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

理由很充分,立場很鮮明,都是站在爲朝廷分憂,爲大宋解難的角度去考慮的,最起碼說辭上是如此。

一是考慮到了朝廷因爲戰爭而導致的困境,二是見不得雲應四州如此荒涼下去…~還真的都是憂國憂民呀!

那怕如今的朝廷風氣有了很大的改善,總是少不了有人借大義之名行謀利之事。

趙曦之所以讓大家商討此事,並不是真的沒有定論,而是他在某些細節上有些不確定。

撲買和讓士族認領,這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在朝廷、軍伍、邊軍、禁軍以及臣工中,如何分配雲應四州偌大的利益而不確定。

解決那近五十萬的廢物禁軍,是趙曦的首要任務,否則他也不會在戰事接近結束時,還耗費錢糧調禁軍北上……目的從來就不單一。

趙曦有參照大理礦城的想法,想把這些廢物禁軍轉民,同時也可以作爲預備役部署在雲應四州。

可最後的這些禁軍,已經可以說是爛透了,將他們安置在雲應四州,不確定能不能起到預備役的作用。

關鍵是,若將田地讓廢物禁軍分掉了,那些真正的守邊新軍該如何安撫?立了戰功的將士又該如何平衡?

可若是將田地對駐防的軍伍分配,他擔心長此以往,又會形成前朝節度藩鎮的結局。

本來還想,從議事的爭論中得到些啓發,從而完善他的計劃……又多想了。

這不是朝議,也不在汴梁勤政殿,趙曦見些許臣工一直無知覺的嘚嘚,冠以堂皇的理由,恬不知恥的謀求利益……直接起身離開了。

……

礦工、口糧田…~這是官家在離開塞北入關內之前,在禁軍營中頒佈的政策。

凡禁軍有意留在雲應四州做礦工者,家眷可分到口糧田。

同時,朝廷司農寺將開荒,最後將剩餘的良田和荒田統一管理,成立由國營寺代管的農墾場。

農墾場的田地所有權歸朝廷,但耕作和收益將授予駐軍。歷年的駐軍不同,田地收益就得分別屬於不同的軍伍。

從這點上看,這部分田地更像是屬於軍產,樞密院有一定的權利。因爲樞密院有權決定那支軍伍駐防雲應四州。

同時,開荒田是否逐年遞增,亦或是糧食產量將與地方官政績相關聯。

並且,朝廷還容許禁軍轉民開荒,對轉民禁軍開荒的田地,朝廷免三年稅,且荒田屬於開荒者的永田,朝廷不會干預。

對於朝廷而言,雲應四州是屬於所有權真空的時機,在趙曦確定大致方向後,玩制衡那一套,相公們一個個都很拿手。

轉民的禁軍、轉礦工的禁軍、駐防的新軍、地方衙門、朝廷樞密院和司農寺、國營寺,幾家利益相互糾纏者,杜絕了一家獨大的可能。

同時,有了口糧田和永田的誘惑,能很大程度上帶動這些廢物禁軍轉民,不僅能解決這部分廢物禁軍的出路,還能有效填充雲應四州丁口空缺的現狀。

翻過來再想想……從雁門大捷那時,官家好像就預料到了會是這樣的境況,甚至說連臣工們的反應都在官家的考慮之中。

“富相,難不成這一切都在官家預料之中?”

過了雁門關,歸程就順當多了,相公們也可以在馬車車廂裡閒談了。

韓琦很不想去相信是官家的預料,可事實又證明一切都在官家預料之中。

“稚圭,從官家要求北調禁軍,而我等議定緩慢推進,官家沒有追問,那時候,我等就應該想到,官家已經開始考慮戰後的事了。”

“若真的是爲戰事,官家絕不容許朝廷在調兵上拖拉。甚至連工坊城都沒有全力運送。”

“其實,所有的反應都在官家的預料之中,包括蕭卓爾傳信北遼朝廷,北遼河北道駐防騎兵向蔚州推進,都在官家的預料之中。”

“而官家令蘇子容北上勘探,更是神來之筆。雲應四州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預料的收益前景,讓即便是頑固的反對擴張者,也不再會反對戰爭。”

“只要官家將雲應四州的礦產收益分配下去,未來國朝將會掀起尚武之風,也會引燃朝臣們的野心。”

“這一次北上,隨行的臣工唯獨將李誡李明仲留在代州,而工坊城調集大批工匠北上,說明官家有意打通雁門天險。”

“也就是說,最終官家可能會讓出礦產資源的利益,而讓工坊城,或者是皇家、朝廷控制打通雁門天險的通道。”

“爲了確保雲應四州的利益不受損,不管是朝臣,還是那些廢物禁軍,甚至雲應四州的駐軍,會下死力將雲應四州變的堅固,甚至變成內州。這勢必需要擴張,需要武力征服。”

富弼越說越能清晰的理清官家的思路,不得不又一次被官家的謀略折服。

縱觀官家歷次操作,都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推進。

“富相恐怕都言中了。聽聞皇家那個趙琴已經北上,而大理礦城的副城主劉彥文,還有懷州石炭礦…~就是叛軍籌建的那個石炭礦的副職也北上了,甚至工坊城的水泥廠也有工匠抽調北上了!”

“這些地方朝廷總是插不進手,那怕朝臣們很多在裡面有利益,可誰都插不上手,是完全效忠於官家的地盤。”

文彥博悠悠的說着,好像是在助證着富弼的說法。

“從一開始,官家與各家的協議就把權限明確了,不得參與是重點條款。如果說在那時候官家就已經爲現在埋伏筆,我還是不太相信的。”

富弼看了一眼文彥博。

“有什麼不敢相信?事實上就是這樣。當初萬尹山演習,我作爲旁觀者,就已經能感覺到官家在謀略方面的大格局了。”

“寬夫,倘若官家在早先拉攏朝廷各方勢力投資大理礦城時,沒有限定參與的權限,你覺得如今雲應四州會是怎樣?工坊城會不會像當今這般興旺?”

“看看官家這些年的運作,廣南錳礦,大理銅鐵礦,工坊城的各種作坊,這些收益在各家各戶都幾乎能佔據四成強,誰捨得違反協議而丟棄?”

“再說了,每年一次的財務公告,清清楚楚的,不存在任何紕漏,有什麼理由去針對這樣的模式?”

“這樣說吧,雲應四州的礦城資源,那怕官家出讓的利益不大,而仍然是這樣的架構來運作,朝臣們一樣沒意見。”

他富弼也不會有意見,這是可以讓家族昌盛興旺的事,誰又能拒絕?

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一五章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四二六章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六七四章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六五一章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七六四章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五八三章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六三五章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六三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一七章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三零二章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七四一章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零五章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五九一章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七零五章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
第二三章 童英宴(二)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一五章第八四八章 火油蒸餾作坊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四二六章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六七四章第一八一章 有點得意忘形了(第五更)第八八五章 利益第一二二章 文寬夫無恥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六五一章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七六四章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五六零章 談判以外的事第五八三章第八二一章 誰也威天命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六七七章 決議通過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三八一章 大械鬥第五八六章 撞槍口的蘇軾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四五零章 這是辱嗎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四八八章 其實是錢的事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八三五章 原因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六三五章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四六三章第九零一章 得失談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十章 國事豈是兒戲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二五六章 變天了第五一章 事情大發了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七一七章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三三章 第一彈 軍糧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三零二章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七四一章第一九二章 一鍋燴(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零五章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九二八章 耶律乙辛的反擊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五九一章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三四零章 相公的憂和帝王的喜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七零五章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斷第四九零章 走一趟第七二七章 不予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