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二章 又捎帶其他目的

大宋的朝臣,真的算不上勵精圖治,通常情況下,耗費在玩樂的時間要比理政的時間多很多。

即便是趙曦推行監察衙門,也沒有在這方面去禁止。

比如飲宴,比如遊玩,比如家妓,比如合同制婢妾,比如官員捧花魁,比如臣工爭嬌娘等等。

趙曦後世記着的,那些傳承的詩詞,不是卿卿我我就是花天酒地,也說明國朝的風氣是怎樣的。

朝臣從來沒有緊張過朝政,就是來參加大朝會的也一樣。

結果這幾天不一樣了。

當內閣把五年規劃的提議通過以後,進京的朝臣開始忙碌了。

因爲官家開始不斷的召見朝廷各衙門主副官,每一位官員最少一個時辰的奏對時間,讓處於汴梁的官員突然緊張起來了…~

沒辦法,趙曦也知道太倉促了。制定一個國家的五年計劃,肯定不應該是這麼短時間能做好的。

五年規劃,是涉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課題,是需要前期調研,充分論證,共同參與等等諸多流程後,才能制定出一個符合實情的規劃。

而如今的國朝,根本就沒有過先例,甚至沒有過這種思維…~或許也不能這樣說,富弼韓琦說過的二十年不言兵事,應該算是規劃類的建言。

現在,趙曦提出了用文字形式,形成大宋的五年發展規劃…~

這個規劃的基礎是什麼,內容包括那些,五年後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推行那些措施,採取那些辦法,各州府郡縣如何分配任務,六部九卿衙門又擔負什麼責任等等,都需要一一闡述。

鑑於朝廷臣工,包括內閣大臣都沒有一個形象的概念,只是被接受了官家的理念。趙曦不得不自己來完成。

好在當下的社會分公還沒那麼詳細,好在這是一個新的理念…~反正除了他趙曦,也沒人懂。

儘管只需要做出一個框架來,趙曦還是想盡量做的可行,所以,他不得不召見朝廷各衙門的主副官,逐個瞭解國朝的實際情況。

這也有個好處,他能對國朝有個大體的認知。

可惜,朝臣們真有點讓他失望。

“這是第六個被官家訓斥的了!”

韓琦這話針對性很模糊,好像是說官家嚴苛,又像是說臣工無能。

“訓斥?以我看就該貶黜!衙門主官不知道衙門的事務,有何顏面居朝堂之上?”

這種事不用專門打聽,朝堂都流傳了。張方平也有門生故舊找上門求指教的。

“官家這是要盤底呀!”

富弼模模糊糊的能觸摸到官家的意圖。不太確定。

“盤底?”

陳昇之疑問。

“就看官家召見臣工的奏對情況,好像還真是盤底,也確實是在盤底。不過,官家提出的五年計劃,是必須有現在的底數才能制定計劃的。”

王安石不覺得那些官員不該被訓斥,也認爲官家這番操作有必要。

“如此看來,我等內閣大臣也有點不稱職了。待官家有了樣本,就該我等介入了。”

富弼自覺有點慚愧。

當天議事,內閣大臣是通過了官家五年規劃的提議,可對於如何制定五年規劃,都不條理。

時間太緊,官家爲避免出現反覆的錯誤,就先自行擬定了。這對內閣大臣而言,確實有點不長臉。

“有點求全責備了!”

韓琦的這話倒是沒人反駁。也確實有點求全責備了。

聽到的官家問話:國朝一年有多少新生兒?各州府郡縣新生兒又有何差異?國朝去歲的耕田多少?開荒多少?分別是在那些州府?種植那些作物?畝產多少?國朝五穀種植的比例,各州府郡縣又有什麼差異?

我的天呀!他們這些內閣也算是能吏了,可即便是他們遇到這樣的問題,也一樣是一問三不知。

官員的考評,開寶九年制定的官吏考覈標準,即:政績尤異者爲上,恪居官次、職務粗治者爲中,臨事馳慢、所蒞無狀者爲下。

也就是說,確乎有突出政績的,可評爲優秀;謹慎治理官事,能大致履行職責的,可算爲中等;做事拖拉,應付了事的,則爲下等。

這些考覈標準重在對慢作爲、亂行政的嚴格約束,強調的是官吏政績。

景德元年,在原來考覈內容的基礎上,加大了廉潔自律的比重,即:公勤廉幹,文武可取,利益於國,惠及於民者爲上;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聲者爲次;畏懦而貪,漫公不治,贓狀未露,濫聲頗彰者爲下。

天禧元年,朝廷下詔:及三歲,不限中外職任,但非曾犯入已贓,令審官院磨勘以聞,當議遷陟”。

爲了保證實現績效考覈目標,還細化了考覈內容,制定了配套律令,如《宋建隆重詳定刑統》《吏部七司法》《景定吏部條例》《減展磨勘律》《守令四善四罪》等,對請銷假、值班、從駕稽違、公事稽程、請求公事、枉法贓、受所監臨贓等皆作出了明確規定。

先帝時期,地方官任內賦稅增減成爲考覈其經濟政績的一個重要內容。

對諸路監的考覈,重在五個方面,即舉薦賢才、案劾貪謬、實戶口、財用充足、興利除害。

國朝開朝百年間,對於官員的考評,也確實在改進,但像官家這般事無鉅細的內容,真心有些吹毛求疵了。

由於現在官家還沒有拿出樣本,內閣大臣雖然有些想法,也只是私下裡說說。

但是,對於朝廷各衙門的主副官,可就是大難了。被召見過的,不得不每天鑽古紙堆裡,歷年各州府郡縣的奏報中,摘錄一些內容,以求能從這些奏報中,找到官家需要的奏對內容。

至於那些還沒被召見的,則是相互打聽着,也忙不迭的開始專注於政務了。不僅僅是主副官,就是那些衙門的吏員,也是一肚子苦水。

趙曦真訓斥了嗎?其實沒有。他也知道這時代不重視數據統計,朝廷各衙門官員也不會重視數據。

可是被官家召見奏對,出現一問三不知的情形,官家就是沒訓斥,也讓這些臣工自覺慚愧。

“也不能說管理求全責備,看講武堂、國營寺、市易寺和工坊城的有對摘錄,這樣的奏報,確實可讓人一目瞭然。”

“比如工坊城,從工坊城的人口數、工匠數、商戶數、家眷數、新生兒、丁口數,沒一項不清楚的。並且,還詳細說明了接下來的每年可能遞增的數量,也註明了工坊城各行各業的丁口比例。”

“至於作坊數、每月每年作坊出產的成品數、新工藝創新數等等,均羅列的清清楚楚。軍備一項,若不是朝廷需要保密,一樣會用奏報的形式讓朝廷清楚明白。”

“既然工坊城能做到如此詳細,爲何其他衙門不行?安石曾任職羣牧司,到任之後,就詳細對國朝的牲畜馬羊有過調查。”

“理政者,若想要有的放矢,就應該對所治之政務做到充分熟悉瞭解!我以爲,官家之爲甚好!”

王安石的話,真代表不了大多數朝臣,卻最真正領會了官家的意圖。

“不一樣!誰都知道,工坊城的基礎是原來的講武堂作坊,也就是由官家理念貫徹最徹底的部門。工坊城的奏報能符合官家的要求這不足爲憑。豈能以此爲標準要求朝廷各衙門?”

這一次,陳昇之也反駁王安石了。話說,這一次官家確實有點苛刻了。

別說是朝廷的六部九卿衙門,就是地方州府郡縣的主官,也未必能做到這點。

“爲何不能相提並論?同爲國朝衙門,難不成還分三六九等?市易寺的呂吉甫,並非出自工坊城,奏對的記錄也一樣符合官家要求。”

“之所以朝廷各衙門被官家訓斥,關鍵還是臣工們沒有沉下心去理政!”

王安石不好意思誇自己,其實他作爲前三司使主官,也被官家召見奏對了,一樣符合官家的有對要求。

這根本就不是理由!從內監傳到內閣的諸多奏對,文彥博作爲樞密院的主官奏對,雖然不算完美,也湊合滿足官家的要求。

不思政務,反倒成理由了!恐怕這些臣工對汴梁嬌娘的熟悉,對每年花魁的熟悉,甚至對大宋蹴鞠賽事的熟悉,要比他們所在的衙門更詳盡。

尸位素餐!

王安石的觀點是對的,富弼認同。這也是他認爲官家在盤底的原因。

估計官家的召見不會僅限於朝廷各衙門,接下來肯定也會對入選議政的州府主官召見吧?

大朝會沒幾日了,官家準備推出的五年計劃能不能在大朝會前完成呢?若是召見地方州府主官,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幾日,官家幾乎沒間歇的在召見臣工,勤政殿官家辦公的殿門前,時常有三五八個的朝臣在等着…~

趙曦真有心將地方州府官員一併召見了,可惜時間不容許了。

這是第一次,他也沒想過能盡善盡美,只希望能開一個頭,傳遞一種理念,引導朝臣理政的方法,同時讓朝臣們感受一下加班的滋味…~

告訴臣工們,做官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不該是一件輕鬆的事。

趙曦還想引導官員對統計數據的重視,引領官員治政的民生傾向和大局觀。

另外,趙曦也在爲講武堂接下來的職能做鋪墊……趙曦把講武堂的定位,是大宋的官員培訓學院,最後形成官員上任之前的崗前培訓慣例。

美中不足的是,他腦子裡想起五年規劃的念頭有點遲了,若是配合着三級決策制同時昭告天下,或許有時間把他的想法直接傳遞到地方州府郡縣主官那裡。

其實,若不完成官制改革和三級決策制,想要推動他如此詳細的考評官員辦法以及制定五年規劃,基本就沒有可能。

或許這樣的時機正合適,畢竟是第一次,有個概念,有個框架,指出個方向,讓朝臣有個適應期,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改革,不一定非要引起動盪,特別是大宋還處在幾乎算是風雨飄搖的境況下。

步步推進,纔是趙曦改變國朝的一貫風格。

原本歷史的記載,不管是慶曆新政還是王安石變法,最終都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有新法和新政本身漏洞和弊端的存在,也有利益團體的抵抗,同樣也有急功近利的因素,甚至還可能是比較大的權重。

十幾年的謀劃,到了接近成功的時刻,更應該謹慎。

“諸位閣老,這一次朕召見臣工,是爲五年規劃基礎。臣工的有對記錄,諸位也都看到了。不樂觀。”

“不過,朕並無追究責任的想法,畢竟國朝以往的治政理政,並不需要如此詳盡。朕也是因爲五年規劃有了這樣的做法。”

“這是朕撰寫的五年規劃初稿,或者說是個樣本也可以。由於朝廷各衙門無法提供確切的數據,所以,朕以爲,本次朝會的五年計劃,只頒佈五年規劃的條目和格式……”

不得不承認,官家制訂的五年計劃樣本,僅僅是條目,就囊括了國朝的所有事務。

其實,就是一篇格式化文章。這樣的文章趙曦還是相當熟悉的,但對於當下的臣工,那就需要仰視了。

由於沒辦法玩指導思想,趙曦開篇明義,直接將戰略目標提綱挈領了。

然後在逐條羅列,並解釋條目的含義和內容。

在這個大框架的基礎上,趙曦將國營寺、市易寺和工坊城的五年計劃直接作爲樣本定稿。

將國營寺、市易寺和工坊城做樣板,趙曦的目的是想明示講武堂的作用。

這也是先易後難的策略。

先有護衛營,後有新軍,然後成就了國朝軍伍接受他的治軍理念,形成了忠於朝廷的新軍體系。

如今,趙曦算是故技重演,用國營寺、市易寺、講武堂的五年計劃做標杆,促進官員培訓制度的形成,然後逐漸改變文臣團體的理念。

文臣團體相比武將,由於國朝優待士人的基本國策,相對要頑固一些。作爲享受特權的一方,在接受新事物時,多少要有牴觸。

而趙曦在大朝會即將召開之時,以參政議政內閣的職責爲基礎,借五年規劃的契機,來撬動國朝文臣治政的固化模式…~

倉促是倉促了些,確實也是個好的契機。

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四二八章第七一七章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三七二章 殺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三七二章 殺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三五三章第七六六章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六六二章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七六四章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
第一五一章 意不意外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九二二章 真正的末路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九六章 非全力出征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六八零章 終於等來危險了第六四九章 入夏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八二六章 倉促了些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二九章 出行第六五零章 巡壩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第七七二章 汴梁的漕運之議第四七章 交與不交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六零八章 人事(中)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一八七章 共與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九六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二六九章 一念定性命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三十章 怨念期盼的蛋糕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一八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更)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訪(一)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五一章 氣勢如虹第六六八章 這也是姑且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二二四章 爛人的未來第九六章 橫生枝節第四二八章第七一七章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六七三章 趙曦的真的目的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二七九章 真不是故意第七五二章 戰爭結束之後(上)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二二一章 都賺錢了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三七二章 殺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九二六章 別無選擇第一一六章 衍生第三七二章 殺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五六六章 矛盾轉移第四二一章 邁出一步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九四八章 評估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一四二章 吾乃趙曦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三五三章第七六六章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七一章 添柴火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第六六二章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八七四章 扯皮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二一三章 炸開這道山樑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第七六四章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六九一章 諸般罪孽皆歸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