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給小日本放放血

八月13日德國願將膠州灣租借地直接歸還中國,日駐龘華使館代辦警告外交次長曹汝霜,不準中國接受德建議。

袁世凱當天就打電話給夏鈞……與他商量對策。

夏鈞告訴袁世凱,暫時不必發出什麼強硬態度,這方面他會和德國商量好。

如果此時北洋與華東兩方能夠一起拿出強硬態度,日本出兵膠州灣可以被制止,但夏鈞顯然想與日本在陸地上打上一仗。

中國需要戰爭!

隨即,夏鈞接見了德國大使陶德曼,接着與陶德曼迅速商定了關餘膠州灣租借的問題,此時德國已經無力保護膠州灣租界,所以願意還給中國,特別願意把膠州灣歸還給華東自治政龘府。

華東自治政龘府與德國的關係目前是很良好的,所以膠州灣的四千五百名德國在投降後也有保障。

夏鈞還許諾,會保護華東自治七省內的德國資本的安全。

爲此德國很滿意能看到這樣的結果,願意配合華東自治政龘府的動作。

緊接着,夏鈞開始調動兵力,同時將大批空軍調往連雲港機場,從連雲港到膠州灣不過兩百多公里。

就是重錘四型轟炸機也能達到這個航程,何況是鯤鵬Ⅱ那2100公里的航程。

目前空軍已經擁有了三百架重錘四,以及八十架鯤鵬Ⅱ,由於是木質飛機,所以生產線很好擴大,現在飛機制造廠是玩命的造飛機,反正空軍不用了,歐洲人會用。生產再多重錘田和鰓鵬日都不用怕虧本。

在這方面夏鈞還是很有分寸的,到現在飛機制造廠一個月就能製造出一百架重錘四和五十架鯤鵬Ⅱ和三十架雄鷹Ⅲ……同時還不包括用於出口的產能。

夏鈞基本上把所有飛機都調集到了連雲港機場,同時命令第一師、第二師、第三步兵師師和第四炮兵師保持戰備狀態。

並且調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生產兵團趕往徐州待命。至於原先的五個混成旅,則繼續守衛海岸線。

飛機制造廠,以及戰車製造廠,很快就開始全天生產飛機和戰車,軍部下了命令,儘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出更多的飛機和B式無畏戰車。

軍工廠中的工人明顯能感覺到,戰爭已經迫近。

而在華東軍內部,那些高層軍官則是躍躍欲試,他們雖然沒有接到作戰命令,但從軍部的指令來看,像是要開打了。

和誰打?

很多軍官還不太清楚。

而在連雲港,不斷有飛機從各地調來,整個連雲港機場都是飛機,飛機場已經封鎖,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靠近,四周都拉起了鐵絲網。

十天後,也就是8月飛日,日本正式對德國宣戰,顯然英國在其中的鼓動成分居多,同一天,德國對日本宣戰。

而在歐洲,各國彷彿都在打一場迫不得已的戰爭。德國試圖發動全球大戰,把同盟國的兵力吸引在其他戰場,從而減輕歐州主戰場的壓力。

華東自治政龘府許諾,如果同盟國進攻青島,華東軍將不會袖手旁觀,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極爲願意看到的現象。

德國能很明顯的感覺到,中國華東陸軍已經不甘寂寞。

而在日本看來,北洋政龘府向他們屈服了。至於華東自治政龘府,日本陸軍並不怕華東陸軍,日本陸軍是無敵的!

如果說是入侵華東自治七省,日本還會考慮一番,畢竟華東自治政龘府擁有衆多的民兵,到時候肯定深陷泥潭,但在山東他們卻不怕。

華東自治政龘府在山東沒有基礎。

如果雙方開戰,日本陸軍定然能夠給與華東陸軍迎頭痛擊。同時日本政龘府認爲,華東自治政龘府不太可能插手此事,畢竟在日本政龘府看來,雙方實力太過懸殊,支龘那人如果蠢到這個程度,他們不介意打一場漂亮的戰役,讓支龘那人明白什麼叫亞洲最強陸軍。

在對德國宣戰後,日本馬上與英國組成了聯軍。

日本將出兵四萬人,英國出兵兩千人,在商定過後,日本與英國決定在山東龍口登陸。

舊口年口月2日,英日聯軍在龍口成登陸。

這個消息傳到杭州,各大報紙紛紛報道,並進行強烈的譴責。

同日,華東自治政龘府外交部發出公函譴責英日兩國,要求日本和英國立即從中國撤軍,否則後果自負。

華東自治政龘府外交部突然發表聲明,這很出乎英國和日本的意料。

英國大使朱爾典連忙求見華東自治政龘府最高元首夏鈞,夏鈞接見了朱爾典,他對朱爾典說道:“我們不容許任何國家的軍隊踐踏我們的領土,難道龍口是你們的英日兩國的租界嗎?”

朱爾典被問得啞口無言,半天才對夏鈞說道:“我們大英帝國無意踐踏中國的領土主龘權,只是想攻打青島而已,有什麼不便的話,我們深感歉意。

“德國在膠州灣的租界,我們華東自治政龘府已經接收了。”夏鈞突然說道,讓朱爾典有些措手不及。

“德國政龘府已經將膠州灣交給華東自治政龘府了嗎?”朱爾典求證道。

夏鈞冷笑道:“當然,我們已經在協議上籤了宇,我們中國將收回膠州灣,我知道日本不可能撤軍,但如果英國還不撤軍,我們將採取必要行動。”

“必要行動!”朱爾典嘟囔了句,腦子裡開始遐想起來。

這個必要行動很可能是收回租界,例如上海、漢口兩地租界,甚系是香港都有可能被華東自治政龘府強行收回。

爲了一個膠州灣,一個許諾給日本的膠州灣,英國確實沒必要冒這樣的風險。

“好吧!我想我們大英帝國會撤軍的。”朱爾典的神恃中帶着寫冷然的笑意,既然中國人想不開,那就讓日本陸軍去教訓教訓他們,只要他們在山東受到挫折,那麼只要對華東自治政龘府施加些壓力,便可以讓他們屈服。

九月三日華東自治政龘府宣佈中國已經與德國達成協議,德國將把膠州灣歸還中國,並再次嚴厲警告日本與英國一一“如若再不從中國撤軍,將視爲對中國的宣戰。”

英國大使朱爾典同一天也請示了英國政龘府,英國政龘府給朱爾典的答覆是馬上答應從中國撤軍。

同時英國政龘府向英國駐日本大使發出命令讓他鼓動日本繼續向膠州灣進攻。

英國與華東自治政龘府已經在貿易上鬧得有些不愉快了,這個世界老大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借日本教訓一下華東自治政龘府,讓他們明白,他們只是一個小屁孩,還沒有實力與英國叫囂。

不過此時英國與德國正在大打出手,在遠東顯然沒有足夠的力量,迫於華東自治政龘府的壓力還是撤軍了。

爲此日本政龘府怒不可遏,他們憤怒的不是英國的撤軍,而是華東自治政龘府突然插一腳接收了德國的膠州灣。

更讓他們憤怒的是,德國把膠州灣讓給了中國。

在德國看來,把膠州灣給日本,比給俄國人還要恥辱,把膠州灣給俄國,更不如給華東自治政龘府來得坦然,在數次軍事交流之中,華東陸軍的戰鬥力也贏得了德國的尊敬。何況雙方雖然不是盟友,但很多地方已經超出了盟友的範疇而且這場大戰,華東自治政龘府顯然是偏向德國的。

日本數府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上日本陸軍人員很自信的對日本首先山本權兵衛保證他們能夠擊敗支龘那人的陸軍。

“支龘那人的陸軍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雖然這並不足爲慮,但我認爲還是多派遣一些兵力保險一些。”山本權兵衛對陸軍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陸軍方面也給與了肯定的聲音。

“此戰大龘日本帝國不能輸一旦陸軍輸了這場戰爭,那麼大龘日本帝國的國際地位將會急劇下降我們陸軍將不會辜負帝國的期望。”

日本陸軍很快又向山東增兵兩萬,神尾光臣被任命爲“青島攻城軍……司令官,他原先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爲主力的陸軍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內的火炮和多架飛機,從陸地進攻青島率領PS師團在海軍掩護下,進攻德國殖民地青島。

日軍第十六師團於,犧年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於京都,官兵主要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爲“京都師團”。

該師團爲日本陸軍甲等常設師團,裝備精良,兵員滿員,戰鬥力較強,在編成的當年即參加了日俄戰爭。

抗龘日戰爭中龘,日軍第十六師團是與一系列暴行密不可分的開展“百人斬”殺人比賽;參與實施南京大屠殺……連當時的日本陸軍部人事局長都說“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的戰鬥指導是違揹人道的。”可見,第十六師團的暴行達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當時被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等報紙大肆宣揚的所謂“百人斬……就發生在該師團。第十六師團在從無錫向常州追擊過程中,該師團第十九旅團步兵第九聯隊第三大隊副官野田毅少尉和大隊炮小隊長向井敏明少尉,相約在到達南京時,看誰先用日本刀斬殺滿100人。此後,兩軍官開始大肆斬殺,在到達南京城外的紫金山時,野田毅斬殺了,05人,而向井敏明斬殺了,06人。

對於俘虜,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在其日記中記述說“基本上不實行俘虜政策決定採取全部徹底消滅的方針……”

日本陸軍的各師團除了編號外,還有一個地方名宇,例如第一師團因爲全部士兵和中下級軍官爲東京人,所以叫東京師團。第二師團又稱仙台師團,第三師團又稱名古屋師團……

這個第十六師團的士兵是日本京都地區的人,所以叫京都師團(非東京,東京原名江戶),這支師團顯然屬於比較富庶的地區的師團,因此在裝備上都比其他貧窮地區的師團好,同時能分配到的作戰任務也是‘美差’。

這是日本陸軍的一貫傳統!富庶地區的師團歧視貧窮地區的師團,貧窮地區的師團都是派去艱苦的地區作戰。

日本十六師團的兵力突然增加到七萬,讓神尾光臣信心爆膨。

日本政龘府則於9月4日公然宣稱:“大龘日本帝國不承認華東自治政龘府的合地位,亦不承認膠州灣租界交由華東自治政龘府。”

看到日本的這個聲明,夏鈞笑了,是時候給小日本放放血了。

第二更到!

今天暫時就六千吧!小菜碼宇速度實在太慢,一天萬把萬把的更新,等於是整天坐在電腦面前,連飯都不能及時吃,實在有些撐不住,同學們讓小菜先修整幾天吧!

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254章 定都開封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47章 刺刀第101章 火藥桶第87章 日艦進犯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59章 捲菸廠第157章 蔡鍔到來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395章 美國經濟快不行了第104章 改組第310章 史派克曼的美國與權力平衡第221章 吞併西南第81章 內戰將起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19章 民憤滔天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58章 基礎投資第44章 炮戰(下)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87章 日艦進犯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61章 秋收!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第14章 軍事威脅第163章 新農業技術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136章 蛇鼠兩端第321章 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12章 馬尾船政第37章 心許第89章 炮臺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第1章 穿越1909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316章 新俄國變化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67章 發動機增壓技術第88章 安心效忠委員長第320章 民族資本家的行爲規範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101章 火藥桶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3章 全副武裝第71章 瘋狂舉債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第206章 生計,發展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330章 瘋狂的斯大林第419章 清算歐洲殖民國家第103章 集團第38章 大建設第123章 瘋狂絞肉機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63章 新農業技術第64章 潛艇第29章 巴黎公約第10章 勾心鬥角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56章 飛機訂單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102章 革命在即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3章 軍事法庭第75章 潛艇出擊!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120章 時代的戰車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15章 九江戰役第364章 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100章 震驚世界的血案第112章 殲滅
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254章 定都開封第145章 無奈的協約國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268章 圍點打援第47章 刺刀第101章 火藥桶第87章 日艦進犯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59章 捲菸廠第157章 蔡鍔到來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395章 美國經濟快不行了第104章 改組第310章 史派克曼的美國與權力平衡第221章 吞併西南第81章 內戰將起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19章 民憤滔天第161章 戰爭持續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58章 基礎投資第44章 炮戰(下)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87章 日艦進犯第83章 行軍演習(二)第61章 秋收!第375章 訪問美國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第14章 軍事威脅第163章 新農業技術第365章 美國開始大躍進了第53章 夏鈞的陰謀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405章 貶值亞元,國進民退第331章 中南半島危機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136章 蛇鼠兩端第321章 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12章 馬尾船政第37章 心許第89章 炮臺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第1章 穿越1909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316章 新俄國變化第114章 瘋狂轟炸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67章 發動機增壓技術第88章 安心效忠委員長第320章 民族資本家的行爲規範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101章 火藥桶第178章 打完鬼子回家過春節第158章 掃盲風暴第62章 不務正業的委員長第3章 全副武裝第71章 瘋狂舉債第327章 政治特赦,孫文回國第52章 鉅額借貸扯皮第206章 生計,發展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330章 瘋狂的斯大林第419章 清算歐洲殖民國家第103章 集團第38章 大建設第123章 瘋狂絞肉機第129章 打撈日本軍艦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63章 新農業技術第64章 潛艇第29章 巴黎公約第10章 勾心鬥角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56章 飛機訂單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287章 1917年發展報告第203章 到達中國第102章 革命在即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153章 殘酷的戰爭第23章 軍事法庭第75章 潛艇出擊!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386章 烏克蘭自治,民族自由精神第120章 時代的戰車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15章 九江戰役第364章 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66章 提高農業稅第100章 震驚世界的血案第112章 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