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

bookmark

“受美國經濟危機影響,俄國大量銀行受到波及,不到三天,俄國銀行接連破產了五家,俄國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

“X教授您好,爲什麼俄國經濟會突然崩潰呢?”

X教授咳嗽了一聲,嚴肅的說道:“這個,我們就不得說一說俄國的經濟結構和俄國銀行的產業分佈了。”

在觀衆們期待的目光下,X教授好半響才繼續說道:“衆所周知,俄國的經濟之所以繁榮,是因爲有銀行的支撐。本身這是可以一直支撐下去的,但問題是美國經濟突然崩潰了。然俄國銀行恰好在美國經濟繁榮時期在美國買了不少股票,這下這些股票全部都變成了廢紙,銀行資金鍊條馬上出了問題,結果沒有錢放款,這就導致俄國經濟的直接崩潰。而俄國銀行手上又有大量的資產,這些資產每個月都是能夠收上來不少效益的,經濟危機一來,這些收益也就全都沒有了,簡直是損失慘重啊所以俄國經濟崩潰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經濟危機……”

“X教授分析的真是太精闢了……”

“啪啪啪……”一陣猛烈的鼓掌聲……

整個第三世界聯盟的高級成員國的輿論力量基本上都被中華帝國所掌控,中華帝國在輿論媒體方面下了大力氣進行整合,甜棗加大棒,甚至是出動黑幫進行威脅等等,以及動用大量資金扶持自己的輿論媒體,在這些手段下,第三世界聯盟的各高級成員國的主流輿論媒體全部都陷入中華帝國的掌控之中。

而這種掌控是很隱蔽的,是以私營企業的身份掌控,大體上被分成了十幾個公司,看似公司不同,老闆也不同,但實際上這些輿論媒體的老闆都是中華帝國政府。

這些輿論媒體集體發力,就俄國經濟危機的問題,全部媒體都將原因歸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

沒有誰說,這一切的原因都是華東集團乾的。

這些媒體的說法最主要的錯誤就是‘資金鍊’的問題,錢對於亞聯儲來說,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

錢還會沒有。

只是不願意給而已。

就連尼古拉二世都被忽悠住了,尼古拉二世搞經濟真心不擅長,同時在中華帝國的忽悠之下,對這次經濟危機的真實本質也未看明白。

目前尼古拉二世很富有,而且是非常的富有。

由於尼古拉二世有亞聯儲的股份,使得尼古拉二世的資產已經突破百億亞元大關。

在如此富有的大背景下,尼古拉二世只要維持統治就可以了。

經濟危機會影響民生,尼古拉二世聯盟飛到中京去找夏鈞,希望能夠得到中華帝國的支持,以挽回俄國經濟。

尼古拉二世對於夏鈞住的中京紫禁城很是羨慕,此時尼古拉二世富得流油,比夏鈞的錢還要多,自然也想搞個這樣的工程。

不過考慮到還要和蘇聯開戰,尼古拉二世暫時還未開始大規模的揮霍。

在紫禁城內,夏鈞會見了尼古拉二世,就俄國經濟危機問題,一起商議對策,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以穩爲主。

所謂穩,就是先維持統治。

以統治角度出發,對尼古拉二世來說是很有殺傷力的,心想這個女婿真是會爲他着想,看來女兒嫁得不虧。

維穩的方法主要就是兩個,第一個是加派警察,嚴格控制輿論。但尼古拉二世又信不過俄國警察和軍隊,上次他被趕下臺就是被自己的軍隊給趕下臺的,因此夏鈞答應向俄國派駐十二萬武警,以維持治安,同時抽調兩個師進駐古比雪夫郊區,以保護尼古拉二世安全,並派遣一營的特種兵保護尼古拉二世住宅周邊的安全和出行安全,這才讓尼古拉二世放心下來。

第二個就是恢復基礎生活物資供應,讓俄國人不會餓死凍死,以防止那些俄國窮鬼走投無路下可能發生的暴動。

至於具體的恢復經濟的計劃,還得慢慢商議,中華帝國在這方面也是沒有經驗的,得慢慢商議出一個靠譜的方案。

對於經濟蕭條的原因,夏鈞把美國佬拉出來當擋箭牌。

夏鈞告訴尼古拉二世,錢我們是有的。只是美國經濟崩潰太快了,我們的準備依舊不足,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沒有及時調整才導致了俄國經濟崩潰。

在夏鈞的忽悠下,尼古拉二世終於是放心的飛回了古比雪夫。讓尼古拉二世最爲放心的是,夏鈞答應他加大對俄國的援助,

隨即,中華帝國馬上派遣了十二萬武警進入俄國,與俄國警察聯合進行防暴演習,以加強俄國社會安全。

至於俄國經濟嘛暫時三四年內可能是沒有辦法的。

俄國經濟陷入冰點將比美國更加可怕,因爲俄國將採取基礎物質供應制度,這也就更加打擊了俄國的生產。

俄國經濟崩潰之後,最開心的自然就是華東集團了。

華東集團感覺下跌程度還不夠,又暗中推波助瀾,把俄國經濟狠狠擼下去,然後再大肆收購俄國的不動產。

隨着俄國的企業大規模的破產,這些企業全部都被華東銀行和工商銀行等華東集團的銀行的**銀行所接收。

一些**銀行已經破產了,因此直接由華東集團的銀行進行接受,其中主要就是華東銀行和中華帝國工商銀行兩大銀行,但都屬於華東集團獨股的銀行,實際上屬於一家銀行。

隨着俄國的民族企業大規模破產,俄國的民族資本遭到了十分慘重的打擊,就算是沒有破產的俄國企業,其股票價格跌得一塌糊塗,對於有價值的股票,華東集團開始暗中低價收購。

同時由於經濟蕭條,除了股市中的股票,俄國社會經濟生產資料價格不斷貶值。

畢竟上市的企業無法代表全部的生產資料,只能說是佔一部分的生產資料,而經濟大蕭條的主要好處,就是資本雄厚的銀行可以乘機收購股市上市企業的股份,同時還可以收購各種社會生產資料,主要爲不動產。

這種模式,和古代的地主兼併自耕農的方式是很像的,但也有本質的區別。

古代的地主兼併自耕農的方法就是給自耕農放高利貸,自耕農家中遭災破財了還不起錢,就得出賣土地。如果是遇到天災,地主憑藉雄厚的家底可以硬撐過去,而自耕農家底薄則撐不過去,這時地主則利用雄厚的財力大肆兼併土地,在遭遇天災時,土地收購成本是非常低廉的,而天災不可能一直持續,只要一旦恢復過來,地主就能源源不斷的收回利潤。

而在資本社會,這種泡沫經濟的本質也和古代的地主們兼併土地的方法是沒有區別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古代的地主沒辦法大規模的人爲製造災害,而到了資本時代,資本雄厚的銀行家們則可以利用金融規則人爲的製造經濟蕭條。

富者愈富的現象,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貧者愈貧的說法,也同樣真實可信。

自古都是如此

也正是有了矛盾的存在,人民纔會不斷的進行創造,以求自己能夠過上好的生活,從而不斷的進步。

**是一個十分美好的體制,這一點不可否認,只是生產力還未發展到那一層次,因此只是空中樓閣。

而發展到了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更爲恐怖的掠奪模式。

那就是靠壓榨其他國家,來實現自己國家的富裕,從而大程度上消除內部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外部的威脅會越來越少,內部矛盾也會很小,這是最高明的統治方式,這也就是美國所採用的一種模式。

這是踩着其他的國家上去的一種模式。

中華帝國此時也一定程度上走上了這種模式,畢竟在這個時代,你不踩別人,別人就會踩你。

這是一個缺乏世界霸權的時代。

英國雖然名義上還擁有世界霸權,但已經不穩固了,表面上雖然還是霸主,但實際上已經不被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所承認了。

這個世界只允許一個霸主的存在。

和一山不容二虎一般的道理。

美國經濟一崩潰,整個世界的經濟秩序都亂套了,第三世界聯盟憑藉快速的反應,算是大程度上穩住了,但俄國中招了。

但俄國的中招,實際上是中華帝國所操控的。

而中華帝國的出口業遭到了很嚴重的打擊,不少商品初現了積壓,這些積壓的商品很快都被政府給收購去了。

傳銷開始了。

數千名傳銷頭目,帶着上萬人前往世界各國,開始了有組織、有預謀的傳銷活動。

中華帝國調動了商業間諜、地下黑幫等等力量,以協助這些傳銷頭目。

中華帝國的商品還是未被列入反傾銷行列的,因爲中華帝國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還是原來的價格。

並未通過降價來在其他國家增加銷量,這也使中華帝國的商品沒有被其他國家阻擋在門外。

而被阻擋在門外的,主要是美國的商品。

本來,此時經濟秩序混亂到這個程度了,中華帝國的商品出口按照原來的價格是不好賣的纔對。但問題是,中華帝國的商品卻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

其他國家也發現了問題,派人調查後發現,中華帝國的這些出口商品全部都積壓在倉庫裡賣不出去,而進口商全是中國的資本。

看到這樣的現象,沒有哪個國家去管的,人家來送錢的,何樂而不爲呢?

反正這些商品在他們國內不是很好賣,最終只能是積壓在那裡,而進口關稅他們已經收了。

虧的是中華帝國的資本。

大概一個月後,這樣的進口行爲才停止。

但很快,在各國都不再注意的時候,那些積壓的中國商品突然開始賣出去了一些,緊接着,大量的商品銷量突然猛增。

傳銷開始了

由於經濟秩序比較混亂,加上那些傳銷組織受過專業培訓,搞傳銷的時候比較低調,因此一開始並未引起注意。

這些傳銷的商品出售價格,一般都嚴重高於市場價。

這是最詭異之處。

既比市場價還要高出許多,卻賣得很火爆,這是嚴重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現象。

由於各國經濟遭到打擊,很多走投無路的投資者。

這些投資者成爲傳銷的主力軍,同時還帶動了很多有錢人加入這種傳銷之中。

——————

汗,忘記了,昨天我貌似更新了……

第185章 各方反應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84章 中日海軍裝備競賽第78章 春節大捐款第318章 瘋狂吸金的疫苗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3章 通電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75章 潛艇出擊!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260章 埋伏,全殲英軍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99章 保路高潮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30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9章 剪辮子第23章 軍事法庭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181章 切腹!第52章 工業佈局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83章 被一鍋端的辮子軍和禁衛軍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8章 停止擴張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15章 九江戰役第387章 負債累累的帝國政府第76章 死神降臨第21章 二線部隊第7章 攻佔上海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61章 秋收!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404章 以工代賑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171章 千機出動第23章 收買民心第87章 日艦進犯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136章 蛇鼠兩端第88章 擊沉第41章 霸王條款第24章 寂寞似雪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38章 大建設第56章 洋妞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7章 重申軍法第97章 走向穩定第167章 統一之中國,一致之對外第26章 造紙廠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14章 軍事威脅第13章 民心未附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14章 軍事威脅第71章 瘋狂舉債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8章 鉅額貸款第3章 全副武裝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227章 保護大熊貓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00章 震驚世界的血案第246章 收編北洋軍,聯合行動組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143章 華東級戰列艦第32章 大練兵的前奏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10章 偵查匪村第56章 飛機訂單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282章 軍備技術研發第200章 華東王,建威將軍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245章 讓每個同胞活得有尊嚴第272章 中國在趁火打劫
第185章 各方反應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284章 中日海軍裝備競賽第78章 春節大捐款第318章 瘋狂吸金的疫苗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3章 通電第一百零九 佔集羣轟炸第75章 潛艇出擊!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260章 埋伏,全殲英軍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99章 保路高潮第24章 反腐是亡黨?第30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333章 海軍競賽的開端第9章 剪辮子第23章 軍事法庭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181章 切腹!第52章 工業佈局第392章 戚繼光號下水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83章 被一鍋端的辮子軍和禁衛軍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8章 停止擴張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15章 九江戰役第387章 負債累累的帝國政府第76章 死神降臨第21章 二線部隊第7章 攻佔上海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216章 振興五術第61章 秋收!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404章 以工代賑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171章 千機出動第23章 收買民心第87章 日艦進犯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136章 蛇鼠兩端第88章 擊沉第41章 霸王條款第24章 寂寞似雪第378章 杭州協議第38章 大建設第56章 洋妞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7章 重申軍法第97章 走向穩定第167章 統一之中國,一致之對外第26章 造紙廠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341章 俄國經濟崩潰第349章 甩開美國第212章 英法借款第14章 軍事威脅第13章 民心未附第205章 弔喪,拜訪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14章 軍事威脅第71章 瘋狂舉債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8章 鉅額貸款第3章 全副武裝第322章 華東電影節第43章 資本雄厚的農墾公司第227章 保護大熊貓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100章 震驚世界的血案第246章 收編北洋軍,聯合行動組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143章 華東級戰列艦第32章 大練兵的前奏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10章 偵查匪村第56章 飛機訂單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282章 軍備技術研發第200章 華東王,建威將軍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245章 讓每個同胞活得有尊嚴第272章 中國在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