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終於還是來了。

官家尚武,官家還是少年時,就初現端倪了。

可這些年,官家只是在軍備上改進,並沒有試圖去提高武將的地位。那怕是兩次大征戰,武將的地位依然被文臣壓着。

可現在的講武堂……

誰都能想象到,從講武堂走出的將領是怎樣的。

國朝的殿試,是把文臣都在名義上成爲天子門生,而這講武堂,武將直接就是天下門生的出身。

還怎樣抑武揚文?

關鍵是,官家的這一番安排,似乎並沒有有損文臣,反倒是讓文臣有了武將的弟子。

這時候政事堂的諸公會不會有些懊惱呢?

早知道就直接壓制朝堂臣工的訴求了,早知道應該跟司馬君實、歐陽永叔一起反對來着。

可現在偏偏讓官家借了勢,還借的是文臣的勢。

當然,也不全是懊惱。富弼就沒那感覺。他記得官家還是太子時跟他交流過……這應該是向兩條腿走路推進吧。

所謂的抑武揚文,怎麼說呢。從太祖朝時,太祖杯酒釋兵權,擔心武勳世家的逆反,加上前朝因武而亂,不得不拉攏文臣,甚至出言與士大夫共天下,無非是在失去武將或者說惹了武將之後的做法。

即便如此,武將並沒有沒落,畢竟天下是武將打下來的。

到了太宗朝,那一次北伐,本來節節勝利,收復燕雲十六州指日可待,結果軍卒將領因爲賞賜之事,產生的懈怠之意,導致大好形勢急轉直下,最終功敗垂成。

也使太宗對武將有了厭煩之心,從而刻意打壓,對整個禁軍體系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造成了後來禁軍的沉淪。

而文臣,在這個問題上推波助瀾,把開朝時留下的那點軍力徹底敗光了。

同時,將領們得過且過,踐踏法令條例,剋扣軍卒餉糧,就那樣一步步讓軍不成軍。

再到了真宗朝,真宗親征,檀淵之盟更是寇相公主導,武將在朝堂的聲音越發無影了。

先皇時,西賊李元昊叛出,屢戰屢敗,可能有文臣主帥的原因,更是國朝軍力渙散的具體表現。

如此,文武之別就越來越明顯了。

先皇時期幾十年,國朝委屈求全,以錢糧換平安,明眼人誰不清楚是武將體系徹底爛了?

慶曆年,範老相公主導,力圖改變國朝軍備,卻因先皇的猶豫而夭折。

到後來,官家封太子,籌建護衛營,南征安南,西可西夏,一步步走過來,從軍備到戰力,由一個小小的護衛營展開,逐漸讓國朝的軍力看到了希望。

這一次,講武堂的籌建,更是傳承國朝武將體系的百年大計。

富弼想起了範老相公留給他的遺言:奉太子,中興大宋!

不管他人如何,對於官家籌建講武堂的想法,富弼將盡心盡力促成。

“臣領旨!”

這是富弼第一次這樣做,沒有給其他人辯駁的機會,直接領旨了。

他是宰輔,第一位的,能代表整個政事堂。

有人想反對嗎?或許有想法,但一時間卻找不到合適的藉口。

司馬君實和歐陽永叔那理由,在官家的陳述中已經得到解決了。這還是從朝議開始就思謀,唯一能立足的理由。

而韓琦和文彥博,本來是贊同的,總不能出爾反爾吧?

就是這樣,趙曦瞅中了這樣的時機。

決策拍板,本來就是君王的事,政事堂沒有一致意見,只有遵循君王旨意。

人就是這樣,一旦面臨無法改變的事實,剩下就是如何順勢而爲了。

官家的講武堂框架,預留了太多的餘地,給政事堂操作的餘地。

講武堂的規格很高,幾乎等同於朝廷,因爲帝王是講武堂院長。

而官家只是陳述了大概,如何組建講武堂,就是政事堂的職權範圍了。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講武堂的文院長,必須有講武堂或者護衛營的經歷,還是得有領軍經歷的文臣。

同時,官家並沒有具體確定講武堂的人員配備。

這樣操作的餘地就大了。

講武堂是訓練武將,可官家沒要求講武堂配屬的官員必須是武將。

所以,政事堂把這個職權運用到了極限……

講武堂的配屬官還沒呈上來,但趙曦能想象到。

得償所願!用文臣充塞講武堂的屬官,正是趙曦所期望的。

文或者武,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情。

低品級的文臣與低品級的武將,長期廝混在一起,就跟護衛營的教導和指揮使一樣,並不只有相互針對,更多的是相互瞭解和融合。

文臣有爲人師的偏好,而武將有結交文臣的意願,統一接受以忠誠和服從爲根基的教導,再配上後世那種灌輸和洗腦式的方式。

可以想象未來的軍力會是怎樣。

“押班,若是有可能,皇城司把講武堂的雜役都拿下吧。”

其實做帝王挺累,事事得防着,那怕趙曦對自己爲講武堂做的條令條例很有信心,一樣需要掌握講武堂的各種動向。

這不是早先的護衛營,他時常會過去,這是朝廷的一個機構,他現在根本沒多少空去關注。

所以,只能依靠皇城司了。

對了,還有自己的兒子,可惜兒子只是現生的兒子,不是從千年後帶來的,只與現世的少年相同,也沒有像自己一樣,在年少時就有驚豔的表現……想多了。

……

真不能用保密法令去究竟籌建講武堂的事,這是介於朝廷重事與閒事之間的,不好界定。

當然,這也是趙曦希望被宣揚出去的,自然不會追究。

只是沒想到這請託都牽扯到內苑了。

“曦兒,曹家爲武勳,歷代武將。如今朝廷設講武堂,孃舅家明白,未來國朝武將會以講武堂爲根,所以……”

娘娘成了太后,反倒不忌諱摻合這些事了。再說了,這不是求官求職,是爭先爲國朝盡力,倒也不必忌諱。

“娘娘,講武堂將帥班以及校尉班,是寬進嚴出,軍卒班是嚴進嚴出。國朝所有將帥校尉,最終都會受訓,無非是遲早的事。”

“但作爲第一批受訓者,算是試驗品,也肯定是最爲嚴格的一批。如果孃舅家子侄有具備條件者,這並不是難事。只需跟誨叔通個氣就可以。”

第一批,絕對是精英一批,有後世黃埔前幾期的參照,趙曦是最清楚的。

“曦兒,爲娘建議,每一批曹氏或者高氏,都應該有受訓者,甚至每個班,都應該有自家人存在。”

這應該是正確的建議。趙曦同意了,至於具體怎樣安排,相信曹家高家會做好。

兩條線,倒是自己不至於失去掌控。

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四三七章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六八章 沒死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八四七章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五九一章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六一五章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四三二章 亂局
第二四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五二二章 暗潮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二三零章 護衛營的新任務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四三七章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七零九章 詭異的場面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五百章 面授機宜第一八九章 輕重緩急在人看(第三更)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六八章 沒死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一四七章 歸仁鋪第三二一章 搞不懂第八四七章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五九一章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一零章 醉話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九五六章 誰做冤大頭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二八一章 都想歪了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七九一章 微服私訪(五)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五九四章 白熱化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五八五章 見仁見智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三零四章 歡喜和憂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四二九章 王安石回朝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三章 釋迦衰落 彌勒持世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九五章 餡餅砸中的人(第四更)第九一五章 各行其事第五三五章 朝廷該如何處置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九六零章 故意留下的後門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勢第二九零章 東宮偏門爲誰開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二五九章 臉打的很疼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一六章 並無戲言之心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二五八章 選擇第七一九章 高遵裕部危險了第五六八章 制衡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第九六一章 形勢向好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三九四章 混亂的朝議第四零六章 呂惠卿的差遣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一四五章 計謀只是心裡較勁第五十章 給他們找點事第六一五章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四三二章 亂局