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

一句朕也想知道,堵住了所有內閣的嘴。

還說什麼?官家讓監察衙門查捐官,目的明確,似乎跟諸位真的沒多大關係。

至於門生故吏,若是真的有此違犯律條的行爲,即便是內閣又怎樣?

原本擔心的,或者說可用的藉口,在知曉目的後,就沒有立足基礎了。

至於方式,無非是心中有鬼的恐慌纔對此有異議……

當然,司馬光除外,這老小子是真的擔心朝政……修史修到了前朝,來俊臣和周興對整個朝堂的害處,他是越看越恐懼。

“司馬相公,可是該撰寫前朝了?別擔心,朕不是武后,本朝也不會有酷吏!”

趙曦駁了司馬光的話,但對於司馬光在修史上的貢獻還是看重的。

所以,就多了一句理解的話,也算是給司馬光個坡……

“臣謹記!”

盛勢浩大,其實目的很簡單,倒真是內閣的諸位被蠱惑了。

“富相,監察衙門查案跟政務無關,倒是朕所提及的梁山泊集約化漁業和農莊的事,內閣可曾商議過?”

都乾點正事,別整這有的沒的。本來朝廷事務就繁忙,一個個怎麼還有閒心考慮門生故吏?

既然都閒,那就把這事一併做個吧。

趙曦本來還想着自己先出個大概呢,這時候就想着直接交給內閣了。

不是閒嗎?給你們點事做。

“回官家,老臣正在整理當日官家的提議,暫時未在內閣討論。”

“哦,那就提早吧。朕看衆位也有空閒……”

官家是越發強勢了。內閣大臣全數進宮,本來意氣奮發的,結果就這樣散了。無數的地方官員私信,加上內閣諸位又商議半天,最後官家就這麼簡單的化解了。

“富相······”

“諸位別說了,老夫說過,此事不宜如此,誰人聽了?不是官家武斷,我等這般做法與逼宮何異?況且,直面君王,又故態重現,再次出現毫無秩序的爭辯·····”

“官家是怎樣的,諸位不會不清楚。多來年一直強調秩序、規矩,如此因爲道聽途說便這般作態,可有體統?”

富弼也學着官家,直接將各位想說的堵回去了。都是要致仕的臣工,這樣做真不知道官家最後對閣老院會器重多少。

“內閣議事也是如此?”

太子並沒有跟着內閣出去,還在勤政殿候着,他覺得今日這事有點蹊蹺,需要等老爹解惑。

“內閣議事倒不至於如此。一般而言,先是分管的內閣將問題、事務陳述,富相主導議事,有秩序的闡述觀點,最後形成決策。富相說這是爹爹一直要求的。”

“爹爹,今日此事又是爲何?諸位內閣即便有心照顧門生故吏,也不會在這檔口有此行爲。偏偏整個內閣都是一致的。原本是羣情激昂的,可最後就這樣散了,孩兒不認爲是爹爹的幾句話的作用。”

到底是鍛煉出來了,能看出剛纔的情景不正常。不錯,憨厚是憨厚,做君王絕不能愚鈍,該有的彎彎繞必須有。

“大宋是趙家的,是皇家的,同樣也是列爲臣工的。君臣共同執掌大宋,這就需要任何人都必須在一定的框架下行爲,君王也如此。”

“我朝的朝廷,相比前朝而言,君權在先祖時就將獨裁的可能杜絕了,只要朝廷還有良相,君王不昏聵,王朝延續的時間就會久長。”

“這次內閣諸位臣工如此,是因爲監察衙門的做法過了頭,監察衙門又是直接隸屬於君王,有超越朝廷其他衙門的權限。”

“這一次監察衙門在滿國朝聲勢浩大的行動,由於地方州府相互信息不暢通,每個州府的長官都以爲是在查辦自己,便有了私信諮詢內閣的行爲。”

“當所有信息在內閣集中後,閣老們擔心君王借監察衙門之權,撇開朝廷而隨意處置朝臣,也就是要加強皇權。這纔是內閣大臣着急的原因。在明白監察衙門的目的後,自然就沒了擔心······”

“這樣的形勢,讓內閣大臣在一開始有些急躁,就導致了沒有秩序的局面,這是國朝早年的弊端。而爲父所做的,則是借監察衙門陳述清楚,內閣大臣恍然之時,對無秩序的現象予以斥責······”

說的有點多,這裡面轉的彎也多,趙曦是掰碎了揉爛了講給兒子聽。

爲君之道,並非某種特定的唯一的方式,溫和還是強勢,都需要根據情景來定。

很少臣工再糾結監察衙門清查的事,有的也是牽連在捐官事件中的。鑑於官家和監察衙門的決心,誰都知道此事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清查工作確實很繁瑣,即便是有千數監察官參與,也接近兩個月才徹底查清了國朝所有捐官案情。

具體說來,這樣的情形也是因爲朝廷拿下西北和西南兩地後,新疆域需要大量的官吏,中原之地的吏員又多數不願背井離鄉,纔有了這樣的機會。

監察衙門總計清查出靠錢財得官者九十三人,均在西北西南之地任職,而涉案的地方州府官員十九人,吏部涉案人員八人,基本都是審官院的。

“官家,國朝的吏員選任,原本就是州府乃至郡縣的主官職權,後來因朝廷承擔吏員俸祿,吏部才介入吏員的選任之事。”

“西北、西南之地收復後,朝廷的傾向是儘量不用党項或白蠻、烏蠻任官,纔在國朝境內選任。即便是擢升一級,仍無法滿足新疆域官吏的用量。”

九十多人,就這樣一下子全撤下來,本來剛剛理順的工作恐怕要出現斷檔和脫節。富弼也不是要爲吏部求情,只是就事論事。

“情有可原,法令不容。責令有司以律查辦······至於西北、西南之地吏員缺額,朕以爲,國朝讀書之人數量尚可,內閣完全可以責令吏部制定選任吏員的規定,各州府郡縣以規定執行即可。”

“所謂朝綱,並非單指朝堂,地方州府黎民百姓,都需要有綱遵行。若這一次朝廷容了捐官,就沒有制止下一次捐官的理由,防微杜漸,此事必須懲處。”

不管捐官的錢是進了個人腰包,還是入了地方州府公賬,這是監察衙門的事,趙曦懶得究竟。趙曦是要從根本上杜絕此事······

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七零五章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五九一章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三五三章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六一五章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五四章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
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九一三章 事情本來就該這樣第六零二章 官制(中)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五零七章 真實目的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七二章 馬蹄損傷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三九章 唯變化永恆第三六零章 捷報和噩耗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七零五章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八三七章 窩囊的海戰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八三三章 天馬行空的思路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五九一章第一六六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三一八章 各自論戰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九一八章 變化第七六八章 都是做給人看的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三五三章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五一零章 扯什麼淡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五一四章 這算屁的大捷(上)第九四三章 首戰告捷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一零五章 做好事不留姓名第七一八章 官家曾說過第六一五章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六三章 當陰謀對上實力第三三九章 西夏的戰略統一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五四章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三四五章 不準備放走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三零五章 該結束了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