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夏收到來

bookmark

兄弟們超級給力!剛纔一度爆了3個,拉昇到了新書榜第5,不過後面又降到了第6,和第五的差距僅是那麼一點點。

第四更到啦!有票和沒收藏的兄弟們,投幾票,收藏一下,再發點力就超過去了。

很感謝兄弟們的支持,讓《唯一戰勝國》有機會盤踞首頁新書榜2周4天的時間,小菜會加努力的,上架後絕對走暴更流路線……

————

夏鈞來到建安縣就不走了,把閩浙總督的兒子幹掉,那自然會引起戰端的,原本留着縣城不打,是爲了不把事情弄大,撥亂了歷史走向,不過此時清軍定然要來找事,那乾脆就佔據縣城。

西鄉確實不太適合當成中心來發展,建安縣當前更適合一些,不過建安縣長久下去也不適合做爲中心來發展,未來定然要把行政中心向北移動,在江浙地區最爲合適。

建安縣目前並沒有什麼官員,知府和知縣都買了肥缺跑路了,就剩下建寧府的一些小官,以及建安縣的縣丞。

夏鈞當天封鎖了建安縣,將那些清軍全部俘虜,來一躺總不能白跑吧!不過建安縣的清軍只剩下六百多人了,上次被逃掉的這次逃不掉了,也有12萬的積分收入。

同時俘虜了一堆小官員,夏鈞也沒拿他們怎麼樣,只不過是請去調查一下他們的收入情況。

第二天夏鈞貼出安民告示,並且從西鄉調來了行政人員,建安縣宣告自治,但用電臺通電全國——建寧府自治。

緊接着,夏鈞回到西鄉,下令建寧府、邵武府各鄉鎮二線部隊集結完成後攻打縣城。

夏鈞剛回西鄉,王管家就也跟着來了西鄉,帶着李世霖的意思,和夏鈞妥協了,李家願意把李詩婧嫁給夏鈞,具體成婚的日子,夏鈞來定。

李世霖已經被夏鈞逼得走投無路了,此時只能徹底倒向他。

夏鈞暫時沒時間去理會成婚的事情,最近要夏收了,又要打縣城,自然是沒時間了。不過卻要求李世霖放人,把人整天關在家裡,像什麼樣!

……

建寧府與邵武府風雲突變,各地鄉鎮的建州保安團二線部隊陸續攻佔了各縣城,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

雖然缺少攻堅裝備,但保安團在建寧府和邵武府活動了這麼久,各縣城裡面都有軍情局的人接應。

只要一攻城,馬上裡應外合打開城門,保安團士兵直接衝入城內,接着會演變成什麼情況很好想象,以清軍的戰鬥力,保安團一進城,馬上就作鳥獸散了。

建寧府、邵武府不過時隔三日,便通電全國,兩府自治。

滿清朝野震驚,連忙責問閩浙總督鬆壽,鬆壽在福州收到電報,還不知道他兒子已經被夏鈞給槍斃了。

不過三天後,跟着阿克敦到建安的僕人逃回了福州,鬆壽知道兒子被人槍斃,當場震怒交加。

當即點兵征剿建州保安團,經過近一週的兵馬調動,鬆壽調集了3萬清軍,彙集福州後殺向建安。

這羣清軍剛出福州,軍情局就已經報告夏鈞。

此時閩西北正忙於夏收,由於夏鈞突然攻打了縣城,整個閩西北都免稅了,農業稅本來要收,不過福建的耕地本身就不多,那麼點東西還不如不收,所以也就沒收了,所有自治區的鄉鎮一律免稅。

只有種了高產水稻的要上交100公斤,夏收中有近十萬畝稻田種的是高產水稻,這些高產水稻夏收時獲得了大豐收。

這些水稻普遍產量都在700公斤左右,少的也都超過了600百公斤,多的甚至可以達到800多公斤,福建是中產田多,高產田比較少,能到800公斤的高產田少之又少。

百姓們收上稻子,一個個都高興極了,不管有種高產稻還是沒種高產稻的,都十分高興,只是高興程度不同而已,沒種高產水稻的連忙去翻地,第二季的稻種已經種下去了,已經長得有五六釐米高,過不了多久就能插到田裡了。

乘着夏收之際,夏鈞給各鄉鎮各村兌換了許多農用工具,例如打穀機、脫粒機,拖拉機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脫粒機是電動的,打穀機則是用腳踩的,不過相比將水稻摔打來打穀的方式,卻是省力省工得多,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讓夏鈞意外的,西鄉等第一批種上高產水稻的鄉鎮民心指數上漲了,從5點的上限漲到了6點,看來解決溫飽問題是民心上漲的觸發條件之一。

各種形式的收買民心方式,只要不涉及到根本問題的,最多也只有5點,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那也就會上漲。

夏鈞突然悟了!解決民生問題纔是王道。

十萬畝高產水稻的種植面積,也讓夏鈞收上了1000多萬斤稻子,大概能得到700萬斤左右的大米,賣出去也就只有20萬兩銀元。

不過第二季的種植面積卻是擴大到了200萬畝的地步,整個建寧府、邵武府的大部分鄉鎮都把第二季的稻種撒下去了。

秋收時的收入就可觀了,夏鈞就能收上來400萬銀元,不過閩西北地區的水田也就這麼多了,再多也沒多少了,福建的耕地面積是全國人均最少的,再加上大部分耕地都集中在沿海的濱海平原。

夏鈞這才發現,其實農業纔是最實惠的兌換種類,只要給夏鈞兩個省,就能超出小鬼子的農業產值。

而這個年代,小鬼子的農業產值是比工業產值還要高的,在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小鬼子的工業產值才超越了農業產值。

農業上必須重視,夏鈞之前並不是太重視農業,以爲有個高產水稻就差不多了,實際上差得很多。

水稻多了也不值錢啊!

而且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種水稻,還有小麥、大豆、玉米,經濟作物有橡膠、棉花、甘蔗、菸草、水果、花卉等等。

同時農業還包括養殖業、林業、畜牧業。

在農業一欄中,這些東西都可以兌換到。

例如飼用玉米,4級的畝產可以達到8000公斤,這種產量是按整株算的,不單單是玉米粒。有這種飼用玉米,就可以養許多肉牛。

肉牛也有高品質的品種,有的成長速度快,有的肉質好,有的屠宰率、瘦肉率高,有的皮質高。

只要有了培育基地,人人頓頓吃肉不是夢想。

到時候貧富之間的飲食也就沒什麼區別的,有錢人要想在飲食上表現出有錢,除了吃偏一點的東西,但質量也和普通人吃的也差距不到哪裡,若是加一些政策限制奢侈品,除非他們一頓吃下去十斤肉,也許這可以表現出他們的生活質量高人一等。

飲食是民生上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溫飽乃是當前時代中國人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書評區小菜有在看,不過暫時沒時間去加精,明天早上吧!這幾天書評區比較和諧,沒被人噴,真是大好事呀!

另外再感謝下dacidabeideh,曖昧與你12,格牢牢地小半袖,方甫合,★、尐銫鋃的打賞,鞠躬!

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397章 走向帝制第323章 大場景,大製作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89章 中國格局第4章 獨擒羣匪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2章 福建獨立第194章 緬甸漢族第43章 炮戰(上)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72章 四面開花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88章 擊沉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79章 沼氣科技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37章 海關談判(二)第294章 中醫振興之路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261章 誘敵,屢試不爽的戰術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41章 霸王條款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1章 革命爆發第84章 華東自治政府的強權政治第22章 軍教片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141章 華夏一片帝制聲第73章 光復會第286章 中國戰爭潛力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225章 行業規範第267章 發動機增壓技術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75章 潛艇出擊!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340章 中日朝鮮戰爭的開端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259章 果敢王國,衝突起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357章 民族自由大學,中國世界體系第27章 開辦工廠第265章 英軍反攻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258章 秋收結束,農業衝擊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101章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第3章 全副武裝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181章 切腹!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35章 摘桃子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65章 再次擴軍第18章 自治議會第17章 西鄉自治
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397章 走向帝制第323章 大場景,大製作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89章 中國格局第4章 獨擒羣匪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72章 微型兵工廠第410章 北海道海軍對峙,戰爭臨近第2章 福建獨立第194章 緬甸漢族第43章 炮戰(上)第340章 經濟崩潰,美國背黑鍋第372章 四面開花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88章 擊沉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79章 沼氣科技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15章 驅逐溥儀第37章 海關談判(二)第294章 中醫振興之路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261章 誘敵,屢試不爽的戰術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189章 鉅額財政預算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41章 霸王條款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222章 醫學的爆發式發展第1章 革命爆發第84章 華東自治政府的強權政治第22章 軍教片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141章 華夏一片帝制聲第73章 光復會第286章 中國戰爭潛力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32章 工業轉型第225章 行業規範第267章 發動機增壓技術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75章 潛艇出擊!第417章 大局初定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340章 中日朝鮮戰爭的開端第82章 行軍演習(一)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273章 美國參戰,帝國中立態度第259章 果敢王國,衝突起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357章 民族自由大學,中國世界體系第27章 開辦工廠第265章 英軍反攻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258章 秋收結束,農業衝擊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101章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第3章 全副武裝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337章 瘋狂的鐵路建設第181章 切腹!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35章 摘桃子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65章 再次擴軍第18章 自治議會第17章 西鄉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