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

要說這幾天朝堂那個話題最熱,毫無疑問,那就是官家關於將來出海的話題。

似乎官家的這個出海,並不是說海上貿易,更像是說海上掠奪。

火器、有海戰經歷的人手……這本就不是說海上貿易。

當然,這個話題討論的範圍,還是僅限於朝臣之間,並沒有無限制的放大。

畢竟,推動此事的前提是收復燕雲,這在朝堂也還是處於謀劃階段……

至於在四皇子隊伍中有人手者,如何跟他們自己安排的人交代,這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朝廷的保密法令不是虛設的,監察衙門也總是想找事。

監察衙門終歸不能像後世那樣去監督官員,國朝不限制官員經商,更不限制後世那種不正當關係,甚至連官員留戀勾欄酒肆都是美談。

趙曦無意過於超前,體制應該以適合爲標準,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現在的監察衙門相對要清閒,這也預示着國朝在某種程度上算政治清明吧…~

社會的正常狀態是階層分明,特別是處於如今的這個時代。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賦稅,而並沒有影響到朝廷和特定階層的收益,這是降低矛盾衝突的最佳辦法。

也就是在這個時代,趙曦多了千年的見識,能做到無限制的開源,藉此能很好的延遲矛盾衝突發生。

所有的矛盾,基本上可以歸納到利益上,這一點趙曦是堅信的。

不同層次的人需求不同,想要穩定,無非就是儘可能的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

士族和官宦階層的訴求,是權利、影響力以及更多更大的利益,趙曦便制定權利獲得的規則,引導他們追求利益的方向。

黎民百姓的訴求是吃飽穿暖,治政清明,趙曦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當科技和工藝有止步不前預兆時,趙曦便引導着向外擴張,並給朝堂灌輸這樣的觀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過分對子民的壓榨,緩解,或者說避免內部矛盾。

趙曦很慶幸,這個時代不算差,從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借用後世的部分觀念的,這也讓趙曦可以相對輕鬆的去改變。

這個時代有很好經濟模式基礎,有良好的政治生態和氛圍,有開明寬容的民衆認知,有諸多有擔當的名臣名將,還有強烈需要改變的執念。

因爲這些,趙曦才逐步,漸漸的帶着國朝走到了強盛。

現在是盛世,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是公認的。

有些自戀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當一個君王有閒暇時間,當朝廷事務沒有太多需要君王決斷時,就說明這個王朝正處於良性發展。

趙曦現在就有很多閒暇時間。

“官家可在?”

趙曦正利用閒暇時間發呆,近來他越來越習慣發呆了。因爲,原本的那些記憶,總是時不時的鑽出來……

發呆時被人打斷很不爽,王安石就是這樣,覲見時不太習慣對內監輕言輕語。

“何事?進來吧。”

這麼大的聲音,不用內監稟報也聽的見。

好像內監通報一聲就要怠慢一樣,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覲見都是這樣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報,遼使入境了……”

所有內閣都來了,人還沒完全進殿門,王安石的奏報先傳進來了。

對北遼,國朝終歸還是存在恐懼的。

嗯?遼使……宋遼兩國的關係,不管有多少貓膩,在表面上還是一副和平共處的景象。

用後世的話,相互往來基本維持在紅白喜事上。雙方遣使,也基本在這些禮節上。

當然,這是從河東戰役之後才這樣的。

國朝不想打草驚蛇,而北遼似乎對國朝有一點忌諱,也不想招惹大宋…~主要是北遼正好有一個特別習慣醉酒的君王。

這時候北遼遣使…~

“可知四皇子那支隊伍的具體位置?”

趙曦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是四皇子的那支隊伍做了什麼讓北遼警覺的事。

若是以前,國朝招惹了北遼,恐怕不會有遣使這道程序,直接會發兵。

即便是遣使,也是來要好處的。

現在嘛,即便是四皇子做了什麼,也是來訴苦的。

“回官家,臣已經遣人趕往登州,以便最快獲得信息。官家,可需要備戰?”

章惇也是考慮這點了。

“沒必要,暫時沒必要。令河北道駐軍嚴密關注邊境軍伍即可。”

沒有大軍調動,不可能存在雙方開戰的可能。

倒是內閣有些驚弓之鳥的意思了。這還沒怎麼呢,全體內閣都急匆匆的覲見議事了。

“北遼遣使,說明事態沒多嚴重,也就是有協商解決的可能。”

“朝廷如今要做的,第一,先搞清楚四皇子隊伍的具體位置,瞭解是否跟北遼有衝突。”

“第二,按常規程序,朝廷派出接伴使,指定館伴使。並提升河北道、河東道駐軍的警戒級別。”

“第三,在不確定四皇子隊伍具體位置之前,或者確定跟四皇子隊伍無關的情況下儘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查清北遼遣使的目的。”

“另外,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朝廷的接伴使、館伴使,一定要遵照原本的方式接待遼使。比如,避開軍事要塞;比如,多繞些彎路,以混淆視聽…~”

前面的幾條都好理解,內閣在接到北遼遣使的奏報時,也大體擬定了這前面的三點措施。

只是這最後一點,繼續以早年接待遼使的方式…~那是因爲國朝對北遼恐懼,河北道又沒有任何天險防禦,不得不做出那種掩耳盜鈴的行爲。

如今國朝的實力,又何必這樣呢?

“官家,有必要如此?”

章惇的性子到底還是着急。

“如今國朝與北遼,在明面算是勢均力敵,這也是朝廷一直想營造的現象。”

“也只有保持原本的接待方式,才能讓北遼減少警覺,特別是在不清楚北遼遣使目的之前,朝廷有必要繼續給北遼留一個相互警惕的錯覺。”

有這個必要嗎?或許沒有。而趙曦這樣說,不過是想告訴各位內閣大臣,現在不應該國朝恐懼北遼,應該是北遼恐懼國朝。

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諸位內閣,今時不同往日,不該因爲北遼遣使就這般慌亂。

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八四七章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四三七章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六一五章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四六三章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二六章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五八章 繁亂第八二二章第五八一章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
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五五九章 目的從來不單一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八四七章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四三七章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二七七章 姑且的做法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六一五章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八六章 我不想活的沒脊樑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零九章 一環扣一環第三九零章 這一手玩的好第六一四章 官家又夾私貨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九五二章 以身爲主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六二一章 一個團結的集體第四六三章第五五三章 遼使又來了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八二四章 真相不重要第四二六章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三零六章 結束了第一六三章 避重就輕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五八章 繁亂第八二二章第五八一章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六九六章 董氈跪了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八零六章 工農優先的問題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第四五七章 這又何必呢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