲普遍的一個商品購買原則。

連那些沒見過世面的農村老農都知道,買東西要看商標,沒有貼上中國製造的東西一律不能買。

而那些奢侈品方面,中國的大資本商人都是選擇國貨,如果哪個商人購買了國外的奢侈品,會遭到這些大資本商人的聯合抵制。

所以此時的中華帝國除了大量進口原材料以外,基本上不對什麼商品進行進口,除非是那些中華帝國不能生產的東西,但極少。

“世界需要自由貿易,任何阻擋貿易自由的行爲都是不正義的競爭方式。”朱曉誠繼續說道,“中華帝國向來都是尊重貿易自由的國家,將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從來都不是靠不平等關稅手段。”

中國帝國此時上讓美國感覺無處下手,貿易上比上中國,相同的關稅背景下,美國的商品在中華帝國賣不動。

而美國的資本又進不去中國內部,雖然能夠進入一小部分,但有諸多限制,基本上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行業是美國資本能夠涉及的,特別是美國的銀行進不到中國內部,自中華帝國成立之後,其他國家的銀行陸續遭到了中華帝國的清算。

印了多少紙鈔,一律收回去,而且還處以一定的罰款,理由是私自在中華帝國發行紙幣,以及銀行裡儲存了多少中國的錢,也全都是賴不掉的。

同時這些銀行也都被責令撤出中國,中華帝國不允許其他國家在內部開設銀行。

銀行實際上是美國掠奪其他國家的主要方式,例如戰後的德國,就是美國銀行貸款給德國恢復經濟。

等德國的經濟恢復了,到時候美國搞個經濟蕭條出來,德國人創造的財富一個個都得被美國的銀行資本家掠奪過去。

而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美國的銀行資本進不來,那麼不管美國怎麼蕭條,也不可能大規模的影響到中國。

特別是中國有自己的貨幣體系,中國隨時可以自己多印票子,不過美國的銀行資本家從種種跡象中看出,中國實際上是對泡沫經濟很防備的。

所以這也給美國的銀行資本家們造成了一個假象,那就是中華帝國不知道玩泡沫經濟的好處,中國怕經濟陣痛。

中美兩國就關稅問題爭執不下,雙方各執一詞。

但中華帝國在這方面卻是更佔優勢。

商議了大半個月,雙方沒談出個明確的結果出來。

單是關稅問題一項就卡住了。

關稅後面,還有諸多的問題。

美國政斧現在面臨着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果開放美國的關稅,那麼以美國當前透支消費的市場來說,會極大的增加中華帝國的出口額,特別是對美國市場的出口。

美國政斧想將關稅關緊,然後和中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競爭,就算美國和中國在相同的國際貿易市場上競爭不過,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中華帝國顯然不僅要世界貿易市場,而且還要讓美國開放貿易市場。

至於資本市場,中華帝國當前只是積極的在一些小國發展,基本不再那些大國內部發展資本投資了。

那些大國未來可能與中華帝國發生戰爭,投資肯定是要受損失的。

那些小國則沒什麼問題,就算是世界大戰開始了,那些小國也不敢明確的站在中華帝國敵人的一邊,除非是局勢十分明顯了,那些小國纔會站出來落井下石,然後等大戰結束時以戰勝國的身份出現。

中華帝國當前最積極的則是貿易市場開放,美國鼓吹的是資本自由,中華帝國鼓吹的貿易自由。

由於時間緊迫,中華帝國對這次商談有種什麼時候都無所謂的態度,但美國等不起,若是等到明年開春,那麼蘇聯肯定就危險了。

因此在商談了一個月還未有明確結果的情況下,美國決定在關稅問題上做出一些讓步,主要的讓步領域就是輕工業方面。

美國這次學乖了,知道在那些新興行業領域,美國面對中國並不一定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決定在輕工業關稅上做出讓步。

輕工業雖然無關戰爭潛力的提升,但有個問題就是,輕工業可以帶動大量的就業。

但美國此時決心發展關乎戰爭的重工業和諸多新興行業,但關稅上總的做出一些讓步,因此決定降低輕工業進口關稅。

不過輕工業關稅就算是降低了,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高的,普遍都在15%,以這樣的輕工業關稅來說,如果再算上運費等等,到了美國也就沒有什麼競爭優勢了,儘管中華帝國的輕工業很發達,但到時也就是一部分輕工業商品可以打入美國市場。

而那些新興領域,大多都是關乎戰爭潛力的,美國依舊維持高關稅,事實證明,中國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競爭力非常強大,美國暫時根本不是對手。

中華帝國則要求美國降低新興領域商品的關稅,特別是電器、汽車等行業,以中華帝國當前的新興領域發展水平,遠高於美國。

美國此時一年的汽車產量只有一百多萬輛,而中華帝國在1921年已經超過了五百萬輛,在電器製造業上,中華帝國基本壟斷了全球市場。

中華帝國的製造業已經開始向高端的新興領域發展了,輕工業方面雖然也在發展,但已經是次要的了。

隨着中華帝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些輕工業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用沿海工人的話,成本會較高。所以有些輕工業也開始向內陸轉移了,畢竟中華帝國現在已經有五億人口了,內部市場已經逐漸走向繁榮,在這樣的情況下,輕工業轉移到內陸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利於出口。

出口那一部分的輕工業生產,如果繼續放在沿海地區,那麼勞動成本上會導致輕工業產品價格上升,不利於出口。

因此中華帝國的對外出口輕工業,開始向那些第三世界聯盟高級成員國轉移,到那些國家去找代工。

在這個年代找代工,確實萬分的超前。

因爲輕工業出口佔產值比例並不是太高,因此轉移到那些聯盟成員國並不會對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

例如像交趾、朝鮮,這兩個國家目前雖然是高級成員國,但有關稅的存在。

因此這些代工的商品,不容易衝擊中國市場,而且無法越過中華帝國的民族壁壘。

同時這些輕工業可以爲成員國發展起一定的經濟,發展聯盟成員國經濟是必須的,如果加盟了這個以中華帝國爲老大的聯盟國家經濟不能發展,那麼誰還加入這個聯盟?

中華帝國必須樹立幾個發展的榜樣,以吸引更多的國家加入這個聯盟。

而中華帝國內部的輕工業則內部自產自銷,交趾、朝鮮、暹羅這些國家都是可以拿來當代工用,讓他們發展輕工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中華帝國的經濟,未來將向高端領域發展,畢竟中華帝國未來隨着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國民的勞動成本會不斷的上升,因此必須發展那些附加值高的,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然後通過這些產業,去剝削其他國家。

可能就是一臺機牀就能將一個效果奴役個幾年。

同時通過玩資本手段,也可以掠奪其他國家的經濟。

中華帝國在重啓協議的談判中的要求,讓美國和難接受。

美國此時玩泡沫經濟,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在這些新興領域追上中華帝國的腳步,從而擴大自己的戰爭潛力。

雙方的談判再次陷入僵局之中。

這讓美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保蘇聯,必須真正的有所付出。

但這種付出顯然又是美國一定程度上難以接受的。

就在這時,中華帝國提出了蘇聯改革的問題,只要蘇聯能夠不再宣傳仇視新俄國東西,同時允許俄國的電視臺在蘇聯播放等等,中華帝國可以考慮接受當前美國提出的關稅。

美國和英國此時的關稅實際上已經讓中華帝國偷着笑了,按照美國提出的方案,大概也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各自都施行關稅保護政策,同時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其他國家的關稅面對中華帝國和美國要相同。

同時美國在輕工業上的進口關稅做出一些讓步。

目前中華帝國對於出口上問題已經看得很淡了,出口的根本姓目的不是爲了獲取更多的黃金,現在中華帝國已經不缺黃金了。

出口的目的只是爲了打壓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增強自身的戰爭潛力相關產業的生產規模,僅此而已。

至於進口,中華帝國此時不需要進口什麼東西。

只要是美國能造的,中華帝國此時都能造。此時中華帝國重點是搶德國人的飯碗,德國人在機械製造業上有極大的優勢,這也是未來中華帝國要搶佔的領域。

中華帝國的人口這麼多,不能走向西方人那樣的國家分工模式。

後世的西方國家,除了美國比較全面以外,其他國家都有各自專長的產業,而美國一定程度上也依賴這些國家的專長產業,等於是進行了分工。

中華帝國除了可以將輕工業分給其他聯盟成員國,其他的高端製造業都要抓在手上,畢竟中華帝國的人口多。

後世西方國家的那種分工,說白了就是國際資本的佈局而已,對於國際資本來說,資本是沒有國界的。

對於中國資本來說,資本是存在國界的。

當然,此時出口也是有利潤的,起碼能夠增加國民就業崗位,增加國民收入。

出口不是這次談判的主要目的,這次談判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鋪平下一次進攻蘇聯的道路。

進攻蘇聯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游擊隊的問題,那麼首先要改善新俄國在蘇聯人民眼中的形象。

形象改變了,等進攻蘇聯之後,蘇聯人民也就不會進行強烈的抵抗。

因此需要宣傳俄國人民的生活是有多麼多麼的富裕,在物質上是有多麼的充足。這需要依賴電影、電視等東西。

蘇聯如果統一改革,那麼蘇俄停戰是完全可以的。

畢竟中華帝國此時也不想滅掉蘇聯,現在還太早。

美國那邊開始和蘇聯溝通起來,中華帝國則和新俄國溝通。

夏鈞忽悠尼古拉二世說,中華帝國內閣已經對維持巨大的軍費開支非常不滿了,同時現在後方補給線承受不了那麼多兵員的後勤。因此暫時是不能向蘇聯進攻了。

尼古拉二世超級鬱悶,不過夏鈞卻是邀請他參觀了中華帝國的核心軍事技術,向尼古拉二世展示了一部分的先進軍事技術,並向尼古拉二世許諾,二十年內中華帝國必然和俄國一起滅掉蘇聯,讓俄國徹底收復失地。

在多種手段下,尼古拉二世終於是被夏鈞安撫了下去。

尼古拉二世對於中華帝國展示出的先進軍事技術十分震驚,但卻也很不解的是,中華帝國現在的軍事技術,完全有能力滅掉年蘇聯。

夏鈞則是把英美搬出來當擋箭牌。

聲稱如果中國和俄國要徹底消滅蘇聯,那麼在國際上將面臨很重大的損失,英美不會坐視不管。

中國此時還未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然而一旦全面開戰,中華帝國是必勝的。

尼古拉二世爲此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再等十幾二十年。

不過卻也十分的期待,中俄所代表的第三世界聯盟和英美曰這個聯盟開戰後的勝利,中華帝國展示的軍事技術,給了他很強大的信心。

當然,對於英美再次跳出來阻礙俄國統一,也讓尼古拉二世恨得咬牙切齒。

憑心而論,中華帝國過去做得的確很厚道了,不僅給俄國提供貸款上的幫助,而且還給俄國大量的援助,更承擔了一部分對蘇聯作戰的軍費。

中華帝國內閣有意見,尼古拉二世也是相信的。

實際上中華帝國內閣並無意見,對蘇聯作戰,中華帝國雖然爲俄國承擔了一部分軍費,但實際上中華帝國沒有做虧本買賣。

中華帝國已經把勢力擴張到了歐洲了,雖然名義上是俄國的,但實際上和中華帝國的沒什麼太大區別。

雙方首先沒有關稅,再則中華帝國的民族資本控制了俄國的資源。

俄國雖然版圖很大,但大多數都不適合居住,中華帝國看中的也就是那些豐富的資源,其他的無所謂。

同時夏鈞給尼古拉二世講解了這次談判,中華帝國提出的蘇聯改革條件,也都是爲俄國着想的啊!

俄國應該感謝中華帝國。

當然,成功不成功還得看美國如何給蘇聯做工作了。

斯大林在接到這個美國遞交過來的中俄聯盟提出的改革要求時,十分的不情願。

但美國已經把醜話說在前頭了。

如果蘇聯不接受的話,美國將沒有辦法阻止中俄聯盟明年發動徹底覆滅蘇聯的進攻。

此時的蘇聯,等於是被中俄架了把刀在脖子上。

美國爹雖然有點本事,但蘇聯畢竟不能什麼也不幹啊!也不能光靠爹是吧!那要坑爹的。如果蘇聯不配合,美國爹大可撒手不管。

()

第14章 軍事威脅第309章 調教俄國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420章 世界霸權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80章 農村變化第96章 毫無誠意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73章 光復會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25章 私下通信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97章 步槍製造廠第198章 國學研究院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6章 五色復興旗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323章 大場景,大製作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50章 自治黨人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54章 空降斬首,包圍殲滅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419章 清算歐洲殖民國家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83章 配備軍犬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407章 日內瓦裁軍會議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61章 秋收!第18章 抗議遊行第87章 日艦進犯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240章 政治突變,北洋官員撲街事件第131章 強悍的備戰計劃第77章 日本屈服第81章 修鐵路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97章 走向穩定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79章 鹽稅風波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22章 軍教片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190章 宗主國與藩國的戰爭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170章 海軍出動第116章 話不投機第19章 摩托化部隊第102章 空軍戰機第264章 緬甸動亂,中英扯皮第140章 大造軍艦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34章 新武器第141章 華夏一片帝制聲第26章 三酸二鹼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148章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12章 馬尾船政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90章 人才啊!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311章 華人黑手黨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181章 切腹!第3章 通電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49章 議和第235章 南洋共和國成立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330章 瘋狂的斯大林
第14章 軍事威脅第309章 調教俄國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420章 世界霸權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276章 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14章 背後捅刀,中俄經濟一體化第80章 農村變化第96章 毫無誠意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73章 光復會第173章 英國的如意算盤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25章 私下通信第312章 科學大棒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97章 步槍製造廠第198章 國學研究院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6章 五色復興旗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323章 大場景,大製作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50章 自治黨人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54章 空降斬首,包圍殲滅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147章 巴拿馬博覽會第419章 清算歐洲殖民國家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83章 配備軍犬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407章 日內瓦裁軍會議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61章 秋收!第18章 抗議遊行第87章 日艦進犯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240章 政治突變,北洋官員撲街事件第131章 強悍的備戰計劃第77章 日本屈服第81章 修鐵路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46章 民族資本的反攻號角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97章 走向穩定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79章 鹽稅風波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104章 戰爭準備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22章 軍教片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277章 安寧與繁榮第190章 宗主國與藩國的戰爭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170章 海軍出動第116章 話不投機第19章 摩托化部隊第102章 空軍戰機第264章 緬甸動亂,中英扯皮第140章 大造軍艦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34章 新武器第141章 華夏一片帝制聲第26章 三酸二鹼第270章 內閣移民會議第148章 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第152章 抓住了協約國的死穴第12章 馬尾船政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90章 人才啊!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311章 華人黑手黨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181章 切腹!第3章 通電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49章 議和第235章 南洋共和國成立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330章 瘋狂的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