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

“陛下,大軍出征應由文臣統領!”

趙曦的概念裡,戰爭根本就沒文臣什麼事,所以,整個戰事安排,全部是武將……

這怎麼能行?官家的話剛落,韓琦就嚷嚷了。

除了呂公著安撫河北,整個大戰役文臣連個邊都沒粘上,這絕對不成。

以前還有轉運使這一說法,現在因爲軌道馬車的出現,後勤轉運全部由工坊城擔負了。

這讓這些相公們情何以堪?關鍵是,這次戰役,極有可能是一次百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勝戰。

原本是吃主菜的,現在不僅分不到一杯羹,連湯都沒得喝了,這那成呀?

“韓相,這也是我早想跟你們談的問題。治國安邦,文治國武安邦,是爲正解。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各司其職纔是一個朝廷正常的狀態。”

“別提祖宗法度,此一時彼一時,時代不同了,面對的情況也不同。以文馭武,這個總則可以運用到朝廷上來,卻不應該也不可以運用到戰事上。”

“我不否認文臣有統帥大軍的能力,但畢竟不屬於純粹的將領。我的本意,也就是設置文佐官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真的涌現出文武兼備的能臣,可現在事情緊急,國朝並沒有真正能統帥大軍決勝的臣工。”

“諸位相公是有這樣的能力,可諸位出外統兵了,朝堂又該如何?戰事朝堂的繁亂並不比戰場輕鬆。”

有點違心了,還不得不說,戴個帽子,把前句轉一下,先讓耳朵舒服了,纔有可能讓心裡也順暢了。

“至於武將統兵的弊端…~現在他們統領的是新軍,別說諸位將領忠誠,即便是有異心也不可能在新軍中成事。新軍的忠誠度不是誰可以動搖的!”

後世的洗腦式教化,格式化的訓練,真不是隨便幾句話就能讓人帶溝裡去的。這一點,趙曦還是有把握的。

畢竟,真正掌握和指揮軍卒的,是他自己訓練出來的那部分護衛營軍卒,是絕對的親信,親軍。

“所謂的擁兵自重、投敵叛國在新軍中絕不會發生!另外,西路軍將由李憲監軍,東路軍石得一監軍,中路主力太子隨軍出征……”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玩什麼呀?這樣大的陣勢,你讓太子跑去中軍幹嘛?這不是添亂嘛!

“諸位臣工,太子轉眼十五歲了,也就是這個年紀,我隨狄漢臣南征……嶺南蠻荒之地我能出征,如今僅僅是河東路,太子又有何不可隨軍出征?”

“此事就這麼定下了!內苑深宮養不出經世之才,一個掌控偌大帝國的君王,不應該只屬於內苑!”

也不知道兒子用了什麼法子,居然說通了滔娘允許他出外遊學並參加考舉。

趙曦相當贊成,並且將皇子十五歲出宮經歷着爲永例了。

他不是他老爹,現在他已經七個兒子,五個姑娘了,這還是不收後宮的結果。

說出來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事實就是如此……不必擔心兒子出什麼事而斷了繼承大統。

這事就這麼定下了。其實富弼等人也明白,從官家親征開始,國朝的幾次對外作戰的大勝,幾乎都是由武將統率的。

那怕是第二次南征,雖然有呂公著這個名頭,真正征戰時,完全是官家設定的什麼作戰參謀制度,說是呂公著在指揮大軍,還不如說是整個將領集體的智慧。

可能適應官家設定的參謀制度的文臣有幾人?除了有護衛營出身的文臣,那個文臣能容忍一羣丘八在他們面前指手畫腳?

或許,是說或許,真的該選文臣進講武堂參訓了,否則很可能在未來的國朝征戰中,再也找不到文臣的蹤跡。

文佐官?恐怕官家設文佐官的前置應該是講武堂參訓吧?總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推動一些事情。

確實,趙曦確實就是這個意思。文佐官,說白了就是讓文官團體往軍伍中摻沙子。同時,也是讓文武相互瞭解和溝通的途徑。

方略既定,接下來還有諸多麻煩事務需要忙碌。

撇開紛爭,在不考慮爭鬥的情況下,政事堂相公在處理政務上確實都是好手。

每日奏報,趙曦能看得出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者……

整個方略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遼夏聯軍進入雁門關而不起疑心?

先不說喪師辱國會導致朝臣的攻訐…~這個鍋趙曦不準備讓狄青到任以後去背,那怕狄青有這個準備,趙曦還得考慮後果。

……

“陛下,紅翎急遞,雁門關失守,軍卒傷亡近千……”

趙曦聽到這戰報的那一瞬間,居然是狂喜。硬壓住了那份不該有的情緒,接過王中正遞過來的皇城司奏報…~

“宣政事堂諸公以及工坊城韓縝、蘇頌到議政廳議事!”

該出征的已經出征了,趙曦並沒有玩什麼拜將什麼的。在趙曦看來,征戰只是軍伍的事,沒必要搞得人人皆知,關鍵是不想那狼煙的緊張繼續。

從大局上,雁門關失守算是正合心意,可從奏報上看,趙曦能感受到雁門關守將的不甘、無奈和沮喪,也能感受到雁門關守衛戰的前後變化。

遼夏聯軍在沒有得到汴梁常駐使臣的信息後,便開始對雁門關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

將近二十萬大軍,輪替着向雁門關整個防禦營寨羣攻擊。

近十日,五千軍卒,硬是抗住了二十萬大軍的攻擊十日……不管是西京道的耶律齊,還是沒臧家的左廂神勇軍司,都是在演戲。

雖然雁門關守將一直向代州知州保證,只要火器不斷,就遼夏這樣的攻擊烈度,他們雁門關守軍,就絕不會丟掉雁門關。

但代州知州還是開始轉移民衆向山裡,向南撤離……因爲他接到的朝廷詔令是如此,要求將代州到忻縣一帶,必須堅壁清野。

然而,戰局並不受將士的勇氣而改變。

遼夏聯軍,那怕是擁兵二十萬,還是用了卑劣的方法……

他們將整個雁門關周邊,以及西夏左廂神勇軍司裹挾的麟府二州的百姓,與北遼西京道的漢軍混雜,一步步靠近雁門關關牆……

也就是雁門關守將是老護衛營的,他受的教導是:存人失地,人地兩得,在第一時間選擇了棄關!

並且讓受傷無法進入山嶺開展敵後戰場的軍卒選擇,留下了死士……

當守軍從雁門關撤退後,當遼夏聯軍進入雁門關後,雁門關的彈藥庫炸響了。

雁門關戰的這一響,就跟與朝廷商量好的一樣。

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四七章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八四七章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三四二章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七二一章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二六章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
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四九九章 大討論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九三八章 榮譽勳章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二二六章 決不饒恕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三五九章 捷報的本質是宣傳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九四七章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六三章 初臨朝堂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八四七章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九六二章 耶律洪基的無底線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五九七章 滿朝堂爛泥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四八章 處事方式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五零五章 故意折騰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三一一章 狄青請戰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七三七章 來不及了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三四二章第一四三章 廣南之脊樑第五四五章 來了就別想離開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八六八章 蘇頌的想法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七二一章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三五七章 遍地狼煙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六二六章第二七六章 不是一人在戰鬥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一五六章 戰還是要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